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不能作为肝癌诊断唯一标准

中健网 >> 疾病库 >> 肝病 >> 肝癌 2013年03月18日 中健网·肝病 佚名
AFP是人体在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系肝细胞内粗面内网核糖颗粒所合成。胎儿出生后,其AFP浓度下降,并会在几个月至1年内降至正常。

甲胎蛋白(AFP)最早是在孕妇体内检测到的,是由增生活跃的胎儿细胞分泌产生。后来在临床过程中发现其与增生活跃的肝癌细胞存在一定联系,因此而用来作为早期肝癌的筛查指标,在肝癌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需要注意的是,AFP升高并不能作为肝癌诊断的惟一标准。

AFP是人体在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系肝细胞内粗面内网核糖颗粒所合成。胎儿出生后,其AFP浓度下降,并会在几个月至1年内降至正常。正常成人的肝细胞不具有合成AFP的能力,因而血清中AFP的含量极微。临床上除了肝细胞癌时,AFP可出现显著升高之外,妊娠、胚胎癌如睾丸癌、卵巢癌和极少数胃、胰、胆管、结肠直肠癌也可导致AFP升高,但其绝对值不如肝细胞癌高。

血清AFP升高为肝细胞癌最重要的标志物,其阳率可达到60%~70%,如果血清AFP持续大于400ng/ml且持续4周以上,转氨酶正常,则肝癌的患病率较高。但仅凭AFP升高不能确诊肝癌,不能做出肝癌的诊断,因为AFP存在变异体,非肝癌的患者也会升高。

对于非癌性肝病引起的甲胎蛋白升高可以借助AFP变异体检测来鉴别,如刀豆素A结合型甲胎蛋白(AFP)升高可见于肝细胞癌和肝硬化,刀豆素M非结合型甲胎蛋白(AFP)升高多见于胚胎癌和肝癌等。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