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医故事

中健网 >> 公益行 >> 我与中医药征文 >> 大众投稿 2014年10月18日 中健网·我与中医药主题征文 孙雷
醫,小道也,精義也,重任也,賤工也。道小,則有志之士有所不屑為,義精,則無識之士有所不能窺也。任重,則托之者必得伟人;工賤,則業之者必無奇士。所以勢出於相違,而道因之易墜也。____徐灵胎(清)

  醫,小道也,精義也,重任也,賤工也。道小,則有志之士有所不屑為,義精,則無識之士有所不能窺也。任重,則托之者必得伟人;工賤,則業之者必無奇士。所以勢出於相違,而道因之易墜也。____徐灵胎(清)

  读历代医家的传记和医学专著的序言,印象最深的是所有建树很深的大医家,几乎都出自儒门,自小受过严格的儒家教育。因此,称他们为儒医,一点也不过分。而我所见过的一些医生,包括我的父亲和他的老师,算不算儒医?我不敢妄下断言。只是他们经历过的故事,时常让我想起古代那些真正的儒生。

  家父的老师姓张,名讳根禄,字补裁,老百姓尊称他为老补先生。他出生于光绪末年,只读过几年私塾。然后一边务农一边拜师学医。学成之后,仍然以务农为生,为百姓义务诊病。他情孤傲,不修边幅。每次出门必带两件物品。一是粪筐,一是医书。粪筐是为了拾粪积肥,医书则随时随地翻阅。他在周围几个县都是出了名的传奇人物,大家送他外号“济公”。留下了很多故事和笑话

  有一次,城南一个村一个贫苦人家老人生了病,到他家来请医生。他马上答应了,让来人先走,他随后就到。可是当他到了人家门口时,却被挡在了门外。人家说,我们家有病人在床,危在旦夕,心里很烦,哪里还有心情打发讨饭的?原来他打扮得太邋遢,被当成了乞丐。

  还有一次,他正在地里干农活。一个病人找到了他,让他开方子。由于没有纸笔,他就随手拿了一个小石子,找来一块土坯,在上面画了一张处方。让那人背走去买药。当那人背着一张二十几斤重的土坯走到药店时,已经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了。而他的病也已经好了大半。

  他总结了好多非常精彩的警句,也在我们县医学圈里广为流传。比如临床十六字方针“有疑则查,有难就问,练胆练识,掌握分寸”。还有临床四不行“胆大了不行,但小了不行,看不准不行,看准了不敢用药不行”。

  然而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和尚进士“讲礼”的故事。

  这个尚进士可不是等闲之辈,而是《尚氏易学》的作者,大名鼎鼎的尚秉和先生。他家住在行唐县磁河岸边南伏流村。在我县是首富,一家又出了三个进士。其权势和声望可想而知。

  那一年,尚进士的母亲得了重病,请遍了周围几个县的名医,都束手无策。这时有人推荐老补先生。当时老补先生二十出头,刚刚崭露头角。尚进士怎会把他放在眼里。碍于举荐人的面子,只好派了一个家人去把老补先生叫了过来。老补先生一向不拘小节,也就带了他的两件宝贝跟着来到了进士家里。进士一看,原来是一个拾粪的农夫。心里就老大不高兴。也没让他到堂屋,而是安排他到长工住的房子里。把从宴席上撤下来的剩面条给他端了两大碗,让他吃饭。他也不计较,端起来就吃。吃完饭,给老太太诊脉开方。然后背着他的粪筐就回家了。

  五天之后,老太太大有好转。执意要请老补先生为她复诊。这一下,尚进士意识到了老补先生的厉害。马上派他的管家赶着马车到老补先生家里来请他。而这次,老补先生的架子可就大了。他没有马上跟着管家走。只是让管家给尚进士捎了一句话“古人云,请医如拜相,你们家主人既然读过诗书,就应该懂礼”。尚进士马上亲自赶车来到了老补先生的门前。他不敢贸然进门,先是让老补先生的家人进去通报。得到老补先生允许后才敢进门。进门后,怎么揖让,怎么走路,怎么进屋,进屋后怎么入座,怎么寒暄,怎么致谢先生第一次为他母亲诊病,怎么开口请先生屈驾再去为他母亲复诊,怎么送上红包厚礼,整个过程,老补先生非常认真,一点也不含糊。老补先生答应后,仍旧背上他的粪筐和书袋,坐在马车上,跟进士一起来到了他的家里。到家之后,又是一番进退揖让。这次进士专门请了厨师为老补先生作了一桌酒席。可是老补先生吃一口吐一口,说还是面条好吃。这时的尚进士已经羞得无地自容了,连连赔罪。老太太病好之后,他们两个也就成了莫逆之交。

  尚进士是清末名士,老补先生只是一介布衣,他们的故事折射出了那一代人的精神风貌。而我的父亲,遇到了相似的情节,却有另一番结局。

  文革末年,父亲在一个偏僻的山村行医。有一年岁末,这个村所在乡(那时叫公社)的一个秘书请父亲为他老人诊病,他们约好大年初三在他家里见面,不见不散。初三那天,刮起了大风,天气极冷。家人极力劝阻父亲不要去了,改天再去不迟。可是父亲说,不能失信于人。他还是去了。当他艰难地走了三十里山路来到那个秘书家时。发现那个秘书食言了。原来,他已经赶到八十里之外去为一个县长拜年去了。满桌的饭菜已经备好,父亲一口水也没喝,掉头就走。他的家人拉住父亲说:“你看他当干部的,整天出门在外,答应了的事情也许会变,您别见怪。”我父亲说:“我们医生,也整天出门在外,见到了病人,也可以不看,请你也不要见怪。”说完就顶着大风离开了。初八上班之后,那个秘书找到了我的父亲。威胁他说:“你不过就是一个医生,我就不信你没有用我的时候。”我父亲回敬说:“君子坦荡荡,私事我不办,公事谅你也不敢不办”。

  相似的故事也发生在父亲的一个同事身上。也是文革期间,父亲的一个同事因为家庭成分高,经常一边工作一边挨批斗。有一次,天下着大雨,他做好饭,刚端起碗,一口也没吃。村支部书记就破门而入,要他马上到他家为他儿子看病。他请求说,给我五分钟时间,我吃完这一碗饭再去行吗?支书马上厉声喝道:“你吃饭重要还是贫下中农的人命重要?!”他听后马上把碗一放说:“当然是贫下中农的命重要”。说完雨具也不带,就一头扎进了雨里。当他来到支书家里时,看到支书老婆正在炕上抱着孩子哄孩子睡觉。他鞋也没脱,就一步跳到了炕上,支书在后面说:“脱掉鞋子啊”。他说:“孩子的命重要,顾不上了”。他在炕上围着支书老婆和孩子转了几圈之后,两手一摊,说:“病情复杂,我医术太差,实在治不了,你赶紧送医院吧”。说完就回到了家里,他作好地的饭还没凉呢。

  这是不同时代发生在医生身上相似的故事。我不想评价他们的是非曲直,只是想说,人与人之间,需要做到最起码的尊重。《礼记》上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