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期]“有机”果蔬同样农药残余!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4年01月16日 中健网·专题部 刘光
据《广州日报》报道:高昂的价格、精美的包装,处处显示着有机食品与“平民蔬菜”身份地位的区别。然而,即便你狠下心来花费数倍于以往的价钱购买有机食品,到头来结果很可能是掉进另一个圈套:目前许多食品其实都无法做到“有机”。加拿大媒体日前披露,根据加拿大食品检验局过去两年来的检验资料,加拿大45.8%的有机蔬果都含有残余农药。更悲催的是,由于这些含有残余农药的有机食品尚未达到对人体健康带来伤害的地步,加拿大政府没有禁止这些食品继续使用“有机”的名称。

  

    买有机果蔬的顾客多看中“无农药”
  根据加拿大广播公司获取的这份报告,加拿大食品检验局过去两年抽检的有机食品中,45.8%都含有残余农药。其中1.8%超过能容许的标准。这份统计报告的样本采集时间是从2011年9月到2013年9月。
  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即不能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能使用基因技术,并且需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的相应要求和标准来进行生产和加工,同时还须经过独立认证机构的质量控制和审查。很多顾客宁可花更多的钱购买有机果蔬,就是看中了其不使用农药这一卖点,但加拿大食品检验局的最新报告打破了有机果蔬的神话。
  非“有机”果蔬的农药残余率达78.4%
  经常购买有机果蔬的消费者马修?雷告诉记者:“我就是因为担心农药残留才购买有机果蔬。我太相信这些所谓有机的标签了,我以为他们不会撒谎。”唯一令马修这样的消费者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份统计报告中,非有机果蔬的含残余农药的比例更高,达到78.4%,其中 4.7%含量超标。
  加官方不打算摘“有机”标签
  但令很多人失望的是,尽管这些使用了农药的假“有机”果蔬,没有向消费者讲述实情,但它们并不会摘去“有机”的标签。因为加拿大食品检验局表示,这些含有残余农药的有机食品尚未达到对人体健康带来伤害的地步,故该局没有禁止这些食品继续使用“有机”的名称。
  上述加拿大食品检验局抽验的有机食品,大部分都来自国外进口,只有1/5在本国生产。加拿大国内生产的有机食品中,43%含有至少一种残余农药。国外进口的有机食品至少含一种残余农药的比例为46%。加拿大食品检验局抽验的有机食品残余农药含量约在0.0001ppm至3ppm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食物安全专家霍里表示,这样的残余农药含量的确很低。
  “有机”环境要求高或并非故意施农药
  对有机蔬菜在种植过程中的要求亦近于严苛。例如,有机农田附近不能有任何车辆,如有汽车尾气,就会影响有机蔬菜的呼吸。因此,这份报告在不少专家看来不意外。
  加拿大有机贸易协会执行董事马修?霍姆斯认为,该协会已经注意到此报告,他们也在加紧调研此事。“我想可能是土壤的问题,土壤已经被农药污染,并非种植者故意施农药。”
  霍姆斯表示,在今天这个时代,残余农药到处皆是。它们存在于土壤、水中,甚至连胎儿脐血中都有残余农药。因此,人们已不可能买到完全无污染的有机食品。但霍姆斯也指出,消费者愿意多花点钱买有机食品,为的就是不要吃到残余农药。加拿大有机食品中那么多含有残余农药,对多花钱的消费者不公。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的数据显示,有机食品的残余农药远比非有机食品低。以有机苹果为例,噻菌灵的残余量为0.02ppm,但非有机苹果的含量则达0.3ppm,高出15倍。美国威斯康星州聚宝盆研究所农业政策分析师凯斯泰尔表示,即使近半数的有机食品仍有微量的残余农药,它们总比非有机食品好。
  研究称有机食物并不一定更健康
  2010年,一份由英国食品标准局委托进行的报告公开发表。该报告指出,与普通食物相比,有机食物并不一定更富有营养或者更健康,该研究出版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
  此外在传统上,科学家认为有机食品同传统食品相比,二者的具体差异实际上是体现在微营养素上,例如铜元素、铁元素、锰元素以及叶酸。但目前的研究结果也出现了很大分歧。
  美国化学协会(ACS)主办的《农业和食品化学》期刊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有机田地里种植的蔬菜类的黄酮水平会成倍增加。类黄酮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最新的科学研究证实,类黄酮可以有效预防癌症、心脏病和其他与年龄有关的疾病。但由于其在体内不积蓄,需要在饮食中补充。研究发现,有机蔬菜中的黄酮水平较高。
  更新鲜美味?有争议!
  美国学术机构“有机中心”通过研究发现,以有机方式生产出来的食品酚酸及抗氧化剂含量要比以传统方式生产出来的食品高25%。也有调查发现,实际上以有机农业生产出的食品同以传统方式生产出的食品相比,二者营养差别并不大。
  2009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曾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称,有机食品同以传统方式生产出的食品相比,二者只是在三类维生素的含量上不同,而其他食品成份则完全一样。此外,即使在这三类维生素的含量上,以传统方式生产出的食品也有一种维生素含量要高于有机食品。
  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出物的品质及味道。目前,有关有机作物是否更加美味、更加新鲜这一论题也还存在诸多争议。此外,因个人口味不同,也许同一种食品对不同的人来说味道可能存在巨大差别,而在食品生产的整个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微小变化可能都会最终导致食品味道发生改变,因而包括土壤、气候以及其他环境也只能说是影响食品质量的一个部分。 农药杀虫剂对人体的危害
  农药杀虫剂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三致”危害。
  1、急性中毒
  农药杀虫剂经口、吸呼道或接触而大量进入人体内,在短时间内表现出的急性病理反应为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往往导致神经麻痹乃至死亡,甚至造成大面积死亡,成为最明显的农药杀虫剂危害。
  2、慢性危害
  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农药杀虫剂残留的食品,可使农药杀虫剂在体内不断蓄积,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即慢性中毒,可影响神经系统,破坏肝脏功能,造成生理障碍,影响生殖系统,产生畸形怪胎,导致癌症。
  3、致癌、致畸、致突变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动物实验确证,18种广泛使用的农药杀虫剂具有明显的致癌性,还有16种显示潜在的致癌危险性。目前我国尽管颁布了5批农药杀虫剂安全使用标准,也规定10类农药杀虫剂禁止在农业上使用,但在利益驱使下形同虚设,甚至愈演愈烈。其中二溴氯丙烷可引发男性不育,对动物有致癌、致突变作用。三环锡、特普丹对动物有致畸作用。二溴乙烷可使人、畜致畸、致突变。杀虫脒对人有潜在的致癌威胁,对动物有致癌作用。
  蔬果中含有的农药和杀虫剂对人体健康造成隐患,特别是对儿童发育有严重不良影响。它可能成为致癌物,导致大脑和神经系统中毒、激素分泌失调,对皮肤、眼睛和肺部造成刺激等。如果有可能的话,对于农残较多的果蔬,应选择正确的食用方法,比如蔬菜煮熟再吃,水果洗净并去皮等,就能降低危害。
  5招清洗蔬果农药不残留
  1、去皮,香蕉皮、橘子皮都要洗。
  农药大多残留于蔬果表面,除去外皮就已大大减少接触到农药的机会。除去外皮之前,蔬果要清洗过。
  讲到农药残余,还有一类是杀菌剂,农民会使用杀菌剂来预防蔬果发霉腐坏,延长蔬果保鲜期,就可降低成本的耗费。
  现在是橘子的盛产期,可发现橘子保存很久而不长霉,如果剥开时发现果肉已败坏,但外皮还未发霉,就要怀疑有可能喷洒过多的杀菌剂。所以建议即使是去皮吃的水果,如柑橘、香蕉、荔枝、奇异果等,还是要清洗过再食用,双手才不会沾染到外皮残留的药剂,将农药吃下肚。
  2、室温挥发,放通风处2~3天再洗。
  作物被施用农药后,其残留量会随时间降低,当环境温度愈高,残留农药会挥发得愈快,阳光中的紫外线也会破坏农药,而蔬果表面的农药因曝露在空气中,也会与空气中的氧结合,产生氧化反应,加速农药的分解,但台湾平均温度较高,只要放于室温下通风处2-3天即可。
  像一般包叶菜类只要外面的绿叶不要拔掉,可在常温下存放好几天,让农药自然地代谢掉。
  3、水洗,先浸后洗效果最好。
  蔬果食用前都应以(浸泡、流动、刷洗、切除)四原则好好清洗,也就是先浸泡,再以流动小水冲洗,再开大水并用软毛刷洗,最后去切除蒂头与根部。
  清洗的时候,先不要将蔬果去皮,然后浸泡在充满水的盆子裡,接着打开水龙头,开小小的水呈一直线,不要断断续续太小了,浸泡着让水不断流动,以流动清水浸泡15-20分鐘,农药大多是水溶性的,可使蔬果表面的农药不断地被水溶解并带走。
  4、高温加热,水烫后的菜汤不要喝。
  高温除了有杀菌的功效外,多数农药会被挥发、分解掉,所以,蔬菜水烫后食用,不仅可去除农药,还可去除硝酸盐、草酸盐等有害物质。
  尤其是青椒这类易施打系统性农药的作物,完全洗净后最好切丝水烫1分中左右,表皮下的农药就可溶解出来,但记得水烫后的菜汤含有农药,不要再食用,且加热时最好打开锅盖,让农药随着蒸气挥发。他也提醒,如果不清楚蔬果来源、食前处理等程序,是不鼓励食用生菜沙拉的。
  5、买有机,仍须仔细清洗。
  习惯购买有机产品的消费者,有机不代表完全不用药,有的是尽量使用天然的肥料或杀虫杀菌剂,不代表它对身体完全无害,所以还是要洗干净。
  有些民众很信赖有机农产品的品质,所以就随便洗洗、生吃,但专家提醒,虽然该菜园是有机栽种,但如果邻近菜园有施用化学药剂,难以掌控是否会经由空气、水源等因素被污染。此外,要注意进口水果,由于运送期长,水果冷藏的时间也相对变长,所以容易施放杀菌剂避免腐坏,食用前更需要好好地清洗。
  所以,无论蔬果的来源为何,在食用前都要彻底、仔细地洗净,并选择当季盛产、价格经济的,煮熟再食用,这样一来,吃到残留农药的机率便大大地降低了。
  新闻链接:超市“绿色蔬菜”若无标签有欺诈嫌疑
  超市内部分蔬菜没有绿色食品标志,只在价签上有“绿色”字样。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