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期]身体求救信号解读之五官篇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3年12月09日 中健网·专题部 李余
人体犹如一部复杂精密的机器。就像真的机器不能避免出现故障一样,人体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舒服,这往往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可能预示着一些疾病要发生。如果能提前知晓并适当调节,就可以预防大病的发生,至少可以提前介入治疗,降低疾病对身体的伤害。本期为大家解读五官发出的求救信号。

  

    口舌发出疾病信号
  身体内部器官出现一些小症状往往反映在口舌之间,提前知晓并适当调节,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口苦,多因胆汁代谢异常所致,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病症。可以多吃点菠菜。菠菜性凉味甘,有通血脉、止烦渴、助消化、清肠胃、解热毒等功效,对烦热燥渴、口苦咽干等病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口甜,常见于糖尿病、消化功能紊乱等病症者。除了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基础病之外,还应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积极运动。
  口酸是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常见症状。凡胃酸过多者应禁食酸性或高蛋白食物,以免加重胃酸分泌,可适量吃些米粥、面条、面包等。
  口咸,神经官能症、慢性肾炎、咽炎、口腔溃疡等患者会出现口咸的表现。可遵医嘱服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口淡,意味着可能患有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及营养不良、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锌缺乏症等。适当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量,如鸡、鱼、新鲜蔬果等,还可在每餐后吃两三个山楂,以刺激胃酸分泌。
  口臭,口腔疾患、消化不良等病症会引起口臭,如咽炎、牙龈炎、口腔溃疡、龋齿、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多吃新鲜蔬果有助清理肠胃,必要时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锌。
  口辣,肺热或胃火上延所致,多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雪梨洗净去核,放入川贝、冰糖、蜂蜜等蒸食,有助缓解口辣的现象。
  舌头倾诉健康密码
  舌头振颤:对着镜子吐舌头,如果舌头微微颤动,很可能是精神紧张、体力衰退的征兆。 医学专家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七成以上的人都不会在振颤初期意识到,等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建议大家在发现舌头振颤时尽快调整作息时间,不要熬夜,合理饮食,否则很快会面临神经衰弱的危险。
  舌头发紫:当血液中含有大量废物、体内水分供应不足时,缺氧血和含氧血就会混在一 起,使得血管变成紫色。如果除了舌头发紫,你还感觉肩膀僵硬和腰痛,说明你体内的毒素已经沉积太多,不妨坚持一周清淡饮食,做做桑拿,保持规律、轻度的有氧运动,毒素很快就能排出。
  舌苔太厚:舌头上的舌苔就像豆腐渣一样很容易被刮去,可能是肠胃功能不良或饮食过 量。如果这样的舌苔一直都有,最好去消化科,让医生帮你降降胃火。
  舌苔太薄:舌苔不明不白脱落,舌头表面颜色班驳不均,医学上将这称为“地图舌”。医学专家指出,过敏体质的人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尤其在春、秋两季比较常见。“地图舌”的出现预示你的抵抗力正在下降,建议在这段时间内远离花粉、海鲜、小昆虫等过敏源,以免“中招”。
  舌苔泛黄:舌苔泛黄很可能是感冒病毒入侵的信号,此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多吃南瓜、牛肉等温热食物,晚上临睡前冲杯热牛奶,它能在胃中形成一层蛋白膜,防止细菌入侵。
  舌苔泛黑:舌苔隐隐发黑,很可能是体温升高的缘故。体温升高不见得就是发烧,剧烈 运动、怒火中烧都能让舌苔泛黑。洗个热水澡,做些舒缓运动,就能有效降低体温。
  嘴巴“诉说”健康信息
  嘴唇过白:嘴唇和下眼睑一样,属于黏膜,表皮很薄,因此能完全反映血液颜色,这就是嘴唇呈红色的原因。如果你的唇色变浅,可能是血红细胞不足,建议改变食谱,多吃动物肝脏和豆腐,从而减轻贫血症状。
  嘴唇过红:唇红齿白也要有个限度!如果你的双唇过于鲜红,先别忙着欢呼,可能是你正被红色代表的“热症”困扰。中医将热症分为“实热”和“虚热”,“虚热”是由体内水分减少引起的。当体温上升,身体调节功能减弱,两颊和唇、舌才会局部变红。多吃新鲜水果、喝大量的水,能帮助你化解体内过剩热量,让唇色恢复正常。
  嘴角破裂:如果你感觉嘴角刺痛,甚至红肿破裂,很可能是早期胃炎的预警。当胃壁黏膜处于疲劳状态时,会引发内热,导致嘴角红肿。不要怕,80%的早期胃炎都能被治愈。建议吃饭时多咀嚼几下,给胃一点时间,充分吸收和消化食物。胃壁温度降低后,嘴角红肿很快就会消失。
  嘴唇干涩:嘴唇虽是黏膜,但与皮肤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汗腺。想让嘴唇分泌汗液并调节体温,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嘴唇还无法分泌油脂、保存水分,需要来自口腔的黏液滋润,黏液不足时,嘴唇容易变干,抵抗力也会随之减弱,细菌和病毒正好借机入侵。除了多喝水保持口腔黏液充足外,建议多用淡盐水漱口,因为盐分是促进口腔黏液生成的一大动力。
  “口气”大:对着镜子大呼一口气,如果闻到重重的“口气”,可要注意了!六成以上“口气”由牙齿疾病引起。当细菌侵入牙根与牙龈间的缝隙,繁殖后将引发牙龈炎,生出讨厌的“口气”。另外,如果口腔清洁不彻底,食物残渣形成的齿垢,也将让你呼出难闻的气味。建议彻底洗一次牙。
  流口水:早晨醒来后,嘴角是不是总挂着口水?流口水是由唾液分泌过多引起,可能是你的胃肠功能虚弱,无法充分吸收水分,造成水分滞留,唾液被稀释,因而才流到嘴边。如果你还感到肠鸣、胃鸣,最好去看消化科医生。
  眼睛透露疾病兆头
  黑眼圈:一早起来,发现眼睛四周黯沉、眼圈发黑,这可能是血液中沉积太多废,物的缘故。下眼睑皮肤比其他部位薄,最容易反映血液颜色,肾功能失调也会让眼周变黯沉。医学专家说,少熬夜、多吃全麦食品是消除黑眼圈的最好办法。
  眼皮浮肿:早上起来眼皮肿得厉害,你可能体液失调了。造成水分代谢失调的原因很多,如果除眼皮浮肿,还感到下身无力、口干舌燥,可能是你的肾在“捣鬼”。健康的肾能将体内多余水分顺利排出,水分不足时,它会放慢代谢速度,把水分囤积在体内,因而造成轻度浮肿。
  脂肪颗粒:美容师常常建议用某种不含油分的眼霜,对付眼睛下面的脂肪颗粒。但医学 专家则认为,脂肪颗粒是体内胆固醇过高的警讯。从食谱中删去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多吃新鲜蔬果,恼人小颗粒很快就会不见。
  红血丝:眼睛明显充血,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别忙着滴眼药水,活动一下头、颈、 肩部,疏通上肢血流,再好好睡一觉,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可以在后颈部和肩部涂一些维生素C乳液,维生素C有助疏导血液循环,红血丝很快就能减少。
  针眼:医学专家发现,长针眼表明你的免疫力正在衰退,细菌容易从睫毛根部进入眼中,引起发炎。如果反复长针眼,最好去医院做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常喝补中益气汤,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和针眼彻底“分手”。
  眼白泛黄:如果眼白颜色不太清澈,可能是肝、胆出了问题。胆汁是黄绿色液体,它从 肝脏细胞分泌出来后,贮藏在胆囊中,当胆囊或肝脏失调时,胆汁会流向血液,让眼白泛黄。
  耳朵变化对应内脏健康
  耳朵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发生关联,其中与肾、肝胆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通过对耳的观察,可以推测机体的健康状况。对耳朵的观察主要从颜色、光泽,形态变化,定位诊断几个方面进行。
  颜色、光泽
  就耳部整体而言,正常人的耳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如果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反应机体肾精不足。
  耳朵色淡白,多见于风寒感冒;还见于素体阳气不足的人,这类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因为在这个阶段,机体阴液已经严重耗伤。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多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形态变化
  望耳的另一个内容是观察形态变化。耳朵厚大的人,肾气充足;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哮喘等。此外,若耳内流脓,伴有耳部红肿热痛,听力下降的,是中耳炎的表现,中医认为,这是风热上扰或肝胆湿热。
  定位诊断
  就耳的定位诊断而言,人体各部位在耳朵上的分布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
  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因“上火”而致牙齿、牙龈肿痛时,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或者在耳垂上点刺放血,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捏耳垂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正对耳孔开口处凹陷叫耳甲腔,这个地方相当于胸腔内脏器官。经常刺激这个部位,对血液和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对捏即可。
  耳甲腔的上方凹陷叫耳甲艇,相当于人的腹腔,按摩此处有助于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
  耳廓的外周耳轮相当于躯干四肢,颈肩腰腿痛等躯体疼痛患者宜多按压耳轮。
  如今的耳诊与传统的耳诊相比,加入了精确定位的耳穴内容。诊法也不再局限于望诊、触诊,染色诊法、生物电测定法等方法正在蓬勃发展。当然,望耳只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判断机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应当结合全身的其他表现。
  鼻子嗅出健康异常
  鼻子是人体呼吸的重要通道,如果出现异常,或许是某种疾病的信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鼻子呼出臭气
  鼻子呼出臭气,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1)鼻腔异物;(2)干酪性鼻炎及鼻窦炎;(3)萎缩性鼻炎;(4)恶性肿瘤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5)恶性肉芽肿。
  2.鼻涕异常
  健康的鼻涕一般应为无异味的淡黄色液体。如果出现异常,则可能是以下某些疾病发出的信号,应引起警惕:
  (1)清鼻涕。即稀薄透明如清水样的鼻涕,多见于风寒感冒或急性鼻炎早期和过敏性鼻炎发作期的病人。另外,头颅外伤或鼻部手术后也可出现这种清鼻涕。如果清鼻涕为均匀速度滴出时,要想到有脑脊液鼻漏的可能性,应及时请神经外科医生诊治。
  (2)带血鼻涕。不明原因的鼻腔出血,或在鼻涕中有时呈小血块状,有时呈血丝状,这是鼻腔癌的早期征象。当癌组织缩小,仅局限在鼻腔或鼻窦内时,这个症状是唯一的“报警”信号,而且往往出血不多,有时只是涕中带血,所以常不受病人重视而忽略了。因此要特别注意,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
  (3)白色鼻涕。鼻涕呈白色黏液,且伴有嗅觉减退、咽部干痛、头脑昏胀等症状,为慢性鼻炎的表征。
  (4)黄鼻涕。①黄水样鼻涕。此类症状多为上颌窦内的浆液囊肿破裂流出来的囊液,表现为一侧鼻腔间歇性地流出黄水。②黄脓性鼻涕。常见于风热感冒、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这种黄脓性鼻涕不但量多,而且还呈黏稠状不易擤出。对于儿童来说,鼻腔流出黄脓鼻涕,还应该想到鼻腔内有异物的可能,因为儿童将异物塞入鼻腔内时间过长,刺激鼻黏膜,也会出现黄脓性鼻涕。 ③黄绿色鼻涕。是萎缩性鼻炎的征象。伴有鼻咽干燥,分泌物不易排出,黏液腺减少,鼻腔内有大量黄绿色脓性分泌物积存,多见于20~30岁的女性。
  (5)豆渣样鼻涕
  呈白色,常伴有一种奇臭味,可见于干酪性鼻炎。
  3.鼻出血
  鼻出血又称鼻衄,原因多为:
  ①鼻腔病:鼻腔炎症,如萎缩性鼻炎、鼻黏膜易干裂而引起鼻腔出血;鼻外伤,包括挫伤、切割伤、撕裂伤以及挖鼻损伤等;鼻中隔偏曲,干燥空气长期刺激鼻中隔,易致鼻黏膜血管破裂;鼻咽部肿瘤也会引发鼻腔出血。
  ②全身疾病: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流感、出血热、麻疹、疟疾、传染性肝炎等;血液病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血管硬化等;肝硬化常引起凝血障碍,尿毒症易致小血管损伤,均易引发鼻出血。
  ③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K、P及微量元素钙等缺乏时,均易发生鼻出血。
  ④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磷、汞、砷、苯等中毒,可破坏造血系统的功能引起鼻衄;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致凝血酶原减少而易出血。
  ⑤其他原因: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肝、肾慢性疾病以及风湿热等,也可伴有鼻出血;代偿性月经、先兆性鼻出血常发生于青春发育期,多是由于血中雌激素含量减少,鼻黏膜血管扩张的原因引起。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