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医药—— 一生不解的缘

中健网 >> 公益行 >> 我与中医药征文 >> 大众投稿 2014年10月31日 中健网·我与中医药主题征文 尹美芝
凡事怕“琢磨”,我与中医药的缘分细细“琢磨”起来,竟然是从我五岁时开始的。那年,我的脖子上长了个“小包”,到矿医院检查时,大夫没太在意,就用手术刀划开了。从此,脖子那的刀口就像长了个“小嘴”,用了各种药都不愈合。

  凡事怕“琢磨”,我与中医药的缘分细细“琢磨”起来,竟然是从我五岁时开始的。

  那年,我的脖子上长了个“小包”,到矿医院检查时,大夫没太在意,就用手术刀划开了。从此,脖子那的刀口就像长了个“小嘴”,用了各种药都不愈合。妈妈伤心害怕之余,领着年幼的我从家那的区医院、市医院、中医院、盟医院,再到呼和浩特市的儿童医院,四处打听,到处求医看病。一次次满怀希望而去,又一次次失望而归。母亲看着我细细的脖子上终日敷着白纱布,顶着个大脑袋,坐在门前看同龄的小朋友捉迷藏,笑着、跑着、追着、打闹着,可我什么都不敢做,不敢跑,我怕纱布会掉,更怕妈妈搂着我无声地掉眼泪……其实,小伙伴们也不敢和我玩。

  大医院的大夫告诉妈妈,是淋巴结核,本来就不好治,还开刀早了,如果不开刀可以保守治疗,现在他们也没什么好的办法。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是个农村妇女,可她没有放弃我,在医院向看病的人到处打听中医中药和蒙医蒙药,甚至求助“神医”……最后,在阿拉善找到一位老中医,他用去了刺的仙人掌捣成泥和着各种草药做成膏药包敷在脖子上,三天只用了三贴,不但治好了我的“童年”,也治好了妈妈的心病。

  长大后,每每说起我小时候,妈妈总是从内心里很感激这位老中医,说我遇上了贵人,救了我的命。那时,我虽然还小,但是却见识了那三贴“神奇”的药。老中医又给我开了几副汤药,打小就体弱多病的我,体质慢慢强壮了起来。

  爸爸为了让我们一家人过的更好,在煤矿下井采煤,累出了一身的病。我记得有一次,腰疼的不敢走路,在炕上躺了几天,吃药都不见好,妈妈用自行车推着爸爸到一位盲人按摩医师那看病,回来时,爸爸竟然是自己走回来的,我很好奇!妈妈告诉我们兄妹,是那位眼盲心亮的大夫,用长短不齐的银针在爸爸的腰部、臀部、腿部扎了几针,又按摩了一会,爸爸的腰就好多了,之后,爸爸又去了几次,腰痛病就很少犯了。呵呵,看到爸爸的病好多了,我们都很高兴。

  考大学,在填报志愿表时,我的三个志愿都是医药。老师和同学们都不是很理解,大家都认为:计算机专业、会计专业和金融专业都比较热门,毕业好就业。而学医当大夫,这个行业岗位已近“饱和”;学药当卖药的,还用上大学?我含笑不语,我也说不清为什么喜欢医药专业,也许是我的生活经历吧,也许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缘吧!

  毕业后,我选择了承德中药厂,在这工作了十二年。我喜欢闻各类药材的味道:喜欢那浓浓地略微有些苦的药汤味,喜欢那淡淡地略微有些清香的挥发油味……更喜欢和我一起工作的老药工们。看着洗净炮制过的单味药材变成浓浓的药汤或药粉,经过多道工序,做成各种剂型的半成品,再从先进的设备包装出来,检验合格出库后摆到各级药店的货架上,最终再到患者的手里,缓解了病症,根治了病痛。尤其是我们公司生产的独家品种:颈复康颗粒、腰痛宁胶囊、清宫长春胶囊、复方石韦片等供不应求,被医药行业和患者认可,真的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中医药博大精深,比如安宫牛黄丸,一粒3克的小蜜丸竟能使一些脑出血、脑梗、惊厥、昏迷的患者转危为安,不用动手术,你相信吗?我信。因为我们公司生产过安宫牛黄丸,它的疗效是自己耳闻目睹。最重要的是,是我们这些制药人生产出来的。我感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

  我喜欢做一名药工,愿和中医药结一生的缘!(作者单位: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