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荒的背后”:告别用血紧张 我们还有几招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10年11月12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君平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临床用血量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0%,供血一直面临很大压力,一些城市常常出现季节性供血紧张。特别是前一段时间,昆明、北京、南京、青岛、长春等城市出现血库告急。经过媒体的大量宣传,在地方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血液供应的情况快速好转。

  三问:

  如何点燃公众献血热情?

  编辑:献血是无偿的,需要发动更多的人来献血。有何长效机制能持续点燃公众的献血热情?

  记者:近年来,一些血液管理的负面新闻让人心寒:无偿献出的血液被当花肥浇灌兰花;“无偿献血、有偿使用”的误解;有的献血者及其亲属反映,用血费用报销麻烦,甚至难以享受到无偿用血的待遇。

  这些在血液管理机制中暴露出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严重伤害公众的献血热情。

  编辑:如何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保护献血者的积极性?

  记者:公众献血是献爱心,医疗卫生部门应尽最大的可能改善软硬件,为献血者提供便利条件。

  严力行认为,从软件来看,应从工作流程要求、作风建设方面,规范医疗人员采血的职业规范,让献血者感受到便捷和温暖,绝不能允许因为采血人员态度冷淡而使爱心冷却。

  从硬件来看,要增加献血点,特别是固定的献血屋。

  献血者及其亲属用血报销困难的问题,更多的是出现在异地用血的情况中。卫生法专家卓小勤曾对此表示,从法条上看,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是没有地域限制的。但现在各省市用血政策不一样,血液存储也情况各异,所以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措施要想统一存在难度。要落实这一政策,亟待全国统一献血信息系统的建立。

  刘江表示,以前评选文明单位,员工参加无偿献血情况作为一项考核指标。2006年以后,该制度被淡忘了。献血最能体现一个单位的文明程度,建议恢复这项制度,把献血人数和献血量纳入文明单位考核。献血同时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项目,各级政府应主动承担责任,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献血。

  从《一位献血者的心声》,到《一袋血的成本账》、《一个血站的苦恼》,再到今天的《告别血荒,我们还有几招》,系列报道“血荒的背后”结束了。

  但是,我们对采血、供血、血液管理机制的关注仍将继续,希望相关机制不断完善,希望季节性血荒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编 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