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三大法宝,远离大肠癌!

中健网 >> 疾病库 >> 肛肠疾病 >> 大肠癌 2013年04月04日 中健网·肛肠疾病 佚名
大肠癌的发病与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加上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运动减少,都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有关资料表明,全国每年约新发大肠癌13万例。大肠癌发病率约占全身恶肿瘤的12%―15%,这种疾病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近日,第二炮兵总医院副院长、肝胆外科主任周丁华在医院科普讲座上讲解了如何预防大肠癌。

大肠癌的发病与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加上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运动减少,都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在大肠癌的病因中,饮食、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要大于遗传、种族的因素。人们的饮食中,脂肪和纤维素的摄入量与大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日常摄入纤维素较多的人,大肠癌的发病率较低。现代社会中,不少年轻上班族的生活习惯都不太健康,为了工作要么废寝忘食,要么大鱼大肉,大量饮酒吸烟,精神压力又比较大,运动量减少,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大肠癌在我国年轻人中高发。

饮食中,高热量、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等摄入过多,纤维素和维生素等明显缺乏,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就越大。高脂肪饮食会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后者对黏膜有潜在的刺激和损害。而缺乏稀释致癌物的纤维素,又容易造成代谢后致癌物浓度的增高。如果长期处在这种刺激和损害中,就可能诱发肿瘤细胞的产生,导致大肠癌。

油炸、煎烤食品、腌制品中含有致癌物,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也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油腻饮食能增加结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逐渐在肠道内形成致癌物。而一些加入了添加剂的食物,用亚硝酸盐处理过的肉、鱼(如咸肉、火腿、咸鱼等)和一些药物(如匹拉米酮、利眠宁、土霉素等)也存在致癌物质。

预防大肠癌有“三大法宝”:

1.合理安排每天饮食,改变不健康的习惯。先要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所产生的致癌物质多,作用于大肠时间长,必然导致大肠癌的发生率增加。建议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等;植物油每人每天的摄入量要控制在20―30克左右(约合2―3汤匙);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适量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金枪鱼等;每日补充35克以上的纤维素。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魔芋、大豆及其制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产品等,以补充维生素e;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主食中,应适当增加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

2.积极防治肠道疾病。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

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最好能在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肠癌。如果不加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腺瘤会变成大肠癌,治疗难度会增加。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定期检查。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这些人更要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