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期]“雾霾”进家该咋办?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4年01月09日 中健网·专题部 刘光
据新华网太原电:刚刚过去的2013年,在频发的雾霾天里,人们不得不尽可能减少室外活动,“宅”在家里。然而,窗外雾霾连连,窗内也未能幸免。专家指出,雾霾的主要罪魁祸首PM2.5已经超过甲醛、苯等,成为室内的首要污染物。雾霾已经闯进家门,我们该怎么办?专家建议,在室外空气质量良好时,应该打开窗户,保持室内外空气畅通,还可以在室内种植绿色植物,此外保证室内适度的湿度也可以降低空气中的PM2.5。

  

    雾霾破门而入
  最近,家住太原市尖草坪区的网友“芥茉凉粉”惊讶地发现,自己屋里的PM2.5浓度竟然比室外还高。
  4日,她在屋里调试新买的PM2.5检测仪,仪器显示室内PM2.5的浓度达343微克每立方米,而此时室外只有100多微克每立方米。“在冬天,我几乎天天都把门窗关得严严的,没想到污染还是这么重。”
  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主任宋广生说:“随着大气环境的恶化和国家对PM2.5的监控,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已经由甲醛变成了PM2.5。”
  2013年2月至年底,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对全国30多个城市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抽样检测。调查显示,在雾霾天气下,室内环境PM2.5超标60%以上。“室外污染不是太严重时,室内外PM2.5基本上是相当的。当室外天气非常好,PM2.5浓度是优良时,室内有可能高于室外。”宋广生说。
  专家表示,室内PM2.5远比室外张牙舞爪的雾霾“潜伏”得深,人们不容易发觉。而人一生中有70%到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而,室内PM2.5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小视。
  室内空气质量的“内忧”与“外患”
  在2013年年底召开的全国雾霾天气室内环境污染防控与健康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说:“室内PM2.5的来源主要是室外污染源和室内污染源两个方面。”
  室内空气质量面临窗外雾霾的入侵。“雾霾严重的时候,门窗虽然关闭了,但并不等于隔绝了空气流动。微小的PM2.5颗粒还是可以跑到屋子里来。”宋广生说。
  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的检测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调查,室内PM2.5浓度的高低与雾霾天气有相关性。“我们发现,在雾霾重灾区京津冀地区,室内PM2.5浓度高;或者在雾霾多发的冬季供暖季里,室内PM2.5也容易超标。”
  不仅有“外患”,还有“内忧”。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吸烟和烧火做饭是室内PM2.5飙升的重要原因。
  民间环保组织自然大学在2013年5月至8月对北京市的51家餐厅进行了PM2.5检测,发现无烟餐厅和完全不禁烟餐厅的PM2.5平均值分别为40微克每立方米、280微克每立方米,后者是前者的7倍。该项目负责人谢新源说:“从我们的研究来看,在点燃香烟的室内,烟草烟雾是PM2.5的主要来源。”
  同时,烧火做饭所产生的PM2.5也让人“头疼”。宋广生说,烹调所造成的厨房油烟污染能在短时间内使PM2.5超标10倍以上,并能维持一两个小时。“即便使用抽油烟机也不能解决问题,仍会超标3倍至5倍。”
  “人们在冬天里开窗少,频发的雾霾更让人们唯恐窗户关不严。这样,室内的PM2.5很难排出去,加剧了室内污染。”宋广生说。
  如何守住室内“净土”?
  2013年,雾霾在我国20多个省份“耀武扬威”。窗外已经“失守”,如何才能将PM2.5拒之门外,守住室内这一片净土呢?
  侯立安认为,应该加强PM2.5污染控制技术基础标准的研究。“现在,办公室、娱乐场所、体育馆、展览馆及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里都没有PM2.5的指标,要防治室内PM2.5污染,行业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呼吁国家在相关标准里补充PM2.5的指标。”
  作为对抗PM2.5的重要武器,空气净化设备也急需“鸟枪换炮”。国家疾控中心研究员陈烈贤说,目前我国的空气净化器市场鱼龙混杂,“很多空气净化器只是‘安慰型’产品,根本不具有实用价值。”他建议,人们可以使用通风换气设备,促使室内外空气的流通。“与空气净化器相比,通风设备的过滤系统可以阻隔污染物进入室内,还能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每人每小时30立方米新风量的要求。”
  同时,个人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专家建议,在室外空气质量良好时,应该打开窗户,保持室内外空气畅通。还可以在室内种植绿色植物。宋广生说,像绿萝、吊兰、绿霸王等叶子面积比较大的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会有一定的吸附功能,可以降低室内的飘尘和PM2.5。此外,保证室内适度的湿度也可以降低空气中的PM2.5。
  警惕室内空气污染的三大误区
  室内空气污染已悄悄盯上宅男宅女们。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对室内空气污染的认识却有不少误区。
  误区一: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是甲醛。甲醛是国家出台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指标之一,曾经一度是主要的室内污染物。因而不少人认为除去甲醛便可高枕无忧了。
  专家认为,甲醛只是众多室内污染物的一种。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主任宋广生说,随着大气环境的恶化和国家对PM2.5的监控,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已经由甲醛变成了PM2.5。“调查显示,在雾霾天气下,室内环境PM2.5超标60%以上。”此外,还有苯、甲苯、二甲苯、氨等几十种污染物。
  误区二:新装修的房子才有污染。搬入新家或房子新装修后,室内常常有异味,过一段时间后气味会慢慢消失。因而不少人认为屋里的污染物散尽了。
  专家认为,室内污染物大多可以潜伏数年。太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物理室主任王玉琴说,甲醛、苯等污染物释放非常缓慢。宋广生说,PM2.5可以在室内存在3年至5年。此外,还有一些污染物是没有气味的,如致癌物质氡。
  误区三:屋里比屋外干净。雾霾来袭,人们纷纷躲进家里寻求一片净土。然而,专家指出,屋里并不总比屋外干净。宋广生说,室外污染不是太严重的时候,室内和室外PM2.5基本上是相当的。当室外天气非常好,PM2.5浓度是优良的时候,室内PM2.5浓度有可能高于室外。
  室内PM2.5的三大来源:
  吸烟是室内PM2.5超标主因
  烟雾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在有人吸烟的室内,来源于二手烟中的微颗粒物约占室内PM2.5总量90%左右。烟尘颗粒的粒径几乎都等于或小于2.5微米,所以一口香烟吸进去的颗粒,近100%都属PM2.5。二手烟存在同样的问题。
  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介绍,房间里只要能闻到烟味,PM2.5就已至少超标一倍。而且,吸烟还会带来“三手烟”问题,吸烟产生的微小颗粒物会残留在衣服、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之上,被带到室内外。
  厨房也是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包括做饭炒菜所用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及油烟等。如果不及时排出或开窗通风,很容易使厨房内PM2.5浓度超标。
  装修材料释放出的有害物质,也是室内PM2.5超标的原因之一。油漆、大理石、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内墙涂料、塑料贴面、黏合剂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氨、甲苯等有机挥发物,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而且是持续性释放,这些都有可能导致PM2.5颗粒物产生。
  积尘同样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被子上、床下、地毯里和家用电器中,都是家庭积尘的死角。
  室内PM2.5重在预防
  支修益强调,室内颗粒物粒径更小,其表面吸附的化学组分更多,毒性更强。因此相对于室外,PM2.5的室内预防工作是更为重要的。建议大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简单有效、实用经济的方法,让你在室内畅吸健康。
  首先,经常通风,特别是室内污染源存在时更应该加强通风。冬季每天至少早、午、晚开窗10分钟左右。使用化学用剂后至少通风换气半个小时。每次烹饪完毕必开窗换气;在煎、炸食物时,更应加强通风。但也要依据室外空气状况而定。
  其次,禁止吸烟。同时,做饭时少用大火热油炒菜,使用性能良好的抽油烟机。
  另外,装修时应使用环保型装修材料,多种植绿化植物。吊兰、芦荟、虎尾兰能适量吸收室内甲醛等污染物质;茉莉、丁香、金银花、牵牛花等花卉分泌出来的杀菌素能够杀死空气中的某些细菌,抑制结核、痢疾病原体和伤寒病菌的生长。
  中国161个城市实现了新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全覆盖
  新华网北京电:记者从环保部获悉,第二阶段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全部449个监测点位已与国家联网,并将于2014年1月1日起,在当地环保网站和全国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上对社会发布空气质量信息。
  环保部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说,继去年第一阶段74个城市实现了新空气质量标准监测之后,到今天为止,发布空气质量实时信息、空气质量月报及参与空气质量排名的地级城市将由现在的74个增加到161个,实现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三区”所有地级城市、环保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全覆盖。
  为做好第二阶段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施工作,环保部重点抓了五方面工作:全面部署第二阶段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实施工作;国家和地方共计投入约4.4亿元推动新增指标的监测能力形成;进一步完善新标准监测技术体系;开展环境空气监测质量大检查;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官方网站上让公众及时了解空气质量信息。
  罗毅表示,下一步,环保部将全力保证监测设备的稳定运行,加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与规范,并把交叉检查、飞行检查作为数据质量常态化管理手段,对空气质量监测的运行和数据质量进行监督。
  各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每月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最差、最好的各20个县(市、区)名单。
  新闻链接:“戴N95口罩超半小时可致永久性损伤”系误传
  在12月初华东地区发生重度雾霾期间,一条微博流传甚广:“根据德国劳保条例,工人每次佩戴N95口罩不能超过半小时。半小时后必须摘下口罩正常呼吸半小时以上,否则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永久性损伤。”这给不少佩戴N95型口罩的人造成困扰:这是真的吗?
  很多人对什么是N95型口罩还不清楚。这不是某个品牌的产品型号,而是指符合特定标准的一类口罩。根据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的标准,N95型口罩对于直径0.3微米颗粒的过滤率应在95%以上。该类型口罩一般用于职业性防护,例如医护人员用来预防病毒和细菌的危害。常说的PM2.5是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所以从指标上看,佩戴N95型口罩抵抗雾霾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N95型口罩会有什么副作用吗?记者就此咨询了3M公司。3M公司是我国防颗粒物口罩国家标准(《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2006)的起草单位之一,公司回应记者称,该传闻是对德国劳保条例的误读。
  3M技术专家查阅资料发现,德国法规(法规号BGR190)确实对工作场所使用口罩有要求,但是限制的时间远高于网络流传的30分钟。并且,这还是在工业生产条件下的佩戴时间,并非针对日常环境。
  所以,对于戴口罩防霾的人来说,参考工业标准显得要求略高。3M公司表示,“在不考虑任何背景的情况下去直接定义口罩的佩戴时限,是不科学的做法。”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佩戴N95型口罩。3M公司表示,“专业口罩是为健康的成年人而设计和供其使用的,不是为幼儿和老年人设计的。对那些有心肺系统疾病的人群而言,不建议其佩戴专业口罩。建议这些特殊人群向专业医师咨询,寻求建议。”
  与此同时,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特需中心主任张雅君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对于没有严重心脏病或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戴口罩还是适宜的。但是要注意,一旦发现气喘、头晕等现象应立即取下,别因小失大。”
  养生知识:权威专家教你20招安全度过流感季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近期刊文,总结出各科权威专家的20个防菌高招,教你抵御细菌侵袭,安全度过流感季。
  1、泡杯热茶熏熏气。美国悉达斯西奈医院耳鼻喉科专家默里?格罗森建议,在茶水中加几片柠檬和蜂蜜。边喝边吸入热气,可刺激鼻子,赶走细菌。其中的柠檬可以缓解流鼻涕,蜂蜜则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2、三餐补好蛋白质。美国迈阿密研究协会营养和应用临床试验部主任道格拉斯?卡尔曼指出,如果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过低,免疫系统就会被削弱。建议多吃鱼、蛋、奶等食物。
  3、带块毛巾去健身。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健身中心教练弗兰奇?科恩称,健身房到处是脏毛巾、脏运动鞋等细菌源。最好准备一条毛巾,铺在运动器械上。接触自行车把手、跑步机扶栏等时,也应拿抗菌湿巾擦拭。
  4、睡前记得少饮酒。酒精会降低睡眠质量,人自然就更容易生病。尤其睡前喝多,会扰乱最有恢复作用的睡眠阶段。
  5、公共物品常消毒。《细菌的秘密》一书作者菲利普?特尔诺介绍,一些公共物品,如微波炉、电梯按钮、椅子扶手等,即使看起来很干净,也要至少每周消毒一次。
  6、高度酒擦擦手。如果没有洗手液,可用高度酒揉搓双手,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7、捂住口鼻慢呼吸。美国纽约外科医生斯塔福德?布鲁曼德建议,如果身边有人打喷嚏或咳嗽,应该捂住口鼻,轻缓地呼吸,走到至少2米外,能够防止吸入致病菌。
  8、感冒了补点锌。美国马里兰卢瑟维尔医院主治医师马克?利维称,如果觉得自己快要感冒了,可以服用一点含锌元素的补充剂,能够缓解症状。
  9、出门签名自备笔。随身带一支笔,在银行、商店、医院等需要签字的地方,可以避免使用公共物品而接触细菌。
  10、调杯盐水洗洗鼻。美国阿拉斯加州过敏哮喘和免疫学中心主任杰弗里?德曼提出,将无碘盐和小苏打3:1混合,然后取1茶匙加入一杯凉开水中,每天用其冲洗鼻腔,可有效清理病毒。
  11、自制一杯果蔬汁。把甘蓝、花椰菜、苹果、胡萝卜、柠檬、薄荷等多种果蔬榨汁喝,可以一次性补充足够的营养素。
  12、不摸扶手和栏杆。它们每天被数千双手摸过,如果条件允许,还是不接触为妙。
  13、精油代替洗手液。薰衣草精油、茶树精油等都有杀菌功效,可作为天然洗手液。
  14、呼吸放松法。每天早上把右手放在额头上,左手放在眉间,然后放松地呼吸5分钟,能够帮助身体对抗感染。
  15、每月一次按摩。按摩可促进身体血液循环,让人放松,增强免疫力,阻挡细菌袭击。
  16、借用物品要消毒。借给别人使用的物品,归还后要注意消毒清洗,尤其是鼠标、键盘等,要用含酒精的湿巾擦拭。
  17、睡觉防病最靠谱。美国耶鲁大学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创始人大卫?卡茨称,人每天需要7~8小时睡眠才能产生免疫反应。
  18、洗手后立马擦干。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皮肤科教授戴安娜?伯森建议,每次洗完手后,都要轻轻地把它完全擦干,这样能够防止细菌入侵。
  19、让身体出出汗。出汗能有效排出体内毒素和细菌,可以选择跑步或蒸桑拿等方式。
  20、及时给手机消毒。手机很容易沾上细菌,需要经常用消毒纸巾擦,防止细菌接近嘴和脸。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