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期]脂肪肝 别忽视

中健网 >> 公益行 >> 健康有道大讲堂 2015年07月27日 中健网·健康有道
刘建平,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一科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擅长运用浊毒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反流性食道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重度肠化及异型增生、真性无酸、胃癌前期病变、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易激综合征、急慢性胰腺炎、消化道肿瘤、慢性胆囊炎、胆结石、便秘、腹泻、口腔溃疡、失眠等疾病。
一、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资料
    据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目前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脂肪肝是仅次于病毒肝炎的第二位常见性肝病,是肝病领域面临的新挑战。对脂肪肝的防治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脂肪肝已成为消化、内分泌心血管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
脂肪肝在不同年龄的发病率是不同的,一般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
    近年来,脂肪肝的患病年龄有低龄化趋势,儿童发生脂肪肝主要与肥胖有关。美国一项调查表明:一般儿童脂肪肝的患病率为2.6%,但肥胖儿童为22.5%-52.8%。
    脂肪肝的患病率男女性存在差异。日本有研究显示:男性在20岁以下脂肪肝发病率明显低,30-40岁之间明显增高;而女性在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上升,50岁以上者发病率明显高。在日本成年人群中发现:在60岁之前,脂肪肝的发病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而在60岁之后,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甚至在70岁之后,女性的发病率要显著高于男性。研究证实,雌激素在脂肪肝的形成和进展中扮演拮抗作用,雄激素有可能是抑制肥胖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二、脂肪肝的概念
    正常人的肝脏中,脂质含量占肝湿重的2%~4%,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有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时,称为脂肪肝。它是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三、脂肪肝的致病因素
    脂肪肝属于生活习惯病,生活习惯是人们的行为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有调查显示,机关及高收入人群、能量摄入过多及消耗过少人群易发生脂肪肝。其相关行为因素包括:不良饮食习惯:吃零食、家外餐、急食、夜餐;不良生活习惯:饮酒、体力活动量过少、缺乏锻炼、乘车、看电视时间过长等。
①过度饮酒——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每天饮酒160g的人中,40%有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的发生。一般认为饮酒80g/d以上,可对肝脏造成损害。
②肥胖——最常见和较肯定的危险因素
    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缺乏体育锻炼是肥胖人群增加的重要因素。从营养和能量代谢的角度看,热能食物进食过多,体力劳动或运动过少,则导致体内热能大量过剩,是脂肪肝发病的根本原因。
③Ⅱ型糖尿病——独立的危险因素
    有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的发病率为41.15%,高于平均人口的脂肪肝检出率。脂肪肝患者大多数有糖耐量试验异常和胰岛素基础水平的升高。目前临床发现单纯性脂肪肝中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脂肪代谢紊乱。
④血脂异常——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脂肪肝患者大都伴有高脂血症,主要为甘油三酯增高。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的患者脂肪肝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5-6倍。
⑤药物及毒物
    至少有200种以上的药物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包括脂肪肝。在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中占第3位。
⑥行为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吃零食、家外餐、急食、夜餐;不良生活习惯:饮酒、缺乏锻炼、长时间乘车、看电视时间过长等。实施行为矫正可以为控制脂肪肝的流行打下基础,对防治脂肪肝有重要意义。
⑦其他因素
    如Reye综合征、妊娠急性脂肪肝、肝移植、炎症性小肠憩室、HIV感染、脂蛋白缺乏症等,但比较少见。Reye综合征主要见于小儿,常发生于水痘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其特征为严重脑病伴显著脑水肿及弥漫性内脏(尤其是肝脏)脂肪浸润,病死率较高。
四、脂肪肝饮食12细节
    脂肪肝患者的饮食调理,总的原则为:控制总热量,限制脂肪,减轻体重,促使自己动用体内积存的脂肪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保持每日食物的多样性
    脂肪肝患者应该增加而不是减少每日食物种类。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每日人体需要的营养素超过40种,靠一种或简单的几种食物根本不能满足脂肪肝患者的营养需要。
因此按照合理比例,广泛摄入各类食物,包括谷类、动物性食品、蔬菜和水果、豆类制品、奶类制品和油脂,以达到平衡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
2.谷类是每日饮食的基础
    对脂肪肝患者而言,谷类应是每日能量的主要来源,应成为其每日膳食的基础。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很多大城市已经出现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超过谷类消费量的倾向,对脂肪肝及其他一些慢性病的预防极为不利。因此,要大力提倡、发扬以“谷类为主”的中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避免“肉类为主”西方膳食的弊端。而在谷类食物中应提倡选用部分粗杂粮。
3.适量进食动物性食物,每周进食2-3次海鱼
    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合理适量进食动物性食品,不仅不会导致脂肪肝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相反,由于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更适合人体需要,其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在预防慢性疾病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因此每日进食1-2两瘦肉,每周进食2-3次鱼(特别是海鱼)对防治脂肪肝是适合的。
4.每日进食2两豆类及其制品
    大豆是优质植物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0%一50%。且富含人体需要的8种必需氨基酸,是植物性食品中唯一可与动物性食品相媲美的高蛋白食物。大豆卵磷脂有促进肝中脂肪代谢、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它所含有的植物固醇不被人体吸收,且能够抑制动物胆固醇的吸收。大豆异黄酮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这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都是必需的。但由于氨基酸不能在体内贮存,过多摄入豆类制品并无实际益处。每日进食2两左右的豆类制品是适宜的。
5.每日吃1斤蔬菜和2个水果
    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建议在食物多样的原则指导下多选用红、黄、深绿的蔬菜和水果。因为它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等的重要来源。为预防脂肪肝的发生,每日进食1斤蔬菜和2个水果是必需的。
6.控制能量摄入
    对于脂肪肝患者热能供给不宜过高。从事轻度活动的脂肪肝病人每日供给30-35千卡/千克,以防止发胖,避免加重脂肪堆积。对于肥胖或超重者每日20-25千卡/千克,控制或减轻体重。
7.适当提高蛋白质摄入量
    可采用高蛋白饮食(1.5-1.8克/千克),以避免体内蛋白质消耗,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保持氨基酸的平衡很重要。蛋白质中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等均有抗脂肪肝作用。
8.减少糖类和甜食
    过多的糖类可转变为脂肪,导致肥胖,促使肝内脂肪肝的形成。碳水化合物应主要由谷粮供应,不用精制糖类、蜂蜜、果汁、果酱、蜜饯等甜食和甜点心。
9.控制脂肪和胆固醇
    植物油不含胆固醇,所含谷固醇或豆固醇和必须脂肪酸有较好的趋脂作用,可阻止或消除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对脂肪肝有益处。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全日食物和烹调油所供给总量不宜超过40克,对于胆固醇高的食物宜适量控制。
10.每日补充膳食纤维
    饮食应粗细搭配,保证有足够的膳食纤维。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供给可补充肝病时的缺乏又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除,对调节血脂、血糖水平也有良好的作用。应注意的是膳食纤维并非“多多益善”,过量摄入可能造成腹胀、消化不良,也可能影响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还可能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11.适量采用橄榄油
    橄榄油有很强的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能力。并且有研究表明,常食用橄榄油可预防钙质流失、预防胆结石、高血压、减少癌症发病率以及降低胃酸、降低血糖等。因此,橄榄油被誉为“绿色保健食用油”也是实至名归。对于脂肪肝患者,可适量采用橄榄油以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脂肪肝的产生或程度的加重。
12.禁止饮酒
    酒精对人体的影响是弊多利少。首先酒精含有高热能,1克酒精可以产生7千卡的热量,是导致肥胖的重要饮食因素。其次,饮酒可导致食欲下降,影响正常进食,以至于发生各种营养素缺乏。还有,酒精可损害肝脏,导致脂肪肝,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此外,长期饮酒还可能使血脂水平升高、动脉硬化。因此,对于脂肪肝患者,必须禁酒。
五、脂肪肝的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可以促进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所致的营养过剩性脂肪肝的消退,并且可防治已经并存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病,同时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卒中发生的概率。
1.运动处方之运动类型
    脂肪肝患者的运动项目应以中低强度、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这类运动包括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步/分)、骑自行车、游泳、上下楼梯、打羽毛球、踢毽子、跳舞、做广播体操、跳绳和在室内固定自行车、固定跑台上运动等。
    有氧运动:就是在有氧代谢状态下做运动。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是不是“有氧运动”,衡量的标准是心率。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钟的运动量为有氧运动,因为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
2.运动处方之运动强度
    这是运动处方中最关键的因素。合乎目标的运动强度要比日常活动稍强,强度目标常用心率或脉搏来衡量。
脂肪肝患者运动时心率至少应维持在每分钟100次以上,最高心率不超过200减去年龄所得的数。如要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可将心率维持在每分钟110次以上。患者还可以结合运动中的自我感觉来选择适当的运动量。运动量的大小以达到呼吸加快、微微出汗、运动后疲劳感于10~20分钟内消失为宜。
锻炼后若有轻度疲劳感,但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充沛、睡眠好、食欲佳,说明运动量是合适的。若锻炼后感到十分疲乏、四肢酸软沉重、头晕、周身无力、食欲欠佳、睡眠不好,甚至第二天早晨还很疲劳,说明运动量过大,需要及时调整。
3.运动处方之运动时间
    进行有氧运动最少应持续20分钟以上。因为运动20分钟后,人体才开始由脂肪供能。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越大,疗效也就越好。脂肪肝患者最长运动时间应限制在60分钟内。
    总运动时间可分为以下三期:
    热身期:一般为5~8分钟,老年人要适当延长。在此期内应做一些伸展性、柔软性和轻度的大肌群活动。
    锻炼期:此期的运动量要使心率达到目标心率的范围,一般为15~30分钟,老年人可适当缩短;肥胖患者可延长至45分钟。
    冷却期:此期要使身体逐步恢复到运动以前的状态,一般用5~8分钟,可做一些舒缓运动。 
    运动频率:
    每周3~5次较为合适。周末休息两天者,一定要抽时间锻炼。肥胖患者每周应锻炼5~7次。
    简而言之,脂肪肝患者运动应该遵循“3 • 5 • 7”原则:
    3—每次运动30分钟;
    5—每周运动5次;
    7—每次运动后心率+年龄=170。
六、心理及行为修正治疗
    心理因素及不良行为等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很重要作用。因此,进行正确合理的心理治疗对于脂肪肝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脂肪肝是新兴“城市时髦病或现代生活病”,其发生与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结构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工作环境有关。
    心理干预:
    正确认识脂肪肝,脂肪肝是可以逆转的,因此,治疗要解除患者的恐惧心,并鼓励其参加体育运动,让其明白“做什么都比坐着不动强”这一道理。疾病的发生除了机体因素外,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及嗜好与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行为治疗也成了脂肪肝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脂肪肝的行为修正治疗系通过改变脂肪肝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嗜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申明 | 隐私政策 | 推广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健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