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义:捍卫中医的文化斗士

中健网 >> 医疗圈 >> 人物 2014年03月29日 中健网·榜样的力量 袁野 程仓瑞
一个人应该被点燃。如果不被点燃,永远是堆柴火,既不能发光,也无法放热。——曹东义 曹东义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现为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先生的徒弟,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2006年,社会上掀起一股诋毁中医、呼吁取消中医的浪潮。曹东义以笔为刀,面对各种谬论连连出手反击,成为驰骋文坛坚决捍卫中医的文化斗士。天赋加勤奋,使 ...

一个人应该被点燃。如果不被点燃,永远是堆柴火,既不能发光,也无法放热。——曹东义

曹东义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现为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先生的徒弟,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2006年,社会上掀起一股诋毁中医、呼吁取消中医的浪潮。曹东义以笔为刀,面对各种谬论连连出手反击,成为驰骋文坛坚决捍卫中医的文化斗士。天赋加勤奋,使他的学识不断精进;睿智与犀利,使他在行业中名声渐起。 2011年,曹东义以他突出的战绩,荣获“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违心意——走上中医路

曹东义的医学启蒙教育是西医,曾想一辈子从事西医。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当时让他认为云山雾罩完全不能理解的中医,日后却成了他一生的追求,成了他的挚爱。

 

访者:曹教授,先讲讲您的学习及工作经历好吗?

曹东义:好的。我1974年高中毕业,1975年3月起在老家任乡医;1977年考入河北医大中医系,1982年12月毕业至1985年8月在河北省衡水地区中医院任住院医师; 1985年9月至1988年8月就学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获硕士学位。指导老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文献学会主任委员余瀛鳌研究员;1988年9月至今,在河北省中医研究院工作。

访者:据说您最初接受的是西医教育,为何改学了中医?请讲讲其中的缘故。

曹东义:说来可笑。我的出生地与汉代名医张仲景的名字相同,叫“仲景村”,有这么好的背景,却没想过要当一名中医。原因是我的医学启蒙老师是个西医,所以从骨子里认定了西医是我一生要走的路。

1975年我到公社医院学医时,我的老师张西平先生是长篇小说《平原枪声》里肖家镇教会医院传教士培养的西医,五七年反右时被下放到我们公社医院。张西平先生曾是县医院大内科的名医,能跟着他学医我感到很荣幸也很幸运。那时我住在药房里,常抓药、进货,输液打针,也管做饭和消毒,甚至还是计划生育小分队的宣传员。不忙的时候,医院里的三位老中医经常和我聊天,给我讲高血压分几型、感冒怎么样辨证论治等,那些高深玄妙的医理让我感到如坠云里雾里,理解起来很吃力。我老师对三位老中医很客气,也经常开他们的玩笑。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我参加了高考,填报的志愿是“河北新医大学”,录取我的却是“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可以说,我被不情愿地绑在了中医这辆不被我看好的战车上。后来河北新医大学变成了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再后来又合并成河北医科大学,去年中医学院又从医大分离出来,成立了独立的河北中医学院。河北中医的命运,也在这颠来倒去的变化里,起起落落,坎坎坷坷。

访者:于是您与中医结缘,再也没有离开。

曹东义:是的。

访者:想过改行吗?

曹东义:既然学了中医就搞中医吧,没想过改行。

突开窍——热心做临床

曹东义起初学中医可说是命运使然,后来他喜欢上中医却缘于思维方法的突变。

曹东义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中医药研究院。研究院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从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出发,探索生命和疾病过程的规律,提高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疗效。一方面要对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的整理,另一方面要在探索中获得创新和突破。面对这样的职业使命,曹东义扣问经典,重订目标,并一头扎进临床,开始了他新一轮的征程。在不断向中医医理的深层次探讨中,曹东义慢慢认识到中医医疗的科学性,并最终成为临床疗效突出的中医。1996年,曹东义被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学会联合评为“河北省首届优秀青年中医金杯奖”十名获奖者之一;2004年被河北省人事厅、卫生厅、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确认为“河北省5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2008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访者:曹教授,您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上中医的?

曹东义:喜欢上中医,的确有一个过程。在大学期间,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矫正了看问题的角度。毕业后很长时间才痛苦地认识到,学习中医必须穿越时空回归本源,从古人看世界的方法论里,找到解开中医术语的钥匙;要正确理解中医,必须从还原论对微观分析的探索,上升到人与天地相关的整体思考。读研究生期间,我重温了中医经典,在导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了中医历代名著,并且到北大进修了古代汉语、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才逐渐理解了中医学术理论的独特价值。我的硕士论文,也从研究《肘后方》的文献构成,转变为对“宋金元伤寒学术源流”的探讨。

访者:您在研究院除了临床看病,还做了些什么工作?又有哪些收获?

曹东义:一边跟随高濯风、马新云等名老先生在临床看病,同时接受了一个很“吃功夫”的课题:“扁鹊秦越人生平事迹研究”。扁鹊是司马迁认定的“中医宗师”,围绕着他的生平事迹、学术贡献,前人众说纷纭,形成了一系列的谜团,等待后人破解。接了这个课题后,我在河北省图书馆里查阅各种书籍、资料,前后长达两年多,比作硕士论文所查阅的文献量还大,需要的古代相关知识更多。这个课题得到京津冀川陕湘十几位医史文献专家的好评,也获得了省卫生厅1993年的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了开展临床工作,单位曾派我到省四院进修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为我成为中西医结合硕士生导师提供了一些基础支撑。

访者:请谈谈您对中医科学性的认识好吗?

曹东义:中医是不同于西医的另一个科学体系。西医依靠构成论说明所有生理病理问题,中医主张生成论,并用整体生成、自然生成的观点,解释其理论体系。中医的整体观是时空的整体观,辨证论治也都是时空观化了的治病措施,是“时空生成论”的具体应用。天地万物虽然不好把握,但是四时变化的景物清晰可见,眼睛可以看到、嘴巴能够尝出来的无非是色味;耳朵能听到、嘴巴能说出来的无非是声音。因此,五色代表了全部的色,五声表示所有的声音,五味对应所有的滋味,五色、五音、五声、五味进五脏,人体浓缩了整个时空万物的元素,人与万物联系起来,使人体真正成为一个浓缩版的“小天地”,人与天地相应,在时间上不间断,在空间上分化而不分割,浑然一体,形神兼备。中医这种“人与天地万物为一”的整体观,与西医“皮肤之内结构主义”的整体观,是完全不同的。

西医的治疗药物大多是单靶点用药,是单一化合物的个体效应,中医药治疗疾病、养生保健,都是“杂合以治”、千方百计、多元并举,是“和而不同”的中医特色。药物是君臣佐使的组合效应,还可以再配合上饮食疗法、针灸按摩、刮痧拔罐、运动健身、心理调节、起居养生,形成多元共存、整体和谐的局面,而不是必须一个一个因素分别研究、单打独斗解决问题。

访者:您对中医科学性的认识在您临床看病中有什么意义?是不是对疾病的认识更深刻?更容易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曹东义:是的。比如风湿病,观察病人的动静,就可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因为,人体运动的基础是阳气推动的结果,关节所以能活动,就是阳气盛,因此可以运动自如。阳气下降,风寒湿阴邪就容易侵犯和留滞,所以会出现肢体关节困乏无力,或者出现“晨僵”现象。一般的风湿病患者,晨僵时间有长短,随着活动增加,或者自然界阳气逐渐隆盛,晨僵也逐渐减轻,直至消失。这些变化,说明邪正进退的变化。治疗后病情减轻,晨僵也可好转。证候变化背后,反映的正是阳气盛衰,邪正斗争的结果。有了这样的认识,治起病来就比较得心应手。

反思潮——大义当卫士

2006年,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张功耀,在《医学与哲学》杂志发表题为《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许多网络媒体与之呼应,一时掀起一股诋毁中医、呼吁取消中医的浪潮。曹东义作为中医队伍的一分子,应河北医大李恩先生之请,毅然担负起迎击反中医思潮的重任。他以笔为刀,以网媒作战场,面对各种谬论连连出手反击,成为驰骋于文坛的独具侠肝义胆的坚决捍卫中医的勇猛卫士。2011年,曹东义以他突出的战绩,荣获“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访者:2006年的反中医之风是怎么回事?给我们讲讲好吗?

曹东义: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06年5月12日的下午,是个星期五。下午6点钟左右我接到一个李恩教授打来的电话。他开口便问:“曹东义,你订着《医学与哲学》杂志吗?”我说“没有”。紧接着他说他刚看到最近第四期的《医学与哲学》杂志,上面有一篇文章叫《告别中医中药》,是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张功耀教授写的。这篇文章“以文化进步的名义,以科学技术的名义,以生物多样性的名义,以人道主义的名义”批判中医,得出结论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彻底告别中医中药”。 “太出格了,太过分了!这人对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成就一概不知、不谈,只说古代中医的缺点,看问题太片面了!这个张功耀还是个大学教授,竟然写这样的文章!回头,你找这篇文章看看,咱们找几个人商量商量,看用什么形式批驳批驳。”李恩教授一口气说完,语调慷慨激昂,电话长达20分钟。

我先是大吃一惊,心想出大事了。听李恩教授讲完之后,越想越不是滋味。不过还真没有《医学与哲学》这个杂志。

访者:你和李恩教授什么关系,他为什么找你?

曹东义:我是他教过的学生,但我与李恩教授相识的历史已经很久了,可以说是缘分,更应当说是我对李教授的景仰与追随。

李恩是河北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的教授,很早就参加到西医学习中医的行列,并且矢志研究中西医结合,是第一任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理论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他对于中西医结合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很有代表性。他创办的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是国家重点学科,他热心于中医事业的精神,甚至超过了不少学中医出身的人。2004年至2005年,他一直希望“恢复河北中医学院,筹建中医药大学”,为此多方奔走,以河北省中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针灸学会的名义起草了呼吁书,请本省与外省的70多名专家在呼吁书上签了名。可是,好事多磨,事情进展并不顺利。李恩教授并不甘心受挫,几次找我谋划以何种方式“东山再起”,并把《国医大师邓铁涛》一书放在案头,常常兴叹:河北缺乏的就是邓老这样的人啊!我由不想当中医到成为中医的捍卫者,与李恩老师的影响也有一定关系。

访者:对诋毁中医之风你们是怎么反击的呢?

曹东义:第二天周六,我到学校图书馆查找那本杂志,可图书馆休馆。周一一上班我便在网上查找,很快查到了这篇文章,而且发现不止一个网站有这篇文章。许多网站以“废除中医”、“废除中药”为主题词,以“中南大学、北京大学‘校报’强文”为招牌,大肆传播,来势迅猛,其影响有多大、有多坏,可想而知。郑声足以乱雅乐,更何况肆意歪曲污损。看到这些就震惊了,决定出击。我仓促上阵,撰写了12000字的《奉劝张功耀:迅疾告别固执与偏见》,让人帮我贴到了网上。文章的主旨就是针对张功耀有违史实的错误言论,一一予以批驳,并指出其将会给中医药事业造成怎样的灾难。

5月16日周二,我指导的研究生朱胜君在医大图书馆复印了《告别中医中药》这篇文章,并且把同期几篇有关的文章也复印了过来。仔细对照,发现了更多的问题——张功耀已经由地下结网扩张转到了地面上,明目张胆地向中医界挑战了。他说“没有任何一个‘爱国者’具备了理解和保守中国旧文化的能力”。并针对我发在网上的这段文字“张功耀的目的十分明确,毫不掩饰,就是要‘告别中医中药’。因此他采取的措施与余云岫一样,也是硬刀子。只不过余氏的硬刀子是提案,而他的硬刀子是网络。他们都不是批评中医不科学的地方,不是帮助中医改良,而是要革中医的命。”得意地批注:“何必绕圈子,拐弯抹角呢”!

看到他的疯狂,我坐不住了,紧接着发出了《不能放任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泛滥》,希望招引战友,一同应战。同时将这篇文章发给了邓铁涛先生、朱良春先生、《中国中医药报》、《医学与哲学》,不久就收到了回音。从此我正式步入捍卫中医的战斗。

捍中医——痴情搞科普

曹教授认为,反击诋毁中医思潮的最好办法是广泛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为此,他夜以继日,潜心写作,先后出版了《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等著作,为配合“中医中药中国行”,主编了《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等。这些著作,都是立足于用现代科学解释中医药的科学性,希望以此捍卫科学的中医。

访者:除了这股反中医思潮,整个社会对中医的认识是怎样的,或者说,近些年来中医在我国处于什么地位?

曹东义:一百多年以来,很多名人有意无意地抹黑中医、丑化中医,使大众逐渐远离中医,不选择中医,造成了中医药事业在近代以来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被边缘化了。即使有国家中西医并重的好政策,在现实的生活之中,仍然不能实现中西医并重。

访者:您认为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曹东义:一方面需要广大中医药从业人员,利用各种途径宣传中医,向大众做中医药的科学普及工作,让人们充分认识中医。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医才能真正强盛起来。另一方面需要中医政策扶持,也需要中医药行业的自强。前些年中医政策不好,很多中医医疗机构让西医疗法占了上风,而中医自己的东西几乎丢失殆尽。这几年政策好起来了,但中医医疗机构要真正强盛起来还需要一个过程。

访者:从2006年起,您一直都在搞科普吗?

曹东义:我是搞科普与学术创新并进。学术创新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动力,科学普及是中医药事业繁荣的重要手段。两者都很重要。

访者:科普方面,除了出书您还做了哪些工作?

曹东义:几年来,我除了在山西卫视、河北卫视参加节目宣传中医药知识之外,还在新浪网做访谈讨论中医的科学性,在中医药论坛网当版主,实名注册回答网友们的提问。既扩大了自己的视野,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中医药知识。

2010年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燕赵中医药丛书”,我担任执行主编,出版了《河北中医五千年》《河北中医名师图录》《养生保健手册》,同时还出版了我献给建国60周年的《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

2011年,中国科协第十二届年会要在福州举行,王国强副部长代表中医界发表主旨讲话,我受中华中医药学会李俊德秘书长邀请,参与起草《发展中医药,造福全人类》的主题报告,为台下120位两院院士讲科普,这是中医界面临的一件新鲜事。这一年,我受孙涛局长委托,担任《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的主编,主持这本双月刊的大科普杂志,后来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合作出版。此前后,我还担任《国医年鉴》的副主编,主持“特色医案”与“杏林故事”栏目稿件的采编。

访者:您认为科学普及工作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曹东义:一是要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教材,二是要重视现代新传媒的作用。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宣传中医药知识,其方便快捷、受众广泛的优点,是书籍、报刊等传统平面媒体所难以具备的,是当今非常重要的传播途径。互联网虽然是一个虚拟世界,但是就像每个人的档案一样,可以长久地存在,只要一搜索,就可以找到很多相关内容,是一个“立此存照,随查随到”的海量数据库。此外,举办电视讲座、广播节目、文艺演出、网络论坛等新形式宣传中医药知识,有可能取得更明显的效果。

访者:您认为应把捍卫中医的着力点放在哪里?

曹东义:自从一百年前余云岫反对中医开始,中医所有胜利成果的取得,都是依靠政治力量、政府行为。当然,这个力量的基础,是由中医药的有效性、中医药在国家卫生保健领域里的贡献度决定的。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说明中医药的科学性,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捍卫中医学术,也必须用科学来捍卫。

尊师道——传承为中华

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中医,曹东义把他全部的精力,一半献给了普及中医药的科普知识,一半献给了拜师学道及理论创新,以把祖国医学的精华更好的传承下去。

 

2001年他晋升为主任中医师,并具备了研究生指导老师的资格。站在传承中医的前沿,如何接过接力棒,如何不走样地把中医学术传承下去,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责任,也是一个时代的难题。面对责任,曹东义义无反顾,勇于承担;面对难题,曹东义知难而进,大胆探索。在名师指导及自己的刻苦努力下,他讲经谈史,著书立说,其中不乏独到的立论和观点,为中医的传承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访者:为传承祖国医学,您拜了哪些人为师?又做了哪些工作?其中的经历是怎样的?

曹东义:在我初步完成了《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书稿的时候,2003年初SARS疫情爆发了。多年没有发生传染病的大流行,中医历史上的伤寒学派、温病学派大展神威的时代不存在了,面对如此凶险的新疫情,当代中医如何应对?从一开始,我就关注这个事情,并且在信息逐渐公开、北京疫情十分严重的时候,也试着三次上书卫生部建议重视中医现实作用,重视中医历史经验。后来,申报了省和国家的相关课题,撰写了系列评论文章,主编了50万字的《中医群英战SARS》(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在这个过程里,我认识了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朱良春先生,并且在参与优秀临床人才项目的时候,得以拜师门下,使自己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认为,一个人应该被点燃。如果不被点燃,永远是堆柴火,既不能发光,也无法放热。

2004年11月,我去广州参加邓铁涛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邓老在会上作主题演讲《中医与未来医学》,深深地震撼了我的思想。从他的论述里,我感到了中医战略思想的力量。

2005年拜师之后,到南通参加“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峰论坛”,参会的30多位全国中医大家各展风采,众位弟子在台上讲体会,几名老师当评委指点迷津,实在是前所未闻的生动场面。会议的大幅横标“名师高徒聚首南通,传承中医为我中华”,把会议的中心思想展示给世人,自己虽滥竽其间,却能受益匪浅。会上还传出喜讯,说国家要评国医大师,这样的高峰论坛要继续办下去。像奥运会的火炬传递一样,会上有了交接仪式。然而,原定于次年在吉林召开的第二次大会,因为任继学先生患病而无法进行。邓铁涛先生提议到广州去开,广东省政府大力支持,每年给100万经费办这样高水平的中医学术传承会议。

2006年底在广州召开名师与高徒大会时,刚经历了网络万人签名取消中医的闹剧。虽然是一个闹剧,却反映出中医传承的严重问题。几十位出席会议的中医药专家联合署名,发表了《告全国青年中医书》,引起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我有幸执笔起草该文,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2008年,由朱良春先生讲述我整理的《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出版,该书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当代中医学家的风采。

2012年,我担任执行主编,出版了《河北中医名家经验集》《河北中医高徒经验选粹》。主编了《挺起中医的脊梁》,批驳方舟子的“废医验药论”;出版了《中医大智慧》,宣传中医历史成就。

访者:您认为,从什么时候起,国家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开始出台?中医药发展现状有什么改善?

曹东义:2007年初在全国中医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与国家多个部委的领导出席,大家一同表示支持中医。会后成立了中医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宣布启动了“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应该说从这个时候起,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文件相继出台。看得见的改善,一是中医的传承工作得到加强;二是各项经费的投入明显增加;三是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被空前重视和深入贯彻。等等。这些都是从大的方面说,细节的方面还有很多。总之,这些政策的出台,是为中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访者:近几年中医界的变化是很大,连我们局外人也能感觉到。那么,您认为中医药事业的未来会怎样?

曹东义:有了这个良好开端并持续坚持下去,中医药的未来一定是十分美好的。

后记

曹东义现为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秘书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常务委员,《燕赵中医药丛书》执行主编,《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主编,《国医年鉴》副主编。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先生的徒弟。主持省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著作12部,文字累计300余万。

面对传承中医的重责大任曹东义义无反顾,勇于承担;面对难题,曹东义知难而进,大胆探索。中医药事业的传承离不开文化载体,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曹东义这样博学多才、不屈不挠、勇挑重担的忠诚卫士,现如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好政策带来的好机遇,希望有更多像曹东义这样的有识之士,把振兴中医药事业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创造中医药事业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附:人物大事记:

1974年高中毕业,1975年3月起任乡村医生。1977年考入大学,1982年12月毕业于河北医大中医系。

1983、1——1985年8月,河北省衡水地区中医院工作,任住院医师。

1985、9——1988、8月,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指导老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国中医文献学会主任委员余瀛鳌研究员。在读研究生期间,本人曾经专门在北京大学进修《古代汉语》、《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等课程。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医疗、科研和中医文献研究工作,发表有关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12部。

1988年9月至今,在河北省中医研究院工作。

1988年至今,曾在社会办学医学类学校担任过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总课时1000以上,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中医基础理论、医古文、中医文献学等都比较熟悉,可以胜任教学工作。

1992年主持“扁鹊秦越人生平事迹研究”。澄清了有关扁鹊生平的许多历史疑难问题,得到全国11位著名医史文献专家的好评。形成的总结性著作《神医扁鹊之谜——扁鹊秦越人生平事迹研究》,为现在国内研究扁鹊最详尽、可靠的专著。

1994年获得“河北省卫生厅1993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起主持“中医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已结题。

1996年被评为“河北医大九五期间先进科技个人”。

1996年被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学会联合评为“河北省首届优秀青年中医金杯奖”,是十名获奖者之一。

1997年获得由省教委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

2000年获得河北医大的硕士指导教师资格。

2003年主持课题为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0398:“SARS与中医外感热病诊治规范研究”;SARS流行期间,三次上书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建议。此后主持课题深入研究,详细分析有关文献资料,出版了专门的研究著作,得到国内著名中医专家的一致好评。

2004年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04-05JP07:“外感热病诊治规律研究”。

2004年被河北省人事厅、卫生厅、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确认为“河北省5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

2005年拜著名中医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南通市中医院朱良春先生为师。邓老、朱老都已90多岁,为中医界泰斗。

2006年,在反击“取消中医”言论的论战中,发表网络论文30多篇,著《捍卫中医》《关注中医》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2008年获得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

2008年在新浪网接受采访,谈中医的科学性

2011年在河北卫视•爱健康,宣讲“感冒”(上下集)、“咳嗽”(一二三)

2009年9月在长春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建国60周年中医药科普著作奖颁奖大会”,主编的《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获得二等奖;

撰写的《捍卫中医》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建国六十年著作一等奖;主编的《中医群英战SARS》,获二等奖。

2009年11月在广州参加第五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暨全国名医工作室(站)颁奖大会,为单位“燕赵名医工作站”领奖,并主持学术交流会议。

2010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

2011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2010年起担任“燕赵中医药丛书”执行主编,已经出版五部著作;担任《国医年鉴》副主编,出版了第二、三、四卷。

2011年起担任《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总编辑,已经出版10期杂志。

2012年被批准担任河北省第四批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

2009年起担任中华中医药论坛•曹东义版的版主

2012年当选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

2012年当选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2012年起担任国学国医岳麓论坛•国医论坛常务主席,已成功举办了六届

2013年当选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主任委员

2013年当选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秘书长

2014年1月起担任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

所经历的重要事件:

2004年被河北省人事厅、卫生厅、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确认为“河北省5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

2005年拜著名中医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南通市中医院朱良春先生为师。邓老、朱老时年89、88岁,为中医界泰斗。2009年二老被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2005年在南通参加全国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传承论坛,建议会议主题背板文字为:“名师高徒聚首南通,传承中医为我中华”,被朱良春先生采纳。

2006年,在反击“取消中医”言论的论战中,发表网络论文30多篇,著《捍卫中医》《关注中医》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2006年在广州,为全国名老中医起草《告全国青年中医书》

2007年参加社科院哲学所发起的中医哲学分会,任常务理事,同年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北京大学哲学系报告:“反中医思潮为何沉渣泛起?”同年为“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主编《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王国强副部长为该书作序,有关内容至今仍然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文化栏目”2007年转载的主要文章。

2007年8月在北京御生堂参加东方科学迎奥运宣言,为七君子之一。

2008年3月参加新浪网关于中医科学性的访谈,同年获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

2010年参与起草王部长在第十二届科协年会上的主报告《发展中医药,造福全人类》

2011年受邀参加“首届重庆国医名师大讲堂”,做“寒温统一与传染病防治”讲座;同年参与农工党省委会主办的“冀港澳台两岸四地中医药文化高峰论坛”,邀请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到会讲话,并做了河北省中医药历史文化介绍。

2012年受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邀请,到长春做“中医的现实作用与未来价值”学术报告

2012年4月受邀到新加坡参加学术活动,并在新加坡中医学院做“扶阳养生讲座”;同年12月受澳门中医药研究会邀请,到澳门参加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参与讨论发言,写成有关报道刊登于《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

2012年担任河北省民间医药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任河北省民间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2012年7月被确定为河北省第四批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

2012年参加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医政司组织召开的组建各省中医方药与技术评价中心的会议。

2013年参加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河北省项目,负责传统知识调查部分

2013年参加“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技术研究“项目•牵头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2013年主研课题“中医外治法对老年痴呆的临床观察”(课题号:2013061)被评为省卫生厅重大疾病防治专项,课题名称变为“中医综合外治干预老年痴呆进程的研究”。

 

 
〉违心意——走上中医路
〉突开窍——热心做临床
〉反思潮——大义当卫士
〉捍中医——痴情搞科普
〉尊师道——传承为中华
〉后记:义无反顾,勇于承担



联系我们
电话:
策划:袁野
执行:袁野 王巧生 程仓瑞
出品:中健网专题部
版权声明:中健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