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与治疗的新进展

中健网 >> 疾病库 >> 心脏病 >> 冠心病 2006年08月18日 中健网·疾病 佚名

  诊断冠心病有许多方法, 如心电图检查、运动试验、核素心肌扫描等, 这些都可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但冠状动脉造影仍是目前确诊冠心病的最可靠方法,称之为“金标准”。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已经有40 多年历史, 它是通过皮肤穿刺血管插入一根细小导管,在X 线透视引导下, 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 然后注入造影剂, 在X 线下成像后,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就可一目了然, 并可为进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患者的创伤小,痛苦少,多数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检查, 没有明显的不适感, 全部操作过程只需要十几分钟。如果发现冠状动脉存在狭窄或堵塞且病变适宜的话, 医生还可立即进行介入治疗, 使血管重新通畅。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风险极低。因此,在发达国家,这种检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成为及时确诊冠心病、制订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在我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还很不普及, 这虽然与经济和医疗水平的制约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许多人对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不了解,甚至感到恐惧, 对冠心病的症状及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缺乏认识。我国的冠心病患者人数据估计已经超过2000 万, 而每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仅有7 万~8 万人。可见,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我国的应用仍需普及。

  介入治疗(目前主要指支架置入术) 是近20 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它不用开刀即可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现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具体做法是通过一侧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 将装有球囊的导管插入体内,在X 线透视引导下,将支架系统送达狭窄部位后,在体外将球囊加压膨胀,使支架扩张释放,撑开狭窄或堵塞的血管并将输送系统退出,血管弹回缩产生的环形压力使支架附着牢固,使血管腔恢复通畅。它可以解除心肌缺血,消除心绞痛等症状,避免发生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此法也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在我国,由于急诊介入手术的成功开展,在一些大的医学中心,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由原来的10 %以上下降到5 %以内。与内科药物治疗相比,介入治疗减轻心绞痛的效果更为确切; 与外科搭桥手术相比, 介入治疗的创伤小,风险低,病人恢复快。近20 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大致经历了3 个发展阶段。最初使用球囊扩张,使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通畅, 由于血管的弹性回缩和慢性收缩,术后6 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40 %左右。支架置入术由于有效地防止了血管弹性回缩和收缩,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但由于支架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仍在20 %左右,使不少人不得不重复介入治疗。近两年来应用的药物涂层支架(如紫杉醇涂层支架、雷帕霉素涂层支架) , 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突破性进展。采用药物涂层支架后, 由于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支架引起的血管内膜过度增生反应, 从而使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降至9 %以下。值得广大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欣慰的是,在代表冠心病介入治疗最新技术的药物涂层支架的临床应用方面,我国基本与发达国家同步。尽管目前我国每年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人数比发达国家要少许多, 但在我国一些大的医学中心, 治疗成功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许多地市级以上的医院都可以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完成介入治疗的患者人数正以每年30 %~40 %的速度增长。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