[第570期]匹诺曹综合征真的存在吗?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5年01月23日 中健网·专题部 任甲甲
近期,韩剧《匹诺曹》正在热播,剧里女主角只要一说谎就会打嗝,直到说出真相打嗝才会停止,这个毛病在电视剧中称为“匹诺曹综合征”。然而这个症状在现实中真的存在吗?真正的“匹诺曹综合征”是怎样的?

  

    “匹诺曹综合征”真的存在吗?
  只要一说谎就会打嗝,直到说出真相打嗝才会停止。这一症状体现在韩国电视剧《匹诺曹》的女主角崔仁荷身上,在该电视剧中被称为“匹诺曹综合征”。很多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可能就会认为,现实中可能真的有这样的病例存在。然而,真的有这个病种呢?
  通过相关专业医师介绍,典型的“匹诺曹综合征”只是理论上存在的疾病,在现实中对大多数心理医生来说,“匹诺曹综合征”那种极端的表现就像一个传说,只存在于口头和想象中。
  而该韩剧里说谎打嗝的情节,不属于匹诺曹综合征,只是‘借用’了说谎会鼻子变长的匹诺曹童话故事情节而已。
  匹诺曹综合征,也叫被笑恐惧症,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典型的“匹诺曹综合征”表现为患者一旦感到自己被嘲笑,就如临大敌,像遇到危险而不能逃跑的动物,恐惧得肌肉紧张、全身木僵,仿佛立刻变成了木偶。下一次再进入社交活动之前,被笑恐惧者会感到惴惴不安,对预期可能出现的嘲笑感到担忧害怕。很多时候,由于这种恐惧、尴尬的预期过于强烈而难以承受,他们干脆自己“宅”在一个地方,宁可孤独无聊,缺乏人际交流,也不愿冒这种可能变成可笑的“木偶”的危险。
  而匹诺曹综合征,严格来说算不上是一种疾病,而是心理上焦虑的一种表现。
  “匹诺曹综合征”有哪些影响?
  被笑恐惧者是一类对笑“过敏”,因此“笑不得”的人,即使是朋友之间愉悦、善意的玩笑,也会被他们严肃紧张地对待,你本来出于友好的笑声也可能使他们“心里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实际上,研究已经发现,被笑恐惧症与人格特点上的内向和神经质有很大关联,提示我们这类人本身的情绪敏感性和波动性较高。
  这种紧张和提防,会使他们丧失掉许多人际交往方面的愉悦体验。被笑恐惧者对负性情绪的调节能力较差,和普通被试相比,他们更容易沉浸在带有恐惧、悲伤或愤怒的影片情绪中,主观放大这些情绪,并且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平复这些强度更高的负性情绪。
  不难看出,“匹诺曹综合征”实际上是一种社交恐惧的表现,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疾病,也极少有完全和电视剧中一样或者大部分相似的表现的人存在。而社交恐惧最大的影响也就是和社会脱节,不能正常进行社交活动。
  引起“匹诺曹综合征”的原因
  撒谎而引起打嗝,这一特定的表现可能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是可以解释为这个人以往说谎时紧张,而恰巧又出现打嗝,自此说谎与打嗝建立了条件反射,导致以后说谎就会打嗝。就像有的人紧张就会出现心慌、脸红、说话结巴等情况。更多是心理活动反映到躯体上,在生理上出现的一些表现。
  而被笑恐惧症,是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促使他们在“笑”与“负性情绪”之间建立了连接,是比较接近这个“匹诺曹综合征”的一种现实存在的心理表现。实际上有研究发现,当不涉及可能指向自己的嘲笑时,被笑恐惧者对于玩笑和幽默的理解力与其他人没有差别。
  很有可能的原因是,笑曾经在这类患者的心中留下了阴影和创伤,于是,对于这些人来说,笑并不代表快乐,而是代表了嘲笑和贬低。从而使他们对笑产生抗拒、恐惧甚至愤怒等一系列的反应。
  如何消除这种社交恐惧?
  撒谎时出现异常动作,这与社交恐惧症患者有些相似。有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在公开场合讲话、签字时,就会表现得比较焦虑,出现腿抖、拽衣服、说话结巴等现象。
  而这一类的异常动作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疾病,因此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就医。但如果这种异常动作让当事人感到苦恼,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或工作,可以找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和调节。心理医生会和你一起探讨,你的内心有怎样的冲突和纠结,从而找到更好的应对方式去解决问题。
  当然,如果情况严重,还可能需要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来缓解。
  而在心理学上,面对这类患者,一般是以引导、认知重构、鼓励自我探索验证的方法,让患者渐渐走出焦虑。
  其实,被笑恐惧者并不缺乏幽默细胞和开玩笑打趣的智慧,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感到人际的温暖和接纳,这样他们就会小心翼翼地从自我防卫的“保护壳”里探出触角,逐渐放松,让笑与恐惧、愤怒、羞耻一系列负性情绪之间的联系逐步消退,而在笑与轻松、愉悦之间建立积极的关联。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