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期]老年性高血压的针灸防治与穴位保健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9年12月04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张素钊
本病属中医学“眩晕病”范畴,是由于风、火、痰、瘀导致清窍失养所导致的,临床表现为眼花、头晕、如作舟车等主症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状。

一、老年高血压中西医概述

中医文献概述:

1、皇帝内经: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2、上古天真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老年性高血压病概述:老年性高血压是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收缩压与舒张压相差较大,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本病属中医学“眩晕病”范畴,是由于风、火、痰、瘀导致清窍失养所导致的,临床表现为眼花、头晕、如作舟车等主症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状。

二、老年性高血压发病特点及原因

老年高血压:收缩压增高为主;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 血压波动大易;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多见;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

老年性高血压发病特点:诊室高血压及白大衣高血压;鼓励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估是否存在诊室高血压;易导致过度降压治疗;医生按照患者诊室血压水平进行降压,导致过度降压。诊室高血压原因;①由于心理波动所致;②既往诊室高血压心理负担;③医院的就诊环境复杂

三、老年性高血压病防治策略

1、生活方式:

2、饮食

根据不同人群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饮食方案,总体来说,宜清淡少油腻。

饮食中尽量多食用降低血脂的食物及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血压患者忌高钠饮食(每日摄钠量<5 g)。

主食应食用多种谷物,少食用蔗糖,可以适量的进食动物蛋白。

食用油应以含有亚油酸的最好,不饱合脂肪酸含量高,能使血内胆固醇转化成胆酸,以促进胆固醇排出。往往植物油普遍含有亚油酸,以豆油、花生油为好。

进餐需要规律并且适当控制热量。

3、心理

因为中年、老年人本身年龄所限,同时工作、社会压力较大,比较容易产生消极以及负面的情绪。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4、运动

中老年人要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选择的运动方式有慢跑、游泳、散步、适度的有氧运动、太极拳等。

进行运动的时候适宜选择空气新鲜幽静的地方,丰富优质的负离子对心脏大脑十分有益,多吸收新鲜空气,有利于大脑的更多供血。

5、降压

高血压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老年患者

个体化治疗、分级达标的治疗策略:

首先将血压降至<150/90mmHg

如果患者能够良好的耐受,可继续降压到<140/90mmHg。

年龄<80岁,一般情况良好、能耐受降压的老年患者,密切观察下血压可进一步降到130/80mmHg。

≥80岁的高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 <140/90mmHg。

6、危险因素

不可控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地域等。

可控因素: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等。

7、高龄(≥80岁)患者降压

由于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联合使用多种药物,临床表现复杂,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在强调降压达标的同时,需要注意伴随疾病的影响并加强靶器官的保护。<150/90mmHg,避免过度降压,如果耐受可降至<140/90mmHg。

在患者能耐受降压治疗的前提下,在数周甚至数月内逐渐使血压达标。

若治疗过程中出现头晕、体位性低血压、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灌注不足症状时应减少降压药物的剂量。

选择降压药物更谨慎,从小剂量开始。

尽量避免速度过快和大幅度的血压波动。

警惕体位性低血压与餐后低血压。

根据患者对降压药物的反应调整剂量或种类。

8、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增加疗效:附加效应,协同作用;

减少不良事件: 低剂量策略,药物偏心作用,用药方便、提高顺应性

延长药物时间;

利用不同机制降压,协同增效、减少不良反应、更好靶器官保护;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成本-效益比;

单药常规剂量无法降压达标时,应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9、高血压非药物治疗

减重: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BMI保持在 20~24。

膳食限盐:北方首先将每人每日平均食盐量降至 8g,以后再降至6g;南方可控制在 6g 以下。

减少膳食脂肪: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10%,增加新鲜蔬菜每日400~500g,水果100g,肉类 50~100g,鱼虾类50g,蛋类每周3~4个,奶类每日250g,每日食油20~ 25g,少吃糖类和甜食。

增加及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如运动后感觉自我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合适。

戒烟、限酒 :不吸烟,限酒,嗜酒者男性每日饮酒精<20~30g,女性<15~20g,孕妇不饮酒。 

保持乐观心态和提高应激能力:提倡选择适合个体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10、降压药物选择

老年高血压的初始治疗:CCB(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 。

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存疾病、心脑血管的危险因  素等个体化状况选用降压药。

CCB:长效二氢吡啶类CCB降压疗效好,适用于低肾素交感活性的患者,无绝对禁忌症,不良反应少。(xx地平)

利尿剂:推荐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初始及联合治疗,尤其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水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呋塞米、氢氯噻嗪)

ACEI/ARB:推荐用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或蛋白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糖代谢影响小,副作用小。(ACEI: xx 普利)(ARB: xx 沙坦)

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如无禁忌症,推荐用于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快速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大伴交感神经活性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比索洛尔、美托洛尔)

α受体阻滞剂:伴有前列腺增生症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使用,小剂量开始,睡前服用,监测立位血压。

四、老年性高血压治疗误区

1、不测血压,凭感觉服药!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测血压 ,仅凭自我感觉服药 ,无不适感觉时少服甚至不服药 ,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突然加大药量。殊不知 ,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 ,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不测血压 ,盲目服药 ,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 ,还可使病情恶化 ,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2、症状好转,血压正常后自行停药或间断服药

间断服药有些老年人在服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 ,见症状好转 ,血压降至正常 ,即认为已“治愈” ,便自行停药 ,经过一段时间见血压升高后 ,又再用药。就这样 ,用用停停 ,人为地使血压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如此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不仅会促使病情恶化 ,而且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不利于进一步治疗。

3、自认为无症状血压高也不需要服药

无高血压症状不服药,一些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虽然很高 ,平时却无任何自觉症状 ,由于身体没有其它不适 ,这些人很少服药或根本不服药。从病理学方面讲 ,无症状高血压长期不服药 ,可使病情加重 ,又可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4、治病心切擅自加药

降压过快一些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病心切 ,常常擅自加倍服药或数药并用 ,致使数天内血压大幅度下降。降压过快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塞等严重后果。

5、擅自睡前服降压药

有些老年高血压病人喜欢睡前服用降压药 ,认为这样治疗效果会好些。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人在睡眠后 ,全身神经、肌肉、血管和心脏都处于放松状态 ,血压比白天要下降 20%左右 ,如果睡前服药 ,两小时后正是药物的高峰期 ,这样就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 ,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 ,阻塞脑血管 ,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6、滥用、乱用药高血压药

滥用、乱用药高血压药按其病情及其器官的损害情况分为三期 ,对各期高血压的治疗用药有所不同。有些老年人患高血压后 ,不按医嘱服药 ,而是按照别人治疗高血压的用药处方用药 ,或者偏信广告的宣传 ,这样就势必出现治不对症、药不对病的情况 ,往往会延误疾病的治疗。 

老年性高血压中医防治策略

针刺防治:利用金属制成的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穴位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灸法:用艾叶制成艾条等,点燃后在人体皮肤上进行烧灼或熏烤防治疾病的方法。

穴位保健:通过对穴位、耳穴等的观察和刺激达到保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药物防治:常用方药为菊花、当归、丹参、三七粉等。

养生、治未病:

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难经 金匮:“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其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中医针灸腧穴简述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

腧,本写作“输”,或从简作“俞”,有转输、输注的含义,言经气转输之所;穴,即孔隙的意思,言经气所居之处。

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

1、十四经穴: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的腧穴。这类腧穴具有主治本经和所属脏腑病证的共同作用,因此,归纳于十四经脉系统中,简称“经穴”。十四经穴共有361个,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2、奇穴: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又称“经外奇穴”。

3、阿是穴: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载:“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

腧穴的作用:

1.疏经通络

2.平衡阴阳

3.调理脏腑

4.强身健体

5.调和气血

 6.扶正祛邪

高血压常用穴位保健

百会:头顶,两耳尖连线的中点,位于前后正中线上。 

功能:补法可升阳益气,回阳固脱;      

      泻法可熄风潜阳,祛风散热。

主治:按摩之可益智开慧,清醒头目,轻身延年。         

      还可治疗眩晕、头痛、失眠、耳鸣、神经衰

      弱及中风失语等。

保健方法:

     1.搓摩法:睡前端坐,指掌搓摩穴位100-200次,以局部发热为度,每日1-2次。

     2.叩击法:右手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0-200次,每日1-2次。 

风池:耳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 后发际直上1寸(平耳垂向后引一直线与后发际相交处)。

  功能:疏风解表,清利头目,通窍安神。

  主治:感冒、口眼歪斜、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鼻炎牙痛等面部疾患;失眠、眩晕、头项强痛、中风、癔病、癫狂等头、脑、精神疾患。

保健方法

  点按法:

失眠及面部疾患:以食指或拇指揉按风池穴,以局部酸胀为度,每次100-200次,每日1次;

  头、脑、精神疾患:用食指加中指指端稍强用力点按(类针刺样作用),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功能:清热解表,散风止痒,消肿止痛,疏经通络 

   主治:①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面瘫;

         ②皮肤病:荨麻疹,全身瘙痒,湿疹等;

         ③热病; 

         ④高血压病;

         ⑤上肢不遂,肘臂疼痛无力;

         ⑥腹痛,腹泻

         ⑦癫狂(十三鬼穴之一——鬼腿)

  保健方法

  点按法:

  热病:以左右手拇指交替揉按内关穴,以局部酸胀为度,每次100-200次,每日1次;

  高血压、眩晕:用拇指指端强力点按(类针刺样作用),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内关:

 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两筋之间)。

  功能:宁心安神、理气和胃、通络止痛

  主治:失眠、抑郁、癫狂等神志疾患 ;

        心痛、心悸、胸闷等心胸疾患;

        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肠疾患;

        眩晕,中风,偏瘫等头部疾患。

  保健方法

  点按法:

  失眠:以左右手拇指交替揉按内关穴,以局部酸胀为度,每次100-200次,每日1次;

  胸闷、呕吐、癫狂:用拇指指端强力点按(类针刺样作用),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取穴。

  功能:疏风解表、清热醒神、行气通络

  主治:头痛、眩晕、面瘫、面肿、齿痛、牙关紧闭、目赤

        肿痛、鼻渊、鼻衄、咽喉肿痛、耳聋、耳鸣等头面部疾患;

        中风、小儿惊风、高热惊厥神志疾患;

        闭经、滞产妇科疾患;

        手指拘挛、上臂疼痛、半身不遂局部疾患

 保健方法:

 1.艾灸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双侧合谷(如局部疾患),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

 2.点按法:以双手拇指揉按(面头部及妇科疾患)或强力点按合谷(神志疾患),以感觉酸胀为度,每次100-200次或持续数分钟。 

  天枢: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功能:疏调肠胃,理气行滞。

  主治:胃肠一切疾患。腹痛、腹胀、  

        便秘、腹泻、痢疾等。

   保健方法:

  1.艾灸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双侧天枢(如寒性腹痛)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

  2.点按法:以双手拇指点按天枢(如便秘、结肠炎),以感觉酸胀为度,每次100-200次,每日1次。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

  功能:培补元气,益肾调经。

  主治: 1.遗精,阳痿早泄,遗尿,小便频数,尿闭。

  2.痛经,闭经,黄白带下,月经不调,不孕

  3.胃肠道疾患——腹痛,泄泻,便秘。

  4.中风虚脱,虚劳羸瘦无力。(为全身强壮穴之一,为保健要穴。)  

保健方法:

  1.艾灸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关元(如寒性腹痛)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

  2.点按法:以双手拇指点按(如便秘、结肠炎),以感觉酸胀为度,每次100-200次,每日1次。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功效:益气升阳,补肾调经。

主治:

     1.腹痛,泄泻,便秘。

   2.遗尿,癃闭,遗精,滑精,阳痿。

   3.崩漏,带下,月经不调,阴挺,产后恶露不止。

   4.中风虚脱,真气不足,肌体羸瘦无力。(具强身健体作用,为保健要穴之一。)

足三里:膝关节下,胫骨粗隆下,向外旁开一横指处。 

  功能: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强身健体。

  主治:保健要穴,可以益寿延年

        胃肠疾患,如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痢疾、便秘;头痛、头晕、中风偏瘫、下肢疼痛等。

  保健方法:

1.艾灸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双侧足三里(强身健体及寒性疾患),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若要安,三里不能干”

2.点按法:以双手拇指点按足三里(胃肠功能失调等),以感觉酸胀为度,每次100-200次,每日1次。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能:健脾益气,调和气血,养肝补肾,镇静安神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脾胃疾患;

       失眠、健忘、心悸、眩晕等神志疾患;

       月经不调、痛经、白带过多、子宫下垂、阳痿、遗精等生殖系统疾患。

 保健方法:

1.艾灸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双侧三阴交,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

2.点按法:以双手拇指点按三阴交,以感觉酸胀为度,每次100-200次,每日1次。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高点与足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

   主治:由肾精亏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痛、腰酸、头晕、耳鸣、健忘、脱发、齿松、哮喘、性功能减退、习惯性流产、足跟痛等。

  保健方法:

1.艾灸法:用艾条以温和灸法灸双侧太溪穴,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

2.点按法:以双手拇指点按太溪穴,以感觉酸胀为度,每次100-200次,每日1次。 

太冲:足背,当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 

 功能:平肝泄热,清头目,理下焦。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耳鸣头部疾患;

  月经不调、痛经、疝气、遗尿等妇、男科疾患;

  中风、小儿惊风、癫狂、痫证等神志疾患;

  胁痛、黄疸、腹胀等肝胃疾患;

  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等局部疾患。

保健方法

  点按法:以双手食指揉按太冲穴,以局部酸胀为度,每次100-200次,每日1次;或用双手食指指端稍强用力点按,持续数秒或半分钟。 

耳针疗法

    概念:耳针法是通过对耳郭特定区域(即耳穴)的观察和刺激达到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耳针是较为独特的疗法。   

    特点:具有诊断、预防、治疗、保健四位一体的优点。

选穴原则

(1)按疾病的相应部位选穴:如胃病选胃。

(2)按中医理论选穴:如耳鸣选肾穴,因为“肾开窍于耳”;

 (3)按现代医学知识选穴:如高血压选降压沟,低血压选肾上腺等;

(4)根据临床经验选穴:如目赤肿痛选耳尖,癫狂选神门等。

常用耳穴:交感、神门、肾上腺、皮质下、心、耳背沟(降压沟)

   交感:对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内缘交界处。主治:低血压、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输尿管结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神门: 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主治:失眠,多,戒断综合征,癫痫,高血压,神经衰弱,痛症。

 肾上腺: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主治]:低血压,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链霉素中毒,眩晕,哮喘,休克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主治:神经衰弱、假性近视、高血压病、腹泻、痛症。

心:耳甲腔正中凹陷处。主治:心律不齐、心绞痛、神经衰弱。

耳背沟(降压沟):在对耳轮沟和上下脚沟处。主治:高血压,皮肤瘙痒症。

脐针疗法

概念:脐针,顾名思义就是在脐部实施针术,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祛除疾病的目的。

理论基础:脐是人体最大的全息元。生物全息论认为,生物的任何一个小的局部都包含了整体的缩影,任何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完整性,并与周围部分有相对明确边界的相对独立部分都是全息。

常用腧穴

心:高血压(低血压)、心律不齐、心绞痛、神经衰弱。

肾:高血压(低血压),失眠、健忘、焦虑抑郁等。

肝:高血压(低血压),失眠、健忘、焦虑、抑郁等。

脾胃:高血压(低血压),胃肠疾病、焦虑、抑郁等。

男性高血压:阳土。   

女性高血压:阴土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