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期]中药煎服方法

中健网 >> 公益行 >> 健康有道大讲堂 2019年09月23日 中健网·健康有道 于伟莉
中药汤剂若煎煮不得法会影响疗效与用药安全,而不同的病症、不同的人群对煎药都有特殊的要求,尤其是一些经方对煎药的要求更是严格。服药时也要注意冷热、时间、禁忌等,才能充分发挥药效,利于疾病痊愈。

  中药汤剂若煎煮不得法会影响疗效与用药安全,而不同的病症、不同的人群对煎药都有特殊的要求,尤其是一些经方对煎药的要求更是严格。服药时也要注意冷热、时间、禁忌等,才能充分发挥药效,利于疾病痊愈。

  《本草纲目》云:“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一、一般煎煮方法

1、煎药器具

  应选择材质稳定,不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传热均匀、保温能较好的砂锅、不锈钢锅等器具。

  煎药忌用化学性质不稳定的铁、铜、铝等金属器皿。

2、煎药用水

  应选择洁净、无异味、含杂质少的水。凡是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饮用水均可。

3、加水量

  《本草纲目》云:“如剂多水少,则药味不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也。”

  一般而言,头煎加水量应包含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的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三煎加水量应减去饮片吸水量。

  水量应适中。一般用水量是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应高出药物表面2厘米。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材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材即可。

4、煎前浸泡

  煎煮前将饮片用水适当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有效成分散失或破坏过多。

  如饮片不经浸泡,直接煎煮,还会因饮片表面的淀粉、蛋白质膨胀,阻塞毛细管道,使水分难于进入饮片内部,饮片的有效成分亦难于向外扩散。

  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

  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类为主的药物,可浸泡60分钟

  注意: 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药液变质。

5、煎煮时间及火候

  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煎煮时间的长短。《本草纲目》主张“先武后文”。煎煮时间一般根据药物的性质而定。煎煮时,先用武火(大火)煎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小火),并使药液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

  解表药及其他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药,宜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0~15分钟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物及补虚药,以及质地坚硬紧密的植物、动物类药物等,煎煮时间较长,可煎煮30分钟以上,甚至更长。

6、(1)过滤取汁

  溶解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放置后药液温度下降,药物溶出的有效成分可反渗入药材,也可因溶解度下降而出现沉淀,故药液煎煮好之后,应趁热及时滤取药汁。

(2)绞渣取汁

  《本草经集注》云:“凡煮汤……用新布,两人以尺木绞之。澄去泥浊……”即主张汤剂煎成后要绞渣取汁。

  《肘后方•序》云:“凡云汤煮取三升,分三服,皆绞去滓而后酌量也。”一般药材加水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已溶入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亦可能被药渣再吸着。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汁即抛弃,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

  实验表明,从绞榨药渣中得到的有效成分约相当于原方含量的三分之一。尤其是一些遇高热后有效成分容易损失或破坏而不宜久煎的药,或只煎一次的药,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会更多,绞渣取汁的意义更大。

7、煎煮次数

  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应煎煮2~3次。

  因为煎煮时,有效成分会先溶解在进入饮片组织内的水液中,然后再通过分子运动扩散到饮片外部的水液中。当饮片内外溶液的浓度相同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扩散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会继续溶出。有人测量发现,第二、三次煎液中仍有不少有效成分,若将二、三道煎液合并,其煎出物总量还超过第一道煎液。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三次。

二、特殊煎煮方法

  一般药物可群药同时入煎。部分药物因药材理化特性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尽相同。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会发生变化。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的先后。有的药材还需用纱布包裹入煎。

1、先煎

  有效成分不容易煎出的药,与不宜久煎的药同入汤剂时,前者应先煎一定时间后,再纳入后者同煎。

  一般来说,动物角(如水牛角、鹿角等)、甲(如龟甲、鳖甲等)、壳(如海蛤壳、石决明、牡蛎、珍珠母等)类药物和矿物类药物(如石膏、磁石、代赭石、龙骨等),大多需要先煎30分钟左右,再纳入他药同煎。

例如:

(1)水牛角

  本品为牛科动物水牛Bubablus bubalis Linnaeus的角。取角后,水煮,除去角塞,干燥。

水牛角饮片

【炮制】洗净,镑片或锉成粗粉。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

【用法与用量】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

(2)石膏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

石膏饮片

【炮制】生石膏 打碎,除去杂石,粉碎成粗粉。

【性味与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用法与用量】15—60g,先煎。

  植物药中,苦楝皮等有效成分不容易溶出的药,与一般药同入汤剂时,也需先煎。

  另外,有的药久煎可使其毒性降低(如川乌、附子、雷公藤等)应先煎。制川乌、制附子应先煎0.5~1小时(煎至入口无麻味为度),雷公藤应先煎1~2小时,再纳入他药同煎,以确保用药安全。

例如:

附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黑顺片

  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附子饮片

【炮制】附片(黑顺片、白附片)  直接入药。

【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3~15g,先煎,久煎。

【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2、后下

  含挥发性有效成分,久煎易挥发失效的药物(如薄荷、沉香、砂仁、豆蔻等),或有效成分不耐煎煮,久煎容易破坏的药物(如青蒿、钩藤等),与一般药物同入汤剂时,宜后下微煎,待他药煎煮一定时间后,再纳入这类药同煎一定时间。有的药甚至只需用开水浸泡即可,不必入煎(如番泻叶用于泻下通便)。   

例如:

薄荷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薄荷饮片

【炮制】除去老茎和杂质,略喷清水,稍润,切短段,及时低温干燥。

【性味与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用法与用量】3~6g,后下。

3、包煎

  一般而言以下几类药材需要包煎:

  (1)细小而轻飘,易在药液表面漂浮而影响煎煮者,如某些植物的花粉、孢子、种子等;

  (2)淀粉或黏液质含量高,易粘锅糊化、焦化者,如车前子等;

  (3)含有绒毛,因绒毛脱落混入药液易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者,如辛夷、旋复花等。

例如:

车前子

  本品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 

  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穂,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盐车前子  

  取净车前子,照盐水炙法(通则0213)     炒至起爆裂声时,喷洒盐水,炒干。

  本品形如车前子,表面黑褐色。气微香,味微咸。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用于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用法与用量】9~15g,包煎。

4、另煎

  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等名贵药材与其他药同用,入汤剂时宜另煎取汁,再与其他药的煎液兑服,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的药渣吸附,造成名贵药材的浪费。

5、烊化

  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材与其他药同煎,容易粘锅、熬焦,或粘附于其他药渣上,既造成胶类药材的浪费,又影响其他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因此,宜烊化(将胶类药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溶化称烊化)而不宜同煎。

6、冲服

  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与蜂蜜等液体类药,以及羚羊角、沉香等药加水磨取的药汁,不需入煎,宜直接用开水或药汁冲服。

三、服药方法

  迄今,口服仍是临床采用的主要给药途径,口服给药的治疗效果除受剂型、制剂等因素影响外,还与服药时间、服药量及服药的冷热等因素有关。

1、服药时间

  《汤液本草》云:“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稍消则服药,药气稍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

  适时服药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服药时间的合理与否会影响临床疗效,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胃肠状况及药物特性等来决定具体给药时间。

例如:

  治疗失眠证的安神药宜于睡前服用;

  驱虫药需空腹服用;

  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用。

2、服药多少

  口服给药可根据病情缓急轻重来确定服药多少。

  一般疾病,常采用每日1剂,每剂分2次或3次服用。

  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时服药1次,或昼夜不停服用。

  呕吐患者宜少量频服,以免增加药物对胃的不良刺激。

3、服药冷热

  一般而言,汤剂服用时宜温服,既可避免药液冷后形成的沉淀被遗弃而影响疗效,又可避免其过凉伤胃。

可根据临床的具体情况,以确保疗效为前提,区别对待。

  例如:治寒证用热药,宜热服;治热证用寒药,可凉服。发汗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证,不仅要求热服,还要求温覆取汗等。 

4、服药饮食禁忌

  中医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药有药性,食有食性。在治疗疾病过程中,若食性与病性相符,则有利于病情;反之,若食性不合于病性,则反助病势。

(1)含义:

  服药期间,凡是会降低药效或增强毒性,或与病情不符,反助病势的食物应当避免服食,属于服药食忌,又称“忌口”。

(2)内容:

①服药期间,凡妨碍消化吸收或影响药物吸收,或与药物存在类似相反和相恶配伍关系的食物,都应根据情况避免食用。

  例如:服用人参时,忌食萝卜,萝卜会降低人参的补气作用;服用绵马贯众需忌油,以防止中毒

②热性病忌辛热、油腻、有刺激性的食物;寒性病忌生冷瓜果,清凉饮料;虚性病证忌清泄耗气食物;实性病证忌温补食物等。

中药应用中的配伍禁忌“十八反”与“十九畏

  “十八反”指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玄参、沙参、丹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指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赤石脂。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