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期]能治病的菜系列之三——荆芥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3年08月02日 中健网·专题部 程仓瑞
荆芥是唇形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约30-40cm,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如台湾地区之海拔800m以下的开阔地及荒废地。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亦有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干,前者称‘荆芥穗’,后者称‘荆芥’。作为中草药,具有解表散风、透疹功效,对过敏性炎症有较好的疗效;作为蔬菜,味道清香宜人,是很好的食材。

  荆芥的药理作用

  1. 抗菌和抗炎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 荆芥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此外,对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荆芥煎剂及荆芥与防风混合煎剂均有明显抑制小鼠耳郭肿胀作用,混合煎剂比单煎效果好。荆芥对醋酸引起的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2. 解热镇痛作用

  荆芥煎剂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用伤寒混合菌苗使家兔发热,给予裂叶荆芥煎剂或乙醇浸剂 2g/kg 灌胃,发现有微弱的解热作用。荆芥的镇痛作用以d-薄荷酮为代表,用d-薄荷酮100mg/kg给小鼠灌胃,能抑制因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其强度与氨基比林相当。

  3. 止血作用

  生品荆芥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使出血时间缩短72.6%;生品荆芥使凝血时间缩短30%,而荆芥炭缩短77.7%,即荆芥经炒炭后有止血作用。有报告指出,荆芥炭混悬液和荆芥炭挥发油乳剂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且与剂量相关。但荆芥炭水煎剂及提出挥发油后的荆芥炭水煎剂,均未见明显的止血作用。报告者认为,临床上使用荆芥炭治疗各种出血疾病时,应以散剂内服为佳。亦有报告指出,荆芥炭脂溶性提取物的止血作用是通过体内促凝血、抗纤溶和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而实现的。

  4. 其他作用

  实验表明: 荆芥油能降低正常大鼠体温,亦有镇静作用。荆芥油(0.5ml/kg)给兔灌胃,可见其活动减少,四肢肌肉略有松弛。

  荆芥油能明显延长乙酰胆碱和组胺混合液对豚鼠致喘的潜伏期,减少发生抽搐的动物数;亦能对抗乙酰胆碱或组胺引起的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有祛痰作用。

  荆芥水煎剂对兔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荆芥的治病功效及常用方剂

  1. 荆芥的功效:荆芥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

  主治病症:(1)外感表证。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缓和,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2. 荆芥的药物配伍:

  (1)荆芥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

  (2) 荆芥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

  (3) 荆芥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

  (4) 荆芥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

  (5) 荆芥配石膏,治风热头痛。

  (6) 荆芥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

  (7) 荆芥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

  (8) 荆芥配大黄,清热通便。

  3. 常用药方选录:

  (1)治疗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份为末,每服10克 茶调下。选自《永类钤方》。

  (2)治疗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25克、桔梗100克、甘草(炙)50克为粗末,每服20克,水一盏、 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选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荆芥汤。

  (3)治疗尿血:荆芥、缩砂等份为末,糯米饮下15克,日三服。选自《濒湖集简方》。

  (4)治疗大便下血:荆芥100克、槐花50克,炒紫为末。每服15克,清茶送下。选自《简便单方》。

  (5)治疗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选自《简便单方》。

  (6)治疗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份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如梧子大。每旦、夕各服百丸,茶酒任下。选自《本草汇言》。

  (7)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15克。选自《眼科龙木论》。

  (8)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选自《经验后方》。

  (9)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10克,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选自《本草图经》。

  (10)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5~10克,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选自《宜明论方》倒换散。

  (11)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200克。捣粗罗为散。每服15克,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选自《圣惠方》。

  (12)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

  荆芥的9种吃法推介

  1.荆苏茶

  主料:荆芥10克,紫苏叶9克,姜9克,茶叶6克。

  调料:赤砂糖30克。

  做法:先把红糖加少量清水煮沸,待用;将荆芥、苏叶、生姜洗净;生姜切片与荆芥、苏叶、茶叶同放入瓦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加入红糖水,即可取汁饮用。

  2.荆芥粥

  主料:粳米100克,荆芥穗100克。

  调料:盐2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将荆芥苗摘洗干净,细切; 取锅放入冷水、粳米,先用旺火煮开,然后改小火熬煮,至粥将成时,加入荆芥苗、盐,待两三沸,即可盛起食用。

  3.荆薄豆粟粥

  主料:豆豉150克,小米150克。

  辅料:荆芥穗50克,薄荷50克。

  做法:先将荆芥穗、薄荷叶和豆豉分别洗净,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液;把小米洗一洗,直接倒锅内,加入汁液,兑水,煮成粥。

  4.荆芥拌黄瓜

  原料:荆芥嫩叶一把,黄瓜两根切丝,调味料若干。

  做法:荆芥嫩叶洗净和黄瓜丝一同放入盆中,加入少许盐、味精、鸡精、醋、生抽拌匀。装盘,再淋上芝麻酱和香油即可。

  5.荆芥浇汁、蘸料

  原料:荆芥嫩叶、姜、蒜、酱油、食盐、醋、味精或鸡精。

  做法:将荆芥嫩叶和姜蒜一同放入蒜臼内,加入少许食盐捣碎,捣碎后加入少许酱油、醋、味精或鸡精即可。浇汁可以用来浇在捞面条上调味,可使面条更有味。可作为吃饺子的蘸料,以去腻,增鲜。

  6.荆芥腐竹

  原料:荆芥嫩叶、红椒、青椒(两者任一)、葱、姜、盐、味精或鸡精。

  做法:将腐竹放置油锅炸至金黄酥脆;小火炒葱姜至金黄,放入青红椒爆炒,加适量盐、鸡精或味精,锅中加一勺水煮开放入腐竹;待腐竹浸透菜汁,起锅时放入大量荆芥翻身立即起锅。

  7.荆芥洋葱(俗称老虎菜)

  原料:荆芥嫩叶、青椒、洋葱、盐、醋、香油。

  做法:荆芥洗净备用,洋葱、青椒切丝,放入盐、醋、香油,最后放入荆芥调拌即可。

  8.荆芥鸡丝面片

  原料:荆芥适量,丝和蛋皮丝适量,番茄一个。

  做法:一个鸡蛋加少许盐,和成相对较硬的面团;经过饧制的面团,揉光后,放在面板上擀开;擀成比较薄的薄片折叠起来,也可以不用折叠,直接用手撕片备用;荆芥去茎留叶,番茄切薄片。炒锅放油烧温热,下入番茄翻炒成番茄酱,加入水;鸡丝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就一起放锅里煮,新鲜的直接丢碗内即可。水沸后下入面片,面片煮熟后入荆芥和蛋皮丝,淋香油出锅即可。

  9.荆芥煎饼

  原料:九层塔适量,小麦面粉适量,鸡蛋适量,食盐适量,十三香适量,植物油适量,水适量。

  做法:将荆芥洗干净,用刀切一下,不要切太碎,加鸡蛋、面粉、盐、十三香和水调成面糊,面糊要稀的可以流动的;预热平底锅,倒入少许植物油,待油热后舀一勺糊倒在平底锅中,转动锅使面糊均匀;一面煎黄后翻至另一面,煎至两面都是金黄色即可。沾蒜汁食用更佳。

  提示:河南一带所说的蔬菜“荆芥”,并非植物学上的荆芥,而是罗勒。可直接凉拌食用。

  荆芥的副作用及用法建议

  荆芥的主要成分为土荆芥油,油中主要成分为驱蛔素、对聚伞花素及其他萜类物质。驱蛔素为萜烯的过氧化物,在常压下加热或与酸处理易致爆炸,与水共煮,则逐渐分解。超量内服中毒后,可刺激消化道粘膜,对呼吸系统先兴奋后麻痹,严重时对肾脏有损害,并毒害视神经和听神经,同时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及心肌。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视力障碍、感觉异常、幻觉、黄疸、腰痛、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严重时谵妄、惊厥、瘫痪、血压下降、昏迷、呼吸中枢麻痹而死。如能恢复,可能遗留永久性的听力、视力障碍以及轻度瘫痪、多发性神经炎。

  因此,食用荆芥要注意禁忌。

  (1)不可多食、久食,久食动渴疾;

  (2)忌食鱼、蟹、河豚、驴肉。犯之立死,甚于钩物。

  (3)凡有下列不适症候者忌食;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