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须中医【我与中医药主题征文选登】

中健网 >> 公益行 >> 我与中医药征文 >> 大众投稿 2014年08月23日 中健网·我与中医药主题征文 魏增良
“未病”就是没有病,为什么还要治疗,而且必须中医治疗呢?我以我的经历作为回答。

“未病”就是没有病,为什么还要治疗,而且必须中医治疗呢?我以我的经历作为回答。

身体长期处于透支状态,感觉劳累不堪,健康亮起了红灯。不得不接二连三地进医院挂急诊,检查结果却是“没什么大毛病”。没检出病来,应该放心才是,可我依然高兴不起来,因为去医院时的那种“难受”与“不舒服”的感觉依然存在,病魔依然潜伏在体内。

头脑昏沉,心悸心慌,时刻都有休克晕倒的感觉,连上街行走都困难。精力不济,面对工作心里发憷,一天没做什么也觉得累,累得好像被剔去了骨头。整日昏昏沉沉,好像总是睡不够睡不醒。病弱的身体难以应对日常的工作与生活,我几乎成了废人。

可是,医院的检查结果却是没有病,各种检查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医生无法给出我得病的结论。面对着健康报告,却承受着身心痛苦,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也许是神经问题吧,一位西医大夫安慰我说。

西医的结论让我无奈,因为吃下很多调节神经的药物,无法根本改善我的病症,丝毫没有减轻我的痛苦。我苦熬着时光,提心吊胆地过着日子,时刻担心自己会垮掉。整日愁眉苦脸的痛苦样子让家人担心,也影响同事的情绪。

“病急乱投医”,我去了尚未去过的中医院。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传统诊断方法,这与西医的仪器检测不同,面对和蔼的中医师比冷冰冰的西医检测设备感觉要好得多。

中医讲阴阳,阴阳平衡水火既济人就健康;阴阳失衡,机能失调,就会不舒服,这就是所谓的“亚健康”。虽然你的各项体检指标都合格,可是五脏六腑功能已经紊乱,到了病的边缘。年轻中医师的诊断让我信服。

那么,我的病情很严重吗?我担心地问。

年轻的中医师微笑着说:是未病之病,需要调理,中医是最善于治疗“未病”之症的。我这才发现中医师的胸卡上写着“未病科”,原来“未病”也是病。。

看舌苔,看面色,直观地看我已是神色萎靡,病态尽显;诊脉,脉搏跳动亢奋有力,且有浮玄之相,这是心失濡养,心血不足,心火亢进的表现。中医师看得仔细,讲得头头是道。

最让我感动的是“问”的环节。医生询问我的休息和睡眠情况,询问我的心情和情绪,这是与西医根本的区别,关注病人心理感受的医术让病人感到温暖。

阴阳失和,阴虚火旺,五心烦乱,周身不适,中医为我寻到了病根。这也是我信赖中医的起始。我将我的内心感受与身体苦痛倾诉给医生。中医师一边听我述说,一边开出了药方。洋洋洒洒的一页,若干君药,若干配伍,共计二十几味中药,药力各司其职,又合力攻伐调理,疏泄补养相结合,我第一次让感觉到中医治疗的缜密。

自此我开始接受中医治疗。几幅汤药吃下去,便有了好转,连续几天睡眠很好。睡得香甜了精神自然好,心悸心慌的毛病也得到缓解。可是,“病去如抽丝”,病情时好时坏经常反复,仿佛病魔不甘心就此退下舞台,一次次让我重温病痛,动摇我的信心。看我没有信心,中医师叮嘱我继续吃药,鼓励我战胜病魔,他还告诉我:养病先养心,三分治七分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病情对待生活,可以帮助恢复健康。在治疗“未病”的过程中,心理疏导尤为重要。

医病与养心相结合,是传统中医重视人文关怀的体现,这是传统医学留给后人的法宝。

三个月之后,病情大为好转,基本痊愈。此时,我发觉天是那么蓝,空气是那么清新,生活是那么美好。被病痛折磨的日子,一切都被阴霾覆盖着,真是不堪回首。

为巩固疗效,中医师建议我学打太极拳,学习气功。学习太极拳两年,收获很多,精神饱满起来,身体强健起来。药物治疗之外的运动疗法,也是中医的治疗范畴。

在这几年求医问药过程中,我庆幸选择了中医,也深刻认识了中医。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西医治病,中医疗心;西医消杀病菌,中医培本固原。中西医对比,可见不同和优劣,我无意诋毁西医,但是中医自有西医所未有的长处。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焦躁和抑郁等心理疾病越来越多,身体阴阳失衡缺乏调理,“未病”之病的各种不适症状困扰着人们,对于这些病症的治疗西医显然束手无策,而中医却可对症下药大显身手。所以说,治疗“未病”须中医,希望医疗机构重视中医门诊建设,让更多的人享受中医治疗。

了解中医,应用中医,焕发传统中医的活力势在必行。希望更多的患者选择中医,利用中医理论治疗疾病,养生保健。(作者单位:河北省望都县教育局)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