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医疗“惠民工程”该如何走得更好?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12年06月06日 新华网 李惊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解决了我国千百万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但随着新农合制度的深入推进,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逐渐显现,这项使越来越多农民受益的“惠民工程”,如何健健康康地走得更好,正在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

服务“卡脖子”,新农合基金“有钱难花”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弱,新农合经办机构不健全,监管乏力,筹资水平提高过快,这些问题导致有的地方农民享受惠民政策时“卡脖子”,新农合基金甚至面临“有钱难花出去”的尴尬。

贵州省卫生厅副厅长张光奇说,去年贵州省参合住院病人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治疗的高达82.7%。但从补偿金流向上看,17.29%的县外就医参合病人消费了全部住院支出41.7%的补偿基金,实际住院补偿比仅为47.39%,拉低了贵州省平均住院实际补偿水平。

“国家要求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而贵州去年达到24.6%,出现‘有钱花不出去’的现象。”贵州省卫生厅农村卫生处处长刘岚说。

贵州一些地方农民反映,今年贵州新农合个人缴费从每人每年30元增加到50元,标准提高过快、增长幅度较大,已接近自己的承受极限。这个状况导致贫困山区有的地方出现了参合率下降、筹资难的情况。

据统计,去年贵州省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较上年增长27%,部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存在过度医疗、重复检查、分解收费等行为,增加了农民看病负担。而县级统筹下一些政策具有本地适用性,大量外出务工人员难以享受到制度益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