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利润作“怪”你被药店“潜规则”过吗?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10年03月03日 三江都市报 程和平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药销售代表介绍,品牌药毛利润低,但话语权却很大,对于药店的折扣优惠很少,所以经常被药店用来打平价搞促销,这是药店里最不赚钱的产品。

  目前有些药店将药品分为A、B、C三个类别。A类为自己代理的品牌或者是小厂贴牌品种,这种药品利润能达50%以上。B类为普通品牌,利润一般在30%左右。C类品牌药利润最薄。药店对店员的考核以卖了多少A类药为主,要求顾客来时店员必须先推荐A类药。除非顾客点名要哪种药,否则不主张卖其他品种。所以这部分A类药品就经常出现在店员的嘴里:这个药卖得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有效。撇开利润差距不说,记者很担心:同一类药,药店推荐的那些药,药效真的如店员所说“和知名品牌一样”吗?

  ■ 别被“热情”忽悠了

  前段时间,本报曾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去药店最不喜欢店员推销高价药,其次不喜欢店员太过热情,追着消费者问“买什么药”。其实,市民不必太排斥店员的热情,因为普通消费者掌握的药品知识并不多,而药店销售人员相对来说这方面知识比较丰富,因为药品服务、药品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购药时多听听药师、店员的意见有益无害。不过最后要买什么药,是否要购买还由消费者自己拿主意。

  乐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科一位工作人员指出,市民自行去药店买药前,最好有“首次经验”。这里的首次经验指的是:之前已经因为同样的症状去医院看过病,医生开过处方。首次就医医生处方上的药品可以为患者下次购药提供很大的参考借鉴作用。如果患者没有首次经验,应先去医院看病让医生诊断后开处方,以免乱吃药反而贻误治疗时机。

  一些市民在选择药品时往往认为价格高的、进口的药品效果会更好,但这位工作人员指出,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市民应根据不同的疾病选用恰当的药品,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扩大治疗的正作用,这才是用药的基本原则。现在药店一些店员面对上门来买药的消费者有时甚至会将保健食品推荐给患者,所以消费者还需睁大双眼,认清“药”字号和“健”字号。

  另外,由于现在同一通用名下,往往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药企生产的药品,虽然都通过了GMP认证,药品质量也都是合格的,但实际上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药厂选用普通药材还是上等药材,购买普通辅料还是优质辅料,采用旧技术还是新技术,还是会造成产品质量上的差异,所以市民应首选知名药企生产的品牌药。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