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期]正确爱系列之三:如何疼孩子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3年06月06日 中健网·专题部 李余
特别策划:正确爱 给孩子 又到儿童节。可以说,绝大多数的父母长辈是爱孩子的,在中国计划生育国策的大背景下,他们对孩子的爱比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父母长辈都来得更深。但是,你会爱孩子吗?你的爱给孩子带来的是让他快乐成长的正能量吗?不一定。因为当今社会有那么多的“熊孩子”,而每一个“熊孩子”后面一定会有一个、两个甚至两代的“熊家长”。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抚养者和第一任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正确养育、教育孩子的方法,给孩子健康的体魄,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生活学习习惯,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我们《今日焦点》特推出

  很多家长这样“疼”孩子

  作为父母长辈,大多心疼孩子,对孩子的照顾唯恐不周到。因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孩子要去哪玩就带孩子去哪玩。对孩子的需求,总是无条件的满足。

  有这样一位父亲,孩子刚出生时,整晚地不睡觉,他就天天晚上抱着孩子转圈跑,嘴里还哼着小调哄着。再大些,父亲被儿子当马骑是常有的事。这位父亲从小就爱吃糖,为牙齿不好吃了不少苦,但他说:“吃糖的感觉多爽、多满足啊!”在爸爸的纵容溺爱下,孩子吃糖想吃多少有多少,因牙疼没少遭罪,胃口也不好,经常因为吃饭慢、吃不下被老师批评,长得也瘦,还隔三差五看牙医。孩子逐渐大了,该独立睡觉了。孩子他爸说,我还能抱他几年啊,过几年他再大些,和他说话他都不一定理我。于是,已是十岁的孩子,每天晚上还要他老爸抱着才能睡安稳。

  还有的父母这样疼孩子。有一对夫妇中年得女,视为掌上明珠,按现在流行的“女孩富养”理论来培养。先是上最好的幼儿园,之后是最好的学校,每天父母与孩子一样起早贪黑。女孩上小学四年级时,除了完成正常的学业外,还要上各种名目的辅导班,比如钢琴、美术、英语、数学,所有的周末都被这些“班”占满——没有游戏时间,更谈不上体育锻炼。结果这个女孩学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因为这些“班”哪个都不是她的兴趣。有人劝这对父母别让孩子这么累,她的父母还振振有词:我们这是为她好啊!别的孩子也都在上这些“班”,有的比我们抓得还紧,如果我们不学,孩子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现今中国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子女不仅承载着一般的社会义务,在中国强大的传统文化中,还承载着父母以至祖父母们的梦想。其实,每个孩子只有一次生命,童年的时光短暂而且宝贵,这一时期的种种经历往往会埋藏下影响其一生人格的重大情结。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长大不仅是童年的需要,也是孩子成年后拥有健全人格的前提。

  中国式疼孩子的特点

  一、怕孩子饿着,不怕孩子撑着。在家长眼里,孩子是不能饿着,如果把孩子饿着,家长可就于心不忍了,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孩子遇到爱吃的东西就多吃点,不爱吃的东西就少吃或者不吃,结果导致孩子偏食,甚至严重偏食,造成营养不良。

  二、怕孩子冻着,不怕孩子捂着。天气只要稍微凉一点,家长就怕把孩子冻着,于是便给孩子添加衣服,导致孩子“ 内火”。其实,给孩子加衣服本身是为了让孩子别着凉,别生病,家长要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加强锻炼,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孩子自身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御寒能力,这才是十分必要的。

  三、怕孩子不高兴,不怕惯出毛病。孩子虽然小,但懂得怎样向家长索取自己所希望的东西,如果家长不满足孩子欲望,孩子会使用多种方式(哭闹打滚)使家长妥协,从而达到目的。久而久之,家长就会帮孩子养成任性的毛病。孩子长大以后,不可能事事如意,当遇到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事情时,自然就会固执已见,与家长甚至与同事之间发生矛盾,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一些烦恼。

  四、怕磕、怕摔、怕碰着,不怕孩子弱不禁风。家长总是愿意让孩子在父母的高度保护下生活,不敢让孩子登梯爬高,使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自然而然获得的运动经验就少,家长别以为是在为孩子的成长做好事,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家长们要明白,以上这些家长疼孩子的方式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一个把孩子向外推的过程,当孩子成年后,脱离父母也能很好的独立生活,这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溺爱的类型、危害与矫正

  溺爱一般指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宠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一、溺爱的类型

  (一) 模具制造型。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大有人在。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二) 温室培养型。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极力压榨型。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教好的前程。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教师面临的考核压力,也使学校的减负成为镜花水月。在平时,孩子们都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二、溺爱的后果

  1、溺爱剥夺了幼儿的运动机会。发展运动能力、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身体,是孩子最初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和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溺爱孩子的家长常担心孩子拿这摸那不卫生,跑东跑西不安全,限制孩子的活动,致使孩子运动游戏的能力差,和同伴玩不到一起,内心因此自卑孤独。

  2、溺爱剥夺了孩子动手做事的机会,也剥夺了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溺爱的父母喜欢包揽孩子生活中的大小事务,情愿自己多累点,也不愿意孩子辛苦。这样做一方面让孩子有“只有你们会做,我不会做”的自卑感,另一方面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应该为他做一切,不懂得感恩,如果父母或别人做得哪里不如他的意,就会很不满,结果就不快乐。

  3、溺爱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溺爱的父母多数是专制的父母,小到每天穿什么衣服,大到怎样安排前程,大事小事都替孩子做主,孩子感觉自己就像父母手中的木偶,做什么都得顺应父母的意图,没有自主权,但由于能力不足,又不敢自作主张,因此内心对父母是既抱怨又依赖的感觉。

  4、溺爱剥夺了孩子认识规则的机会。溺爱孩子的父母常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对孩子的哭闹让步,不能有力地禁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孩子的内心就无法建立遵守规则的意识,不遵守规则,在遇到外界要求他遵守规则时感到愤怒,无理反抗,在人际关系中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这样他也就享受不到友情的快乐。

  三、溺爱的矫正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对孩子爱得适当,爱得合理,才能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家长应怎样做到对孩子不溺爱呢?

  1、平等对待。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让孩子产生特殊优越感。家长应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来了小朋友,应教育孩子把玩家给大家一起玩;吃东西要让孩子养成分份的习惯。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平等相处的习惯。

  2、不要轻易满足要求。当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时,不能轻易满足。孩子撒娇要家长买玩具,家长不能爽快答应,反而可以跟他提条件,例如一个月内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应买给他。让孩子学会为自己想要的东西付出努力。

  3、避免隔代溺爱。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然而很多父母觉得爷爷奶奶辈的教育跟不上形式,但是又不好过多指责。家长应该首先和老人沟通好,遇到孩子做错事时,老人可以到别的房间去或者借故出去,让家长单独来解决。刚开始,可能孩子会继续哭闹、扔东西,当发现无人理他时,孩子就会有些恐慌,哭闹就会减弱,最后就会承认错误。

  4、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家长应该因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比如,幼儿期的自理能力培养是独立性培养的主要内容,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自己如厕,自己收拾玩具,吃东西前后或便后自己洗手等。

  毁掉孩子一生的10种家教

  许多家长虽然心疼孩子,想把孩子培养成才,却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正确的爱孩子。这些家长可以对照专家列出的毁掉孩子一生的11种教育方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2、不对孩子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3、孩子犯了错误不指出来,免得孩子会感到内疚。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4、把孩子随手乱扔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这样孩子会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5、不论书刊好坏,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以干涉,不管孩子的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6、父母经常吵架,恶语相向,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7、孩子要用多少零花钱都照给不误,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

  8、对孩子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生怕惹孩子生气。

  9、当孩子与邻居、老师或其他人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这容易让孩子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10、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家长不以为然地对上门找麻烦的人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 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让孩子接受“不

  我们经常能听见一些家长无奈地说:“现在的孩子太难伺候了,要什么有什么不说,特别以自我为中心,根本接受不了有违自己心愿的事情。在家里,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都不能对他(她)说不”。这的确是当前大多数孩子身上表现出的痼疾,许多有远虑的教育界人士早就呼吁,重视“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这将是塑造我们民族未来灵魂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其实,父母对孩子提出的一些不正当的要求说“不”,是对孩子的言行负责,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真正地疼孩子。如果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从来不说“不”,则是对孩子的溺爱,害处多多。不过,对于孩子提出的一些正当的要求,父母应该给予鼓励。对孩子说“不”过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不能接受“不”的习惯,正确地对孩子说“不”呢?给家长几条建议:

  ★不该说“不”的时候绝不说“不”。该吃点心的时候,孩子对妈妈说:“我饿了,能买个汉堡包吃吗?”如果妈妈说“不行”,肯定会让孩子感到很委屈。孩子肯定会想:反正是妈妈说了算,妈妈干吗就那么有权威呢?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做决定?因此,当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时,家长切忌随意说“不”。在回答孩子提出的要求前,最好考虑清楚。如果你确实不打算同意时,才对孩子说“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必须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而是让家长意识到不能随便拒绝孩子的合理要求。因为这样做会让孩子的是非观念模糊,自我意识受到压抑,还会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

  ★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说“不”的理由。在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如果孩子坚持要买很贵重的玩具时,家长应该尝试着对孩子说:“玩具好是好,但太贵了。如果我们把钱都花在玩具上,我们就没有钱买衣服和吃的东西了。那我们该怎么生活呢?”这样说虽然不一定立竿见影,但孩子毕竟会明白家长的难处。让孩子意识到,爸爸妈妈的经济能力是有限的,并不是想要什么就能买什么。

  ★不给孩子讨价还价的机会。不要以“这样做可以吗?”等商量的口吻回答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不行”。同时,家长应该避免和孩子争论。

  ★坚决不予理睬。当家长苦口婆心劝说孩子放弃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都无济于事时,家长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决定。不管孩子哭吵得多么厉害,都应该假装没听见也没看见。孩子哭闹一阵,自己也就会感觉到没劲儿,就会放弃。

  疼孩子要做70分“懒家长”

  如果给孩子全部的爱满分算是100分,那么中国的家长肯定会朝着满分努力,甚至还希望创造101分的纪录。可家长100分的付出,在孩子身上能收到100分的效果吗?显然不是。观察周围的家长,他们给孩子盛饭、喂饭,全然没想到养成了小家伙懒得动手甚至懒得咀嚼的习惯;因为家长过于细心,孩子也因此稍不如意就撇起嘴来哭;因为事事替孩子考虑好了,他一遇事就会指望家长;因为家长从小就是孩子最亲密的玩伴,他慢慢变得自私、胆小、霸道,也不合群……

  在中国,一个有了孩子的女人,差不多都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一次,一位妈妈带女儿去吃麦当劳,女儿大口吃着,妈妈眼睁睁看着希望女儿能主动“奖赏”她一块鸡腿,可女儿吃得旁若无人、心安理得。再看看周围,一家一家的,吃的多是孩子,看的多是家长,那些家长心平气和、毫无怨言。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大多脆弱、自私、霸道、胆小,所以,与其做一个100分的父母,教育出40分的儿女,不如做一个70分的“懒父母”,倒能教出100分的孩子。

  变身“懒”家长急不来

  做个“懒”家长,让孩子自己做事,其实在多数情况下,反而会增加不少麻烦,因为孩子往往会“帮倒忙”,最后还要家长费更多功夫去收拾“烂摊子”。建议父母们应该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变身“懒”家长,第一步可以先从吃饭开始。改掉以前总是为孩子盛饭、喂食的习惯吧。吃饭前给孩子示范如何盛饭,然后让他回到自己的位置吃自己的饭菜,这样孩子很容易就学会自己盛饭、吃饭了。利用休息日改掉孩子饿了就哭闹要吃的坏习惯,不妨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多睡一会,让他自己到冰箱拿食物,久而久之孩子一旦感觉饿了,就懂得自己找吃的了。

  要摆脱孩子非要父母陪在身边玩耍的情况,家长可以向孩子描述一下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欢乐场景,勾起孩子的兴趣。当孩子和其他孩子接触后,父母不必陪在孩子身边,而要鼓励他融入其间。即使跟别的小朋友发生矛盾,父母也应该试着让孩子去解决,孩子慢慢会想出办法解决的,比如跟小朋友谈条件,交换礼物之类的。

  70分家长注意事项

  1、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身懒心不懒”。通过谈话、讲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2、善于创造和把握机会。创造让孩子独立做事的环境,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有信心和耐心。不要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怕孩子添麻烦帮倒忙;对孩子多表扬、多鼓励,少埋怨、少指责,循循善诱,促其进步。

  4、不要让孩子带着情绪生活。从100%的爱到70%的爱,这部分缺失的爱会让孩子不适应,产生情绪。要想办法让孩子扭转“父母不爱我了”的稚嫩想法。

  5、和孩子一起改变。父母的一切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说话的方式、饮食习惯、待人接物的模式都会影响到孩子。千万不能要求孩子少吃零食,而自己却抱着饼干、瓜子吃个不停。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