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期]处暑到!从夏到秋这四件事要留意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6年08月22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李可
明天(8月23日)是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气温将会逐渐下降。处暑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现在你一定已经感觉到早晚没那么闷热,只是白天气温还比较高。面对这样的天气,我们该如何调养呢?

  明天(8月23日)是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气温将会逐渐下降。处暑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现在你一定已经感觉到早晚没那么闷热,只是白天气温还比较高。面对这样的天气,我们该如何调养呢?

  饮食润一点 助养肺

  处暑节气前后,饮食上要吃得“润”一点。“润”的食品包括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奶类等。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渡,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多吃滋阴润燥食物,可避免燥邪伤害。这个时节,饮食方面要尽量保持清淡,少吃油腻的肉食和辛辣、烧烤类食品,如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酒等,以免加重秋燥。适合吃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可偏偏秋季这两样食物是不适宜的。萝卜主下气,秋季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所以要适量。秋天也不宜多吃姜,因为秋季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的情况。

  多睡一小时 防秋乏

  即将到来的处暑天气由原来的炎热渐渐转凉了,这个节气就是交替的时候,大自然将阳气渐渐的由释放疏泄变成了收敛,人体体内的阴阳之气也随着变换而变换。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时间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据媒体报道,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疲劳的时间。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衣着不冷不热 暖腹部

  入秋时,不需要急着加衣服,但却不能着凉。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时,必有寒交换进去。需要注意的是,夜间外出要增加衣服,因为过冷也会消耗我们的阳气。处暑以后,晚间睡觉要关好门窗,腹部盖上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另外,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寒气会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进入肠胃,就会发生急腹痛、腹泻、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适量运动 避免大量出汗伤阳气

  秋季里气候清爽宜人,适合户外运动,但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但要多注意滋脾补筋。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老人锻炼以早晚为好。

  除了外出活动外,大家也可以在家里做传统保健操:①每日凌晨,正坐,向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吞咽津液。②清晨闭目叩齿21次,咽吞津液,用两手搓热后,扶熨眼睛3秒,做8次,不仅能明目而且对肝、肺、心都有益处。此外,伸伸懒腰、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也可缓解秋乏,特别是下午感到特别疲乏,伸个懒腰就会马上觉得全身舒展。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