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期]乳酸菌饮料,能给我们健康吗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3年07月19日 中健网·专题部 刘光
“减肥”、“清理肠道”、“肠轻松”等,随着夏季的到来,这些和人体健康紧密相联的字眼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乳酸菌广告中。然而乳酸菌的优劣到底靠什么断定,那些诸如益生元、C菌、ST-Ⅲ等一系列新名词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呢?据报道,目前市场上乳酸菌饮料的国家标准是2003年发布的,已经十年未变,关于提高出厂后的活菌数量的标准以及规定保质期临界的活菌数量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

  【市场现状】乳酸菌名目繁多消费者雾里看花

  不少职场人士养成了一个习惯:午餐后来瓶乳酸菌饮料。继碳酸饮料、茶饮料之后,主打“肠道健康”概念的乳酸菌饮料成为夏季市场新宠。不过,面对各种“益生菌”、“乳酸菌”、“活性乳酸菌”、“100亿个”、“300亿个”等广告宣传,大多数消费者仍感到一头雾水,无所适从。记者走访各大超市也发现,主打维护肠道健康的乳酸饮品名目繁多,俨然成为货架上的主力。小洋人果乳饮料、娃哈哈营养快线、味全活性乳酸菌饮料……

  除了品种丰富外,产品外包装上标注的“菌种”也让人眼花缭乱:e+活益菌、BB冠益菌、优益C、 LC01益生菌、乳酸链球菌素、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双歧杆菌等等。有的要求低温储存,有的则常温即可。不少消费者均表示,自己对各种菌群并不了解,但听说对身体有好处,购买主要还是凭口感。

  “活”菌饮料保健价值更高

  事实上,乳酸菌是一类可发酵葡萄糖、乳糖等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而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摄入充足的数量时,能对宿主产生健康益处;乳酸菌中的一部分是益生菌。据了解,目前获得卫生部批准《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共有25个菌种,主要以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链球菌属为主。而不少动听的ABC“菌”不过是厂家造出的广告概念。

  专家介绍,市场上销售的乳酸菌饮料主要分为活菌型和非活菌型两大类。活菌型是通过发酵而成,含大量活菌,经科学证明可以对人体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而非活菌型几乎没有保健功效。区分两者的简单办法即看其是否冷藏,活菌一般需要冷藏在2-10度以保持其活性。此外,活菌数量固然是一个重要指标,但由于胃酸会杀死一些不耐酸的有益菌,只有耐酸性足够的菌种才能活着到达肠道,发挥保健作用,因此,挑选耐酸性强的菌种也很关键,获得国际公认的大品牌菌种一般较有保证。

  【行业标准】企业各行其道期待新国标出台

  从饮料外包装配料表上可以发现,各品牌宣称的乳酸菌活菌数各不相同,有的标注“大于等于100亿个”,有的标注成“出厂时3×108CFU/ml”,还有多个品牌宣传乳酸菌的数量达300亿个。到底这些活菌等到了超市销售环节,或者是保质期临界前还能检出多少,消费者都无从得知。乳酸菌饮料真的“能够帮助身体做减法”,“肠轻松”的功能真如商家宣传的那么玄乎吗?专家指出,乳酸菌产品的宣传往往是商家随意而为,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

  对于这种现象,国家在2003年出台了两个规定性文件,即QB1554《乳酸菌饮料》和GB16321《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对乳酸菌数量作出规定:出厂3天内产品乳酸菌含量必须高于1×106CFU/ml,即每毫升乳酸菌饮料中要含100万个活菌;在销售时,只要有活性菌检查出来即可。

  但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对这两个标准颇有微词,有专家指出目前国际指标已达到了1×107CFU/ml,即每毫升乳酸菌饮料中要含1000万个活菌,而我国的标准偏低。因为乳酸菌在保质期内应保持一定数量级,才能起到活菌应有的作用。若对保质期末活菌的量不作出一个规定,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活菌量就没有保障。因此,对国家标准进行修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要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尽早在行业标准中有所明确。

  【专家解读】乳酸菌国标调整还未有时间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今年5月召开的第八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透露,乳酸菌饮品产业已连续多年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递增,年产量突破160万吨,产值突破50亿元。以酸奶和乳酸菌饮料为代表,其2011年的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了近30%和54.8%。而同期,乳制品销售额增长仅为14.1%。

  一方面是行业追逐热点,但另一方面由于乳酸菌饮料的卫生标准还停滞在2003年,而多家企业都在按自家的企业标准生产产品也客观上要求国标更加严格。

  现行的《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是从2003年发布,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目前这项标准已使用近10年。随着乳酸菌饮料产业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行业内就曾曝出乳酸菌饮料标准有望调整,但直到目前还未有相关进展。业内人士认为现在乳酸菌行业标准应该调整,但是何时调整目前仍是未知数。

  调整该项国标,将更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如卫生安全、添加剂使用及包装、冷链运输管理。但目前标准提出,在出厂时每毫升乳酸菌饮料应检出活菌数为106CFU,而领先企业的产品,从产品出厂到保质期内,每毫升产品的活菌检出数可达到108CFU。总的来说产品保质期内活菌检出数是业内最为关注的。

  记者也注意到,目前企业标准普遍高于国标,专家指出,生产厂家严格执行生产标准,监管部门做好检测,消费者全面了解知识,乳酸菌行业就将朝着正常发展方向推进。

  【常识详解】乳酸菌饮料不等于酸奶

  那些酸酸甜甜的乳酸菌饮料真的等同于酸奶吗?高级公共营养师李纯说,即使是含有活性乳的乳酸菌饮料也不能完全取代酸奶,特别是酸奶中的钙和蛋白质的含量要多于它,乳酸菌饮料的营养价值远不及酸奶,特别是对于儿童,如果长期饮用乳酸菌饮料,容易出现肥胖、龋齿等问题。

  乳酸菌饮料分为发酵型和调配型两种。发酵型饮料是在牛奶中加入了乳酸菌,经过发酵后得来的,又叫乳酸菌饮料,而根据其中的有益菌是否被灭活,又分为活性和非活性两种;除此之外,经过添加白砂糖、甜味剂、牛奶、水、乳酸或柠檬酸等物质,不经过发酵的,属于调配型饮料。

  活性乳酸菌饮料中的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但一般要达到几个亿,甚至几百亿,才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非活性乳酸菌饮料在加工过程中活性菌失去活性,营养价值不高,而且蛋白质含量低,不能和酸奶比。至于调配型乳酸菌饮料,主要成分是水,又加入了大量的白砂糖,添加剂也较多,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更低。乳酸饮料名目繁多,活菌型对人体更有益

  酸奶的主要成分是活性乳酸杆菌,它能防止蛋白质发酵,有助减轻腹胀、消化不良。正常情况下,活性乳酸杆菌在0℃-4℃的环境中存活是静止的,但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乳酸菌会快速繁殖、快速死亡,口味就会发生改变,其营养价值也会大大降低。含有活性乳酸菌的酸奶保质期较短,而且必须在2℃-6℃下保藏,否则容易变质。在购买酸奶时不仅要看保质期,更要注意“温度”。

  识别广告概念

  1、黄金双歧因子

  广告中说的黄金双歧因子其实不是细菌,而是益生元。“双歧因子”是指能够帮助双歧杆菌生长,而对其他坏细菌没有帮助的食物成分,“黄金”只是推销噱头。如果你要宣传的话,也可以把它叫做“白金双歧因子”“钻石双歧因子”之类更酷的名字。

  2、合生元

  把益生元和益生菌混在一起的东西,叫做“synbiotics”,通常翻译成“合生元”。按照厂家介绍,“黄金双歧因子”其实就是一种低聚果糖(FOS)。一般来说,需要每天吃好几克FOS才能显示出益生元效果。也有一些人对FOS不耐受,吃进一克就能导致肠胃不适。至于这些饮料中的FOS有多少,就只能依靠厂家的信誉了。迄今为止,公认满足“益生元”要求的有三种:菊糖(Inulin)、低聚果糖(FOS)和低聚半乳糖(GOS)。

  3、活力C菌

  另一种广告中说的“活力C菌”其实不是一种菌,而是一个商业名称。按照厂家介绍,就是乳酸菌和维生素C等的混合物。初看起来,这个东西跟“益生菌”的理论符合,还加上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实在有点诱人。不过细菌的存活是需要适宜条件的,其中的活细菌到底有多少也无从可知。

  乳酸菌能加速肠蠕动

  乳酸菌饮品因为宣传的“能加速肠道蠕动”、“促进肠道排毒”而备受女性消费者喜爱,事实上,乳酸菌饮料分为活性乳酸菌饮料和非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区分这两者的关键是——看里面有没有大量的活菌。实际上活性益生菌可能因加工、发酵、运输、储存过程中种种因素就被杀死了,我们喝进腹中的活菌到底有多少,至少目前尚未可知。

  美国微生物学会2005年组织了一个益生菌研讨会,会议总结明确指出:“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益生菌在人体中的使用对于疾病处理而言都是预防和支持性的,而不是治疗性的”。要想通过补充益生菌来有益健康,必须要“特定的细菌”、“保持活性”、“有足够的细菌数量”而且“连续服用”。不同的益生菌能够产生效果的数量相差非常大,有的每天吃一亿就可以起作用,有的却要一万亿才行。目前研究的比较多的益生菌叫做“双歧杆菌”。广告中所说的“乳酸菌”是否能够成为“益生菌”,科学家们还没有吵出结果,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麻烦的事情在于:现在对于益生菌产品里的益生菌还没有质量标准和法定检测,厂家的宣称只能依靠它们的信誉来保证。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