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期]元宵佳节:欢天喜地闹元宵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3年02月22日 中健网·专题部 程仓瑞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金星四溅,万花飞红。 在元宵月圆之夜,家家团聚,灯火辉煌,一派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之景象。</br> 耳听 轰轰隆隆 乒乒乓乓 爆竹声声不绝于耳</br> 眼观 红红绿绿 星星点点 礼花纷纷溢彩流光</br> 灯下 阖家围坐 推杯换盏 喜气洋洋互致康健</br> 堂前 亲朋团聚 拜首作揖 笑意盈盈共祝吉祥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正月是农历的元月,也是一元复始;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宵”。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称这一天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元宵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体现。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的最后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为的是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国民间才有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

    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合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在元宵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燃灯,人们还要举办丰富的娱乐活动,如逛集市、看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扭秧歌等等,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中华民族最热闹的节日。可以说,元宵节就是中国的“狂欢节”。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烧光。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一消息,犹如当头挨了一棒,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看到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而且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便以为他的圣旨得到贯彻,红光、震响是大火燃烧的结果,于是心中大悦。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每到正月十五,便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烟火,以示庆祝。

    另一个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的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排挤和株连,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为保刘氏江山,刘囊决定起兵讨伐诸吕,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设计,先将吕禄诛杀,而后平复了“诸吕之乱”。平乱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之大众民俗活动

 

    吃元宵: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所以,元宵又称“汤圆”“圆子”“水圆”“汤丸”“浮圆子”“乳糖圆子”,生意人美其名为“元宝”。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

    说起汤圆,近代史上还有一个掌故。说袁世凯称帝遭到举国反对,手下逢迎者引《巴陵县志》说“圆、元语同,又有完了义”,说“元宵”谐音“袁消”,乃诅咒之词。袁听信其言,下令“元宵”一律改叫汤圆。但这个传说一直未见文字依据。袁世凯垮台后,大部分地区又恢复了“元宵”的名称。

    观 灯:元宵放灯的习俗是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的。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到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宋代的元宵灯会,无论是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民族特色更强。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猜灯谜:猜灯谜是一项妙趣横生的游艺活动。灯谜起源于西汉的隐语,后发展成为民间谜语,又叫“打灯谜”。据记载,在南宋,猜灯谜就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了。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称为灯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欢迎。我国民间所产生的灯谜浩如烟海,千变万化。人们有时用“像老虎一样难以射猎”来形容谜语难猜,因而“灯谜”又称为“灯虎”,其中用文句作谜面的叫“文虎”,用诗句作谜面的叫“诗虎”,猜谜就叫“射虎”或“打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如今,民间猜谜已不限于元宵节,有的地方平时朋友相聚也会猜上一阵子灯谜,猜谜已成为人们日常文化娱乐的一种形式。

    踩高跷: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后发展成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舞狮子: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狮子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表演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狮子在古代武士装扮的引狮人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创造,如今,“耍龙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元宵节之各地民俗特色

 

    河北省: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山东省: 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省: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这一天,娘家要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郲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省: 凤翔县于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于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浙江省: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青少年于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有新娶媳妇的人家,于元宵节设酒祭床。

    江西省:新建县民于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于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四川省: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福建省: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广东省:新安县民有于去年生男者,皆于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戴,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云南省:云龙县于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于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除了汉族之外,我国还有16个少数民族也过这一节日。这16个少数民族是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锡伯族、藏族、纳西族、瑶族、畲族、布依族、黎族和仡佬族。

元宵咋吃才健康

 

    (一)当小吃而不当正餐:元宵是升糖指数和热量都非常高的食物,馅心中过多的油脂会大量增加胃酸的分泌,如果空腹一次吃得比较多,往往容易烧心、泛酸,影响消化功能。有的朋友还爱吃油炸元宵,但一炸之后,又吸收了很多的外来脂肪,大幅地增加了热量。所以,元宵千万别当正餐吃,当点心偶尔吃吃就可以了。

    (二)控制好吃元宵的数量:元宵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粉,比较难消化,食用元宵最好一次不要吃太多,一小碗汤中有三两个元宵就可以了。因为四个元宵就是一碗米饭的热量,如果您一顿吃上十个八个,不但影响其它食物的摄入,而且因元宵缺乏膳食纤维而会让肠道饱受蠕动缓慢的负担,自己吃了不舒服,更不利于控制体重。

    (三)血糖高的人可选食空心元宵:血糖偏高的人不太适合吃元宵,如果实在为了过节应景,可以选用一种没有馅心的小珍珠元宵。这种元宵只有花生米那么大,没有加糖加油。但每次也应少吃,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注意。一些高血脂的朋友最好也选择珍珠元宵,因为高热量、高脂肪的馅心对高血脂的朋友也非常不利。

几款元宵的制作方法

 

一、巧克力元宵

    原料:元宵粉、巧克力、糖。

    特点:巧克力馅香浓润滑。

    做法:用温水与元宵粉和面,然后把面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剂子; 将巧克力掰成小块,在搅拌机中打碎;将剂子按扁,中间直接包入巧克力碎(根据自己的口味酌量加糖或者不加);揉成球下锅煮熟,巧克力碎会自动融化。

二、翡翠芸豆元宵

    原料:元宵粉、菠菜、芸豆。

    特点:外表鲜绿,馅味清香。

    做法:菠菜洗净切成1寸长的小段,焯水(焯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营养物质流失)晾凉后在搅拌机中打成茸;用元宵粉、温水和菠菜茸一起和面,然后把面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剂子。芸豆洗净用高压锅煮烂,在搅拌机中打成茸,用干纱布过水;锅中放油,倒入芸豆茸,加适量糖炒成泥状,芸豆与糖的比例约为2∶1;将剂子按扁,中间包馅,最后揉成球,下锅煮熟即可。

三、胡萝卜莲蓉元宵

    原料:元宵粉、胡萝卜、干莲子、糖。

    特点:颜色澄黄,馅有淡淡余香。

    做法:胡萝卜洗净切小丁,放在搅拌机中打成茸;用元宵粉、温水和胡萝卜茸一起和面,然后把面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剂子;干莲子提前用清水泡一晚,然后用高压锅煮烂,用干纱布过水;锅中放油,倒入莲茸,加适量糖炒成泥状,莲子与糖、油的比例约为4∶2∶1;将剂子按扁,中间包馅,最后揉成球,下锅煮熟即可。

四、炸红豆沙元宵

    原料:元宵粉、红豆、糖。

    特点:甜香脆嫩。

    做法:用元宵粉与温水和面,然后把面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剂子;红豆洗净用高压锅煮烂,用干纱布过水;锅中放油,倒入红豆茸,加糖炒15分钟,红豆与糖和油的比例约为2∶1∶1;将剂子按扁,中间包馅,最后揉成球,在锅中炸熟即可。炸元宵一定要用小火,以避免崩溅。

五、紫米黑芝麻元宵

    原料:元宵粉、紫米、黑芝麻、糖。

    特点:咬一口,散发着芝麻的浓香。

    做法:紫米洗净煮粥,取其汤与元宵粉一起和面,然后把面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剂子;黑芝麻洗净炒熟(炒芝麻时加入少许熟面味道更香),用搅拌机打成末;锅中放猪油,倒入黑芝麻末,加适量糖炒成泥状,黑芝麻与糖和油的比例约为1∶1∶1;将剂子按扁,中间包馅,最后揉成球,下锅煮熟即可。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