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期]发烧捂被子孩子全身抽搐 还在捂?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6年11月14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李可
前几日,2岁的龙龙(化名)哭闹不停,奶奶用自己的额头贴在他的额头上量体温感觉不是很烫。后来,龙龙睡着后,爷爷奶奶怕他着凉还盖了厚被子,结果导致龙龙高热惊厥,送去医院,医生第一时间采取了施救措施,终于转危为安。据儿科医生介绍,秋冬季高热惊厥多发,门诊一天接诊三四名这样的患儿。因为秋冬季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多加衣服,导致散热受阻。殊不知,高热惊厥发热时是不能多加衣服捂汗的。再就是许多父母由于要工作,孩子大多时间都是老人在带,许多老人还是习惯用额头量体温,这是不正确的。

  前几日,2岁的龙龙(化名)哭闹不停,奶奶用自己的额头贴在他的额头上量体温感觉不是很烫。后来,龙龙睡着后,爷爷奶奶怕他着凉还盖了厚被子,结果导致龙龙高热惊厥,送去医院,医生第一时间采取了施救措施,终于转危为安。据儿科医生介绍,秋冬季高热惊厥多发,门诊一天接诊三四名这样的患儿。因为秋冬季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多加衣服,导致散热受阻。殊不知,高热惊厥发热时是不能多加衣服捂汗的。再就是许多父母由于要工作,孩子大多时间都是老人在带,许多老人还是习惯用额头量体温,这是不正确的。

  正确对待发烧

  针对退烧这件事情,民间确实流传着几种方法。有人说用被子捂,有人说喝碗姜汤,有人说用热水泡脚等等。根据以上说法,总结到精髓,那就是发汗。而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物理降温进行体温控制,如湿敷降温,在患者额头上敷一条湿凉毛巾,经常更换;或采用酒精擦浴方式,用25%~50%浓度的酒精擦拭身体,通过其蒸发带走人体热量,理念就是将身体的热散发出去。

  发烧实际上是人体的“大扫除”行为。当人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或其他物质入侵的时候,外来物质对人体产生刺激,促使人体产生一种叫做内生致热源的物质,作用于人体的下丘脑,从而升高人体体温调定点,使体温升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烧。

  人体体温发生了一定改变,各项机能也随之改变。此时人体代谢会加快,免疫系统产出更多的白细胞、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将聚集体内的入侵物质从人体中扫除出去。就这一点而言,偶尔发烧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增强人体抵抗力是有一定好处。

  捂汗并不能退烧

  而此时,往往出一身汗,人体会感觉舒服很多,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来说,发烧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与病魔的一场搏斗,当免疫大军将入侵物质消灭后,人体的各项机能恢复常态。这时候人体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发出命令,让升高的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此时“发汗”现象就出现了,通过汗液的蒸发带走人体热量,使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也就是说,当人体战胜了病魔之后,通过发汗的这种方式将体温恢复正常,而非百姓们心中所想的那样(发汗能够治疗疾病)。中医讲,人体在出汗后,可以带走体表的寒气,还可以达到去湿气的效果。从而降低人体的体表温度,让体温降下来,这样人势必会感觉到舒服些。所以可以适当通过喝碗姜汤,有人说用热水泡脚等,让身体适当出一些小汗。

  对于体质比较弱的人,最好不要采用出大汗的方式,来达到降温的目的,大汗淋漓带走过多的水分,这会让身体本身就很虚弱的人更加虚弱。

  对于小宝宝来说,切忌“捂汗”。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热,就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把汗“逼”出来,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孩在发热时,会出现发抖的症状,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可能是导致“捂热综合征”,造成休克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应该首先把孩子的衣服扣子解开散热,然后进行头部冷湿敷、温水擦身等物理降温的方法。

  还有很多人在用以下错误的方法给孩子退烧:

  1、发烧不能洗澡或发烧用冷水擦浴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发烧了,不能洗澡,洗澡的话很容易着凉,还有一些家长则认为,孩子发烧的话,帮他用冷水擦浴一下,就可以帮助他降温了,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正确做法:发烧的孩子洗温水澡更有利于散热,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浴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降温方法。用温水洗浴或擦浴后要迅速擦干全身,并换上干爽的衣服,以免着凉。

  2、一发烧马上用退烧药

  有些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烧,就马上给孩子服用各种退烧药,吃药后没有马上见效时,又立即换另一种退烧药。其实这也是不正确的。

  正确做法: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我们都是建议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了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退烧药。目前市面上的退烧药品种繁多,家长在选用时,最好选用儿童剂型的退烧药,尤其是小婴儿,可以选用一些滴剂类的退烧药。在使用退烧药的过程中,家长也要需要注意了,如果服用了退烧药后孩子体温还是没有降下来,也不能马上再用一次退烧药或者更换其他退烧药,要间隔4-6个小时之后才能再服用退烧药,同时,也要注意多喝水,以利于降温。

  3、孩子发高烧了也要等医生看了再处理

  有些家长担心给孩子吃了退烧药后会影响医生对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或者不知道该给孩子用什么药,于是,孩子都已经烧得小脸蛋通红了也还是不给孩子积极降温,非要等到见了医生不可,或者是孩子都已经发高烧了,在家不处理就直接抱过来医院,在诊室外焦急地等候。

  正确做法:如果孩子已经发烧到38.5℃以上了,就应该积极先给孩子降温,尤其是已经高烧的宝宝,如果长时间高烧不处理的话,容易造成孩子高热惊厥、晕厥等的发生。

  总之,孩子在发烧时,家长应该多点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而不是只盯着体温数字,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还好,就不必太过于担心,但需要提醒的是,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不能自行抵御感染,一旦有发烧时,还是建议带去医院给医生看看,最好不要自己自行给孩子用药。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退烧呢?

  如果成人体温低于38.5℃,精神状况好的话,不需要服用退热药。适当升高的体温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帮助人体抵御入侵的病原体。

  体温高于38.5℃时,可尝试以下方法降温:湿敷降温,即在额头上敷一条湿凉毛巾,经常更换;酒精擦浴,酒精浓度在25%~50%为宜;大量喝水,水不仅可以满足机体高代谢的需要,而且可以在体表发汗或排泄时带走大量的热量,帮助人体降温;多增加营养,三餐食物品种多一些,清淡一些即可。

  如果是孩子发烧,处理方法和大人有所区别。

  孩子体温37℃~38℃时,不必着急退烧,多给孩子喝水,补充营养,清淡饮食。体温38℃~38.5℃时,用温的湿毛巾揉搓全身,这样可使孩子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热散出。另外,洗澡后体表蒸发水分时,也会吸收体热,可以泡澡约10~15分钟,4~6小时一次。体温在38.5℃以上时,考虑使用退热药,每次服药一定要间隔4~6小时。体温39℃以上时,在用药的同时加用冷水枕,利用较低的温度做局部散热,同时确保患儿及时去医院就诊。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