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期]中医确有专长考核应本着放管服精神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20年07月27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曹东义
中医药是我国原创的学术体系,长期以来套用西医的管理方法造成了中医事业的很多问题难以解决,确有专长人员的考核认定工作,是当前全国各个省市面临的突出难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委会很多会员都属于“中医确有专长人员”,曹东义会长等专家一两年来一直关注和关心着“确有专长人员”获得医师资格的问题。

  中健网讯 中医药是我国原创的学术体系,长期以来套用西医的管理方法造成了中医事业的很多问题难以解决,确有专长人员的考核认定工作,是当前全国各个省市面临的突出难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委会很多会员都属于“中医确有专长人员”,曹东义会长等专家一两年来一直关注和关心着“确有专长人员”获得医师资格的问题。

  这些民间中医都期盼着借《中医药法》的雨露滋润、各级领导的关心体贴,找到用武之地,实现“报国有门”的抱负。但是,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在很多省市都遇到了“始料未及”的问题:

  一方面渴望获得资格的大量人员焦急等待;

  另一方面有关管理人员担心做不好有关工作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个问题如同高悬的“堰塞湖”,蕴育着难以预料的风波,建国初期就有“前车之鉴”的深痛教训。

  回看历史,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应该本着“放管服”的精神,做好这项工作。

  建国初期的《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严重削弱中医从业人员的信心,制约中医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加以纠正,贯彻了正确的中医政策,大力开展西医学习中医、建中医研究院和中医学院、鼓励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科等措施,保全了中医队伍,恢复了中医创新能力,出现了一批如针刺麻醉、小夹板治疗骨折、中医治疗乙脑、流出血热等一大批成果。

  中国实施多年的赤脚医生制度,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那个时代对于医生资格的管理比较粗犷,其经验主要是“谁使用,谁负责”。某个人是不是可以做医生,基本上属于厂长、村长说了算。

  自从1999年实施《执业医师法》之后,对于西医的管理,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基本上可以与世界接轨了。但是,中医与西医是不同的学术体系,完全按照西医的模式管理中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在乡村镇以下最适合中医发展的地方(基层),很难见到中医的身影了,“进城看中医”是不该出现的问题却成了普遍的现实,而城里的“中医院不姓中”也是难以逆转的弊端。

  2017年颁布实施的《中医药法》为中医复兴,带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遇,一个“西医中国化,中医世界化”的新时代呼之欲出。但是,以疾病为中心的“老观念”,用解剖、物理化学为标准,来评价中医的“技术壁垒”一时难以消除,发展中医以助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想不容易实现。

  然而,《中医药法》实施的第一年,也就是2018年,各省关于民间中医转正的15号令考试的落地实施却遭遇了一些特别的情况,让民间中医和省级主管部门陷入了难题:

  一方面是各省份大量民间中医人员对于如何获得考试资格的迷惘,依据初步统计,2018年全国累计有接近38万人报名中医医术专长考核,最终通过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终审核获得考试资格的人数不足2.5万人,有些省份(例如广东)考试资格终审通过率接近1%,创下公考的新低,造成大量的民间人员的不满和对中医药法的不解。

  另一方面省级中医药有关管理人员担心大范围组织专长考试,一来不可能在短时间有那么大量考试筹备组织能力,二来如果那么多民间中医同时转正,也面临将来的监管难题,为了“防患于未然”,选择各种方式,例如考核医术渊源、审核专长技术的独特性等各种环节在资格审核环节提高难度,降低最终的可以进入考试环节的人数。

  如果民间中医找不到门路,主管部门也很谨小慎微,那么中医药法中关于中医人才的松绑策略,就没有办法更加有效地落地,如何能让有能力的民间中医转正,更好的服务于基层的老百姓呢?

  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必须“解放思想,用中医学术引领,技术支撑,政策保障,种好实验田,收获百果园。”

  我们认为,“确有专长”的“确有”就是一个以学术专长为基础,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认定的问题。由于属于考核,而不是考试,并且“会什么,报什么,考什么”,不是一张考卷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5-9个专家需要商量决定,没有学术引领是做不好的。但是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认定也是很困难的事情。因此,我们建议本着“放管服”的有关精神“权力下放”,由县、区级中医主管部门组织申报、评价、使用、管理,省里负责指导政策落实、发证,专家资格审核,相关人员的最终备案的资格。

  《中医药法》最初的草案,就是计划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决定传统中医确有专长人员的资格授予问题。后来才升格到省级考核和发证,现在看来省里的专家很难在短时间里甄别有关人员的真实情况。

  实施“县区主导考核,专家独立评价,省里备案发证”,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更容易了解有关人员的真实情况,属于“谁申报、谁使用、谁监管”,是真正的“一张蓝图绘到底”,对群众的健康确实负责任的做法。

  考核专家,由县区在经过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定的专家库里抽取或选取,以本地为主,也可以聘请异地专家参与考核。

  这样一来,降低了考核成本,减轻了被考核人员不必要的开支,让真正了解他的人有发言权,让推荐他的两位中医师切实负起责任,做到“一举多得”。

  “行业管理”在世界上是一个重要的方式,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成立“一技之长专委会”,其宗旨就是为有关“一技之长”、“确有专长”人员服务,替政府分忧。我们学会责无旁贷,愿意搭建桥梁,尽力做好有关工作。

  关于“技术支撑”,我们认为 “没有一技之长,何来‘确有专长’?为了证明‘确有专长’,就需要一定技术支撑,要有实际操作演练,检验其是否具备相关资格。”

  这样就需要各级医疗机构提供“试验田”,作为技术支撑平台,不是一张考卷定终身,也不象高考那样必须集中在几天内完成。考验、考核医疗技术,观察是否安全有效,是需要时间的。

  考虑到确有专长人员获得行医资格之后,大多数人是在基层开展业务,很少进入大医院工作。他们的真才实学才,可以填补、提升基层国医堂、社区服务中心的中医服务能力与水平。因此,“试验田”可以设置在基层医疗机构之内,“确有专长”来于基层,用于基层,可以就近在申报区域内完成初级考核,而不用一起集中在省级有关部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以防止走过场,也能检验其真实性,为大众健康负责。

  我们可以期待,在《中医药法》等有关利好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经过有关中医药领导部门的组织领导,学术团体的学术引领,技术支撑平台与确有专长人员的深度合作,一个百花齐放,成果琳琅满目的“中医百果园”,就会盛放在各个地区。

  各地的各级领导如果都能求真务实,破解发展之中的热点问题,所谓“难题”就不难解决。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