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8期]带你了解你所不知道的六味地黄丸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20年09月09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六味地黄丸最早的用处并不是治疗阴虚肾亏,而是作为幼科补肾专药,被用于小儿五迟之证。

  六味地黄丸最早的用处并不是治疗阴虚肾亏,而是作为幼科补肾专药,被用于小儿五迟之证。

  “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

--《医宗金鉴》

  六味地黄丸脱胎于张仲景的八味丸,减去了肉桂、附子两药,弱化了阳气的补益,使得药更为偏向平补。比起八味丸,也就更加适合长期补益了。

六味地黄丸起源

  我国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其著作《金匮要略》载:“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八味肾气丸”的药物组成有:干地黄、薯蓣(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功效:温补肾气;主治:肾气不足所导致的腰痛,小腹拘急不适,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清长,下肢水肿等症。

  钱乙是我国北宋著名的儿科医家、太医院丞,被后世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钱乙在丰富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认识到小儿的肾病实证很少,大多数都是由于肾虚导致的;而且小儿为纯阳之体,阳虚的情况也比较少见,在补肾时无需补阳。因此,钱乙在“八味肾气丸”的基础上,去掉桂枝、附子这两味温热性质的中药,并改干地黄为熟地,创制了偏于滋阴补肾,治疗小儿肾虚的“地黄丸”,并记载于其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

  薛己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太医院院使,也是中医著名流派温补学派的创始人。薛己的学术思想以重视人体脾肾命门为主,强调机体真阴真阳的不足,临床治疗常以补益类方药取效。薛己认为:“肾中病证,不论热病寒病,总属肾虚所致,若是无水之病,以六味丸滋补肾水”,并在其著作《正体类要》中首次将钱乙创制的“地黄丸”命名为“六味地黄丸”。此方得名除了因为由六味药物组成之外,还因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六”为成水之数,称为老阴,加在地黄丸的前面,醒目的表达了本方具有滋阴壮水的功效。

六味地黄丸由来传说

  北宋年间,民间神医钱乙,以一剂黄土汤治好了太子的病,平步青云,授紫带金,跻身于太医之列,引得妒忌无数。

  人们私下纷纷议论:“钱乙治好太子的病,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有的更是说:“钱乙只会用土方,真正的医家经典怕是懂得的不多。”

  一日,钱乙和弟子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

  他嘲讽地问到:“钱太医,按张仲景《金匮要略》八味丸,

  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

  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忘了吧?”

  钱乙笑着说:“没有忘。

  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

  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

  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对吗?”

  这位大夫听了,心悦诚服,十分敬佩,连声道:“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

 

  【药名】六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160克、山茱萸(制)80克、牡丹皮60克、山药80克、茯苓60克、泽泻60克。

  【组方分析】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最多,故仍以补肾为主。泽泻利湿而泻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六药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量大于泻药量,以补为主,共奏滋阴补肾之功。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制备方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克粉末加炼蜜35~50克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克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剂型规格】水蜜丸;小蜜丸;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质量控制】

  1.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2.显微鉴别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薄层色谱法鉴别牡丹皮(丹皮酚)。

  3.除应符合丸剂有关的各项规定外,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山茱萸以马钱苷(C17H26O10)计,水蜜丸每1克不得少于0.70毫克,小蜜丸每1克不得少于0.50毫克,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4.5毫克。本品含牡丹皮按丹皮酚(C9H10O3)计,水蜜丸每1克不得少于0.9毫克,小蜜丸每1克不得少于0.70毫克,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6.3毫克。

  【使用禁忌】脾虚泄泻者慎用。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治疗食管上皮增生、肾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前列腺炎、遗尿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红斑狼疮、中心性视网膜炎及视神经炎等属肾阴虚者。

  【其他制剂】

  1.六味地黄颗粒(《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每袋装5克。开水冲服。一次5克,一日2次。

  2.六味地黄胶囊(《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8册) 每粒装0.3克。口服。一次8粒,一日2次。

  3.六味地黄软胶囊(《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20册) 每粒装0.38克。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

  【方歌】六味地黄山药萸,泽泻茯苓牡丹皮,三补三泻妙相配,滋补肝肾见效奇。

  【贮藏】密封,置于阴凉处。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