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期]又到冬病夏治时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3年07月12日 中健网·专题部 程仓瑞
又到一年最热的时节,正是“冬病夏治”时。谈到冬病夏治,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专家袁军教授介绍说,冬病夏治其实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治疗。适应人群除学龄前儿童以外,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可接受冬病夏治疗法,主要看适应症。

  冬病夏治疗法及其治病原理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的人,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的人。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

  1.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

  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象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去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水果冰,然后整日在空调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陈寒未去,又添新寒。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2.如何在夏日去除积寒呢?

  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内用温热""外散风寒"。内用温热就是服用偏温热的饮食。有人说,大热天的,再吃热的东西,那还不得心烦气燥。不错,关键是服温热也有个服法,我们可以热药凉服。比如说红糖姜汤水,本来是温热暧胃的,但我们在暑天服用,可以倒在塑料瓶中,然后放到冷水里泡一下,此时,我们虽然喝的是冷饮,到胃里的时候却是热药。还有那些不出汗或出汗怕风的人,此时可用"玉屏风颗粒"数袋冲成一瓶,放凉.每日当饮料频饮,汗多可止,无汗可发,又可防风,真是一石三鸟,您不妨一试。夏天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所以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借用金庸先生九阴真经里的第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正好体现了人体应天时而动的这种自然调节功能:泻心经之气血(火)来补充膀胱经的虚弱(寒)。心,五行属火,夏天最盛;膀胱经,人体之蕃蓠,是抵御外寒之屏障,也是清除内寒之通道。所以夏天身体多汗是上天赐予我们清除寒气的自然疗法,不但可以清除寒气,发汗本身还可排出体内大量的瘀毒。但由于夏日我们贪食冷饮,胃肠中有大量寒气,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转而被用于温暖肠胃了。此时,体表便缺少气血来抵御外邪侵袭了。而所谓的外邪也是我们一手制造的,那就是空调的冷气。冷气从皮毛而入,冷饮从肠胃而入,心火虽盛,难敌二寒。既不能很好的消化,也不能很好的发汗,结果就出现了所谓的"肠胃型感冒":发热无汗,吐泻交加.此时,我们可以吃"霍香正气丸",此药偏温热,外散风寒,内消寒湿.一药两解,但如果是真正的中暑之症,内外俱热,此药却大不适宜。

  哪些疾病适宜冬病夏治

  适合采用“冬病夏治”的疾病包括:气管炎、哮喘、肩周炎、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冻疮、风湿病、部分肾脏疾病等等。下面由袁军主任介绍几种疾病冬病夏治的治疗体会。

  1.气管炎:气管炎是因为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均衡,导致体内阴盛阳衰而发病的。气管炎是个很典型的冬病夏治之症。冬为阴,夏为阳,夏季正为阳盛阴衰之季,这时利用夏季是冬病潜伏之机,天人合击,最容易把冬病消灭在蛰伏状态。当然有的患者已经发展到不分季节,随时犯病,那是因为体内阴阳严重失调,免疫功能低到极点。更要利用夏阳之机进行治疗,不然到了冬天就更加严重。其次,冬病夏治可以缩短疗程,减少花费。

  2.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病不算大,但犯起来很“难受”,冬病夏治的效果很好。这是因为鼻居面部正中,为阳中之阳,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性最甚的季节,人体经络开放,血流畅通,此时在该处相关穴位进行敷贴治疗,可起“秤砣虽小拨千斤”的作用,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的的症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急期治其标,缓期治其本"的原则,夏季治疗是一种治本的方法,属于一种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治疗方法。

  3.肩周炎:肩周炎是冬季的多发病,夏季症状多可减轻或消失。炎夏治疗,采用刺激相应的穴位同时配合一些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除湿、强筋健骨的药物加以治疗,能解除或减轻肩关节的疼痛、麻木、酸胀症状,到冬季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

  4.慢性咳嗽:也是寒冷时多发。夏天,可采用中医传统的“夹脊姜灸法”,也就是在患者背部的大椎、定喘,以及脊柱两旁的肺俞、厥阴俞、心俞等穴位上,先用梅花针叩打,然后将切成薄片的生姜摊在穴位上,再用艾条熏烤。每周灸1~2次,可连续4~8周。贴敷的话,可用吴茱萸、桔梗、苏子,研面,用白酒调敷两肺俞穴、大椎穴、膻中穴,隔3日1次。还可配合服用一些补肾纳气、健脾益肺的中药。

  5.虚寒体质者: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三伏天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敷贴,其药物最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对相应的脏腑起到扶正祛邪的效果,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冬天发病次数,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必发的疾病。那就要在未发之时,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或主因,或诱因。消除主因就是要改变体质,去除诱因就是要改变环境。有的人虽然体质没有增强,但是换了个城市,或去国外定居,身体的问题却不药而愈了。

  冬病夏治有哪些治疗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从临床效果看,穴位贴敷最好。

  1.穴位贴敷: 这一疗法是在夏季三伏天,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采用中药制剂贴敷于经络上的特定穴位,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到达经络和脏腑,来达到治疗目的。中医用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生姜等通络、散寒、祛湿、补气血的中药研成细末,调成泥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穴位贴敷。贴的时候,先用酒精消毒,取直径为1cm左右的膏药,用5cm×5cm的胶布贴在穴位上。贴敷的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盲、大椎、中府、膻中等。

  2.艾灸:灸法一般用的是艾灸,以艾叶为原料,做成艾绒、艾柱和艾条,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相比穴位贴敷、刮痧和拔火罐,艾条是用实火祛除身体里的湿寒之气,属于劲道比较足的疗法,所以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议用艾条,否则内火加外火就会虚耗人体的津液。

  3.刮痧: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按一个方向刮动,刮痧能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现青紫色出血点,也就是俗话说的“痧”,以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的作用,使人体的神经、循环、免疫、排泄等系统兴奋起来,加快新陈代谢。

  4.拔火罐;用拔火罐冬病夏治的原理和刮痧差不多,都是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来疏通经络祛除寒气。

  5.割治:割治方法是把手指的末节正中割开一个小口,摘除少量皮下脂肪组织,并在局部施行刺激。该方法对于哮喘和消化道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冬病夏治的贴敷最佳时机及注意事项

  1.贴敷最佳时机——三伏贴

  贴敷最好在每一伏的第一天,这是最佳时机。如果错过了这一时间的患者,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敷,只要天气好,效果都会很好。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可以。每10天贴1次,最好是连续贴3次,为1个疗程。

  冬病夏治的穴位贴敷非常讲究时辰,一般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时以前贴完药饼。上午11时到下午1时是午时,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午时是一天中的阳中之阳,中医认为这一时辰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因为刚贴完药饼,所以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

  2.注意事项:

  药饼贴好后最好不要去空调房间,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出汗,出汗会使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最好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地用电扇微风吹拂。还要注意的是饮食,贴敷的当天最好不要吃冷饮以及冰冻的食品,其他饮食则与平时一样。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地吸干穴位上的水。

  穴位贴敷药物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正常可出现潮红、灼热感、异物感、小水疱等反应,可以不进行处理或者予湿润烧伤膏外涂。如果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等现象,属于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

  贴敷后皮肤红肿的,可外涂黄芩油膏等减缓刺激;皮肤水疱、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并涂擦红霉素软膏、万花油等;皮肤过敏者,可外涂抗过敏药膏,严重者可口服抗过敏药物。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颈肩腰腿疼痛可试试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适用于所有阳气不足、虚寒疼痛及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不论是内服还是外治,均能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痰饮和瘀血、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并可针对个体体质不同,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的药物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行通畅,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1.适应症

  骨伤病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肌劳损、网球肘、强直性脊柱炎,各关节骨质增生性疾病等。

  主要证型:风寒湿痹型、寒湿型、肾阳亏虚型等颈肩腰腿酸胀疼痛。

  主要症状:颈肩腰腿酸胀疼痛,肢体发凉,恶寒畏风,受寒及阴雨加重,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2.方法:

  (1)穴位敷贴

  穴位贴敷疗法是冬病夏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运用中药加工以后,贴敷在人体的穴位上,它不但具有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而且还包含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经络,激发经气,调动经脉的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本法运用川乌、细辛、麻黄、肉桂、生姜等药物,研制成粉,以凡士林调和,敷贴于相关穴位。例如颈椎病贴敷于大椎、肩井、肩中俞等穴。腰腿痛贴敷于肾俞、大肠俞、环跳等穴。

  (2)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是将中药经过加热以后经过皮肤、孔窍、经穴直接离子吸收至膜理、脏腑等,达到祛风、散寒、通络、消炎、解毒、扶正固本的目的。热效应可以使体表毛细血管网扩张,导致体内储血重新分布,进而引发全身血液大循环。其结果可促进当归、红花、丹参等药物的渗透与吸收,使活血化瘀作用更加突出。发汗可以祛风除湿,排泄体内有毒有害物质。在治疗过程,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增加,加快清除疼痛部位代谢废物、炎性渗出物及致痛物质减轻肿胀、缓解或消除关节、肌肉拘挛等,这些均可使疼痛得以缓解。

  (3)刮痧

  刮痧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用特制的器具,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出现皮肤潮红,或红色粟粒状,或紫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斑、血泡等出疹变化,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调节阴阳、活血透痧、软坚散结等功效。

  刮痧疗法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在预防保健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全健康的人,刮拭后不出现痧;一些自我感觉良好而有潜伏病变的人刮拭后会出痧,且痧的部位、颜色、形态与病变部位、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4)拔罐

  拔罐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拔毒泄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除颈肩腰腿痛以外,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进行治疗。例如:慢性胃炎、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肌痉挛、痛经等。

  (5)中药膏摩

  在古代,推拿治病时常以手法配合药物作用于体表,中医称为膏摩。本法适用范围广,可治疗风湿痹痛、伤筋等症。膏摩所用处方的组成,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健筋壮骨等药物为主。膏摩疗法既有中药外涂后的药物作用,又有按摩疗法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起到扶助阳气、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通脉等作用。诸风寒湿、骨肉酸痛,以当归摩膏或摩风膏。腰痛以摩腰丹。伤寒心腹积聚、颈项腰脊强痛以及偏枯不仁,用太一神膏。

  冬病夏治也应“打假”

  每到三伏天,全国各地的冬病夏治诊疗工作进入高潮。在赞叹中医药治未病有优势的同时,发现某些民营医院的宣传有点“另类”,把冬病夏治变成了“包治百病”。所以,冬病夏治也应打假。

  冬病夏治本来是为民众健康服务的一项内容,但在这些乱象中,冬病夏治被虚拟化、神化了,称可以治疗乳腺疾病、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等等,甚至声称肿瘤、眼病、胃病等都可进行治疗。更为可笑的是,居然有花19元团购冬病夏治的,治疗的质量可想而知是难以保障的。

  仔细想来,“谎言”是可以不攻自破的。乳腺疾病、妇科疾病、月经不调、肿瘤等疾病并不是冬季高发或好发的疾病;贴敷适用于虚寒体质的人;再者贴敷的药物一般都是热性的,对肿瘤这类疾病是非常忌讳的。因此,相关部门应切实负起监管责任,趁早治理冬病夏治的乱象,不要等到虚假宣传“燎原”的时候再去灭火。要让冬病夏治立足科学养生的本质,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防止让唯利是图者砸了冬病夏治的金字招牌。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