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期]为何禁止儿童微量元素检测?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3年11月05日 中健网·专题部 中健网·今日焦点
新华网北京电,为规范医疗机构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测,更好地维护广大儿童的健康权益,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就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测有关工作发出通知,非诊断治疗需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婴儿。根据儿童的临床症状,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微量元素检测,但要规范取血技术操作和保存流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当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

  什么是微量元素
  人体是由60多种元素所组成。根据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同,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钙、磷、镁、钠等,称为宏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真是微乎其微,如锌只占人体总重量的百万分之3103。铁也只有百万分之610。
  微量元素的作用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但与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它们的摄入过量、不足、或缺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体生理的异常或发生疾病。
  微量元素最突出的作用是与生命活力密切相关,仅仅像火柴头那样大小或更少的量就能发挥巨大的生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微量元素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土壤供给。根据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有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等。这每种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小,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新陈代谢却是十分必要的。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如缺锌可引起口、眼、肛门或外阴部发红、丘疹、温疹。又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缺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国外曾有报道:机体内含铁、铜、锌总量减少,均可减弱免疫机制(抵抗疾病力量),降低抗病能力,助长细菌感染,而且感染后的死亡率亦较高。
  微量元素在抗病、防癌、延年益寿等方面都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微量元素的功能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揭示,微量元素通过与蛋白质和其他有机基团结合,形成了酶、激素、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发挥着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
  微量元素首先构成了休内重要的载体与电子传递系统。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之中,在它们执行载氧与贮氧的过程中,铁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酶是生命的催化剂,迄今体内发现的1000余种酶中,约有70%需要微量元素参加或激活,它们在细胞酶系统中功能相当广泛:从弱离子效应到构成高度特殊的化合物——金属酶与非金属酶。谷眈甘脉过氧化物酶是典型的非金属酶,它具有抑制自由基生成。清除过氧化物。保护细胞膜完整性等作用。该酶分子中含有4个硒原子。锌不仅是碳酸酚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几十种酶的必需成分,而且同近百种酶的活性有关。锰作为离子性较强的微量元素则是有效的激活剂,可催化金属活化酶。
  微量元素还参与了激素与维生素的合成。众所周知,碘为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所必需的;而锌在维持胰岛素的主体结构中亦不可缺少,每个胰岛素分子结合2个锌原子。维生素B是胸腺嘧啶核糖核苷酸合成以及最终DNA生物合成与转录所必需的甲基转移的辅酶。该分子中鳌合有一个钻原子的环状结构部分,含有它的化合物——类咕琳辅酶是已知最有效的生物催化剂之一,在许多酶中起着不寻常的分子重排作用。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微量元素对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均可产生影响。多种RNA聚合酶中含有锌,而核昔酸还原酶的作用则依赖干铁。
  微量元素缺乏会有哪些后果
  家长们都知道,微量元素摄入过量、不足、不平衡时人体都会出现疾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副主任梁立阳则指出,更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
  少年儿童由于生长发育快,消耗较大,饮食上常常会厌食、偏食等原因,是最易缺乏微量元素的人群,甚至严重影响生长发育。例如在孩子骨骼形成过程中,铜、氟、锰都有重要作用:铜缺乏时,会使骨骼脆性增大容易骨折;锰缺乏时会引起软骨形成障碍,影响骨骼发育,导致侏儒症;氟缺乏时不利于钙、磷在骨骼中沉积。
  在婴幼儿期间最易缺乏的微量元素包括锌、碘、钙、铁等。梁立阳称,其中锌不仅可以起到维持味觉保持食欲的作用,而且还参与蛋白质和核酸合成,而蛋白质和核酸在生长发育中与细胞的分裂繁殖有关,所以缺锌时会造成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障碍以及食欲不良,都会使儿童生长发育缓慢,身材矮小。
  例如,最早发现锌缺乏症是在1961年,当时有一名英国医生在伊朗的乡村发现一些儿童和青少年食欲很差,生长发育缓慢,身材矮小而成为侏儒。有的已到性成熟年龄,但性征发育不全,性功能低下,女孩子没有月经。临床检查发现,这些孩子皮肤粗糙,并有色素沉着,严重贫血,肝脾肿大。由于患者有严重贫血症,起初医务人员以为是由于缺铁造成,然而当给患者补充铁剂后,虽然贫血症状略有改善,但其他症状却毫无减轻。后来经营养学家研究发现,这些孩子的症状与动物实验中小白鼠缺锌的症状相似,于是就让患者口服锌制剂,果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这种缺锌病首先在伊朗乡村发现,所以人们称之为“伊朗乡村病”;又因为患者的身体短小,故又称“伊朗侏儒症”或“营养性侏儒症”。
  梁立阳介绍,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全国各地有大量关于锌缺乏病的报道,以小儿为多见。铁除了参与造血外,与生长发育也有关,缺乏时会引起生长发育缓慢,还会影响大脑功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此外,铁、铜、锌等微量元素都与免疫功能有关,缺乏这些微量元素时,可能会使儿童经常感染,而感染又会消耗蛋白质,抑制食欲,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检测结果不能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目前临床常用不管是采用头发还是用采指血、静脉血的方法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只是一种筛查手段,检测结果并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只能是一个参考”。梁立阳表示,头发或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多少并不能直接反映孩子体内微量元素的多少,因为这些微量元素主要并不存在于血液中,即使微量元素血液里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正常,也并不意味着这些元素都能发挥其功能,所以常常会出现有些宝宝有明显的枕秃但检测结果显示并不缺钙的现象。梁立阳表明,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是动态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被检测者近一两天的饮食状况也会影响到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包括检测设备、操作人员水平等在内的因素也会影响其结果。所以不能简单地看检测报告单上的数值就作判断,一定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才能作出诊断。
  什么样的宝宝需要做检测呢
  梁立阳说,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喂养母乳为主,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可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对再大点的宝宝,家长可根据其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
  如何补充微量元素
  梁立阳说,如果孩子真的缺乏某种微量元素,首选还是食补。如缺铁可多吃动物肝脏、血制品及肉类,并注意补充维生素C,多用铁锅炒菜等;缺锌可多吃一些动物肝脏及贝类海产品;补碘可通过食用碘盐、海带等补充,另外要食用完整的食品,即未经精制或只经过部分精制的食品,做到食品多样化。
  盲目地给孩子服用补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非但机体可能不吸收,还容易出现各种微量元素间的相互抵抗问题,如钙和锌会影响铁的吸收率,铁也会降低锌的吸收率,而且微量元素补充过量还可能使人中毒。梁立阳强调,当孩子微量元素缺乏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进行补充。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通俗地说就是食物要杂一点、粗一点,不挑食,比补什么都强。
  三招预防微量元素缺乏
  1、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母乳是无可替代的宝宝最适宜的天然营养品,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最易被宝宝所吸收。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各种食物中所含的微量元素谱不同,摄入多种多样的食物,既可保证微量元素摄入充足,又可促进机体对微量元素的吸收。
  3、鼓励吃粗粮: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给宝宝吃的食品,越精细越好。事实上,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会损失很多的微量元素,而且加工得越精细,损失的也越多。所以,经常给宝宝吃精制食品,就有可能引起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锌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缺锌的主要原因为摄入不足。在动物性食物之中,锌的含量丰富,且容易被吸收,在植物性食物之中,锌的含量少,所以,偏食、素食的宝宝易缺锌。
  影响儿童发育的五大问题
  1、喝水少注意力、记忆力、语言灵活能力都可能受影响
  几乎身体每一项机能的运作都离不开水。可以说,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比起成年人,水对孩子更加重要。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中含水量和代谢率较高,肾脏的调节能力有限,很容易发生缺水问题。孩子一旦饮水不足,会降低体能,影响运动表现和认知功能,使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灵活能力等都受到负面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北京、上海、成都、广东等四个省市儿童青少年进行的调查显示,孩子们喝水情况不容乐观。首先,缺水现象普遍存在。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饮水量为每天喝水1200毫升,而此次调查中,四个城市儿童的平均饮水量只有1089毫升,其中成都儿童饮水量仅为866毫升。其次,含糖饮料占的比例太高。此次调查发现,孩子们喝的水中,含糖饮料的比例竟占了32%。国内外已经有许多研究证实,甜饮料高糖、高能量,摄入过多会阻碍儿童发育,可能造成矮小、骨折、龋齿,并增加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最新一次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则显示,城市儿童少年的超重率为11.0%,肥胖率为7.7%,分别较2002年上升了29%和75%。
  最后,饮水次数太少。喝水应该少量多次,如果一次性大量饮水会加重胃肠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碍对食物的消化。而此次调查发现,仅有20.9%的儿童青少年能达到推荐的每日饮水6次以上。
  该研究的负责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冠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首先,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水习惯,让他们知道喝水的重要性。其次,调查中发现,孩子们爱喝含糖饮料的最大原因是“味道好”,9%的孩子认为含糖饮料“有利于健康”。因此,家长不但要告诉孩子喝含糖饮料对健康的不利影响,还要同时培养他们喝白开水的好习惯,家长也要做好榜样。另外,企业和媒体也应该负起责任来,让孩子少受含糖饮料的诱惑。
  2、缺铁易贫血,缺锌影响发育
  钙、铁、镁、锌……矿物质对孩子的身体发育至关重要。家长总担心孩子缺东西,往往什么广告火,就跟风买给孩子补补。但事实上,并非孩子都缺矿物质,也不是每个孩子都千篇一律要补钙。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培玉教授、张玉梅教授最近对8个城市的2485名0~3岁婴幼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8个城市的婴幼儿中,钙、镁、磷摄入可以基本满足需要,但7~12个月的孩子贫血检出率高,膳食中铁的摄入水平较低,7个月以上婴幼儿锌摄入缺乏率较高,钠摄入则偏高。
  6个月以后,婴儿从母体中带来的铁的储存量基本消耗殆尽,需要从膳食中来补充铁。而奶类是一种缺铁的食物,因此,及时合理的给宝宝添加辅食就非常重要。6个月以后,要给孩子及时添加强化铁的米粉,并陆续添加鱼泥、肉泥、肝泥等含有丰富血红素铁的动物性食品。
  相比缺铁,缺锌不但会造成孩子厌食挑食,还会影响生长发育。海贝类含锌较多,如牡蛎,每85克含有74毫克的锌;牛肉次之,每85克含锌7毫克;另外,螃蟹、豌豆、蚕豆等食物中也含有较多的锌,应多给孩子摄入此类食物。
  婴幼儿钠摄入偏高,很大的可能是吃的食物里盐放多了。一方面,宝宝需要的钠远远低于成人,另一方面,孩子的味觉非常敏感,大人能尝出咸味的食物,对他们来说已经太咸了。如果宝宝的血液中钠含量过高,则会影响钙的吸收,使宝宝身体发育迟缓,个子矮小,长此以往,还会对神经系统和肾脏等产生影响。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饮食清淡的习惯,这将让他们终生收益。
  3、“小眼镜”越发低龄化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12年公布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显示,早在1999年,中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就已上升至世界第二位。视力问题已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眼病防治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邵立功教授表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展形势非常严峻,长时间、近距离的精细化劳动,比如大量课堂和家庭作业,以及大量观看电子屏幕,比如玩电脑、看电视、玩手机和游戏机等,都加速了孩子们视力下降和近视发生的速度。邵立功表示,“0~3岁的幼儿期,现在已成为视力问题的高发期;3~12岁时,孩子的课堂和家庭作业负担逐渐加大,也会加速近视的形成。”此外,甜食也是导致近视的一大杀手。长期过量摄入甜饮料、冰激凌、糖果等含糖量高的饮食,会使血钙降低,从而导致近视。甜食吃多了还会导致血糖升高,血浆渗透压上升,一旦引起晶状体凸度和屈光度增加,近视眼也会找上门来。
  邵立功建议,早期发现、干预对于防控近视发展和矫治弱视具有重要意义。孩子2~3岁以后,就可去眼科进行眼睛屈光状态和视觉功能检查。家长和学校要督促孩子养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看视频最好不超过1小时;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少吃甜食等都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4、运动少,骨头“不够硬”
  儿童时期骨骼的健康生长发育,对成年后的身材、体型及自然步态等起着重要影响。今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课题组对北京景山学校1100名6~18岁的学生进行测量发现,孩子们骨密度明显下降,有近一半学生骨矿量达不到平均水平。
  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市儿童成人慢性病防治中心主任米杰表示,儿童青少年期获得的骨量,是人体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儿童青少年期未达到合适骨量,青少年期就容易骨折,成年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也会增加。米杰告诉记者,儿童骨骼“不够硬”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营养,主要是因为饮食里没有足够的钙。二是运动。有调查显示,中国有三成儿童每天户外运动不足1小时。如果缺了运动,即使营养合理,骨密度还是达不到。另外,遗传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发现儿童的骨矿量比同龄人低,首先要从营养角度来解决,比如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同时通过日照来补充维生素D。其次合理增加运动量,加拿大儿科协会建议,4岁以上的儿童,每天应有1个小时中等以上强度的运动。适当增加骨骼负荷的运动,比如跑步、羽毛球、篮球等,都是能够增加骨密度的运动方式。另外,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也会影响骨质达到健康的骨量,儿童要少喝。
  5、性发育提前了2岁
  据调查,中国儿童性早熟已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北京市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女孩乳房开始发育的平均年龄为9.5岁,性早熟检出率为1%左右,男孩子的发育也呈提前趋势。据统计,中国学生的青春期已经由过去的12岁左右提前至10岁左右。而性早熟会导致孩子成年身高较矮,增加成年后患肿瘤的风险,还会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
  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伍学焱看来,孩子变得性早熟主要是非疾病原因。营养改善,儿童生长发育加速;饮食不当,孩子平时经常吃含激素类食品,如激素催熟的肉鸡、甲鱼等;环境污染,一些化学物质在自然界产生类激素污染物;还有遗传因素,如果一个母亲月经过早,她的女儿也很有可能早来月经;文化开放,一些儿童从影视作品里接触一些超越其心理年龄的行为画面,受到刺激后也会影响生理发育。
  伍学焱表示,家长若发现孩子第二性征发育过早,应及时带他们上医院。比如10岁以前孩子的身高增长突然加速,往往是性早熟的一个信号;女孩的家长更要细心观察,给孩子洗内裤时,如果有分泌物痕迹也是性早熟的信号。
  生活中,首先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少吃多油多糖的食物。其次,避免孩子接触可能含有性激素的营养品和护肤品。再次,增加体育活动,尤其要加强锻炼下肢,每天应保证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时间。最后要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应有八九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