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期]夏日“备”好家中常用药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3年06月24日 中健网·专题部 程仓瑞
炎炎夏日来临,人们除了容易中暑以外,消化道、皮肤等疾病也比较多。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专家王彦刚教授提醒,家里准备些应急药品很有必要。一旦出现中暑等不良症状,能得到及时治疗、尽早控制,或至少能在去医院前作些临时处理。但要注意,对自己不能确诊或症状较重、变化较大的疾病,不能擅自用药,尤其是小儿生病时,常常发病急,变化大,小儿自己也难以言表,此时应去医院诊治。对成年人突发的各种病痛,老年人原有慢性病的突然变化,也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夏日家庭应备那些常用药品

  1.防中暑类药品

  十滴水、仁丹、口服补液盐、菊花茶等。前两种主要用于治疗中暑引起的各种症状。锅炉工、建筑工、交警等特殊职业人群,长时间工作在高温下,在喝的水里,加点口服补液盐能避免因出汗多导致的虚脱。菊花茶也有清凉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

  2.消化道系统药品

  多酶片、盐酸小檗碱(黄连素)、思密达、香连丸、健胃消食片、乳酶生及胃肠解痉药如颠茄片等。主要针对饮食不当、食物过敏、生活规律的改变、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的胃肠痉挛和腹泻。另有部分腹泻是因为感染了细菌如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等引起,应去医院找医生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3.感冒药

  藿香正气(丸、水、散)、黄连上清片、板蓝根冲剂等。针对夏季空调病,藿香正气具有止痛、止泻、抗菌及防腐作用。可用于夏伤暑湿、呕吐泄泻、胃肠感冒等,外感风寒的患者用此药最为受益。

  4.皮肤用药

  炉甘石洗剂、风油精、清凉油、本草油等。夏季有些人容易出现又红又痒的皮疹,还容易发生蚊虫叮咬,具有消炎、清凉、止痒、收敛及保护皮肤的药物很有必要。后三种药物有消炎镇痛、清凉止痒、祛风解毒的作用,四季都能用到。

  有婴儿的家庭应备哪些常用药

  1.内服药

  (1)发热退烧药,如小儿退热片、百服宁糖浆等;(2)感冒药,如小儿感冒冲剂、小儿清咽冲剂等;(3)助消化药,如酵母、小儿化食丸等。

  2.外用药

  3%碘优液、2%龙胆紫紫药水、1%~2%碘酒、75%酒精、创可贴、棉棒、纱布、脱脂棉、绷带,以及止痒软膏、抗生素软膏、眼药水等。

  轻伤小伤可以自行处理,但家长要正确使用外用药。具体介绍如下:

  (1)3%碘优液:常用于皮肤擦伤、切割伤和小伤口的创面消毒,作用柔和。

  (2)龙胆紫:其抗菌作用非常强,没有毒性,对小儿皮肤无刺激性,还有收敛作用,对伤口溃烂、糜烂、口腔黏膜溃疡、烫伤创面均有效,但伤口化脓忌用。

  (3)酒精:常用浓度为75%,是家庭常备消毒剂。由于酒精涂擦皮肤能使局部血管舒张,血液循环增加,而且酒精蒸发可使热量散失,故酒精擦浴可使高烧病人降温。用于物理降温的酒精浓度为30%左右,也就是说,用1份75%酒精兑1.5~2份水即可作擦浴用。如用于新生儿,绝不能用75%酒精直接清创、冲洗创面,因为它对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

  (4)碘酒:是一种作用强、药效快的消毒剂,用于皮肤初起而未破的疥肿及毒虫咬伤。因为碘酒的刺激性很大,当伤口皮肤已经破溃时,就不能再用了。通常使用浓度为2%,使用中还应注意碘酒消毒后,要用75%酒精迅速把碘酒擦掉,以防碘酒与皮肤接触时间过长,烧伤皮肤。

  十种常用药药性用量及禁忌

  1.克痢痧

  能散热解暑、解毒辟秽。主治中暑、腹痛泄泻、痢疾等症。内服每次两粒,一日3-4次,儿童酌减。中暑惊厥者可取本品适量喷入鼻孔,如不见喷嚏可在15分钟后再用一次。儿童在喷鼻时一定要注意用量,不可过量,量过大会引起不良反应。

  2.人丹

  含有薄荷脑、桂皮、冰片、砂仁、泡姜、人造麝香等,具有开窍安神、清热祛暑、解毒辟秽之功效。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成人每次口含5-10粒,儿童适当减少。因感冒引起恶心等症时,不要服用人丹。

  3.清凉油

  内含樟脑、薄荷油、桉叶油、桂皮油等。头痛头晕时,取少量涂于印堂穴和太阳穴,能提神醒脑,给人以凉爽、舒适之感。蚊虫叮咬、皮肤瘙痒或有轻微的烧伤、烫伤时,取少量涂于患处,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注意外擦时要远离眼睛,一旦进入眼睛速用清水冲洗。

  4.诸葛行军散

  含有姜粉、冰片、麝香、牛黄、珍珠等成分,具有开窍辟秽、清暑解毒等功效,适用于头晕、暑痧等症。一次用温开水吞服0.3-0.6克。要注意的是婴幼儿不可服用。

  5.风油精

  能清暑解毒,利湿除烦,镇痛祛风。可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夏天夜晚因贪凉引起的腹痛等。对头昏头痛可外涂少许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对腹痛则可外涂于肚脐和尾骶部,或取风油精2-3滴,温水送服。要注意,口服时一定要稀释1%以下。

  6.十滴水

  有清热解暑的作用。适用于夏时中暑、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患者,成人每次取10-20滴滴入一杯白开水中,搅匀服下。烈日下劳作、旅行时,凡有烦热之感,均可口服十滴水,能消暑解热。儿童用1-2瓶倒入洗澡水中,可防治小儿生痱子。这种防暑药深受患者欢迎,效果较好,副作用也较少。

  7.无极丹

  能清热祛暑,镇咳止吐。主治受暑热后头昏脑涨、心烦口渴、恶心呕吐,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每天口服20粒,儿童酌减。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此药当成止咳药。

  8.薄荷锭

  含薄荷脑、柠檬油、桂皮油等,具有解郁疏气、散风去热的功效,头脑胀痛时,嗅吸或搽患处均可。注意千万不要让幼儿口服,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9.痧气丸

  此药芳香化浊、辛凉清热。主治中暑、腹痛吐泻、牙关紧闭、四肢冰冷、昏厥等症。内服每次4粒,温开水送下。要注意的是,孩子中暑时请不要服用。

  10.六一散

  含滑石、甘草,可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调服或包煎服,一次6~9克,一日1~2次;外用,扑撒患处。若阴虚,内无湿热,或小便清长者忌用。孕妇忌服。

  14条常用药忌口实录

  药物参与消化的过程中,它可能和你抽的烟、喝的果汁、吃的食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你有必要了解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有哪些忌口。

  1.任何药物——忌烟

  服用任何药物后,30分钟内都不能吸烟。因为香烟中的烟碱会加快肝脏降解药物的速度,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不足,难以充分发挥药效。试验证实,服药后30分钟内吸烟,血药浓度会降至不吸烟时的1/20。

  2.阿司匹林——忌酒、果汁

  酒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再进一步被氧化成乙酸。阿司匹林可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造成人体内乙醛蓄积,这样不仅会加重发热和全身疼痛的症状,还容易引起肝脏损害。果汁则会加剧阿司匹林对患者胃黏膜的刺激,诱发胃出血。

  3.黄连素——忌茶

  茶水中含有约10%的鞣质,鞣质在人体内被分解成鞣酸,鞣酸会使黄连素中的生物碱沉淀,大大降低其药效。因此,服用黄连素前后2小时内不能饮茶。

  4.布洛芬——忌咖啡、可乐

  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对胃黏膜有较大的刺激性,而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及可乐中含有的古柯碱都能使胃酸分泌增强,从而进一步加剧对胃黏膜的刺激,甚至诱发胃出血和胃穿孔。

  5.抗生素——忌牛奶、果汁

  服用抗生素前后2小时内不要饮用牛奶或果汁。因为牛奶会降低抗生素的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而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中富含的果酸则可加速抗生素的溶解,这样不仅会使药物的药效降低,还可能与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6.钙片——忌菠菜

  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钾,进入人体后电解出的草酸根离子会使钙离子沉淀,这样不仅妨碍了人体对钙的吸收,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促使结石病的发生。专家建议,服用钙片前后2小时内不要进食菠菜,或先将菠菜煮一下,待草酸钾完全溶解于水中后再食用。

  7.抗过敏药——忌奶酪、肉制品

  患者在服用抗过敏药物期间应忌食奶酪、肉制品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因为组氨酸在人体内会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可抑制组织胺的分解,造成人体内组织胺蓄积,从而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

  8.止泻药——忌牛奶

  服用止泻药物时不能饮用牛奶。因为牛奶不仅能降低止泻药的药效,其中含有的乳糖成分还可使患者的腹泻症状加重。

  9.苦味健胃药——忌甜食

  苦味健胃药依靠苦味刺激唾液、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从而起到促食欲、助消化的作用。而甜味成分一方面会掩盖苦味、降低药效,另一方面还会与健胃药中的很多成分发生络合反应,从而降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

  10.利尿剂——即香蕉、橘子

  患者在服用利尿剂期间,可使钾在血液中滞留,若同时再吃富含钾的香蕉、橘子等食物,会使患者体内钾的蓄积更加严重,从而诱发心脏、血压等方面的并发症。

  11.滋补类中药——忌萝卜

  滋补类中药通过补气,进而滋补全身气血阴阳,而萝卜有破气作用,会使药物补气的功效大大降低,因此患者在服用滋补类中药期间忌食萝卜。

  12.降压药——忌西柚汁

  服用降压药期间不能饮用西柚汁。因为西柚汁中的柚皮素成分会影响肝脏中某种与降压药代谢有关的酶的功能,从而造成患者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使药物的副作用增加。

  13.多酶片——忌热水

  酶是多酶片等助消化类药物的有效成分。而酶遇热水后即会凝固变性,失去应有的助消化作用,因此服用多酶片时最好用低温水送服。

  14.维生素C——忌虾

  服用维生素C前后2小时内不能吃虾。因为虾中含量丰富的铜便会与维生素C发生氧化反应,令其失效;同时,虾中的五价砷成分还会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俗称砒霜)。

  夏季家庭常用药如何保存

  1.最好用棕色瓶装药品,标签应写明药名、剂量、用法、用量、有效日期。一般不用纸袋或纸盒装药贮存。从医院取回的药物是散装的,病愈后剩药都应及时装入干净小瓶内保存,否则易变质。

  2.酒精、碘酒、薄荷锭、风油精、清凉油、红花油、麝香风湿油等易于挥发的药品,使用后除必须密闭外,还应放在30℃以下的阴凉低温处保存。

  3.甘油栓、安那素栓、痔疮栓、洗必泰栓、小儿退热栓等,应置于低温2-15℃处贮存,否则易受热而变形影响使用。

  4.胃舒平、碳酸氢钠、三硅酸镁、多酶片、颠茄片、安络血片、苯妥英纳片、酵母片、阿斯匹林、硫酸亚铁等,受潮湿后易变质,应放置干燥处。

  5.气雾剂装有抛射剂,且具有一定的压力,一旦受热、受撞击后易发生爆炸。因此,应存放阴凉处,避免受热和日光直射,携带外出时注意防止挤压和撞击。

  6.经常检查药品有无破损、变质、过期失效,一旦发现应坚决弃之不用。

  7.为保证家庭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不提倡大量贮存药物,品种和数量宜精不宜多。

  8.大人和小孩药物要分开保存,尤其是一家三代更要注意;内服药和外用药要分开保存。现在许多家庭养宠物,兽药也要单独保存。还有灭害虫药也要严加注意。总之要分类保存,以免忙中出错,误服发生危险。

  9.3个月整理一次药箱,经常查看药品是否过期或变质。一旦发现药品变质、潮解、霉变或过期,需及时清理。

  药物变质的信号

  1.胶囊剂:出现软化、粘连、变形、破裂、漏粉、漏油等现象;

  2.片剂:出现裂片、花斑、暗影、异物斑点、变黄、发霉、松散、粘连、有异味等现象;

  3.散剂、冲剂:粉末气味异常,有吸潮、结块、发霉、变硬等现象;

  4.丸剂:有变形、变色、裂缝、霉变、虫蛀等现象;

  5.合剂、糖浆剂:出现酸败、异臭、浑浊、产生气体;

  6.滴眼剂、滴鼻剂、滴耳剂:有混浊、沉淀、变色、颗粒等现象;

  7.生物制品:液体的有变色、异臭、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冻干生物制品有融化现象;

  8.软膏剂:变得不均匀、细腻,有霉变、酸败、分离等现象;

  9.注射剂:出现变色、生霉、沉淀、白点或结晶析出等现象。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