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甘肃省将苯丙酮尿症纳入城乡居民医保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15年03月02日 兰州晚报 田小东
近日,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人社厅、民政厅、财政厅、食药监局联合印发《甘肃省苯丙酮尿症患儿治疗费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实施方案》。该《方案》将为该省近千名苯丙酮尿症患儿及其家庭带来福音。下一步,省卫生计生委将与有关部门共同加强检查督导,确保政策落在实处。
    (首席记者田小东)近日,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人社厅、民政厅、财政厅、食药监局联合印发《甘肃省苯丙酮尿症患儿治疗费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实施方案》。该《方案》将为该省近千名苯丙酮尿症患儿及其家庭带来福音。下一步,省卫生计生委将与有关部门共同加强检查督导,确保政策落在实处。 

    《方案》提出,凡参加甘肃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新农合、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下的苯丙酮尿症患儿,因治疗疾病所行检查、购买替代食品、四氢叶酸和神经递质药物费用,均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特殊病种保障范围,限额内(2万元/人/年)报销比例为70%,每人每年实际补偿封顶线为1.4万元。

    苯丙酮尿症(PKU)是遗传代谢性疾病,甘肃省发病率为1/4000一1/3000(全国发病率1/万),主要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导致患儿智力低下,精神、运动系统发育迟缓,具有危害性大,治疗方法特异、时间长的特征。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39505164011395051PE_U_Article广平妇幼保健院:关注脊椎健康呵护儿童成长如梦5212302023-05-31T17:49:16+08:002023-06-09T17:04:16.697+08:00 99 0 0 0 0 0 2023-05-31T17:49:16+08:00 2023-06-09T00:00:00+08:00 如梦 2024-09-20T13:52:39.847+08:00 yiliao/2023/6/202306091703133076.jpg guang-ping-fu-you-bao-jian-yuan-guan-zhu-ji-zhui-jian-kang-he-hu-er-tong-cheng-zhang 字形 false 12533894995875427899 395051 健康|中医|脊柱 杨海斌 魏莹莹 中健网·医讯 河北邯郸市广平县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走进该县广平小学为学生们宣讲脊椎保健知识。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3/6/202306091703133076.jp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366px;" /></p> <p>  <strong>中健网讯</strong> 2023年5月30日,国际六一儿童节前夕,河北邯郸市广平县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走进该县广平小学为学生们宣讲脊椎保健知识,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站姿睡姿、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p> 不分页 ★★★★★ 健康,中医,脊柱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http://www.healthcn.net/UploadFiles//yiliao/2023/6/202306091703133076.jp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366px;" /></p> <p>  <strong>中健网讯</strong> 2023年5月30日,国际六一儿童节前夕,河北邯郸市广平县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走进该县广平小学为学生们宣讲脊椎保健知识,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站姿睡姿、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yiliao/2023/6/202306091703133076.jp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366px;" /></p> <p>  <strong>中健网讯</strong> 2023年5月30日,国际六一儿童节前夕,河北邯郸市广平县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走进该县广平小学为学生们宣讲脊椎保健知识,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站姿睡姿、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p> 宝玲 杨海斌 魏莹莹
39504964011395049PE_U_Article馆陶县中医院专家提醒请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如梦4911202023-05-31T17:40:13+08:002023-06-10T13:22:27.323+08:00 99 0 0 0 0 0 2023-05-31T17:40:13+08:00 2023-06-10T00:00:00+08:00 如梦 2024-09-20T09:00:30.203+08:00 guan-tao-xian-zhong-yi-yuan-zhuan-jia-ti-xing-qing-guan-zhu-qing-shao-nian-xin-li-jian-kang 字形 false 17925880805506231291 395049 馆陶|中医院|专家提醒|青少年|心理健康 孙长林 中健网·医讯 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少痛苦,筑就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div>  <strong>中健网讯 </strong>近日,某县级医疗机构心理咨询师刘医生,接待了一位17岁花季少年的心理咨询。在她的要求下,她在家长陪同前来找心理师咨询。她和家长诉说了她经历的烦恼事,</div> <div>&nbsp;</div> <div>  在此之前,她的父母陪她去省级医院等多个地方医院看过医生。据她母亲叙述,她曾因感觉全身疼痛,按照阑尾炎动过手术、按照轻微脑炎在省级医院住过院。(初二上学期忽然失忆:忘记别人的姓名和失明:睁着眼看不见人)</div> <div>&nbsp;</div> <div>  花季女孩辗转数次入院​,还是没有能够得到彻底治疗。情绪低落的她,想死的念头和全身疼痛的问题伴随着她,她苦恼极了,无处诉说。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通过手机找到了跟自己相似的病症,原来可能是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才想到来这家医疗机构心理咨询门诊求助。</div> <div>&nbsp;</div> <div>  看着眼前被病痛折磨而痛失上学机会的花季少女,这位心理咨询师在感到甚是惋惜之余,于是她呼吁提醒家长学校社会和医疗机构联手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及心理化问题吧。</div> <div>&nbsp;</div> <div>  多一个人了解,就可能会少一大波人继续受病痛的折磨。提醒医疗机构要对这个问题加大了解关注帮助和筛查诊疗力度,比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讲座体验和心理筛查,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少痛苦,筑就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div> 不分页 ★★★★★ 馆陶,中医院,专家提醒,青少年,心理健康 <div>  <strong>中健网讯 </strong>近日,某县级医疗机构心理咨询师刘医生,接待了一位17岁花季少年的心理咨询。在她的要求下,她在家长陪同前来找心理师咨询。她和家长诉说了她经历的烦恼事,</div> <div>&nbsp;</div> <div>  在此之前,她的父母陪她去省级医院等多个地方医院看过医生。据她母亲叙述,她曾因感觉全身疼痛,按照阑尾炎动过手术、按照轻微脑炎在省级医院住过院。(初二上学期忽然失忆:忘记别人的姓名和失明:睁着眼看不见人)</div> <div>&nbsp;</div> <div>  花季女孩辗转数次入院​,还是没有能够得到彻底治疗。情绪低落的她,想死的念头和全身疼痛的问题伴随着她,她苦恼极了,无处诉说。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通过手机找到了跟自己相似的病症,原来可能是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才想到来这家医疗机构心理咨询门诊求助。</div> <div>&nbsp;</div> <div>  看着眼前被病痛折磨而痛失上学机会的花季少女,这位心理咨询师在感到甚是惋惜之余,于是她呼吁提醒家长学校社会和医疗机构联手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及心理化问题吧。</div> <div>&nbsp;</div> <div>  多一个人了解,就可能会少一大波人继续受病痛的折磨。提醒医疗机构要对这个问题加大了解关注帮助和筛查诊疗力度,比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讲座体验和心理筛查,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少痛苦,筑就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div> <div>  <strong>中健网讯 </strong>近日,某县级医疗机构心理咨询师刘医生,接待了一位17岁花季少年的心理咨询。在她的要求下,她在家长陪同前来找心理师咨询。她和家长诉说了她经历的烦恼事,</div> <div>&nbsp;</div> <div>  在此之前,她的父母陪她去省级医院等多个地方医院看过医生。据她母亲叙述,她曾因感觉全身疼痛,按照阑尾炎动过手术、按照轻微脑炎在省级医院住过院。(初二上学期忽然失忆:忘记别人的姓名和失明:睁着眼看不见人)</div> <div>&nbsp;</div> <div>  花季女孩辗转数次入院​,还是没有能够得到彻底治疗。情绪低落的她,想死的念头和全身疼痛的问题伴随着她,她苦恼极了,无处诉说。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通过手机找到了跟自己相似的病症,原来可能是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才想到来这家医疗机构心理咨询门诊求助。</div> <div>&nbsp;</div> <div>  看着眼前被病痛折磨而痛失上学机会的花季少女,这位心理咨询师在感到甚是惋惜之余,于是她呼吁提醒家长学校社会和医疗机构联手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关注青少年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及心理化问题吧。</div> <div>&nbsp;</div> <div>  多一个人了解,就可能会少一大波人继续受病痛的折磨。提醒医疗机构要对这个问题加大了解关注帮助和筛查诊疗力度,比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讲座体验和心理筛查,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少痛苦,筑就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div> 宝贝爱你 孙长林
39494764011394947PE_U_Article世界帕金森病日“关注心理健康 全面全程管理”如梦5811202023-04-15T16:03:15.87+08:002023-04-15T16:03:17.313+08:00 99 0 0 0 0 0 2023-04-15T16:03:15+08:00 2023-04-15T00:00:00+08:00 如梦 2024-09-20T14:34:33.757+08:00 shi-jie-pa-jin-sen-bing-ri-guan-zhu-xin-li-jian-kang-quan-mian-quan-cheng-guan-li 字形 false 9967180816174667416 394947 世界帕金森病日|心理健康 孙长林 中健网·医讯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杀手”。 <p> <strong> 中健网讯</strong>&nbsp;什么是帕金森病?邯郸市馆陶县中医医院脑病二科杨广跃主任给大家说道说道帕金森病防控治疗的事儿,大家一定要注意收藏哦!</p> <p>  1、什么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ldquo;第三杀手&rdquo;2023年第27个&ldquo;世界帕金森病日&rdquo; 主题是&ldquo;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rdquo;什么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因脑部神经元变性引起。</p> <p>  2、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帕金森病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除了常见的运动症状外,帕金森病患者同时还会伴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嗅觉减退、认知障碍、感觉异常、尿便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是焦虑和抑郁。约70%的帕金森患者伴有焦虑症状,常感到紧张不安、坐立不宁等约50%存在抑郁症状,常表现为兴趣减低、食欲减退、易疲劳、易哭泣、忧虑、失眠、自觉无用无能、自我评价降低等,严重时会出现自杀倾向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率仅有26%,起病具有隐匿性。临床实践研究发现,症状的及时识别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诊断的关键和基础,可以避免延误治疗。</p> <p>  3、治疗帕金森病要到2甲以上医院。馆陶县中医院脑病二科是集眩晕,脑血管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科室已独立开展脑血管造影、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静脉窦置管溶栓、脑梗塞急性血管内治疗(动脉内溶栓、抽栓、取栓等),并与北京天坛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省二院)长期合作,开展会诊、手术等,让广大患者不出县域即可享受国家、省顶级专家医疗服务水平。</p> 不分页 ★★★★★ 世界帕金森病日,心理健康 <p> <strong> 中健网讯</strong>&nbsp;什么是帕金森病?邯郸市馆陶县中医医院脑病二科杨广跃主任给大家说道说道帕金森病防控治疗的事儿,大家一定要注意收藏哦!</p> <p>  1、什么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ldquo;第三杀手&rdquo;2023年第27个&ldquo;世界帕金森病日&rdquo; 主题是&ldquo;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rdquo;什么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因脑部神经元变性引起。</p> <p>  2、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帕金森病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除了常见的运动症状外,帕金森病患者同时还会伴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嗅觉减退、认知障碍、感觉异常、尿便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是焦虑和抑郁。约70%的帕金森患者伴有焦虑症状,常感到紧张不安、坐立不宁等约50%存在抑郁症状,常表现为兴趣减低、食欲减退、易疲劳、易哭泣、忧虑、失眠、自觉无用无能、自我评价降低等,严重时会出现自杀倾向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率仅有26%,起病具有隐匿性。临床实践研究发现,症状的及时识别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诊断的关键和基础,可以避免延误治疗。</p> <p>  3、治疗帕金森病要到2甲以上医院。馆陶县中医院脑病二科是集眩晕,脑血管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科室已独立开展脑血管造影、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静脉窦置管溶栓、脑梗塞急性血管内治疗(动脉内溶栓、抽栓、取栓等),并与北京天坛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省二院)长期合作,开展会诊、手术等,让广大患者不出县域即可享受国家、省顶级专家医疗服务水平。</p> <p> <strong> 中健网讯</strong>&nbsp;什么是帕金森病?邯郸市馆陶县中医医院脑病二科杨广跃主任给大家说道说道帕金森病防控治疗的事儿,大家一定要注意收藏哦!</p> <p>  1、什么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ldquo;第三杀手&rdquo;2023年第27个&ldquo;世界帕金森病日&rdquo; 主题是&ldquo;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rdquo;什么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因脑部神经元变性引起。</p> <p>  2、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帕金森病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除了常见的运动症状外,帕金森病患者同时还会伴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嗅觉减退、认知障碍、感觉异常、尿便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是焦虑和抑郁。约70%的帕金森患者伴有焦虑症状,常感到紧张不安、坐立不宁等约50%存在抑郁症状,常表现为兴趣减低、食欲减退、易疲劳、易哭泣、忧虑、失眠、自觉无用无能、自我评价降低等,严重时会出现自杀倾向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率仅有26%,起病具有隐匿性。临床实践研究发现,症状的及时识别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诊断的关键和基础,可以避免延误治疗。</p> <p>  3、治疗帕金森病要到2甲以上医院。馆陶县中医院脑病二科是集眩晕,脑血管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科室已独立开展脑血管造影、脑血管腔内支架置入、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静脉窦置管溶栓、脑梗塞急性血管内治疗(动脉内溶栓、抽栓、取栓等),并与北京天坛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省二院)长期合作,开展会诊、手术等,让广大患者不出县域即可享受国家、省顶级专家医疗服务水平。</p> 阿渴 孙长林
39479064011394790PE_U_Article关注世界癌症日:肿瘤诊疗,为何要组团突围如梦6611102023-02-07T11:11:22.083+08:002023-02-07T11:11:24.88+08:00 99 0 0 0 0 0 2023-02-07T11:11:22+08:00 2023-02-07T00:00:00+08:00 如梦 2024-09-20T14:29:37.767+08:00 guan-zhu-shi-jie-ai-zheng-ri-zhong-liu-zhen-liao-wei-he-yao-zu-tuan-tu-wei 字形 false 8381801036268797497 394790 世界癌症日|肿瘤|诊疗 健康报 专家建议,未来要结合国内外经验,对多学科诊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更多共识与指南,根据诊疗规范制定临床路径。 <p>  2月4日是&ldquo;世界癌症日&rdquo;。2月3日,2022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年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与会专家表示,多学科诊疗模式正在我国肿瘤学领域蓬勃发展,并向着规范化迈进。</p> <p>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王洁教授建议,未来要结合国内外经验,对多学科诊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更多共识与指南,根据诊疗规范制定临床路径。特别是,要联合培养具有多学科诊疗理念与能力的青年医生,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的临床及转化研究,加快打造更高效的多学科协作平台,整合患者信息及数据,推动建立区域联动的多学科诊疗体系。</p> <p><strong>  多学科应对益处多</strong></p> <p>  &ldquo;冰冷的手术刀和灼热的放射线是治疗肺癌的两种手段,而两种方式都已遇到瓶颈,精准治疗联合免疫方案可能是突破口。&rdquo;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院长于金明认为,肺癌治疗需要多学科组团突围。</p> <p>  &ldquo;精准临床分期和多学科讨论是肺癌治疗成功的前提,过度分期会导致缺乏根治性治疗,引起不良结局,而分期不足则会导致治疗不足,延误有效治疗。应在医院层面推广多学科诊疗,提高疗效,节约费用,为患者最大限度争取生存获益。&rdquo;于金明强调。</p> <p>  事实上,多学科诊疗模式的获益已被多项国内外研究证实。2020年3月发表于《自然&middot;综述》的一篇论文,探讨了直肠癌的多学科管理模式。该诊疗团队由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内科和放射肿瘤科医生护士以及其他支持人员组成,团队为每位新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至少进行2次多学科诊疗:第一次是在确定性治疗之前,讨论方案,进行术前评估等;第二次是在确定性治疗之后,展示和讨论术后数据,以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这项研究显示,多学科诊疗模式改善了直肠癌患者的分期准确率、手术质量、术后复发率、生存率和对共识指南的依从性等指标。</p> <p>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也对此问题进行过研究。研究纳入了中山医院胃癌队列和美国胃癌队列,以探究多学科诊疗对早期胃癌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外科治疗与辅助治疗相结合模式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只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基于充分的淋巴结清除术和高质量的病理学检查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有利于改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生存结局。相关论文2020年11月发表于《外科研究杂志》。</p> <p><strong>  因地制宜推动落地</strong></p> <p>  王洁介绍,针对肿瘤的多学科诊疗主要有4种形式。第一种是院内会诊,由主管医生发起,针对疑难或有争议的治疗方案邀请多学科专家参与,给出诊疗建议;第二种是依托互联网开展远程会诊,在院际进行多学科交流、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第三种是多学科病例讨论,针对教学或疑难病例进行多学科讨论,促进跨学科交流与融合;第四种是建立单病种多学科诊疗小组,对患者进行全程追踪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诊疗流程及规范。</p> <p>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历经多年发展,已实现门诊多学科团队的一站式服务和住院患者多学科诊疗的全程化管理。王洁说,该院各个瘤种均有多学科专家团队开展固定时间、地点的病例讨论,对病例进行分析,形成最后的治疗决策。这种模式也拓展至医院各个区域肿瘤中心,进行总院和区域肿瘤中心的多学科联动。</p> <p>  山东省肿瘤医院实行的&ldquo;三固定、全覆盖、无死角会议&rdquo;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也备受关注。&ldquo;不是疑难病例讨论,不能选择性提交病例。我们固定时间、地点、专家,自动提取上周住院患者的病历,开展多学科诊疗。病种已从肺癌推开至食管、乳腺、肝胆胰、胃肠、头颈等癌种,有效推进了肿瘤诊疗的规范化、同质化。&rdquo;于金明说。</p> <p>  &ldquo;总体来说,全国及省级肿瘤医院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态势较好,但多学科人才团队建设还要加强,尤其要为地市级甚至县级医院肿瘤科培养优秀的多学科诊疗队伍。&rdquo;王洁指出。</p> <p><strong>  加速人才队伍建设</strong></p> <p>  多学科诊疗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在肿瘤学领域,2000年年初,英国的研究者和医生就已开始探索,但进展有限。直到2010年,英国国家癌症行动小组定义了高效开展多学科诊疗的23个指标。2017年,英国癌症研究院强调,执行和资源之间的差异是多学科诊疗面临的挑战,此后开启了全国试点项目并提出建议:要有固定的多学科小组团队,精简工作,提供足够的临床信息,给予行政及信息化支持,开发循证工具来评估并提高效率。</p> <p>  &ldquo;医疗资源有限,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尚无统一的组织管理规范及评估体系,医生多学科诊疗能力有待提升,这些都是我国实施多学科诊疗模式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未来应制定多学科诊疗指南、管理制度及评估体系。&rdquo;王洁建议,由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团队,包括指南指导委员会、多学科专家团队、独立评审小组。以循证医学为证据,结合国内外多学科诊疗经验,联合制定指南、共识、建议。据介绍,已经发表的《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明确了肺癌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构成要素。其他相关共识也在制定中,但还需要更多研究数据。</p> <p>  王洁还强调,国家及省、市级平台需注重多学科人才队伍建设。要搭建平台,促进中青年医生的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联合培养具有多学科诊疗理念与能力的青年医生,特别是要支持并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的临床及转化研究。</p> 不分页 ★★★★★ 世界癌症日,肿瘤,诊疗 <p>  2月4日是&ldquo;世界癌症日&rdquo;。2月3日,2022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年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与会专家表示,多学科诊疗模式正在我国肿瘤学领域蓬勃发展,并向着规范化迈进。</p> <p>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王洁教授建议,未来要结合国内外经验,对多学科诊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更多共识与指南,根据诊疗规范制定临床路径。特别是,要联合培养具有多学科诊疗理念与能力的青年医生,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的临床及转化研究,加快打造更高效的多学科协作平台,整合患者信息及数据,推动建立区域联动的多学科诊疗体系。</p> <p><strong>  多学科应对益处多</strong></p> <p>  &ldquo;冰冷的手术刀和灼热的放射线是治疗肺癌的两种手段,而两种方式都已遇到瓶颈,精准治疗联合免疫方案可能是突破口。&rdquo;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院长于金明认为,肺癌治疗需要多学科组团突围。</p> <p>  &ldquo;精准临床分期和多学科讨论是肺癌治疗成功的前提,过度分期会导致缺乏根治性治疗,引起不良结局,而分期不足则会导致治疗不足,延误有效治疗。应在医院层面推广多学科诊疗,提高疗效,节约费用,为患者最大限度争取生存获益。&rdquo;于金明强调。</p> <p>  事实上,多学科诊疗模式的获益已被多项国内外研究证实。2020年3月发表于《自然&middot;综述》的一篇论文,探讨了直肠癌的多学科管理模式。该诊疗团队由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内科和放射肿瘤科医生护士以及其他支持人员组成,团队为每位新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至少进行2次多学科诊疗:第一次是在确定性治疗之前,讨论方案,进行术前评估等;第二次是在确定性治疗之后,展示和讨论术后数据,以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这项研究显示,多学科诊疗模式改善了直肠癌患者的分期准确率、手术质量、术后复发率、生存率和对共识指南的依从性等指标。</p> <p>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也对此问题进行过研究。研究纳入了中山医院胃癌队列和美国胃癌队列,以探究多学科诊疗对早期胃癌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外科治疗与辅助治疗相结合模式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只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基于充分的淋巴结清除术和高质量的病理学检查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有利于改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生存结局。相关论文2020年11月发表于《外科研究杂志》。</p> <p><strong>  因地制宜推动落地</strong></p> <p>  王洁介绍,针对肿瘤的多学科诊疗主要有4种形式。第一种是院内会诊,由主管医生发起,针对疑难或有争议的治疗方案邀请多学科专家参与,给出诊疗建议;第二种是依托互联网开展远程会诊,在院际进行多学科交流、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第三种是多学科病例讨论,针对教学或疑难病例进行多学科讨论,促进跨学科交流与融合;第四种是建立单病种多学科诊疗小组,对患者进行全程追踪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诊疗流程及规范。</p> <p>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历经多年发展,已实现门诊多学科团队的一站式服务和住院患者多学科诊疗的全程化管理。王洁说,该院各个瘤种均有多学科专家团队开展固定时间、地点的病例讨论,对病例进行分析,形成最后的治疗决策。这种模式也拓展至医院各个区域肿瘤中心,进行总院和区域肿瘤中心的多学科联动。</p> <p>  山东省肿瘤医院实行的&ldquo;三固定、全覆盖、无死角会议&rdquo;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也备受关注。&ldquo;不是疑难病例讨论,不能选择性提交病例。我们固定时间、地点、专家,自动提取上周住院患者的病历,开展多学科诊疗。病种已从肺癌推开至食管、乳腺、肝胆胰、胃肠、头颈等癌种,有效推进了肿瘤诊疗的规范化、同质化。&rdquo;于金明说。</p> <p>  &ldquo;总体来说,全国及省级肿瘤医院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态势较好,但多学科人才团队建设还要加强,尤其要为地市级甚至县级医院肿瘤科培养优秀的多学科诊疗队伍。&rdquo;王洁指出。</p> <p><strong>  加速人才队伍建设</strong></p> <p>  多学科诊疗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在肿瘤学领域,2000年年初,英国的研究者和医生就已开始探索,但进展有限。直到2010年,英国国家癌症行动小组定义了高效开展多学科诊疗的23个指标。2017年,英国癌症研究院强调,执行和资源之间的差异是多学科诊疗面临的挑战,此后开启了全国试点项目并提出建议:要有固定的多学科小组团队,精简工作,提供足够的临床信息,给予行政及信息化支持,开发循证工具来评估并提高效率。</p> <p>  &ldquo;医疗资源有限,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尚无统一的组织管理规范及评估体系,医生多学科诊疗能力有待提升,这些都是我国实施多学科诊疗模式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未来应制定多学科诊疗指南、管理制度及评估体系。&rdquo;王洁建议,由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团队,包括指南指导委员会、多学科专家团队、独立评审小组。以循证医学为证据,结合国内外多学科诊疗经验,联合制定指南、共识、建议。据介绍,已经发表的《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明确了肺癌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构成要素。其他相关共识也在制定中,但还需要更多研究数据。</p> <p>  王洁还强调,国家及省、市级平台需注重多学科人才队伍建设。要搭建平台,促进中青年医生的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联合培养具有多学科诊疗理念与能力的青年医生,特别是要支持并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的临床及转化研究。</p> <p>  2月4日是&ldquo;世界癌症日&rdquo;。2月3日,2022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年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与会专家表示,多学科诊疗模式正在我国肿瘤学领域蓬勃发展,并向着规范化迈进。</p> <p>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王洁教授建议,未来要结合国内外经验,对多学科诊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更多共识与指南,根据诊疗规范制定临床路径。特别是,要联合培养具有多学科诊疗理念与能力的青年医生,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的临床及转化研究,加快打造更高效的多学科协作平台,整合患者信息及数据,推动建立区域联动的多学科诊疗体系。</p> <p><strong>  多学科应对益处多</strong></p> <p>  &ldquo;冰冷的手术刀和灼热的放射线是治疗肺癌的两种手段,而两种方式都已遇到瓶颈,精准治疗联合免疫方案可能是突破口。&rdquo;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院长于金明认为,肺癌治疗需要多学科组团突围。</p> <p>  &ldquo;精准临床分期和多学科讨论是肺癌治疗成功的前提,过度分期会导致缺乏根治性治疗,引起不良结局,而分期不足则会导致治疗不足,延误有效治疗。应在医院层面推广多学科诊疗,提高疗效,节约费用,为患者最大限度争取生存获益。&rdquo;于金明强调。</p> <p>  事实上,多学科诊疗模式的获益已被多项国内外研究证实。2020年3月发表于《自然&middot;综述》的一篇论文,探讨了直肠癌的多学科管理模式。该诊疗团队由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内科和放射肿瘤科医生护士以及其他支持人员组成,团队为每位新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至少进行2次多学科诊疗:第一次是在确定性治疗之前,讨论方案,进行术前评估等;第二次是在确定性治疗之后,展示和讨论术后数据,以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这项研究显示,多学科诊疗模式改善了直肠癌患者的分期准确率、手术质量、术后复发率、生存率和对共识指南的依从性等指标。</p> <p>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也对此问题进行过研究。研究纳入了中山医院胃癌队列和美国胃癌队列,以探究多学科诊疗对早期胃癌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外科治疗与辅助治疗相结合模式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只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基于充分的淋巴结清除术和高质量的病理学检查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有利于改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生存结局。相关论文2020年11月发表于《外科研究杂志》。</p> <p><strong>  因地制宜推动落地</strong></p> <p>  王洁介绍,针对肿瘤的多学科诊疗主要有4种形式。第一种是院内会诊,由主管医生发起,针对疑难或有争议的治疗方案邀请多学科专家参与,给出诊疗建议;第二种是依托互联网开展远程会诊,在院际进行多学科交流、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第三种是多学科病例讨论,针对教学或疑难病例进行多学科讨论,促进跨学科交流与融合;第四种是建立单病种多学科诊疗小组,对患者进行全程追踪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诊疗流程及规范。</p> <p>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历经多年发展,已实现门诊多学科团队的一站式服务和住院患者多学科诊疗的全程化管理。王洁说,该院各个瘤种均有多学科专家团队开展固定时间、地点的病例讨论,对病例进行分析,形成最后的治疗决策。这种模式也拓展至医院各个区域肿瘤中心,进行总院和区域肿瘤中心的多学科联动。</p> <p>  山东省肿瘤医院实行的&ldquo;三固定、全覆盖、无死角会议&rdquo;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也备受关注。&ldquo;不是疑难病例讨论,不能选择性提交病例。我们固定时间、地点、专家,自动提取上周住院患者的病历,开展多学科诊疗。病种已从肺癌推开至食管、乳腺、肝胆胰、胃肠、头颈等癌种,有效推进了肿瘤诊疗的规范化、同质化。&rdquo;于金明说。</p> <p>  &ldquo;总体来说,全国及省级肿瘤医院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态势较好,但多学科人才团队建设还要加强,尤其要为地市级甚至县级医院肿瘤科培养优秀的多学科诊疗队伍。&rdquo;王洁指出。</p> <p><strong>  加速人才队伍建设</strong></p> <p>  多学科诊疗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在肿瘤学领域,2000年年初,英国的研究者和医生就已开始探索,但进展有限。直到2010年,英国国家癌症行动小组定义了高效开展多学科诊疗的23个指标。2017年,英国癌症研究院强调,执行和资源之间的差异是多学科诊疗面临的挑战,此后开启了全国试点项目并提出建议:要有固定的多学科小组团队,精简工作,提供足够的临床信息,给予行政及信息化支持,开发循证工具来评估并提高效率。</p> <p>  &ldquo;医疗资源有限,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尚无统一的组织管理规范及评估体系,医生多学科诊疗能力有待提升,这些都是我国实施多学科诊疗模式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未来应制定多学科诊疗指南、管理制度及评估体系。&rdquo;王洁建议,由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团队,包括指南指导委员会、多学科专家团队、独立评审小组。以循证医学为证据,结合国内外多学科诊疗经验,联合制定指南、共识、建议。据介绍,已经发表的《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明确了肺癌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构成要素。其他相关共识也在制定中,但还需要更多研究数据。</p> <p>  王洁还强调,国家及省、市级平台需注重多学科人才队伍建设。要搭建平台,促进中青年医生的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联合培养具有多学科诊疗理念与能力的青年医生,特别是要支持并开展多学科、跨学科的临床及转化研究。</p> 有缘天里
39469664011394696PE_U_Article唐山市中医医院:关注血压健康 科学预防疾病如梦7712402022-10-24T10:14:56.637+08:002022-10-24T10:14:57.087+08:00 99 0 0 0 0 0 2022-10-24T10:14:56+08:00 2022-10-24T00:00:00+08:00 如梦 2024-09-13T13:54:07.137+08:00 tang-shan-shi-zhong-yi-yi-yuan-guan-zhu-xue-ya-jian-kang-ke-xue-yu-fang-ji-bing 字形 false 54789215493706410 394696 血压|健康|疾病 方芳 中健网·医讯 高血压是诱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 <p>  <strong>中健网讯 </strong>入秋以来,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一病区收治了一些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这些患者大多患有高血压疾病。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一病区高宪玺主任介绍,高血压是诱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以下原因容易导致高血压:</p> <p>  1.压力导致:生活中的压力和工作中的压力过大,可使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就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高血压。</p> <p>  2.饮食原因:现代人患高血压的常见因素中,高盐饮食居多。钠摄入量过多,会引起钠水潴留,造成血管容量加大,最终导致血压升高。</p> <p>  3.肥胖超重导致:肥胖导致体内代谢紊乱、脂肪堆积、血管硬化,从而导致血压升高。</p> <p>  4.不良习惯导致: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经常吸烟、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造成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而酒精会降低动脉血管弹性,使动脉血管硬化,导致高血压的出现。</p> <p><strong>  如何科学防治高血压</strong></p> <p>  1.没有症状不代表血压没有问题,有可能发病即表现为中风、心梗等。长期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导致心脏、大脑和肾脏病变,即高血压的&ldquo;靶器官损害&rdquo;,高血压患者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用药控制血压,规律服药。</p> <p>  2. 18岁以上人群应定期关注血压变化,血压为正常高值者要及早注意,积极控制高危因素。刚刚发现的早期轻度高血压,且没有其他危险因素和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者,可在3~6月内先给予改善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要及时服药,降压药物可以保护血管、预防器官功能受损,擅自停药不利于血压恢复,血压还会有再次升高的情况,甚至会引起脑卒中等疾病。</p> <p>  3.健康生活,规律作息。建议饮食少油少盐,每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一啤酒瓶盖的盐量)。保持规律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5~7次。运动时要注意保暖。戒烟限酒,保证睡眠。</p> <p>  4. 做好心理健康调适。要积极调整心态,适当放松自己,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p> 不分页 ★★★★★ 血压,健康,疾病 <p>  <strong>中健网讯 </strong>入秋以来,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一病区收治了一些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这些患者大多患有高血压疾病。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一病区高宪玺主任介绍,高血压是诱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以下原因容易导致高血压:</p> <p>  1.压力导致:生活中的压力和工作中的压力过大,可使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就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高血压。</p> <p>  2.饮食原因:现代人患高血压的常见因素中,高盐饮食居多。钠摄入量过多,会引起钠水潴留,造成血管容量加大,最终导致血压升高。</p> <p>  3.肥胖超重导致:肥胖导致体内代谢紊乱、脂肪堆积、血管硬化,从而导致血压升高。</p> <p>  4.不良习惯导致: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经常吸烟、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造成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而酒精会降低动脉血管弹性,使动脉血管硬化,导致高血压的出现。</p> <p><strong>  如何科学防治高血压</strong></p> <p>  1.没有症状不代表血压没有问题,有可能发病即表现为中风、心梗等。长期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导致心脏、大脑和肾脏病变,即高血压的&ldquo;靶器官损害&rdquo;,高血压患者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用药控制血压,规律服药。</p> <p>  2. 18岁以上人群应定期关注血压变化,血压为正常高值者要及早注意,积极控制高危因素。刚刚发现的早期轻度高血压,且没有其他危险因素和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者,可在3~6月内先给予改善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要及时服药,降压药物可以保护血管、预防器官功能受损,擅自停药不利于血压恢复,血压还会有再次升高的情况,甚至会引起脑卒中等疾病。</p> <p>  3.健康生活,规律作息。建议饮食少油少盐,每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一啤酒瓶盖的盐量)。保持规律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5~7次。运动时要注意保暖。戒烟限酒,保证睡眠。</p> <p>  4. 做好心理健康调适。要积极调整心态,适当放松自己,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p> <p>  <strong>中健网讯 </strong>入秋以来,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一病区收治了一些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这些患者大多患有高血压疾病。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一病区高宪玺主任介绍,高血压是诱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以下原因容易导致高血压:</p> <p>  1.压力导致:生活中的压力和工作中的压力过大,可使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就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出现高血压。</p> <p>  2.饮食原因:现代人患高血压的常见因素中,高盐饮食居多。钠摄入量过多,会引起钠水潴留,造成血管容量加大,最终导致血压升高。</p> <p>  3.肥胖超重导致:肥胖导致体内代谢紊乱、脂肪堆积、血管硬化,从而导致血压升高。</p> <p>  4.不良习惯导致: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经常吸烟、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造成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而酒精会降低动脉血管弹性,使动脉血管硬化,导致高血压的出现。</p> <p><strong>  如何科学防治高血压</strong></p> <p>  1.没有症状不代表血压没有问题,有可能发病即表现为中风、心梗等。长期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导致心脏、大脑和肾脏病变,即高血压的&ldquo;靶器官损害&rdquo;,高血压患者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用药控制血压,规律服药。</p> <p>  2. 18岁以上人群应定期关注血压变化,血压为正常高值者要及早注意,积极控制高危因素。刚刚发现的早期轻度高血压,且没有其他危险因素和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者,可在3~6月内先给予改善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要及时服药,降压药物可以保护血管、预防器官功能受损,擅自停药不利于血压恢复,血压还会有再次升高的情况,甚至会引起脑卒中等疾病。</p> <p>  3.健康生活,规律作息。建议饮食少油少盐,每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一啤酒瓶盖的盐量)。保持规律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5~7次。运动时要注意保暖。戒烟限酒,保证睡眠。</p> <p>  4. 做好心理健康调适。要积极调整心态,适当放松自己,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p> 叶蕴青 方芳
39393864011393938PE_U_Article关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这是长期的动态工作如梦2811102021-09-03T14:33:16+08:002021-09-03T14:34:00.327+08:00 99 0 0 0 0 0 2021-09-03T14:33:16+08:00 2021-09-03T00:00:00+08:00 如梦 2024-09-20T13:55:11.377+08:00 guan-zhu-yi-liao-fu-wu-jia-ge-gai-ge-zhe-shi-zhang-qi-de-dong-tai-gong-zuo 字形 false 9511007371168860696 393938 医疗改革|医改 健康报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推进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方案》明确,通过3年至5年的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经验。 <p>  8月的最后一天,8部门印发的《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在国家医保局官网挂网,吸引了大量关注。如果医疗服务像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车,那么医疗服务价格就像是方向盘,调高或者调低,都可能改变车的方向。此次《方案》公布,在稳住方向盘的同时,也明确了价格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动态工作。道路没有终点,前方是医患乃至全社会共同的获得感。</p> <p><strong>  问题和改革</strong></p> <p>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推进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方案》明确,通过3年至5年的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经验。参与《方案》设计的人士认为,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就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作为重大事项持续推进,《方案》出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马拉松。</p> <p>  价格改革,涉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切身感受,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后续动荡。2015年,某省份&ldquo;因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导致有些患者上访的情况&rdquo;至今仍被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引以为戒。</p> <p>  然而,价格改革不改不行。对医务人员群体而言,基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医疗服务价格长期未作调整,很多项目的价格长期&ldquo;原地不动&rdquo;,跑输了GDP、跑输了居民收入增长,也跑掉了职业自信。对行政管理部门而言,医疗服务价格不能真实反映价值成为诱发各种行业违规行为的原因之一,迫切需要通过改革,让医务人员获得阳光体面的收入。</p> <p>  在共识之下,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4部门印发的《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提出,按照&ldquo;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rdquo;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近年来,各地配合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实行集中带量采购等工作,稳妥有序地调整了多轮医疗服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服务价格优化。</p> <p>  但总体而言,与价格管理相关的问题仍然存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偏重微观定调价,宏观调节不足,杠杆作用有待强化;医院和医生等专业群体参与定调价的程度不高,价格反映技术劳务价值还不充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拆分过细、区域间差异大,与临床实践和患者感受存在偏差;医疗服务价格机制与医务人员薪酬、财政投入补偿等机制缺乏有效衔接,综合效应不足。</p> <p>  &ldquo;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医改的基础性工作,也一直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难点和短板,直接关系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医务人员群体高度关注的话题,需要通过改革予以回应。&rdquo;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表示,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总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数量走低,加之疾病谱变化、消费层次上升等因素影响,医保筹资和支出面临多重挑战,需要更好发挥价格杠杆功能,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保障群众获得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医疗服务。</p> <p><strong>  定价和调价</strong></p> <p>  近10年来,我国公立医院迅速发展,公立医院医疗收入以及流向公立医院的医保资金、财政补助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医疗资源的极大丰富,为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作出积极贡献。</p> <p>  &ldquo;随着医改持续深入和形势变化发展,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不能只延续现有做法,围绕项目数量和价格水平加加减减。&rdquo;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不是单纯的定价调价问题,不是用涨价来代替改革。改革将建立更可持续的总量调控机制,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宏观管理,平衡好医疗事业发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在总量范围内突出重点、有升有降。</p> <p>  当前,国内开展的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等改革,把价格降下来了,也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创造了条件。&ldquo;一些媒体把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解读为给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lsquo;打补丁&rsquo;,把后者挤掉的不合理收入通过医疗服务涨价找补回来,这种解读是不准确的。&rdquo;上述负责人强调,集中带量采购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创造了有利时机,但在具体推进上还是要&ldquo;桥归桥、路归路&rdquo;,&ldquo;集采降价节省公立医院采购成本,由此腾出的医药费用空间,首先要向人民群众释放改革红利&rdquo;。</p> <p>  &ldquo;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环境相对复杂。医务人员觉得现行部分项目价格偏低,但部分患者又认为医疗费用负担较高。&rdquo;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研究室主任蒋昌松说。</p> <p>  蒋昌松在《方案》出台前的调研中发现,医患双方的现实感受难以完全一致,因此在改革中尤其需要把握好供需双方的利益平衡,&ldquo;既需要促进服务能力上台阶、医疗技术上水平,也需要把看病就医负担控制在医保和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平衡好&lsquo;医院看得好病&rsquo;和&lsquo;群众看得起病&rsquo;的关系&rdquo;。</p> <p>  国家医保局提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建立健全制度和体系:要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无论给价格做加法还是做减法,都要有章可循;要让价格走势与医药控费用、降成本的绩效指标关联,有保有压、有升有降,不搞大水漫灌;要让价格变化的节奏受到启动条件和约束条件的控制,不能想涨就涨、一涨再涨;要让价格经得起监测考核评估的检验,该降的价格要及时降下去,涨了的价格要看得到社会效益。</p> <p>  &ldquo;具体而言,就是要让医疗服务价格成为技术劳务价值的&lsquo;度量衡&rsquo;、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lsquo;信号灯&rsquo;、公立医院练好内功的&lsquo;助力器&rsquo;。&rdquo;蒋昌松说。</p> <p><strong>  &ldquo;笼子&rdquo;和&ldquo;尺子&rdquo;</strong></p> <p>  强调政府&ldquo;定规则、当裁判&rdquo;,管住调价的&ldquo;笼子&rdquo;和&ldquo;尺子&rdquo;,引入公立医院参与,在给定的&ldquo;笼子&rdquo;&ldquo;尺子&rdquo;内形成价格,既发挥公立医院的专业优势,也引导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这是《方案》向外释放的强烈信号。</p> <p>  王虎峰认为,《方案》提出完善全国价格项目规范,值得特别重视。&ldquo;早在2012年,多部门便印发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但执行得并不理想。医疗服务项目在各地的名称、内涵、边界不统一,缺乏规范,对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造成了障碍。与此同时,有医疗机构反映,现有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申请新增项目又节奏慢、程序长,影响了技术创新。&rdquo;</p> <p>  为解决以上矛盾,国家医保局提出,建立目标导向的价格项目管理机制,按照&ldquo;产出导向、技耗分离&rdquo;的方向,力争从源头上解决价格项目不接地气、新增项目节奏偏慢、中西医项目比例失衡等问题;分类整合现有价格项目,优化新增价格项目管理,引入创新性和经济性评价,保障患者及时获得更具临床价值和成本效益的医疗服务。</p> <p>  &ldquo;一些医疗领域的难点,也有望通过理顺医疗服务项目关系得到化解。&rdquo;王虎峰表示,横向上看,历史价格偏低、医疗供给不足的薄弱学科项目,比如儿科、护理等,需要政策激励;复杂手术等难度大、风险高的医疗服务,需要适当体现价格差异;特色优势突出、功能疗效明显的中医医疗服务,需要传承创新和发展;设备折旧占比高的检查治疗项目,需要挤出水分,还利于民。纵向上看,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价格关系也需逐步理顺。&ldquo;这些结构调整的诉求,也在《方案》里得到了体现,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重这些难点和重点。&rdquo;</p> <p>  随着《方案》公布,改革向前迈步。国家医保局要求试点地区,在改革中,事前要做好调价可行性的评估,不能偏离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提升社会效益的基本前提;事中要分析调价影响,重点关注特殊困难群体,主动防范和控制风险;事后,也就是落地实施时,要做好医疗服务价格和支付政策协同,将调价部分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p> <p>  &ldquo;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要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强协同,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分配机制,把改革红利传导到广大医务人员身上,也要避免将医务人员薪酬与项目价格、创收能力直接挂钩。&rdquo;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p> 不分页 ★★★★★ 医疗改革,医改 <p>  8月的最后一天,8部门印发的《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在国家医保局官网挂网,吸引了大量关注。如果医疗服务像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车,那么医疗服务价格就像是方向盘,调高或者调低,都可能改变车的方向。此次《方案》公布,在稳住方向盘的同时,也明确了价格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动态工作。道路没有终点,前方是医患乃至全社会共同的获得感。</p> <p><strong>  问题和改革</strong></p> <p>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推进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方案》明确,通过3年至5年的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经验。参与《方案》设计的人士认为,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就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作为重大事项持续推进,《方案》出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马拉松。</p> <p>  价格改革,涉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切身感受,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后续动荡。2015年,某省份&ldquo;因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导致有些患者上访的情况&rdquo;至今仍被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引以为戒。</p> <p>  然而,价格改革不改不行。对医务人员群体而言,基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医疗服务价格长期未作调整,很多项目的价格长期&ldquo;原地不动&rdquo;,跑输了GDP、跑输了居民收入增长,也跑掉了职业自信。对行政管理部门而言,医疗服务价格不能真实反映价值成为诱发各种行业违规行为的原因之一,迫切需要通过改革,让医务人员获得阳光体面的收入。</p> <p>  在共识之下,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4部门印发的《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提出,按照&ldquo;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rdquo;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近年来,各地配合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实行集中带量采购等工作,稳妥有序地调整了多轮医疗服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服务价格优化。</p> <p>  但总体而言,与价格管理相关的问题仍然存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偏重微观定调价,宏观调节不足,杠杆作用有待强化;医院和医生等专业群体参与定调价的程度不高,价格反映技术劳务价值还不充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拆分过细、区域间差异大,与临床实践和患者感受存在偏差;医疗服务价格机制与医务人员薪酬、财政投入补偿等机制缺乏有效衔接,综合效应不足。</p> <p>  &ldquo;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医改的基础性工作,也一直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难点和短板,直接关系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医务人员群体高度关注的话题,需要通过改革予以回应。&rdquo;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表示,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总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数量走低,加之疾病谱变化、消费层次上升等因素影响,医保筹资和支出面临多重挑战,需要更好发挥价格杠杆功能,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保障群众获得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医疗服务。</p> <p><strong>  定价和调价</strong></p> <p>  近10年来,我国公立医院迅速发展,公立医院医疗收入以及流向公立医院的医保资金、财政补助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医疗资源的极大丰富,为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作出积极贡献。</p> <p>  &ldquo;随着医改持续深入和形势变化发展,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不能只延续现有做法,围绕项目数量和价格水平加加减减。&rdquo;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不是单纯的定价调价问题,不是用涨价来代替改革。改革将建立更可持续的总量调控机制,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宏观管理,平衡好医疗事业发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在总量范围内突出重点、有升有降。</p> <p>  当前,国内开展的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等改革,把价格降下来了,也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创造了条件。&ldquo;一些媒体把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解读为给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lsquo;打补丁&rsquo;,把后者挤掉的不合理收入通过医疗服务涨价找补回来,这种解读是不准确的。&rdquo;上述负责人强调,集中带量采购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创造了有利时机,但在具体推进上还是要&ldquo;桥归桥、路归路&rdquo;,&ldquo;集采降价节省公立医院采购成本,由此腾出的医药费用空间,首先要向人民群众释放改革红利&rdquo;。</p> <p>  &ldquo;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环境相对复杂。医务人员觉得现行部分项目价格偏低,但部分患者又认为医疗费用负担较高。&rdquo;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研究室主任蒋昌松说。</p> <p>  蒋昌松在《方案》出台前的调研中发现,医患双方的现实感受难以完全一致,因此在改革中尤其需要把握好供需双方的利益平衡,&ldquo;既需要促进服务能力上台阶、医疗技术上水平,也需要把看病就医负担控制在医保和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平衡好&lsquo;医院看得好病&rsquo;和&lsquo;群众看得起病&rsquo;的关系&rdquo;。</p> <p>  国家医保局提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建立健全制度和体系:要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无论给价格做加法还是做减法,都要有章可循;要让价格走势与医药控费用、降成本的绩效指标关联,有保有压、有升有降,不搞大水漫灌;要让价格变化的节奏受到启动条件和约束条件的控制,不能想涨就涨、一涨再涨;要让价格经得起监测考核评估的检验,该降的价格要及时降下去,涨了的价格要看得到社会效益。</p> <p>  &ldquo;具体而言,就是要让医疗服务价格成为技术劳务价值的&lsquo;度量衡&rsquo;、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lsquo;信号灯&rsquo;、公立医院练好内功的&lsquo;助力器&rsquo;。&rdquo;蒋昌松说。</p> <p><strong>  &ldquo;笼子&rdquo;和&ldquo;尺子&rdquo;</strong></p> <p>  强调政府&ldquo;定规则、当裁判&rdquo;,管住调价的&ldquo;笼子&rdquo;和&ldquo;尺子&rdquo;,引入公立医院参与,在给定的&ldquo;笼子&rdquo;&ldquo;尺子&rdquo;内形成价格,既发挥公立医院的专业优势,也引导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这是《方案》向外释放的强烈信号。</p> <p>  王虎峰认为,《方案》提出完善全国价格项目规范,值得特别重视。&ldquo;早在2012年,多部门便印发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但执行得并不理想。医疗服务项目在各地的名称、内涵、边界不统一,缺乏规范,对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造成了障碍。与此同时,有医疗机构反映,现有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申请新增项目又节奏慢、程序长,影响了技术创新。&rdquo;</p> <p>  为解决以上矛盾,国家医保局提出,建立目标导向的价格项目管理机制,按照&ldquo;产出导向、技耗分离&rdquo;的方向,力争从源头上解决价格项目不接地气、新增项目节奏偏慢、中西医项目比例失衡等问题;分类整合现有价格项目,优化新增价格项目管理,引入创新性和经济性评价,保障患者及时获得更具临床价值和成本效益的医疗服务。</p> <p>  &ldquo;一些医疗领域的难点,也有望通过理顺医疗服务项目关系得到化解。&rdquo;王虎峰表示,横向上看,历史价格偏低、医疗供给不足的薄弱学科项目,比如儿科、护理等,需要政策激励;复杂手术等难度大、风险高的医疗服务,需要适当体现价格差异;特色优势突出、功能疗效明显的中医医疗服务,需要传承创新和发展;设备折旧占比高的检查治疗项目,需要挤出水分,还利于民。纵向上看,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价格关系也需逐步理顺。&ldquo;这些结构调整的诉求,也在《方案》里得到了体现,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重这些难点和重点。&rdquo;</p> <p>  随着《方案》公布,改革向前迈步。国家医保局要求试点地区,在改革中,事前要做好调价可行性的评估,不能偏离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提升社会效益的基本前提;事中要分析调价影响,重点关注特殊困难群体,主动防范和控制风险;事后,也就是落地实施时,要做好医疗服务价格和支付政策协同,将调价部分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p> <p>  &ldquo;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要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强协同,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分配机制,把改革红利传导到广大医务人员身上,也要避免将医务人员薪酬与项目价格、创收能力直接挂钩。&rdquo;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p> <p>  8月的最后一天,8部门印发的《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在国家医保局官网挂网,吸引了大量关注。如果医疗服务像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车,那么医疗服务价格就像是方向盘,调高或者调低,都可能改变车的方向。此次《方案》公布,在稳住方向盘的同时,也明确了价格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动态工作。道路没有终点,前方是医患乃至全社会共同的获得感。</p> <p><strong>  问题和改革</strong></p> <p>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推进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方案》明确,通过3年至5年的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经验。参与《方案》设计的人士认为,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后就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作为重大事项持续推进,《方案》出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马拉松。</p> <p>  价格改革,涉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切身感受,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后续动荡。2015年,某省份&ldquo;因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导致有些患者上访的情况&rdquo;至今仍被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引以为戒。</p> <p>  然而,价格改革不改不行。对医务人员群体而言,基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医疗服务价格长期未作调整,很多项目的价格长期&ldquo;原地不动&rdquo;,跑输了GDP、跑输了居民收入增长,也跑掉了职业自信。对行政管理部门而言,医疗服务价格不能真实反映价值成为诱发各种行业违规行为的原因之一,迫切需要通过改革,让医务人员获得阳光体面的收入。</p> <p>  在共识之下,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4部门印发的《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提出,按照&ldquo;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rdquo;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近年来,各地配合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实行集中带量采购等工作,稳妥有序地调整了多轮医疗服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服务价格优化。</p> <p>  但总体而言,与价格管理相关的问题仍然存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偏重微观定调价,宏观调节不足,杠杆作用有待强化;医院和医生等专业群体参与定调价的程度不高,价格反映技术劳务价值还不充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拆分过细、区域间差异大,与临床实践和患者感受存在偏差;医疗服务价格机制与医务人员薪酬、财政投入补偿等机制缺乏有效衔接,综合效应不足。</p> <p>  &ldquo;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医改的基础性工作,也一直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难点和短板,直接关系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医务人员群体高度关注的话题,需要通过改革予以回应。&rdquo;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表示,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总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数量走低,加之疾病谱变化、消费层次上升等因素影响,医保筹资和支出面临多重挑战,需要更好发挥价格杠杆功能,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保障群众获得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医疗服务。</p> <p><strong>  定价和调价</strong></p> <p>  近10年来,我国公立医院迅速发展,公立医院医疗收入以及流向公立医院的医保资金、财政补助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医疗资源的极大丰富,为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作出积极贡献。</p> <p>  &ldquo;随着医改持续深入和形势变化发展,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不能只延续现有做法,围绕项目数量和价格水平加加减减。&rdquo;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不是单纯的定价调价问题,不是用涨价来代替改革。改革将建立更可持续的总量调控机制,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宏观管理,平衡好医疗事业发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在总量范围内突出重点、有升有降。</p> <p>  当前,国内开展的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等改革,把价格降下来了,也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创造了条件。&ldquo;一些媒体把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解读为给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lsquo;打补丁&rsquo;,把后者挤掉的不合理收入通过医疗服务涨价找补回来,这种解读是不准确的。&rdquo;上述负责人强调,集中带量采购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创造了有利时机,但在具体推进上还是要&ldquo;桥归桥、路归路&rdquo;,&ldquo;集采降价节省公立医院采购成本,由此腾出的医药费用空间,首先要向人民群众释放改革红利&rdquo;。</p> <p>  &ldquo;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环境相对复杂。医务人员觉得现行部分项目价格偏低,但部分患者又认为医疗费用负担较高。&rdquo;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研究室主任蒋昌松说。</p> <p>  蒋昌松在《方案》出台前的调研中发现,医患双方的现实感受难以完全一致,因此在改革中尤其需要把握好供需双方的利益平衡,&ldquo;既需要促进服务能力上台阶、医疗技术上水平,也需要把看病就医负担控制在医保和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平衡好&lsquo;医院看得好病&rsquo;和&lsquo;群众看得起病&rsquo;的关系&rdquo;。</p> <p>  国家医保局提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建立健全制度和体系:要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无论给价格做加法还是做减法,都要有章可循;要让价格走势与医药控费用、降成本的绩效指标关联,有保有压、有升有降,不搞大水漫灌;要让价格变化的节奏受到启动条件和约束条件的控制,不能想涨就涨、一涨再涨;要让价格经得起监测考核评估的检验,该降的价格要及时降下去,涨了的价格要看得到社会效益。</p> <p>  &ldquo;具体而言,就是要让医疗服务价格成为技术劳务价值的&lsquo;度量衡&rsquo;、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lsquo;信号灯&rsquo;、公立医院练好内功的&lsquo;助力器&rsquo;。&rdquo;蒋昌松说。</p> <p><strong>  &ldquo;笼子&rdquo;和&ldquo;尺子&rdquo;</strong></p> <p>  强调政府&ldquo;定规则、当裁判&rdquo;,管住调价的&ldquo;笼子&rdquo;和&ldquo;尺子&rdquo;,引入公立医院参与,在给定的&ldquo;笼子&rdquo;&ldquo;尺子&rdquo;内形成价格,既发挥公立医院的专业优势,也引导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这是《方案》向外释放的强烈信号。</p> <p>  王虎峰认为,《方案》提出完善全国价格项目规范,值得特别重视。&ldquo;早在2012年,多部门便印发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但执行得并不理想。医疗服务项目在各地的名称、内涵、边界不统一,缺乏规范,对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造成了障碍。与此同时,有医疗机构反映,现有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申请新增项目又节奏慢、程序长,影响了技术创新。&rdquo;</p> <p>  为解决以上矛盾,国家医保局提出,建立目标导向的价格项目管理机制,按照&ldquo;产出导向、技耗分离&rdquo;的方向,力争从源头上解决价格项目不接地气、新增项目节奏偏慢、中西医项目比例失衡等问题;分类整合现有价格项目,优化新增价格项目管理,引入创新性和经济性评价,保障患者及时获得更具临床价值和成本效益的医疗服务。</p> <p>  &ldquo;一些医疗领域的难点,也有望通过理顺医疗服务项目关系得到化解。&rdquo;王虎峰表示,横向上看,历史价格偏低、医疗供给不足的薄弱学科项目,比如儿科、护理等,需要政策激励;复杂手术等难度大、风险高的医疗服务,需要适当体现价格差异;特色优势突出、功能疗效明显的中医医疗服务,需要传承创新和发展;设备折旧占比高的检查治疗项目,需要挤出水分,还利于民。纵向上看,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价格关系也需逐步理顺。&ldquo;这些结构调整的诉求,也在《方案》里得到了体现,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重这些难点和重点。&rdquo;</p> <p>  随着《方案》公布,改革向前迈步。国家医保局要求试点地区,在改革中,事前要做好调价可行性的评估,不能偏离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提升社会效益的基本前提;事中要分析调价影响,重点关注特殊困难群体,主动防范和控制风险;事后,也就是落地实施时,要做好医疗服务价格和支付政策协同,将调价部分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p> <p>  &ldquo;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要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强协同,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分配机制,把改革红利传导到广大医务人员身上,也要避免将医务人员薪酬与项目价格、创收能力直接挂钩。&rdquo;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p> 那就是我
39391864011393918PE_U_Article关注医师法:卫生健康发展拥有更强的推动力如梦6212702021-08-23T08:30:19+08:002021-08-23T08:30:57.9+08:00 99 0 0 0 0 0 2021-08-23T08:30:19+08:00 2021-08-23T00:00:00+08:00 如梦 2024-08-19T00:32:06.73+08:00 guan-zhu-yi-shi-fa-wei-sheng-jian-kang-fa-zhan-yong-you-geng-qiang-de-tui-dong-li 字形 false 4003783216859889194 393918 医师法|卫生健康 健康报网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师法经过三审获得通过,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这在激励广大医师群体士气的同时,也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推动力。 <p>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师法经过三审获得通过,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这在激励广大医师群体士气的同时,也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推动力。</p> <p><strong>  从行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strong></p> <p>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共有医师408.6万人,每千人口医师数达到2.9人。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达到77.4亿,我国医师队伍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p> <p>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深入推进,医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医师考试和注册管理制度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医师执业规则需要进一步明确,使医师队伍更加符合时代和改革发展要求。医师合法权益及待遇需要进一步保障,以增强医师执业的安全感、获得感、荣誉感。针对基层医师队伍薄弱、中医药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制度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也需要上升为法律规范。</p> <p>  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回应修改执业医师法的议案时表态,修改执业医师法是必要的,将进一步加强调研,待时机成熟时启动执业医师法修改的立法工作。2019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提请审议的《国务院关于医师队伍管理情况和执业医师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出,医师的管理方式、执业模式不断创新发展,迫切需要适当修订完善执业医师法。今年1月,医师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p> <p>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疗卫生法制研究室主任曹艳林表示,新修订的医师法对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进行了回应,多维度架构了医师管理制度,从行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体现了医改和健康中国建设相关要求。&ldquo;比如,为进一步加强紧缺专业医师培养,医师法明确,加强全科、儿科、精神科、老年医学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在加强基层医师队伍建设方面,医师法规定,国家鼓励医师定期定点到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对于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医师法明确,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帮助乡村医生提高医学技术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对乡村医生的服务收入多渠道补助机制和养老等政策。&rdquo;</p> <p>  业界普遍认为,医师法积极总结吸收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规定国家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对临床医师进行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对公共卫生医师进行临床医学业务培训,促进医防融合,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进一步夯实人才基础。</p> <p><strong>  一系列亮点引发关注</strong></p> <p>  医师法增设&ldquo;保障措施&rdquo;专章,从薪酬待遇、队伍建设、表彰奖励、良好执业环境和医疗秩序维护、职业安全和卫生防护、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明确相关保障措施;将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最低学历由中专提升为大专并规定相应过渡机制;完善考核和评价机制,将职业道德、专业实践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医师医学专业技术职称设置、评定和岗位聘任制度的重要条件;完善医师执业规则,规范医师多点执业、互联网诊疗,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师的管理&hellip;&hellip;一系列亮点引发各方关注。</p> <p>  &ldquo;医师法在保障医师执业安全方面的力度加大。&rdquo;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邓利强表示,医师法规定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医疗纠纷和处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有效防范和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这些内容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相关条款相呼应,并且强化了刑法修正案(九)将&ldquo;医闹入刑&rdquo;的法律规定,对防止暴力伤医、维护医护人员执业安全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p> <p>  一直以来,中医与西医的诊疗范围是医生与卫生执法部门比较纠结的问题。临床类别的医师能不能使用中医药?中医类别的医师能不能在临床内、外科工作?&ldquo;医师法明确,&lsquo;经培训和考核合格&rsquo;,西医可以用中医药,中医也可以在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工作。&rdquo;曹艳林说。</p> <p>  近年来,医师在公共场所遇紧急情况予以施救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也存在一些争议。有医生在高铁上救人被要求出示医师证;云南昆明一位护士为街头倒地的男孩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却引发了对其急救操作专业性的质疑;一名村医因紧急施救造成他人肋骨骨折后遭遇索赔。</p> <p>  &ldquo;医师法明确,医师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条立法鼓励了医师救助他人生命的积极性,有助于打消救人的顾虑。&rdquo;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郑雪倩是修法过程中的咨询专家,她指出,医师法不是一部单纯规范医生行为或者保障医生权益的法律,&ldquo;看似给医生立法,实则关乎百姓的生命与健康&rdquo;。</p> <p><strong>  期待释义有更详细说明</strong></p> <p>  &ldquo;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约束与权利赋予,实际都是保障生命与健康的体现,医师法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rdquo;郑雪倩表示,医师法规定&ldquo;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以采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实施治疗&rdquo;,对临床中经常遇到且容易引发医患冲突的超说明书用药问题进行了法律规范。</p> <p>  但也有业界专家注意到,执业医师法中有明确表述的&ldquo;实验性临床医疗&rdquo;,在医师法中被&ldquo;医师开展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和其他医学临床研究&rdquo;的表述替代,&ldquo;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也难以要求医生开展的每一例治疗都是研究,相关提法的改变是否会让医生在治疗中变得缩手缩脚,值得观察。今后公布的医师法释义对此应进一步明确&rdquo;。</p> <p>  由行业协会承担医师管理职责,这一规定在业界引发讨论。2016年,作为先行者,深圳市通过立法将医师执业注册、登记和备案职责交由深圳市医师协会负责,走出了执业医生&ldquo;业必归会&rdquo;的方向。&ldquo;稍感不足的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医师法中没有太大的突破。医师法明确,医师协会等有关行业组织协助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rdquo;曹艳林说,这可能与我国医师行业协会体系有待完善、功能还不能满足需要等现实情况有关。</p> <p>  在医师执业注册和多点执业方面,医师法沿用了执业医师法的相关规定并明确,医师在两个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定期执业的,应当以一个医疗卫生机构为主,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有业界专家认为,虽然医师法支持先前国家出台的多点执业政策,并要求第一执业点医疗机构对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给予&ldquo;支持并提供便利&rdquo;,但&ldquo;如果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医院管理制度没有相应改革,医生仍是&lsquo;单位人&rsquo;,那么多点执业仍将有一定难度&rdquo;。</p> <p>  根据医师法,医生&ldquo;参加规范化培训、进修、对口支援、会诊、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慈善或者其他公益性医疗、义诊;承担国家任务或者参加政府组织的重要活动等;在医疗联合体内的医疗机构中执业&rdquo;,可以不办理相关变更注册手续。曹艳林说:&ldquo;这个规定实际上为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流动以及多点执业,从法律上打开了另一条通道。&rdquo;</p> <p>  专家坦言,对法律条文中一些&ldquo;业界注意&rdquo;的地方,期待医师法释义能够有更详细的说明,从而让法律规定落地、落实、落细。</p> 不分页 ★★★★★ 医师法,卫生健康 <p>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师法经过三审获得通过,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这在激励广大医师群体士气的同时,也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推动力。</p> <p><strong>  从行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strong></p> <p>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共有医师408.6万人,每千人口医师数达到2.9人。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达到77.4亿,我国医师队伍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p> <p>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深入推进,医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医师考试和注册管理制度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医师执业规则需要进一步明确,使医师队伍更加符合时代和改革发展要求。医师合法权益及待遇需要进一步保障,以增强医师执业的安全感、获得感、荣誉感。针对基层医师队伍薄弱、中医药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制度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也需要上升为法律规范。</p> <p>  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回应修改执业医师法的议案时表态,修改执业医师法是必要的,将进一步加强调研,待时机成熟时启动执业医师法修改的立法工作。2019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提请审议的《国务院关于医师队伍管理情况和执业医师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出,医师的管理方式、执业模式不断创新发展,迫切需要适当修订完善执业医师法。今年1月,医师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p> <p>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疗卫生法制研究室主任曹艳林表示,新修订的医师法对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进行了回应,多维度架构了医师管理制度,从行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体现了医改和健康中国建设相关要求。&ldquo;比如,为进一步加强紧缺专业医师培养,医师法明确,加强全科、儿科、精神科、老年医学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在加强基层医师队伍建设方面,医师法规定,国家鼓励医师定期定点到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对于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医师法明确,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帮助乡村医生提高医学技术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对乡村医生的服务收入多渠道补助机制和养老等政策。&rdquo;</p> <p>  业界普遍认为,医师法积极总结吸收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规定国家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对临床医师进行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对公共卫生医师进行临床医学业务培训,促进医防融合,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进一步夯实人才基础。</p> <p><strong>  一系列亮点引发关注</strong></p> <p>  医师法增设&ldquo;保障措施&rdquo;专章,从薪酬待遇、队伍建设、表彰奖励、良好执业环境和医疗秩序维护、职业安全和卫生防护、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明确相关保障措施;将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最低学历由中专提升为大专并规定相应过渡机制;完善考核和评价机制,将职业道德、专业实践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医师医学专业技术职称设置、评定和岗位聘任制度的重要条件;完善医师执业规则,规范医师多点执业、互联网诊疗,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师的管理&hellip;&hellip;一系列亮点引发各方关注。</p> <p>  &ldquo;医师法在保障医师执业安全方面的力度加大。&rdquo;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邓利强表示,医师法规定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医疗纠纷和处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有效防范和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这些内容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相关条款相呼应,并且强化了刑法修正案(九)将&ldquo;医闹入刑&rdquo;的法律规定,对防止暴力伤医、维护医护人员执业安全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p> <p>  一直以来,中医与西医的诊疗范围是医生与卫生执法部门比较纠结的问题。临床类别的医师能不能使用中医药?中医类别的医师能不能在临床内、外科工作?&ldquo;医师法明确,&lsquo;经培训和考核合格&rsquo;,西医可以用中医药,中医也可以在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工作。&rdquo;曹艳林说。</p> <p>  近年来,医师在公共场所遇紧急情况予以施救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也存在一些争议。有医生在高铁上救人被要求出示医师证;云南昆明一位护士为街头倒地的男孩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却引发了对其急救操作专业性的质疑;一名村医因紧急施救造成他人肋骨骨折后遭遇索赔。</p> <p>  &ldquo;医师法明确,医师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条立法鼓励了医师救助他人生命的积极性,有助于打消救人的顾虑。&rdquo;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郑雪倩是修法过程中的咨询专家,她指出,医师法不是一部单纯规范医生行为或者保障医生权益的法律,&ldquo;看似给医生立法,实则关乎百姓的生命与健康&rdquo;。</p> <p><strong>  期待释义有更详细说明</strong></p> <p>  &ldquo;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约束与权利赋予,实际都是保障生命与健康的体现,医师法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rdquo;郑雪倩表示,医师法规定&ldquo;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以采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实施治疗&rdquo;,对临床中经常遇到且容易引发医患冲突的超说明书用药问题进行了法律规范。</p> <p>  但也有业界专家注意到,执业医师法中有明确表述的&ldquo;实验性临床医疗&rdquo;,在医师法中被&ldquo;医师开展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和其他医学临床研究&rdquo;的表述替代,&ldquo;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也难以要求医生开展的每一例治疗都是研究,相关提法的改变是否会让医生在治疗中变得缩手缩脚,值得观察。今后公布的医师法释义对此应进一步明确&rdquo;。</p> <p>  由行业协会承担医师管理职责,这一规定在业界引发讨论。2016年,作为先行者,深圳市通过立法将医师执业注册、登记和备案职责交由深圳市医师协会负责,走出了执业医生&ldquo;业必归会&rdquo;的方向。&ldquo;稍感不足的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医师法中没有太大的突破。医师法明确,医师协会等有关行业组织协助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rdquo;曹艳林说,这可能与我国医师行业协会体系有待完善、功能还不能满足需要等现实情况有关。</p> <p>  在医师执业注册和多点执业方面,医师法沿用了执业医师法的相关规定并明确,医师在两个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定期执业的,应当以一个医疗卫生机构为主,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有业界专家认为,虽然医师法支持先前国家出台的多点执业政策,并要求第一执业点医疗机构对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给予&ldquo;支持并提供便利&rdquo;,但&ldquo;如果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医院管理制度没有相应改革,医生仍是&lsquo;单位人&rsquo;,那么多点执业仍将有一定难度&rdquo;。</p> <p>  根据医师法,医生&ldquo;参加规范化培训、进修、对口支援、会诊、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慈善或者其他公益性医疗、义诊;承担国家任务或者参加政府组织的重要活动等;在医疗联合体内的医疗机构中执业&rdquo;,可以不办理相关变更注册手续。曹艳林说:&ldquo;这个规定实际上为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流动以及多点执业,从法律上打开了另一条通道。&rdquo;</p> <p>  专家坦言,对法律条文中一些&ldquo;业界注意&rdquo;的地方,期待医师法释义能够有更详细的说明,从而让法律规定落地、落实、落细。</p> <p>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师法经过三审获得通过,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这在激励广大医师群体士气的同时,也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推动力。</p> <p><strong>  从行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strong></p> <p>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共有医师408.6万人,每千人口医师数达到2.9人。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达到77.4亿,我国医师队伍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p> <p>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深入推进,医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医师考试和注册管理制度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医师执业规则需要进一步明确,使医师队伍更加符合时代和改革发展要求。医师合法权益及待遇需要进一步保障,以增强医师执业的安全感、获得感、荣誉感。针对基层医师队伍薄弱、中医药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制度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也需要上升为法律规范。</p> <p>  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回应修改执业医师法的议案时表态,修改执业医师法是必要的,将进一步加强调研,待时机成熟时启动执业医师法修改的立法工作。2019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提请审议的《国务院关于医师队伍管理情况和执业医师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出,医师的管理方式、执业模式不断创新发展,迫切需要适当修订完善执业医师法。今年1月,医师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p> <p>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疗卫生法制研究室主任曹艳林表示,新修订的医师法对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进行了回应,多维度架构了医师管理制度,从行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体现了医改和健康中国建设相关要求。&ldquo;比如,为进一步加强紧缺专业医师培养,医师法明确,加强全科、儿科、精神科、老年医学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在加强基层医师队伍建设方面,医师法规定,国家鼓励医师定期定点到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对于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医师法明确,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帮助乡村医生提高医学技术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对乡村医生的服务收入多渠道补助机制和养老等政策。&rdquo;</p> <p>  业界普遍认为,医师法积极总结吸收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规定国家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对临床医师进行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对公共卫生医师进行临床医学业务培训,促进医防融合,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进一步夯实人才基础。</p> <p><strong>  一系列亮点引发关注</strong></p> <p>  医师法增设&ldquo;保障措施&rdquo;专章,从薪酬待遇、队伍建设、表彰奖励、良好执业环境和医疗秩序维护、职业安全和卫生防护、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明确相关保障措施;将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最低学历由中专提升为大专并规定相应过渡机制;完善考核和评价机制,将职业道德、专业实践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医师医学专业技术职称设置、评定和岗位聘任制度的重要条件;完善医师执业规则,规范医师多点执业、互联网诊疗,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师的管理&hellip;&hellip;一系列亮点引发各方关注。</p> <p>  &ldquo;医师法在保障医师执业安全方面的力度加大。&rdquo;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邓利强表示,医师法规定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医疗纠纷和处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有效防范和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这些内容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相关条款相呼应,并且强化了刑法修正案(九)将&ldquo;医闹入刑&rdquo;的法律规定,对防止暴力伤医、维护医护人员执业安全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p> <p>  一直以来,中医与西医的诊疗范围是医生与卫生执法部门比较纠结的问题。临床类别的医师能不能使用中医药?中医类别的医师能不能在临床内、外科工作?&ldquo;医师法明确,&lsquo;经培训和考核合格&rsquo;,西医可以用中医药,中医也可以在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工作。&rdquo;曹艳林说。</p> <p>  近年来,医师在公共场所遇紧急情况予以施救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也存在一些争议。有医生在高铁上救人被要求出示医师证;云南昆明一位护士为街头倒地的男孩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却引发了对其急救操作专业性的质疑;一名村医因紧急施救造成他人肋骨骨折后遭遇索赔。</p> <p>  &ldquo;医师法明确,医师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条立法鼓励了医师救助他人生命的积极性,有助于打消救人的顾虑。&rdquo;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郑雪倩是修法过程中的咨询专家,她指出,医师法不是一部单纯规范医生行为或者保障医生权益的法律,&ldquo;看似给医生立法,实则关乎百姓的生命与健康&rdquo;。</p> <p><strong>  期待释义有更详细说明</strong></p> <p>  &ldquo;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约束与权利赋予,实际都是保障生命与健康的体现,医师法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rdquo;郑雪倩表示,医师法规定&ldquo;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以采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实施治疗&rdquo;,对临床中经常遇到且容易引发医患冲突的超说明书用药问题进行了法律规范。</p> <p>  但也有业界专家注意到,执业医师法中有明确表述的&ldquo;实验性临床医疗&rdquo;,在医师法中被&ldquo;医师开展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和其他医学临床研究&rdquo;的表述替代,&ldquo;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也难以要求医生开展的每一例治疗都是研究,相关提法的改变是否会让医生在治疗中变得缩手缩脚,值得观察。今后公布的医师法释义对此应进一步明确&rdquo;。</p> <p>  由行业协会承担医师管理职责,这一规定在业界引发讨论。2016年,作为先行者,深圳市通过立法将医师执业注册、登记和备案职责交由深圳市医师协会负责,走出了执业医生&ldquo;业必归会&rdquo;的方向。&ldquo;稍感不足的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医师法中没有太大的突破。医师法明确,医师协会等有关行业组织协助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rdquo;曹艳林说,这可能与我国医师行业协会体系有待完善、功能还不能满足需要等现实情况有关。</p> <p>  在医师执业注册和多点执业方面,医师法沿用了执业医师法的相关规定并明确,医师在两个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定期执业的,应当以一个医疗卫生机构为主,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有业界专家认为,虽然医师法支持先前国家出台的多点执业政策,并要求第一执业点医疗机构对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给予&ldquo;支持并提供便利&rdquo;,但&ldquo;如果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医院管理制度没有相应改革,医生仍是&lsquo;单位人&rsquo;,那么多点执业仍将有一定难度&rdquo;。</p> <p>  根据医师法,医生&ldquo;参加规范化培训、进修、对口支援、会诊、突发事件医疗救援、慈善或者其他公益性医疗、义诊;承担国家任务或者参加政府组织的重要活动等;在医疗联合体内的医疗机构中执业&rdquo;,可以不办理相关变更注册手续。曹艳林说:&ldquo;这个规定实际上为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流动以及多点执业,从法律上打开了另一条通道。&rdquo;</p> <p>  专家坦言,对法律条文中一些&ldquo;业界注意&rdquo;的地方,期待医师法释义能够有更详细的说明,从而让法律规定落地、落实、落细。</p> 明天
39391364011393913PE_U_Article关注青少年健康: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儿童防护如梦6311102021-08-20T13:36:08+08:002021-08-20T13:37:21.597+08:00 99 0 0 0 0 0 2021-08-20T13:36:08+08:00 2021-08-20T00:00:00+08:00 如梦 2024-09-20T13:40:20.153+08:00 guan-zhu-qing-shao-nian-jian-kang-xin-guan-fei-yan-yi-qing-xia-de-er-tong-fang-hu 字形 false 1041590310669158465 393913 青少年|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儿童防护 健康报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帮助孩子做好日常防护?看病就医时,怎么避免交叉感染?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p>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帮助孩子做好日常防护?看病就医时,怎么避免交叉感染?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些家长关心的问题,记者请专家一一做出解答。</p> <p><strong>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strong></p> <p>  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专家给家长的第一条建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表示,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不聚集、戴口罩的日常行为规范。此外,孩子的物品、玩具、餐具等,家长要定期消毒;建议家庭实行分餐制、公筷制,家长给孩子喂食时,不要用嘴吹食物;家中要做好通风,一般每天至少3次,每次20~30分钟。</p> <p>  外出时如何做好防护?王荃表示,疫情期间儿童应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和密闭空间。外出乘车时,尽量乘坐私家车,如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则需戴好口罩,做好手卫生。&ldquo;家长可随身携带一些含酒精的一次性手消毒液或湿纸巾,给孩子做好手卫生。在外期间要随时关注儿童的口罩佩戴情况,以免发生呼吸困难等不适。建议给孩子多备一个一次性医用口罩,如口罩潮湿或污染,应及时更换。回家后应及时更换衣物和洗手。&rdquo;</p> <p>  孩子生病最让家长心焦,疫情期间发热应对起来更麻烦。王荃提醒家长,儿童生病不要讳疾忌医,尤其是低龄儿童。&ldquo;发热是孩子最常见的症状之一,3个月以下的孩子只要发热就应该就诊,无论什么年龄的孩子,只要发热超过3天,也要就医。各种原因导致孩子出现急性肢体活动障碍、意识改变、外伤出血等情况,也应及时就诊。另外,如果孩子出现精神反应弱、频繁呕吐、大便次数明显增加,或是脓血便、呼吸困难、面色变差、意识障碍、抽搐等,也要及时就诊。&rdquo;王荃说。</p> <p>  就医过程中,如何避免交叉感染?王荃指出,应尽量选择儿童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的儿科门诊,减少在成人门诊或呼吸科接触患者的风险。如果是预约挂号,就按预约时间在指定地点就诊,以免人员聚集;就诊时,尽量不要触摸医院的物品,与其他患者保持安全距离,做好防护;回家后脱去外套和鞋子,认真清洗双手并洗脸。</p> <p><strong>  疫苗接种须规范</strong></p> <p>  目前,各地正在推进儿童青少年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如何安全接种,是不少家长心中的疑惑。那么,儿童接种有哪些注意事项?</p> <p>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说,儿童也是建立群体免疫的关键组成人群,应该接种新冠疫苗。对于儿童接种新冠疫苗的具体时间和年龄范围,家长可咨询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或疾控机构。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时,应该有家长或监护人陪同,并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p> <p>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儿童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既往接种同类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正在发热,或患急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患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ldquo;有些禁忌,比如正在发热等是暂时的。可以在晚些时候,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再接种疫苗。&rdquo;王华庆说。</p> <p>  王华庆提示,新冠灭活疫苗是新研发成功的疫苗,为了便于识别或区别可能出现的疑似疫苗不良反应,建议新冠疫苗和其他疫苗间隔两周以上接种,避免同时接种。必须注意的是,若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p> 不分页 ★★★★★ 青少年,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儿童防护 <p>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帮助孩子做好日常防护?看病就医时,怎么避免交叉感染?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些家长关心的问题,记者请专家一一做出解答。</p> <p><strong>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strong></p> <p>  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专家给家长的第一条建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表示,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不聚集、戴口罩的日常行为规范。此外,孩子的物品、玩具、餐具等,家长要定期消毒;建议家庭实行分餐制、公筷制,家长给孩子喂食时,不要用嘴吹食物;家中要做好通风,一般每天至少3次,每次20~30分钟。</p> <p>  外出时如何做好防护?王荃表示,疫情期间儿童应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和密闭空间。外出乘车时,尽量乘坐私家车,如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则需戴好口罩,做好手卫生。&ldquo;家长可随身携带一些含酒精的一次性手消毒液或湿纸巾,给孩子做好手卫生。在外期间要随时关注儿童的口罩佩戴情况,以免发生呼吸困难等不适。建议给孩子多备一个一次性医用口罩,如口罩潮湿或污染,应及时更换。回家后应及时更换衣物和洗手。&rdquo;</p> <p>  孩子生病最让家长心焦,疫情期间发热应对起来更麻烦。王荃提醒家长,儿童生病不要讳疾忌医,尤其是低龄儿童。&ldquo;发热是孩子最常见的症状之一,3个月以下的孩子只要发热就应该就诊,无论什么年龄的孩子,只要发热超过3天,也要就医。各种原因导致孩子出现急性肢体活动障碍、意识改变、外伤出血等情况,也应及时就诊。另外,如果孩子出现精神反应弱、频繁呕吐、大便次数明显增加,或是脓血便、呼吸困难、面色变差、意识障碍、抽搐等,也要及时就诊。&rdquo;王荃说。</p> <p>  就医过程中,如何避免交叉感染?王荃指出,应尽量选择儿童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的儿科门诊,减少在成人门诊或呼吸科接触患者的风险。如果是预约挂号,就按预约时间在指定地点就诊,以免人员聚集;就诊时,尽量不要触摸医院的物品,与其他患者保持安全距离,做好防护;回家后脱去外套和鞋子,认真清洗双手并洗脸。</p> <p><strong>  疫苗接种须规范</strong></p> <p>  目前,各地正在推进儿童青少年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如何安全接种,是不少家长心中的疑惑。那么,儿童接种有哪些注意事项?</p> <p>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说,儿童也是建立群体免疫的关键组成人群,应该接种新冠疫苗。对于儿童接种新冠疫苗的具体时间和年龄范围,家长可咨询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或疾控机构。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时,应该有家长或监护人陪同,并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p> <p>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儿童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既往接种同类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正在发热,或患急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患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ldquo;有些禁忌,比如正在发热等是暂时的。可以在晚些时候,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再接种疫苗。&rdquo;王华庆说。</p> <p>  王华庆提示,新冠灭活疫苗是新研发成功的疫苗,为了便于识别或区别可能出现的疑似疫苗不良反应,建议新冠疫苗和其他疫苗间隔两周以上接种,避免同时接种。必须注意的是,若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p> <p>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帮助孩子做好日常防护?看病就医时,怎么避免交叉感染?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些家长关心的问题,记者请专家一一做出解答。</p> <p><strong>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strong></p> <p>  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专家给家长的第一条建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表示,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不聚集、戴口罩的日常行为规范。此外,孩子的物品、玩具、餐具等,家长要定期消毒;建议家庭实行分餐制、公筷制,家长给孩子喂食时,不要用嘴吹食物;家中要做好通风,一般每天至少3次,每次20~30分钟。</p> <p>  外出时如何做好防护?王荃表示,疫情期间儿童应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和密闭空间。外出乘车时,尽量乘坐私家车,如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则需戴好口罩,做好手卫生。&ldquo;家长可随身携带一些含酒精的一次性手消毒液或湿纸巾,给孩子做好手卫生。在外期间要随时关注儿童的口罩佩戴情况,以免发生呼吸困难等不适。建议给孩子多备一个一次性医用口罩,如口罩潮湿或污染,应及时更换。回家后应及时更换衣物和洗手。&rdquo;</p> <p>  孩子生病最让家长心焦,疫情期间发热应对起来更麻烦。王荃提醒家长,儿童生病不要讳疾忌医,尤其是低龄儿童。&ldquo;发热是孩子最常见的症状之一,3个月以下的孩子只要发热就应该就诊,无论什么年龄的孩子,只要发热超过3天,也要就医。各种原因导致孩子出现急性肢体活动障碍、意识改变、外伤出血等情况,也应及时就诊。另外,如果孩子出现精神反应弱、频繁呕吐、大便次数明显增加,或是脓血便、呼吸困难、面色变差、意识障碍、抽搐等,也要及时就诊。&rdquo;王荃说。</p> <p>  就医过程中,如何避免交叉感染?王荃指出,应尽量选择儿童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的儿科门诊,减少在成人门诊或呼吸科接触患者的风险。如果是预约挂号,就按预约时间在指定地点就诊,以免人员聚集;就诊时,尽量不要触摸医院的物品,与其他患者保持安全距离,做好防护;回家后脱去外套和鞋子,认真清洗双手并洗脸。</p> <p><strong>  疫苗接种须规范</strong></p> <p>  目前,各地正在推进儿童青少年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如何安全接种,是不少家长心中的疑惑。那么,儿童接种有哪些注意事项?</p> <p>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说,儿童也是建立群体免疫的关键组成人群,应该接种新冠疫苗。对于儿童接种新冠疫苗的具体时间和年龄范围,家长可咨询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或疾控机构。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时,应该有家长或监护人陪同,并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p> <p>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儿童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既往接种同类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正在发热,或患急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患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ldquo;有些禁忌,比如正在发热等是暂时的。可以在晚些时候,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再接种疫苗。&rdquo;王华庆说。</p> <p>  王华庆提示,新冠灭活疫苗是新研发成功的疫苗,为了便于识别或区别可能出现的疑似疫苗不良反应,建议新冠疫苗和其他疫苗间隔两周以上接种,避免同时接种。必须注意的是,若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p> 妙手仁心
39298664011392986PE_U_Article父亲节关注父亲健康 莫让慢性前列腺炎骚扰他如梦7011102020-06-19T14:30:06.93+08:002020-06-19T14:30:08.833+08:00 99 0 0 0 0 0 2020-06-19T14:30:06+08:00 2020-06-19T00:00:00+08:00 如梦 2024-09-14T10:21:04.37+08:00 fu-qin-jie-guan-zhu-fu-qin-jian-kang-mo-rang-man-xing-qian-lie-xian-yan-sao-rao-ta 字形 false 14942039781988834118 392986 前列腺炎|前列腺|我们|患者|慢性 史爱华 夏石光 中健网·医讯 父亲是我们的依靠,我们一直认为他是我们的超人,为我们阻挡生活的风风雨雨,然而,最近,父亲却出现小腹部、腰骶部不适,还有尿频、尿不尽的症状。遂来到唐山市中医医院男科门诊进行诊治。说是得了慢性前列腺炎。 <p>  <strong>中健网讯</strong> 父亲是我们的依靠,我们一直认为他是我们的超人,为我们阻挡生活的风风雨雨,然而,最近,父亲却出现小腹部、腰骶部不适,还有尿频、尿不尽的症状。遂来到唐山市中医医院男科门诊进行诊治。说是得了慢性前列腺炎。</p> <p>  唐山市中医医院男科门诊负责人、主任医师李建新介绍: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患者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异常及和少腹、阴囊、大腿根部疼痛等症状。&nbsp;</p> <p><strong>口服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可配合中医特色治疗:</strong></p> <p><strong>前列腺贴敷</strong></p> <p>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夏天前列腺贴敷尤为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证属寒证引发的不适症状。前列腺贴敷,根据不同辩证分型,选取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穴位,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贴敷,以达到活血、祛瘀、通络、益肾等作用。</p> <p><strong>中药熏洗</strong></p> <p>  很多前列腺炎患者经常受到阴囊潮湿的困扰,夏季到来,阴囊潮湿患者明显增多。针对阴囊潮湿明显的患者可以采用中药苦参、黄柏、蛇床子、地肤子等进行熏洗(水温不宜过热)的办法,局部用药直达病灶。</p> <p><strong>穴位按摩</strong></p> <p>  每天睡前点按左右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穴,每次以酸胀为宜,适用于肾阴虚型慢性前列腺炎。</p> <p>  每天睡前点按关元、中极、水道、归来穴,每次以酸胀为宜适用于小腹不适及排尿困难的患者</p> <p><strong>李建新主任建议男性朋友可调整生活习惯预防慢性前列腺炎</strong></p> <p><strong>忌酗酒和食用大量辛辣食物:</strong></p> <p>  辛辣食物往往会引起前列腺血管扩张充血,对尿道也会有刺激作用,从而引发疼痛及排尿不适</p> <p><strong>忌久坐:</strong></p> <p>  不宜长时间骑行、驾车,最好不超过2小时,尽量减少对会阴部的压迫,以减轻前列腺充血。</p> <p><strong>忌长时间憋尿:</strong></p> <p>  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憋尿有可能使尿液反流进入前列腺,加重炎症。</p> <p><strong>忌不规律性生活:</strong></p> <p>  频繁过度的性生活有时造成前列腺过度充血诱发前列腺炎,同时有规律的性生活可以缓解前列腺胀满感,促进前列腺内部炎症细胞排除。</p> <p><strong>&nbsp;适当多吃水果:</strong></p> <p>  可选择苹果、番茄、甘蔗等。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锌,可以帮助改善前列腺炎患者锌缺乏的情况</p> <p><strong>中药代茶饮:</strong></p> <p>  车前草糖水:车前草,竹叶心,生甘草,糖适量加清水同煮,每天代茶饮,可以起到利尿通淋、清热泻火的作用,适合于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炎。</p> 不分页 ★★★★★ 前列腺炎,前列腺,我们,患者,慢性 <p>  <strong>中健网讯</strong> 父亲是我们的依靠,我们一直认为他是我们的超人,为我们阻挡生活的风风雨雨,然而,最近,父亲却出现小腹部、腰骶部不适,还有尿频、尿不尽的症状。遂来到唐山市中医医院男科门诊进行诊治。说是得了慢性前列腺炎。</p> <p>  唐山市中医医院男科门诊负责人、主任医师李建新介绍: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患者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异常及和少腹、阴囊、大腿根部疼痛等症状。&nbsp;</p> <p><strong>口服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可配合中医特色治疗:</strong></p> <p><strong>前列腺贴敷</strong></p> <p>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夏天前列腺贴敷尤为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证属寒证引发的不适症状。前列腺贴敷,根据不同辩证分型,选取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穴位,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贴敷,以达到活血、祛瘀、通络、益肾等作用。</p> <p><strong>中药熏洗</strong></p> <p>  很多前列腺炎患者经常受到阴囊潮湿的困扰,夏季到来,阴囊潮湿患者明显增多。针对阴囊潮湿明显的患者可以采用中药苦参、黄柏、蛇床子、地肤子等进行熏洗(水温不宜过热)的办法,局部用药直达病灶。</p> <p><strong>穴位按摩</strong></p> <p>  每天睡前点按左右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穴,每次以酸胀为宜,适用于肾阴虚型慢性前列腺炎。</p> <p>  每天睡前点按关元、中极、水道、归来穴,每次以酸胀为宜适用于小腹不适及排尿困难的患者</p> <p><strong>李建新主任建议男性朋友可调整生活习惯预防慢性前列腺炎</strong></p> <p><strong>忌酗酒和食用大量辛辣食物:</strong></p> <p>  辛辣食物往往会引起前列腺血管扩张充血,对尿道也会有刺激作用,从而引发疼痛及排尿不适</p> <p><strong>忌久坐:</strong></p> <p>  不宜长时间骑行、驾车,最好不超过2小时,尽量减少对会阴部的压迫,以减轻前列腺充血。</p> <p><strong>忌长时间憋尿:</strong></p> <p>  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憋尿有可能使尿液反流进入前列腺,加重炎症。</p> <p><strong>忌不规律性生活:</strong></p> <p>  频繁过度的性生活有时造成前列腺过度充血诱发前列腺炎,同时有规律的性生活可以缓解前列腺胀满感,促进前列腺内部炎症细胞排除。</p> <p><strong>&nbsp;适当多吃水果:</strong></p> <p>  可选择苹果、番茄、甘蔗等。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锌,可以帮助改善前列腺炎患者锌缺乏的情况</p> <p><strong>中药代茶饮:</strong></p> <p>  车前草糖水:车前草,竹叶心,生甘草,糖适量加清水同煮,每天代茶饮,可以起到利尿通淋、清热泻火的作用,适合于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炎。</p> <p>  <strong>中健网讯</strong> 父亲是我们的依靠,我们一直认为他是我们的超人,为我们阻挡生活的风风雨雨,然而,最近,父亲却出现小腹部、腰骶部不适,还有尿频、尿不尽的症状。遂来到唐山市中医医院男科门诊进行诊治。说是得了慢性前列腺炎。</p> <p>  唐山市中医医院男科门诊负责人、主任医师李建新介绍: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患者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异常及和少腹、阴囊、大腿根部疼痛等症状。&nbsp;</p> <p><strong>口服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可配合中医特色治疗:</strong></p> <p><strong>前列腺贴敷</strong></p> <p>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夏天前列腺贴敷尤为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证属寒证引发的不适症状。前列腺贴敷,根据不同辩证分型,选取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穴位,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贴敷,以达到活血、祛瘀、通络、益肾等作用。</p> <p><strong>中药熏洗</strong></p> <p>  很多前列腺炎患者经常受到阴囊潮湿的困扰,夏季到来,阴囊潮湿患者明显增多。针对阴囊潮湿明显的患者可以采用中药苦参、黄柏、蛇床子、地肤子等进行熏洗(水温不宜过热)的办法,局部用药直达病灶。</p> <p><strong>穴位按摩</strong></p> <p>  每天睡前点按左右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穴,每次以酸胀为宜,适用于肾阴虚型慢性前列腺炎。</p> <p>  每天睡前点按关元、中极、水道、归来穴,每次以酸胀为宜适用于小腹不适及排尿困难的患者</p> <p><strong>李建新主任建议男性朋友可调整生活习惯预防慢性前列腺炎</strong></p> <p><strong>忌酗酒和食用大量辛辣食物:</strong></p> <p>  辛辣食物往往会引起前列腺血管扩张充血,对尿道也会有刺激作用,从而引发疼痛及排尿不适</p> <p><strong>忌久坐:</strong></p> <p>  不宜长时间骑行、驾车,最好不超过2小时,尽量减少对会阴部的压迫,以减轻前列腺充血。</p> <p><strong>忌长时间憋尿:</strong></p> <p>  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憋尿有可能使尿液反流进入前列腺,加重炎症。</p> <p><strong>忌不规律性生活:</strong></p> <p>  频繁过度的性生活有时造成前列腺过度充血诱发前列腺炎,同时有规律的性生活可以缓解前列腺胀满感,促进前列腺内部炎症细胞排除。</p> <p><strong>&nbsp;适当多吃水果:</strong></p> <p>  可选择苹果、番茄、甘蔗等。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锌,可以帮助改善前列腺炎患者锌缺乏的情况</p> <p><strong>中药代茶饮:</strong></p> <p>  车前草糖水:车前草,竹叶心,生甘草,糖适量加清水同煮,每天代茶饮,可以起到利尿通淋、清热泻火的作用,适合于湿热下注型前列腺炎。</p> 自由风 史爱华 夏石光
39285364011392853PE_U_Article2019年度十大社会关注卫生健康事件整体总览如梦20611102020-01-02T13:33:30.853+08:002020-01-02T13:33:32.183+08:00 99 0 0 0 0 0 2020-01-02T13:33:30+08:00 2020-01-02T00:00:00+08:00 如梦 2024-09-10T05:32:56.433+08:00 2019-nian-du-shi-da-she-hui-guan-zhu-wei-sheng-jian-kang-shi-jian-zheng-ti-zong-lan 字形 false 11686546421548600117 392853 健康|医疗|患者|医院|国家 健康报网 <p>  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入医保 百姓看病保障机制加强</p> <p>  ■事件回放</p> <p>  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p> <p>  9月,国务院第64次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有关工作。会议决定,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3亿多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将其在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目录范围内的门诊用药统一纳入医保支付,报销比例提高至50%以上。</p> <p>  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迅速行动,联合出台《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保障对象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并采取药物治疗的&ldquo;两病&rdquo;患者;用药保障范围为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目录范围内的降血压和降血糖药品;以二级及以下定点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对&ldquo;两病&rdquo;参保患者医疗机构门诊发生的降血压、降血糖药品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50%以上;做好政策衔接,即对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的&ldquo;两病&rdquo;患者,继续按现有政策执行,确保现有待遇不受影响。</p> <p>  《意见》还提出3项配套措施:一是完善支付标准,合理确定支付政策。对&ldquo;两病&rdquo;用药按通用名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并动态调整。以量换价、招采合一,积极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二是保障药品供应和使用。医疗机构要优先使用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完善&ldquo;两病&rdquo;门诊用药长期处方制度,同时避免重复开药。三是规范管理服务。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和全科医师责任,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提高群众防治疾病健康意识。</p> <p>  ■点评</p> <p>  当前,我国共有3亿多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总治疗人数达1.43亿,&ldquo;两病&rdquo;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威胁。&ldquo;两病&rdquo;门诊保障政策提出前,我国的&ldquo;两病&rdquo;参保患者由于所参加的医保制度不同,面临着保障待遇的差异。总体而言,城镇职工医保患者的门诊保障较为完善,城乡居民医保患者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同时,一些地区的&ldquo;两病&rdquo;患者在门诊看病时还不能报销,极大影响了&ldquo;两病&rdquo;的规范治疗和管理。</p> <p>  由国家层面整体推动&ldquo;两病&rdquo;门诊保障政策,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和医保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落实。其有助于减轻患者用药负担,促进健康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工作思想,推进防治结合,打造健康中国。</p> <p>  食品药品管理&ldquo;严&rdquo;字当头 首部疫苗管理法正式实施</p> <p>  ■事件回放</p> <p>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自12月1日起正式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充分体现&ldquo;严&rdquo;字当头。</p> <p>  3月26日,国务院第42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并于10月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公布。《条例》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建立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补充规定了随机监督检查、异地监督检查等监管手段,明确建立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p> <p>  6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疫苗管理法》,要求上市许可持有人按照规定对疫苗生产的全过程和疫苗质量进行审核和检验,主动开展上市后研究,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对疫苗实施批签发管理,每批产品上市前都应该经过批签发机构的审核和检验。《疫苗管理法》对生产销售假劣疫苗、申请疫苗注册提供虚假数据,以及违反相关质量管理规范等违法行为,设置了远比一般药品重的处罚,并且要求严格处罚到人。如生产、销售的疫苗属于假药的,最高罚款从相应货值金额的30倍增加至50倍;针对有严重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员,增加了行政拘留等惩罚。</p> <p>  8月26日,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这是18年以来《药品管理法》迎来的又一次大规模修订。此次修订,将近年来药品监管领域改革创新的举措写进法律。首先,全面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其次,加大了对药品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如对无证生产经营、生产销售假药等违法行为,罚款数额由货值金额的2倍~5倍提高到15倍~30倍;对假劣药违法行为责任人的资格罚由10年禁业提高到终身禁业。</p> <p>  ■点评</p> <p>  3部新制定、修订的法律法规,坚持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等&ldquo;四个最严&rdquo;为立法宗旨,将食品药品监管领域的诸多改革成果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总结上升为法律法规,全流程、全过程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和生命权。</p> <p>  我国食品药品领域曾经历过灰暗的历史时刻,但产业基础、技术水平、政策环境的发展无法一蹴而就,任何社会制度和文明的进步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在关乎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领域从严制定修订法律法规,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p> <p>  互联网禁售电子烟 公众离无烟环境更近一步</p> <p>  ■事件回放</p> <p>  2019年,电子烟接连遭遇&ldquo;暴击&rdquo;。3月15日,中央电视台&ldquo;3.15&rdquo;消费警示栏目公布了市场上抽取的部分电子烟样品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大多数电子烟烟液中含尼古丁,不仅具有很强成瘾性,同时又是一种剧毒化学品,过量吸食可危及生命。</p> <p>  此事迅速引发社会关注。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发布声明表示,电子烟存在健康隐患;7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将计划通过立法方式对电子烟进行监管。</p> <p>  &ldquo;围剿&rdquo;在继续。11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及时关闭电子烟互联网销售网站或客户端,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撤回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电子烟广告。</p> <p>  1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全面开展电子烟危害宣传和规范管理;在地方控烟立法、修法及执法中积极推动公共场所禁止吸电子烟。</p> <p>  ■点评</p> <p>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电子烟使用率处于较低水平。但是与2015年相比,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听说过电子烟的比例、曾经使用过电子烟的比例和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均有提高。</p> <p>  面对这一形势,2019年,多部委联合发力&ldquo;围剿&rdquo;电子烟,可谓正当其时。事实上,近些年,我国多个无烟立法城市将电子烟纳入了控烟黑名单,如杭州市修订的控烟条例,深圳市出台的新版控烟条例,秦皇岛市的控烟立法等都规定对电子烟实行管控,北京也计划增修禁止电子烟的规定。</p> <p>  也要看到,对照《&ldquo;健康中国2030&rdquo;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控烟目标和要求,目前控烟工作的差距甚大。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对于推进控烟进程、实现2030年控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层面不立法,将增加地方立法成本,增加控烟执法难度。</p> <p>  健康中国行动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ldquo;路线图&rdquo;和&ldquo;施工图&rdquo;,健康中国必定是&ldquo;无烟中国&rdqu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6项控烟策略是行之有效的,只要全面、切实加以落实,相信在10年内,中国控烟将会取得瞩目成绩。</p> <p>  5G赋能卫生健康行业 互联网诊疗进一步开疆拓土</p> <p>  ■事件回放</p> <p>  2019年,中国迎来5G发展的元年。随着5G商用到来,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5G通信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呈现出强大生命力。医疗机构纷纷探索开展5G智慧医疗与应用创新研究,不少大型医疗机构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已初具规模。</p> <p>  5G通信技术支持每平方公里百万级连接数的接入,可与高清医疗影像、触觉反馈等技术实现融合,突破时空限制进行远距离操控的异地手术已有成功案例,偏远地区患者将有越来越多机会享受到先进医疗服务。此外,远程会诊、远程超声、应急救援、远程监护、智慧院区管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也借助5G技术,取得明显进展。</p> <p>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ldquo;互联网+医疗健康&rdquo;发展的意见》后,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陆续出台,&ldquo;互联网+医疗健康&rdquo;政策体系逐渐建立完善。&ldquo;互联网+&rdquo;医疗收费如今已有章可循,线上医疗有了医保支付后盾。这些都为5G医疗健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p> <p>  ■点评</p> <p>  4G时代,&ldquo;互联网+医疗&rdquo;极大改善了就医体验,促进了慢病管理,推动着医疗流程的变革。但限于通信技术的流量限制,应急救助、医疗检测、影像检查等医疗环节的质量和效率仍有提升空间。</p> <p>  5G通信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急救车能实现多路高清实况视频的同步回传,将急救病人的医学影像、生命体征等信息无损同步回传至医院急救指挥中心;搭载物联网芯片的移动检测设备,可加速获得患者的基本体征、生化、免疫、特定蛋白等检测结果;第三方影像中心可第一时间完成医学影像数据传输、后处理,出具诊断报告;通过遥控远程机器人,医生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做手术&hellip;&hellip;这些进展将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进一步挖掘医疗数据的价值,加速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地域间的医疗水平不平衡问题将得到缓解。</p> <p>  当前,我国5G医疗健康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需要论证,在评价标准、系统设计和落地模式方面需要完善。推进5G医疗健康的创新应用,应进一步统筹顶层设计,加快相关标准研制,提升医疗健康物联网安全保障。尽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可以预见的是,传统医院将实现数字化转型,医疗物联设备将实现互联,医疗健康领域将把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p> <p>  青少年近视防控路径逐渐清晰 政府立标准和强监管两手抓</p> <p>  ■事件回放</p> <p>  3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为公众、儿童青少年、教师和家长、医疗卫生人员等不同人群&ldquo;量身定制&rdquo;近视防控的关键知识点。</p> <p>  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领域乱象频发,虚假、夸大宣传问题突出,严重误导儿童青少年和家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4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随即,卫生健康部门加大对无证行医和擅自开展眼科医疗服务行为的打击力度;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近视眼镜产品的监督抽查和专项整治方面动作频频;中医药管理部门严肃查处假冒中医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宣传虚假中医近视矫正疗效的非法行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眼视光相关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各部门形成监管合力。</p> <p>  经国务院授权,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省(区、市)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责任书》。截至9月3日,已全部完成。责任书提出,省级政府从2019年起到2023年,力争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下降0.5%以上,近视率高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的省份每年下降1%以上。责任书明确,教育部引导高校开设眼视光、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强机构建设,强化人才培养,制定并组织实施标准,宣传推广视力健康知识;省级政府负责落实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p> <p>  10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各地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中有了技术指导。</p> <p>  ■点评</p> <p>  如果将2018年比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元年,2019年则是将具体任务层层分解、步步压实的落实年。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指引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路径逐渐清晰,部门立标准和强监管两手抓,地方划责任和重考核同推进,形成&ldquo;横到边,纵到底&rdquo;的防控格局。</p> <p>  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今后一段时间,53.6%将会作为各省对标的基准线。目前,北京、浙江、湖北、山东等地建立省级近视防控专门机构;江西、广东、天津等地推进教医融合;四川、山西等地从减负做起。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热度不减,期待近视率早日出现下降拐点。</p> <p>  324家医院组建罕见病诊疗协作网 患者就医购药更加便捷</p> <p>  ■事件回放</p> <p>  2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通知》,部署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以加强我国罕见病管理,提高罕见病诊疗水平。</p> <p>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罕见病是发病率在0.65&permil;~1&permil;的疾病,已发现的罕见病病种数达7000余种。据中国罕见病联盟不完全统计,我国罕见病患者超过2000万人。然而,当前罕见病患者面临着诊断治疗手段与能力缺乏、药品供应不能满足需求、患者和家庭负担沉重等困难。</p> <p>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罕见病诊疗能力较强、诊疗病例较多的324家医院作为首批协作网医院。其中,北京协和医院为国家级牵头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32家医院作为省级牵头医院,北京医院等291家医院作为协作网成员医院。国家级和省级牵头医院主要负责牵头制定完善协作网工作机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或标准,接收成员医院转诊的疑难危重罕见病患者并协调辖区内协作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进行诊疗等工作;成员医院主要负责一般罕见病患者的诊疗和长期管理等工作。</p> <p>  诊疗协作网组成后,协作网医院间将建立双向转诊、专家巡诊、远程会诊的相关标准和管理制度,以确保协同高效,实现罕见病患者的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就医全过程连续诊疗服务。诊疗协作网及相关机制的健全完善,有望减少误诊率,减轻患者负担。</p> <p>  ■点评</p> <p>  随着协作网的发展,诊断出的罕见病病例会越来越多,很多患者确诊后都需要回到当地治疗。要将这项好事办好,地方医院和国家级医院间要紧密互动,每家医院都应有专人负责对接这项工作,并将其作为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p> <p>  罕见病难诊治,根本原因在于相关专业医学人才缺乏。借助诊疗协作网,应大力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推广罕见病基本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建立我国罕见病患者登记制度。协作网医院要及时将诊治的罕见病患者信息录入登记系统,做好数据定期统计分析工作。通过注册登记研究,建立标准的国家资源库、信息库、生物样本库、临床资料库和知识库,这对掌握我国罕见病发病流行情况,制定完善管理与保障政策,提高诊疗水平,加快新药研发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p> <p>  此外,应不断创新罕见病医疗保障模式,推动建立以医保基金、医疗救助、企业及社会捐助、个人支付等途径相结合的罕见病多方付费机制,减轻罕见病患者费用负担。</p> <p>  抗癌药泽布替尼在美获批上市 我国原研药&ldquo;出海&rdquo;实现零的突破</p> <p>  ■事件回放</p> <p>  11月1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中国企业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泽布替尼在美国获准上市。由此,泽布替尼成为第一个在美获批上市的中国本土自主研发抗癌新药,改写了中国抗癌药&ldquo;只进不出&rdquo;的尴尬历史。</p> <p>  此次,FDA批准泽布替尼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项疗法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主要基于两项临床试验的有效性数据。在其中一项治疗复发/难治性MCL患者的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中,患者在接受泽布替尼治疗后,总缓解率达84%,其中包括59%的完全缓解,中位持续缓解时间为19.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4个月。</p> <p>  2019年8月,泽布替尼的上市申请得到FDA受理,且被授予优先审评资格。早在今年1月,FDA已基于一项针对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的中国关键性II期临床试验的数据,授予了泽布替尼突破性疗法认定,这也是FDA第一次主要依靠中国的研究数据,授予突破性疗法认证。事实上,泽布替尼共先后获得了FDA授予的&ldquo;孤儿药认定&rdquo;&ldquo;快速通道&rdquo;&ldquo;突破性疗法认定&rdquo;&ldquo;优先审评&rdquo;4项特殊认定,可谓集齐了FDA对于药品审评的&ldquo;四大满贯&rdquo;。</p> <p>  自研发之初,泽布替尼就对标同靶点的外企&ldquo;明星药&rdquo;,而临床试验中的各项表现均优于对标药品,成为同一领域中有&ldquo;best-in-class&rdquo;潜力的药物。截至目前,泽布替尼在全球启动的临床试验累计超过20项,临床试验覆盖的国家超过20个,全球超过1600位患者接受了泽布替尼治疗。</p> <p>  ■点评</p> <p>  我国本土研发的抗癌创新药,通过FDA审批后在美国上市是一个零的突破,充分证明了近年来我国医药创新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10多年来,通过布局建设一系列技术平台,已基本建成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的源头创新,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紧密结合、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网格化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迎来了厚积薄发的历史时期。</p> <p>  今年10月,FDA对国内两家参与泽布替尼临床试验的医院展开现场核查。核查结论是&ldquo;零缺陷&rdquo;,说明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过程的质量逐步向国际水平看齐。</p> <p>  在美国上市后,泽布替尼将继续开拓欧洲、日本等市场,逐步开启中国创新药海外淘金的时代。同时,泽布替尼正在接受我国药品监管部门的上市审批。</p> <p>  心源性猝死受关注 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和急救体系建设要提速</p> <p>  ■事件回放</p> <p>  11月27日,演员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心源性猝死,年仅35岁;11月29日,北京地铁2号线一名男性乘客心脏病突发,乘客、地铁工作人员、急救人员紧急抢救,仍未挽回这名乘客的生命&hellip;&hellip;心源性猝死事件频发,是2019年令人悲伤的消息。更遗憾的是,不少当事人在院前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54万人发生猝死。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仅1%,心肺复苏普及率也只有1%。</p> <p>  在不少猝死案例中可以看到,过度劳累和紧张往往是诱因。一些人在事发前生活方式不健康,或存在冠状动脉疾病发病风险。事实上,尽管冠状动脉疾病高风险人群多数情况下少有症状,但是可以通过筛查发现并进行干预。</p> <p>  有统计显示,我国70%的心脏猝死发生在院外。在急救车到达事发地前,&ldquo;第一目击者&rdquo;开展心肺复苏和心脏除颤是挽救生命的必需手段。这些年,我国面向公众的各类公益急救培训日趋火热。但数据显示,我国心脏猝死现场抢救成功率仍不到1%,国际水平为10%~15%。专家呼吁,公共场所急救体系建设要再提速,要加快投放自动体外除颤器,培养更多急救专业人员,让心肺复苏成为公民必备技能。</p> <p>  ■点评</p> <p>  预防是减少心源性猝死事件的首要环节。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等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知识宣教,教会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定期运动,合理膳食,用科学的方法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快等。对于诊断明确的猝死高风险者,如冠心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有心脏病史且心功能严重低下的患者,植入心脏自动除颤器可有效预防院外猝死。</p> <p>  此外,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公众急救技能培训。政府可组织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学会协会、社会公益组织等,参照消防演练的培训流程和管理模式,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对&ldquo;第一目击者&rdquo;有重点地开展培训已成为急救领域的共识,公安、消防、航空、旅店、餐饮等行业人员必须学习急救技能,并可探索在招聘环节要求持有相关证书。此外,应加强学生的急救能力培养,在大学、中学可试点开设心肺复苏必修课。</p> <p>  在加速公共场所急救体系建设方面,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酒店、学校、写字楼及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应当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建议对设备的购买、维护等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具体做法也可以参照防火安全的设施安装要求执行。此外,地方应细化&ldquo;好人法&rdquo;法律条款及配套措施,让好人真正打消顾虑,敢于施救。</p> <p>  内蒙古发生人间鼠疫病例 卫生应急快速响应处置及时</p> <p>  ■事件回放</p> <p>  11月12日晚,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两名患者由内蒙古当地救护车转至北京市朝阳区医疗机构治疗。北京市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对两名确诊患者进行妥善救治。</p> <p>  11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巴音塔拉苏木采石场1人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医院就诊期间,反复发烧。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腺鼠疫确诊病例。患者曾于2019年11月5日在采石场剥食过野兔,与前2例病例之间没有流行病学关联。患者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医院隔离救治,28名密切接触者就地隔离医学观察,无发热等异常表现。</p> <p>  11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江岸苏木江岸嘎查1名牧民在四子王旗人民医院就诊期间,经国家和自治区专家会诊,确诊为腺鼠疫病例。患者发病前曾在鼠疫疫源地活动。患者在当地医院隔离救治,4名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无发热等异常。</p> <p>  为帮助当地做好疫情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迅速向锡林郭勒盟下辖的12个旗、县、市派驻&ldquo;分片包干、进村入户&rdquo;工作组。截至目前,全国未报告新增鼠疫病例。</p> <p>  ■点评</p> <p>  我国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自2003年至今,尚不足20载。此次鼠疫疫情的发生,对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而言无疑是一次大考。从整体情况看,卫生应急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尤其是在两名肺鼠疫患者确诊后,地方加强联防联控、疫情排查,证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以卫生应急体系和核心能力建设为主体,以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为&ldquo;两翼&rdquo;的&ldquo;一体两翼&rdquo;发展思路的正确性。</p> <p>  同时,也应看到,基层防控能力亟待提升。比如,目前鼠疫的抗原检测、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都由疾控中心来做,一般医院不开展。但&ldquo;早诊断早确诊&rdquo;非常依赖首诊医生的经验,首诊医生要有鼠疫的诊断意识,及时报告并将标本送到当地疾控中心检测。中国鼠疫病例十几年仅报告20多例,属于散发,大部分医生没见过鼠疫,遇到发热、肺炎病人,较难和鼠疫做鉴别诊断。</p> <p>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77岁,传染病防控居功至伟。霍乱、鼠疫等百姓健康的&ldquo;拦路虎&rdquo;被一一降服后,慢性病、老龄化等问题的应对得到了更多关注。同时,传染病防控绝不可有一丝懈怠。</p> <p>  &ldquo;飞机吸尿&rdquo;事件展示医生大爱 最美医生最美护士层出不穷</p> <p>  ■事件回放</p> <p>  11月19日凌晨,从广州飞往纽约的南航CZ399班机上,一位老人无法自主排尿。其膀胱储存过量尿液,如不尽快排出则有破裂危险。紧急情况下,同机出行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张红、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医生肖占祥自制装置,为老人进行穿刺排尿。</p> <p>  然而,因客舱空间有限,装置设置不便,针头也过于尖细,且老人膀胱过度胀大,自主收缩功能减弱,无法自动引流尿液。一筹莫展之时,张红想到用嘴吸出尿液。整整37分钟,张红不间断地为老人吸出尿液近800毫升,使老人转危为安。该事件一经爆出,即收获网友一片点赞。网友赞扬两位当事医生&ldquo;医者父母心&rdquo;,为常人所难为,&ldquo;希望这个社会对医护人员多一些理解,更多一分尊敬&rdquo;。</p> <p>  从医近30年的张红事后坦言,用嘴吸尿实属无奈之举,&ldquo;其实吸第二口的时候,已经有点想吐了&rdquo;。且该事件还给自己留下&ldquo;后遗症&rdquo;,&ldquo;一是太太不亲我了,二是啤酒不敢喝了&rdquo;。如此幽默又朴实的感言,反而为张红医生再次圈粉。网友纷纷表示,&ldquo;不被道德绑架&rdquo;的医生更有亲切感。</p> <p>  ■点评</p> <p>  相比飞机上那惊人、非凡的37分钟,张红事后心绪沉淀后的表达,更能体现医者的心声。这份心声语短情长地勾勒出了大多数医者的立体化形象:</p> <p>  &ldquo;在我医科毕业时,例行要在毕业典礼上宣誓,那时我非常激动,宣誓要把一生都献给医疗事业。&rdquo;那是他们都曾树立的职业理想。</p> <p>  &ldquo;后遗症&rdquo;&ldquo;太太不亲我&rdquo;&ldquo;不敢喝啤酒&rdquo;&ldquo;吸第二口已经有点想吐&rdquo;&hellip;&hellip;那是他们普通人的一面。</p> <p>  &ldquo;医护人员每年做的事情比这个复杂得多、艰难得多,只是我做的这件事处在一个特殊的空间下。&rdquo;那是医者的一以贯之、理所当然。这次事件在特殊环境下被很多人目睹,成为一场并非出于本意的面向公众的网络传播,但医生在治病救人时从来不惧万难,无论别人看见或者看不见,穿或不穿白袍,在或不在医院。近年来,公众看到危急中挺身而出、从医多年兢兢业业、艰苦条件下勇于坚守、殚精竭虑钻研医学的感人医者、事件越来越多,最美医生、护士层出不穷。网络时代,医者的正能量越来越多地被看见,收获更多的善意回应,形成更积极温暖的医患互动。</p> <p>  &ldquo;我还是个平平凡凡的医生,还是平平凡凡地工作。&rdquo;那是属于每位医生的英雄主义&mdash;&mdash;不自命不凡、怀朴素之心。愿广大公众看到这份英雄主义,信任、珍爱、尊重这些怀抱不凡信念的平凡医者。</p> 不分页 ★★★★★ 健康,医疗,患者,医院,国家 <p>  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入医保 百姓看病保障机制加强</p> <p>  ■事件回放</p> <p>  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p> <p>  9月,国务院第64次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有关工作。会议决定,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3亿多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将其在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目录范围内的门诊用药统一纳入医保支付,报销比例提高至50%以上。</p> <p>  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迅速行动,联合出台《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保障对象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并采取药物治疗的&ldquo;两病&rdquo;患者;用药保障范围为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目录范围内的降血压和降血糖药品;以二级及以下定点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对&ldquo;两病&rdquo;参保患者医疗机构门诊发生的降血压、降血糖药品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50%以上;做好政策衔接,即对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的&ldquo;两病&rdquo;患者,继续按现有政策执行,确保现有待遇不受影响。</p> <p>  《意见》还提出3项配套措施:一是完善支付标准,合理确定支付政策。对&ldquo;两病&rdquo;用药按通用名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并动态调整。以量换价、招采合一,积极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二是保障药品供应和使用。医疗机构要优先使用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完善&ldquo;两病&rdquo;门诊用药长期处方制度,同时避免重复开药。三是规范管理服务。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和全科医师责任,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提高群众防治疾病健康意识。</p> <p>  ■点评</p> <p>  当前,我国共有3亿多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总治疗人数达1.43亿,&ldquo;两病&rdquo;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威胁。&ldquo;两病&rdquo;门诊保障政策提出前,我国的&ldquo;两病&rdquo;参保患者由于所参加的医保制度不同,面临着保障待遇的差异。总体而言,城镇职工医保患者的门诊保障较为完善,城乡居民医保患者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同时,一些地区的&ldquo;两病&rdquo;患者在门诊看病时还不能报销,极大影响了&ldquo;两病&rdquo;的规范治疗和管理。</p> <p>  由国家层面整体推动&ldquo;两病&rdquo;门诊保障政策,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和医保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落实。其有助于减轻患者用药负担,促进健康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工作思想,推进防治结合,打造健康中国。</p> <p>  食品药品管理&ldquo;严&rdquo;字当头 首部疫苗管理法正式实施</p> <p>  ■事件回放</p> <p>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自12月1日起正式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充分体现&ldquo;严&rdquo;字当头。</p> <p>  3月26日,国务院第42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并于10月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公布。《条例》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建立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补充规定了随机监督检查、异地监督检查等监管手段,明确建立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p> <p>  6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疫苗管理法》,要求上市许可持有人按照规定对疫苗生产的全过程和疫苗质量进行审核和检验,主动开展上市后研究,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对疫苗实施批签发管理,每批产品上市前都应该经过批签发机构的审核和检验。《疫苗管理法》对生产销售假劣疫苗、申请疫苗注册提供虚假数据,以及违反相关质量管理规范等违法行为,设置了远比一般药品重的处罚,并且要求严格处罚到人。如生产、销售的疫苗属于假药的,最高罚款从相应货值金额的30倍增加至50倍;针对有严重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员,增加了行政拘留等惩罚。</p> <p>  8月26日,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这是18年以来《药品管理法》迎来的又一次大规模修订。此次修订,将近年来药品监管领域改革创新的举措写进法律。首先,全面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其次,加大了对药品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如对无证生产经营、生产销售假药等违法行为,罚款数额由货值金额的2倍~5倍提高到15倍~30倍;对假劣药违法行为责任人的资格罚由10年禁业提高到终身禁业。</p> <p>  ■点评</p> <p>  3部新制定、修订的法律法规,坚持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等&ldquo;四个最严&rdquo;为立法宗旨,将食品药品监管领域的诸多改革成果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总结上升为法律法规,全流程、全过程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和生命权。</p> <p>  我国食品药品领域曾经历过灰暗的历史时刻,但产业基础、技术水平、政策环境的发展无法一蹴而就,任何社会制度和文明的进步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在关乎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领域从严制定修订法律法规,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p> <p>  互联网禁售电子烟 公众离无烟环境更近一步</p> <p>  ■事件回放</p> <p>  2019年,电子烟接连遭遇&ldquo;暴击&rdquo;。3月15日,中央电视台&ldquo;3.15&rdquo;消费警示栏目公布了市场上抽取的部分电子烟样品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大多数电子烟烟液中含尼古丁,不仅具有很强成瘾性,同时又是一种剧毒化学品,过量吸食可危及生命。</p> <p>  此事迅速引发社会关注。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发布声明表示,电子烟存在健康隐患;7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将计划通过立法方式对电子烟进行监管。</p> <p>  &ldquo;围剿&rdquo;在继续。11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及时关闭电子烟互联网销售网站或客户端,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撤回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电子烟广告。</p> <p>  1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全面开展电子烟危害宣传和规范管理;在地方控烟立法、修法及执法中积极推动公共场所禁止吸电子烟。</p> <p>  ■点评</p> <p>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电子烟使用率处于较低水平。但是与2015年相比,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听说过电子烟的比例、曾经使用过电子烟的比例和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均有提高。</p> <p>  面对这一形势,2019年,多部委联合发力&ldquo;围剿&rdquo;电子烟,可谓正当其时。事实上,近些年,我国多个无烟立法城市将电子烟纳入了控烟黑名单,如杭州市修订的控烟条例,深圳市出台的新版控烟条例,秦皇岛市的控烟立法等都规定对电子烟实行管控,北京也计划增修禁止电子烟的规定。</p> <p>  也要看到,对照《&ldquo;健康中国2030&rdquo;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控烟目标和要求,目前控烟工作的差距甚大。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对于推进控烟进程、实现2030年控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层面不立法,将增加地方立法成本,增加控烟执法难度。</p> <p>  健康中国行动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ldquo;路线图&rdquo;和&ldquo;施工图&rdquo;,健康中国必定是&ldquo;无烟中国&rdqu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6项控烟策略是行之有效的,只要全面、切实加以落实,相信在10年内,中国控烟将会取得瞩目成绩。</p> <p>  5G赋能卫生健康行业 互联网诊疗进一步开疆拓土</p> <p>  ■事件回放</p> <p>  2019年,中国迎来5G发展的元年。随着5G商用到来,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5G通信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呈现出强大生命力。医疗机构纷纷探索开展5G智慧医疗与应用创新研究,不少大型医疗机构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已初具规模。</p> <p>  5G通信技术支持每平方公里百万级连接数的接入,可与高清医疗影像、触觉反馈等技术实现融合,突破时空限制进行远距离操控的异地手术已有成功案例,偏远地区患者将有越来越多机会享受到先进医疗服务。此外,远程会诊、远程超声、应急救援、远程监护、智慧院区管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也借助5G技术,取得明显进展。</p> <p>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ldquo;互联网+医疗健康&rdquo;发展的意见》后,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陆续出台,&ldquo;互联网+医疗健康&rdquo;政策体系逐渐建立完善。&ldquo;互联网+&rdquo;医疗收费如今已有章可循,线上医疗有了医保支付后盾。这些都为5G医疗健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p> <p>  ■点评</p> <p>  4G时代,&ldquo;互联网+医疗&rdquo;极大改善了就医体验,促进了慢病管理,推动着医疗流程的变革。但限于通信技术的流量限制,应急救助、医疗检测、影像检查等医疗环节的质量和效率仍有提升空间。</p> <p>  5G通信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急救车能实现多路高清实况视频的同步回传,将急救病人的医学影像、生命体征等信息无损同步回传至医院急救指挥中心;搭载物联网芯片的移动检测设备,可加速获得患者的基本体征、生化、免疫、特定蛋白等检测结果;第三方影像中心可第一时间完成医学影像数据传输、后处理,出具诊断报告;通过遥控远程机器人,医生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做手术&hellip;&hellip;这些进展将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进一步挖掘医疗数据的价值,加速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地域间的医疗水平不平衡问题将得到缓解。</p> <p>  当前,我国5G医疗健康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需要论证,在评价标准、系统设计和落地模式方面需要完善。推进5G医疗健康的创新应用,应进一步统筹顶层设计,加快相关标准研制,提升医疗健康物联网安全保障。尽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可以预见的是,传统医院将实现数字化转型,医疗物联设备将实现互联,医疗健康领域将把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p> <p>  青少年近视防控路径逐渐清晰 政府立标准和强监管两手抓</p> <p>  ■事件回放</p> <p>  3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为公众、儿童青少年、教师和家长、医疗卫生人员等不同人群&ldquo;量身定制&rdquo;近视防控的关键知识点。</p> <p>  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领域乱象频发,虚假、夸大宣传问题突出,严重误导儿童青少年和家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4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随即,卫生健康部门加大对无证行医和擅自开展眼科医疗服务行为的打击力度;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近视眼镜产品的监督抽查和专项整治方面动作频频;中医药管理部门严肃查处假冒中医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宣传虚假中医近视矫正疗效的非法行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眼视光相关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各部门形成监管合力。</p> <p>  经国务院授权,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省(区、市)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责任书》。截至9月3日,已全部完成。责任书提出,省级政府从2019年起到2023年,力争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下降0.5%以上,近视率高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的省份每年下降1%以上。责任书明确,教育部引导高校开设眼视光、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强机构建设,强化人才培养,制定并组织实施标准,宣传推广视力健康知识;省级政府负责落实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p> <p>  10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各地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中有了技术指导。</p> <p>  ■点评</p> <p>  如果将2018年比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元年,2019年则是将具体任务层层分解、步步压实的落实年。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指引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路径逐渐清晰,部门立标准和强监管两手抓,地方划责任和重考核同推进,形成&ldquo;横到边,纵到底&rdquo;的防控格局。</p> <p>  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今后一段时间,53.6%将会作为各省对标的基准线。目前,北京、浙江、湖北、山东等地建立省级近视防控专门机构;江西、广东、天津等地推进教医融合;四川、山西等地从减负做起。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热度不减,期待近视率早日出现下降拐点。</p> <p>  324家医院组建罕见病诊疗协作网 患者就医购药更加便捷</p> <p>  ■事件回放</p> <p>  2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通知》,部署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以加强我国罕见病管理,提高罕见病诊疗水平。</p> <p>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罕见病是发病率在0.65&permil;~1&permil;的疾病,已发现的罕见病病种数达7000余种。据中国罕见病联盟不完全统计,我国罕见病患者超过2000万人。然而,当前罕见病患者面临着诊断治疗手段与能力缺乏、药品供应不能满足需求、患者和家庭负担沉重等困难。</p> <p>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罕见病诊疗能力较强、诊疗病例较多的324家医院作为首批协作网医院。其中,北京协和医院为国家级牵头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32家医院作为省级牵头医院,北京医院等291家医院作为协作网成员医院。国家级和省级牵头医院主要负责牵头制定完善协作网工作机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或标准,接收成员医院转诊的疑难危重罕见病患者并协调辖区内协作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进行诊疗等工作;成员医院主要负责一般罕见病患者的诊疗和长期管理等工作。</p> <p>  诊疗协作网组成后,协作网医院间将建立双向转诊、专家巡诊、远程会诊的相关标准和管理制度,以确保协同高效,实现罕见病患者的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就医全过程连续诊疗服务。诊疗协作网及相关机制的健全完善,有望减少误诊率,减轻患者负担。</p> <p>  ■点评</p> <p>  随着协作网的发展,诊断出的罕见病病例会越来越多,很多患者确诊后都需要回到当地治疗。要将这项好事办好,地方医院和国家级医院间要紧密互动,每家医院都应有专人负责对接这项工作,并将其作为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p> <p>  罕见病难诊治,根本原因在于相关专业医学人才缺乏。借助诊疗协作网,应大力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推广罕见病基本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建立我国罕见病患者登记制度。协作网医院要及时将诊治的罕见病患者信息录入登记系统,做好数据定期统计分析工作。通过注册登记研究,建立标准的国家资源库、信息库、生物样本库、临床资料库和知识库,这对掌握我国罕见病发病流行情况,制定完善管理与保障政策,提高诊疗水平,加快新药研发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p> <p>  此外,应不断创新罕见病医疗保障模式,推动建立以医保基金、医疗救助、企业及社会捐助、个人支付等途径相结合的罕见病多方付费机制,减轻罕见病患者费用负担。</p> <p>  抗癌药泽布替尼在美获批上市 我国原研药&ldquo;出海&rdquo;实现零的突破</p> <p>  ■事件回放</p> <p>  11月1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中国企业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泽布替尼在美国获准上市。由此,泽布替尼成为第一个在美获批上市的中国本土自主研发抗癌新药,改写了中国抗癌药&ldquo;只进不出&rdquo;的尴尬历史。</p> <p>  此次,FDA批准泽布替尼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项疗法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主要基于两项临床试验的有效性数据。在其中一项治疗复发/难治性MCL患者的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中,患者在接受泽布替尼治疗后,总缓解率达84%,其中包括59%的完全缓解,中位持续缓解时间为19.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4个月。</p> <p>  2019年8月,泽布替尼的上市申请得到FDA受理,且被授予优先审评资格。早在今年1月,FDA已基于一项针对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的中国关键性II期临床试验的数据,授予了泽布替尼突破性疗法认定,这也是FDA第一次主要依靠中国的研究数据,授予突破性疗法认证。事实上,泽布替尼共先后获得了FDA授予的&ldquo;孤儿药认定&rdquo;&ldquo;快速通道&rdquo;&ldquo;突破性疗法认定&rdquo;&ldquo;优先审评&rdquo;4项特殊认定,可谓集齐了FDA对于药品审评的&ldquo;四大满贯&rdquo;。</p> <p>  自研发之初,泽布替尼就对标同靶点的外企&ldquo;明星药&rdquo;,而临床试验中的各项表现均优于对标药品,成为同一领域中有&ldquo;best-in-class&rdquo;潜力的药物。截至目前,泽布替尼在全球启动的临床试验累计超过20项,临床试验覆盖的国家超过20个,全球超过1600位患者接受了泽布替尼治疗。</p> <p>  ■点评</p> <p>  我国本土研发的抗癌创新药,通过FDA审批后在美国上市是一个零的突破,充分证明了近年来我国医药创新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10多年来,通过布局建设一系列技术平台,已基本建成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的源头创新,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紧密结合、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网格化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迎来了厚积薄发的历史时期。</p> <p>  今年10月,FDA对国内两家参与泽布替尼临床试验的医院展开现场核查。核查结论是&ldquo;零缺陷&rdquo;,说明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过程的质量逐步向国际水平看齐。</p> <p>  在美国上市后,泽布替尼将继续开拓欧洲、日本等市场,逐步开启中国创新药海外淘金的时代。同时,泽布替尼正在接受我国药品监管部门的上市审批。</p> <p>  心源性猝死受关注 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和急救体系建设要提速</p> <p>  ■事件回放</p> <p>  11月27日,演员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心源性猝死,年仅35岁;11月29日,北京地铁2号线一名男性乘客心脏病突发,乘客、地铁工作人员、急救人员紧急抢救,仍未挽回这名乘客的生命&hellip;&hellip;心源性猝死事件频发,是2019年令人悲伤的消息。更遗憾的是,不少当事人在院前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54万人发生猝死。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仅1%,心肺复苏普及率也只有1%。</p> <p>  在不少猝死案例中可以看到,过度劳累和紧张往往是诱因。一些人在事发前生活方式不健康,或存在冠状动脉疾病发病风险。事实上,尽管冠状动脉疾病高风险人群多数情况下少有症状,但是可以通过筛查发现并进行干预。</p> <p>  有统计显示,我国70%的心脏猝死发生在院外。在急救车到达事发地前,&ldquo;第一目击者&rdquo;开展心肺复苏和心脏除颤是挽救生命的必需手段。这些年,我国面向公众的各类公益急救培训日趋火热。但数据显示,我国心脏猝死现场抢救成功率仍不到1%,国际水平为10%~15%。专家呼吁,公共场所急救体系建设要再提速,要加快投放自动体外除颤器,培养更多急救专业人员,让心肺复苏成为公民必备技能。</p> <p>  ■点评</p> <p>  预防是减少心源性猝死事件的首要环节。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等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知识宣教,教会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定期运动,合理膳食,用科学的方法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快等。对于诊断明确的猝死高风险者,如冠心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有心脏病史且心功能严重低下的患者,植入心脏自动除颤器可有效预防院外猝死。</p> <p>  此外,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公众急救技能培训。政府可组织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学会协会、社会公益组织等,参照消防演练的培训流程和管理模式,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对&ldquo;第一目击者&rdquo;有重点地开展培训已成为急救领域的共识,公安、消防、航空、旅店、餐饮等行业人员必须学习急救技能,并可探索在招聘环节要求持有相关证书。此外,应加强学生的急救能力培养,在大学、中学可试点开设心肺复苏必修课。</p> <p>  在加速公共场所急救体系建设方面,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酒店、学校、写字楼及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应当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建议对设备的购买、维护等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具体做法也可以参照防火安全的设施安装要求执行。此外,地方应细化&ldquo;好人法&rdquo;法律条款及配套措施,让好人真正打消顾虑,敢于施救。</p> <p>  内蒙古发生人间鼠疫病例 卫生应急快速响应处置及时</p> <p>  ■事件回放</p> <p>  11月12日晚,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两名患者由内蒙古当地救护车转至北京市朝阳区医疗机构治疗。北京市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对两名确诊患者进行妥善救治。</p> <p>  11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巴音塔拉苏木采石场1人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医院就诊期间,反复发烧。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腺鼠疫确诊病例。患者曾于2019年11月5日在采石场剥食过野兔,与前2例病例之间没有流行病学关联。患者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医院隔离救治,28名密切接触者就地隔离医学观察,无发热等异常表现。</p> <p>  11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江岸苏木江岸嘎查1名牧民在四子王旗人民医院就诊期间,经国家和自治区专家会诊,确诊为腺鼠疫病例。患者发病前曾在鼠疫疫源地活动。患者在当地医院隔离救治,4名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无发热等异常。</p> <p>  为帮助当地做好疫情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迅速向锡林郭勒盟下辖的12个旗、县、市派驻&ldquo;分片包干、进村入户&rdquo;工作组。截至目前,全国未报告新增鼠疫病例。</p> <p>  ■点评</p> <p>  我国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自2003年至今,尚不足20载。此次鼠疫疫情的发生,对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而言无疑是一次大考。从整体情况看,卫生应急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尤其是在两名肺鼠疫患者确诊后,地方加强联防联控、疫情排查,证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以卫生应急体系和核心能力建设为主体,以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为&ldquo;两翼&rdquo;的&ldquo;一体两翼&rdquo;发展思路的正确性。</p> <p>  同时,也应看到,基层防控能力亟待提升。比如,目前鼠疫的抗原检测、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都由疾控中心来做,一般医院不开展。但&ldquo;早诊断早确诊&rdquo;非常依赖首诊医生的经验,首诊医生要有鼠疫的诊断意识,及时报告并将标本送到当地疾控中心检测。中国鼠疫病例十几年仅报告20多例,属于散发,大部分医生没见过鼠疫,遇到发热、肺炎病人,较难和鼠疫做鉴别诊断。</p> <p>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77岁,传染病防控居功至伟。霍乱、鼠疫等百姓健康的&ldquo;拦路虎&rdquo;被一一降服后,慢性病、老龄化等问题的应对得到了更多关注。同时,传染病防控绝不可有一丝懈怠。</p> <p>  &ldquo;飞机吸尿&rdquo;事件展示医生大爱 最美医生最美护士层出不穷</p> <p>  ■事件回放</p> <p>  11月19日凌晨,从广州飞往纽约的南航CZ399班机上,一位老人无法自主排尿。其膀胱储存过量尿液,如不尽快排出则有破裂危险。紧急情况下,同机出行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张红、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医生肖占祥自制装置,为老人进行穿刺排尿。</p> <p>  然而,因客舱空间有限,装置设置不便,针头也过于尖细,且老人膀胱过度胀大,自主收缩功能减弱,无法自动引流尿液。一筹莫展之时,张红想到用嘴吸出尿液。整整37分钟,张红不间断地为老人吸出尿液近800毫升,使老人转危为安。该事件一经爆出,即收获网友一片点赞。网友赞扬两位当事医生&ldquo;医者父母心&rdquo;,为常人所难为,&ldquo;希望这个社会对医护人员多一些理解,更多一分尊敬&rdquo;。</p> <p>  从医近30年的张红事后坦言,用嘴吸尿实属无奈之举,&ldquo;其实吸第二口的时候,已经有点想吐了&rdquo;。且该事件还给自己留下&ldquo;后遗症&rdquo;,&ldquo;一是太太不亲我了,二是啤酒不敢喝了&rdquo;。如此幽默又朴实的感言,反而为张红医生再次圈粉。网友纷纷表示,&ldquo;不被道德绑架&rdquo;的医生更有亲切感。</p> <p>  ■点评</p> <p>  相比飞机上那惊人、非凡的37分钟,张红事后心绪沉淀后的表达,更能体现医者的心声。这份心声语短情长地勾勒出了大多数医者的立体化形象:</p> <p>  &ldquo;在我医科毕业时,例行要在毕业典礼上宣誓,那时我非常激动,宣誓要把一生都献给医疗事业。&rdquo;那是他们都曾树立的职业理想。</p> <p>  &ldquo;后遗症&rdquo;&ldquo;太太不亲我&rdquo;&ldquo;不敢喝啤酒&rdquo;&ldquo;吸第二口已经有点想吐&rdquo;&hellip;&hellip;那是他们普通人的一面。</p> <p>  &ldquo;医护人员每年做的事情比这个复杂得多、艰难得多,只是我做的这件事处在一个特殊的空间下。&rdquo;那是医者的一以贯之、理所当然。这次事件在特殊环境下被很多人目睹,成为一场并非出于本意的面向公众的网络传播,但医生在治病救人时从来不惧万难,无论别人看见或者看不见,穿或不穿白袍,在或不在医院。近年来,公众看到危急中挺身而出、从医多年兢兢业业、艰苦条件下勇于坚守、殚精竭虑钻研医学的感人医者、事件越来越多,最美医生、护士层出不穷。网络时代,医者的正能量越来越多地被看见,收获更多的善意回应,形成更积极温暖的医患互动。</p> <p>  &ldquo;我还是个平平凡凡的医生,还是平平凡凡地工作。&rdquo;那是属于每位医生的英雄主义&mdash;&mdash;不自命不凡、怀朴素之心。愿广大公众看到这份英雄主义,信任、珍爱、尊重这些怀抱不凡信念的平凡医者。</p> <p>  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入医保 百姓看病保障机制加强</p> <p>  ■事件回放</p> <p>  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p> <p>  9月,国务院第64次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有关工作。会议决定,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3亿多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将其在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目录范围内的门诊用药统一纳入医保支付,报销比例提高至50%以上。</p> <p>  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迅速行动,联合出台《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保障对象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并采取药物治疗的&ldquo;两病&rdquo;患者;用药保障范围为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目录范围内的降血压和降血糖药品;以二级及以下定点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对&ldquo;两病&rdquo;参保患者医疗机构门诊发生的降血压、降血糖药品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50%以上;做好政策衔接,即对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的&ldquo;两病&rdquo;患者,继续按现有政策执行,确保现有待遇不受影响。</p> <p>  《意见》还提出3项配套措施:一是完善支付标准,合理确定支付政策。对&ldquo;两病&rdquo;用药按通用名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并动态调整。以量换价、招采合一,积极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二是保障药品供应和使用。医疗机构要优先使用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完善&ldquo;两病&rdquo;门诊用药长期处方制度,同时避免重复开药。三是规范管理服务。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和全科医师责任,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提高群众防治疾病健康意识。</p> <p>  ■点评</p> <p>  当前,我国共有3亿多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总治疗人数达1.43亿,&ldquo;两病&rdquo;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威胁。&ldquo;两病&rdquo;门诊保障政策提出前,我国的&ldquo;两病&rdquo;参保患者由于所参加的医保制度不同,面临着保障待遇的差异。总体而言,城镇职工医保患者的门诊保障较为完善,城乡居民医保患者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同时,一些地区的&ldquo;两病&rdquo;患者在门诊看病时还不能报销,极大影响了&ldquo;两病&rdquo;的规范治疗和管理。</p> <p>  由国家层面整体推动&ldquo;两病&rdquo;门诊保障政策,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和医保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落实。其有助于减轻患者用药负担,促进健康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工作思想,推进防治结合,打造健康中国。</p> <p>  食品药品管理&ldquo;严&rdquo;字当头 首部疫苗管理法正式实施</p> <p>  ■事件回放</p> <p>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自12月1日起正式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充分体现&ldquo;严&rdquo;字当头。</p> <p>  3月26日,国务院第42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并于10月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公布。《条例》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建立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补充规定了随机监督检查、异地监督检查等监管手段,明确建立严重违法生产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p> <p>  6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疫苗管理法》,要求上市许可持有人按照规定对疫苗生产的全过程和疫苗质量进行审核和检验,主动开展上市后研究,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对疫苗实施批签发管理,每批产品上市前都应该经过批签发机构的审核和检验。《疫苗管理法》对生产销售假劣疫苗、申请疫苗注册提供虚假数据,以及违反相关质量管理规范等违法行为,设置了远比一般药品重的处罚,并且要求严格处罚到人。如生产、销售的疫苗属于假药的,最高罚款从相应货值金额的30倍增加至50倍;针对有严重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员,增加了行政拘留等惩罚。</p> <p>  8月26日,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这是18年以来《药品管理法》迎来的又一次大规模修订。此次修订,将近年来药品监管领域改革创新的举措写进法律。首先,全面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其次,加大了对药品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如对无证生产经营、生产销售假药等违法行为,罚款数额由货值金额的2倍~5倍提高到15倍~30倍;对假劣药违法行为责任人的资格罚由10年禁业提高到终身禁业。</p> <p>  ■点评</p> <p>  3部新制定、修订的法律法规,坚持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等&ldquo;四个最严&rdquo;为立法宗旨,将食品药品监管领域的诸多改革成果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总结上升为法律法规,全流程、全过程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和生命权。</p> <p>  我国食品药品领域曾经历过灰暗的历史时刻,但产业基础、技术水平、政策环境的发展无法一蹴而就,任何社会制度和文明的进步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在关乎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领域从严制定修订法律法规,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p> <p>  互联网禁售电子烟 公众离无烟环境更近一步</p> <p>  ■事件回放</p> <p>  2019年,电子烟接连遭遇&ldquo;暴击&rdquo;。3月15日,中央电视台&ldquo;3.15&rdquo;消费警示栏目公布了市场上抽取的部分电子烟样品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大多数电子烟烟液中含尼古丁,不仅具有很强成瘾性,同时又是一种剧毒化学品,过量吸食可危及生命。</p> <p>  此事迅速引发社会关注。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发布声明表示,电子烟存在健康隐患;7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将计划通过立法方式对电子烟进行监管。</p> <p>  &ldquo;围剿&rdquo;在继续。11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及时关闭电子烟互联网销售网站或客户端,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撤回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电子烟广告。</p> <p>  1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全面开展电子烟危害宣传和规范管理;在地方控烟立法、修法及执法中积极推动公共场所禁止吸电子烟。</p> <p>  ■点评</p> <p>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电子烟使用率处于较低水平。但是与2015年相比,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听说过电子烟的比例、曾经使用过电子烟的比例和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均有提高。</p> <p>  面对这一形势,2019年,多部委联合发力&ldquo;围剿&rdquo;电子烟,可谓正当其时。事实上,近些年,我国多个无烟立法城市将电子烟纳入了控烟黑名单,如杭州市修订的控烟条例,深圳市出台的新版控烟条例,秦皇岛市的控烟立法等都规定对电子烟实行管控,北京也计划增修禁止电子烟的规定。</p> <p>  也要看到,对照《&ldquo;健康中国2030&rdquo;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控烟目标和要求,目前控烟工作的差距甚大。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对于推进控烟进程、实现2030年控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层面不立法,将增加地方立法成本,增加控烟执法难度。</p> <p>  健康中国行动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ldquo;路线图&rdquo;和&ldquo;施工图&rdquo;,健康中国必定是&ldquo;无烟中国&rdqu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6项控烟策略是行之有效的,只要全面、切实加以落实,相信在10年内,中国控烟将会取得瞩目成绩。</p> <p>  5G赋能卫生健康行业 互联网诊疗进一步开疆拓土</p> <p>  ■事件回放</p> <p>  2019年,中国迎来5G发展的元年。随着5G商用到来,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5G通信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呈现出强大生命力。医疗机构纷纷探索开展5G智慧医疗与应用创新研究,不少大型医疗机构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已初具规模。</p> <p>  5G通信技术支持每平方公里百万级连接数的接入,可与高清医疗影像、触觉反馈等技术实现融合,突破时空限制进行远距离操控的异地手术已有成功案例,偏远地区患者将有越来越多机会享受到先进医疗服务。此外,远程会诊、远程超声、应急救援、远程监护、智慧院区管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也借助5G技术,取得明显进展。</p> <p>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ldquo;互联网+医疗健康&rdquo;发展的意见》后,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陆续出台,&ldquo;互联网+医疗健康&rdquo;政策体系逐渐建立完善。&ldquo;互联网+&rdquo;医疗收费如今已有章可循,线上医疗有了医保支付后盾。这些都为5G医疗健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p> <p>  ■点评</p> <p>  4G时代,&ldquo;互联网+医疗&rdquo;极大改善了就医体验,促进了慢病管理,推动着医疗流程的变革。但限于通信技术的流量限制,应急救助、医疗检测、影像检查等医疗环节的质量和效率仍有提升空间。</p> <p>  5G通信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急救车能实现多路高清实况视频的同步回传,将急救病人的医学影像、生命体征等信息无损同步回传至医院急救指挥中心;搭载物联网芯片的移动检测设备,可加速获得患者的基本体征、生化、免疫、特定蛋白等检测结果;第三方影像中心可第一时间完成医学影像数据传输、后处理,出具诊断报告;通过遥控远程机器人,医生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做手术&hellip;&hellip;这些进展将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进一步挖掘医疗数据的价值,加速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地域间的医疗水平不平衡问题将得到缓解。</p> <p>  当前,我国5G医疗健康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需要论证,在评价标准、系统设计和落地模式方面需要完善。推进5G医疗健康的创新应用,应进一步统筹顶层设计,加快相关标准研制,提升医疗健康物联网安全保障。尽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可以预见的是,传统医院将实现数字化转型,医疗物联设备将实现互联,医疗健康领域将把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p> <p>  青少年近视防控路径逐渐清晰 政府立标准和强监管两手抓</p> <p>  ■事件回放</p> <p>  3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为公众、儿童青少年、教师和家长、医疗卫生人员等不同人群&ldquo;量身定制&rdquo;近视防控的关键知识点。</p> <p>  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领域乱象频发,虚假、夸大宣传问题突出,严重误导儿童青少年和家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4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随即,卫生健康部门加大对无证行医和擅自开展眼科医疗服务行为的打击力度;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近视眼镜产品的监督抽查和专项整治方面动作频频;中医药管理部门严肃查处假冒中医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宣传虚假中医近视矫正疗效的非法行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眼视光相关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及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各部门形成监管合力。</p> <p>  经国务院授权,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省(区、市)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责任书》。截至9月3日,已全部完成。责任书提出,省级政府从2019年起到2023年,力争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下降0.5%以上,近视率高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的省份每年下降1%以上。责任书明确,教育部引导高校开设眼视光、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强机构建设,强化人才培养,制定并组织实施标准,宣传推广视力健康知识;省级政府负责落实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p> <p>  10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各地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中有了技术指导。</p> <p>  ■点评</p> <p>  如果将2018年比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元年,2019年则是将具体任务层层分解、步步压实的落实年。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指引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路径逐渐清晰,部门立标准和强监管两手抓,地方划责任和重考核同推进,形成&ldquo;横到边,纵到底&rdquo;的防控格局。</p> <p>  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今后一段时间,53.6%将会作为各省对标的基准线。目前,北京、浙江、湖北、山东等地建立省级近视防控专门机构;江西、广东、天津等地推进教医融合;四川、山西等地从减负做起。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热度不减,期待近视率早日出现下降拐点。</p> <p>  324家医院组建罕见病诊疗协作网 患者就医购药更加便捷</p> <p>  ■事件回放</p> <p>  2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通知》,部署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以加强我国罕见病管理,提高罕见病诊疗水平。</p> <p>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罕见病是发病率在0.65&permil;~1&permil;的疾病,已发现的罕见病病种数达7000余种。据中国罕见病联盟不完全统计,我国罕见病患者超过2000万人。然而,当前罕见病患者面临着诊断治疗手段与能力缺乏、药品供应不能满足需求、患者和家庭负担沉重等困难。</p> <p>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罕见病诊疗能力较强、诊疗病例较多的324家医院作为首批协作网医院。其中,北京协和医院为国家级牵头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32家医院作为省级牵头医院,北京医院等291家医院作为协作网成员医院。国家级和省级牵头医院主要负责牵头制定完善协作网工作机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或标准,接收成员医院转诊的疑难危重罕见病患者并协调辖区内协作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进行诊疗等工作;成员医院主要负责一般罕见病患者的诊疗和长期管理等工作。</p> <p>  诊疗协作网组成后,协作网医院间将建立双向转诊、专家巡诊、远程会诊的相关标准和管理制度,以确保协同高效,实现罕见病患者的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就医全过程连续诊疗服务。诊疗协作网及相关机制的健全完善,有望减少误诊率,减轻患者负担。</p> <p>  ■点评</p> <p>  随着协作网的发展,诊断出的罕见病病例会越来越多,很多患者确诊后都需要回到当地治疗。要将这项好事办好,地方医院和国家级医院间要紧密互动,每家医院都应有专人负责对接这项工作,并将其作为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p> <p>  罕见病难诊治,根本原因在于相关专业医学人才缺乏。借助诊疗协作网,应大力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推广罕见病基本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建立我国罕见病患者登记制度。协作网医院要及时将诊治的罕见病患者信息录入登记系统,做好数据定期统计分析工作。通过注册登记研究,建立标准的国家资源库、信息库、生物样本库、临床资料库和知识库,这对掌握我国罕见病发病流行情况,制定完善管理与保障政策,提高诊疗水平,加快新药研发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p> <p>  此外,应不断创新罕见病医疗保障模式,推动建立以医保基金、医疗救助、企业及社会捐助、个人支付等途径相结合的罕见病多方付费机制,减轻罕见病患者费用负担。</p> <p>  抗癌药泽布替尼在美获批上市 我国原研药&ldquo;出海&rdquo;实现零的突破</p> <p>  ■事件回放</p> <p>  11月1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中国企业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泽布替尼在美国获准上市。由此,泽布替尼成为第一个在美获批上市的中国本土自主研发抗癌新药,改写了中国抗癌药&ldquo;只进不出&rdquo;的尴尬历史。</p> <p>  此次,FDA批准泽布替尼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项疗法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主要基于两项临床试验的有效性数据。在其中一项治疗复发/难治性MCL患者的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中,患者在接受泽布替尼治疗后,总缓解率达84%,其中包括59%的完全缓解,中位持续缓解时间为19.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4个月。</p> <p>  2019年8月,泽布替尼的上市申请得到FDA受理,且被授予优先审评资格。早在今年1月,FDA已基于一项针对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的中国关键性II期临床试验的数据,授予了泽布替尼突破性疗法认定,这也是FDA第一次主要依靠中国的研究数据,授予突破性疗法认证。事实上,泽布替尼共先后获得了FDA授予的&ldquo;孤儿药认定&rdquo;&ldquo;快速通道&rdquo;&ldquo;突破性疗法认定&rdquo;&ldquo;优先审评&rdquo;4项特殊认定,可谓集齐了FDA对于药品审评的&ldquo;四大满贯&rdquo;。</p> <p>  自研发之初,泽布替尼就对标同靶点的外企&ldquo;明星药&rdquo;,而临床试验中的各项表现均优于对标药品,成为同一领域中有&ldquo;best-in-class&rdquo;潜力的药物。截至目前,泽布替尼在全球启动的临床试验累计超过20项,临床试验覆盖的国家超过20个,全球超过1600位患者接受了泽布替尼治疗。</p> <p>  ■点评</p> <p>  我国本土研发的抗癌创新药,通过FDA审批后在美国上市是一个零的突破,充分证明了近年来我国医药创新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10多年来,通过布局建设一系列技术平台,已基本建成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的源头创新,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紧密结合、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网格化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迎来了厚积薄发的历史时期。</p> <p>  今年10月,FDA对国内两家参与泽布替尼临床试验的医院展开现场核查。核查结论是&ldquo;零缺陷&rdquo;,说明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过程的质量逐步向国际水平看齐。</p> <p>  在美国上市后,泽布替尼将继续开拓欧洲、日本等市场,逐步开启中国创新药海外淘金的时代。同时,泽布替尼正在接受我国药品监管部门的上市审批。</p> <p>  心源性猝死受关注 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和急救体系建设要提速</p> <p>  ■事件回放</p> <p>  11月27日,演员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心源性猝死,年仅35岁;11月29日,北京地铁2号线一名男性乘客心脏病突发,乘客、地铁工作人员、急救人员紧急抢救,仍未挽回这名乘客的生命&hellip;&hellip;心源性猝死事件频发,是2019年令人悲伤的消息。更遗憾的是,不少当事人在院前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54万人发生猝死。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仅1%,心肺复苏普及率也只有1%。</p> <p>  在不少猝死案例中可以看到,过度劳累和紧张往往是诱因。一些人在事发前生活方式不健康,或存在冠状动脉疾病发病风险。事实上,尽管冠状动脉疾病高风险人群多数情况下少有症状,但是可以通过筛查发现并进行干预。</p> <p>  有统计显示,我国70%的心脏猝死发生在院外。在急救车到达事发地前,&ldquo;第一目击者&rdquo;开展心肺复苏和心脏除颤是挽救生命的必需手段。这些年,我国面向公众的各类公益急救培训日趋火热。但数据显示,我国心脏猝死现场抢救成功率仍不到1%,国际水平为10%~15%。专家呼吁,公共场所急救体系建设要再提速,要加快投放自动体外除颤器,培养更多急救专业人员,让心肺复苏成为公民必备技能。</p> <p>  ■点评</p> <p>  预防是减少心源性猝死事件的首要环节。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等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知识宣教,教会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定期运动,合理膳食,用科学的方法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快等。对于诊断明确的猝死高风险者,如冠心病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有心脏病史且心功能严重低下的患者,植入心脏自动除颤器可有效预防院外猝死。</p> <p>  此外,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公众急救技能培训。政府可组织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学会协会、社会公益组织等,参照消防演练的培训流程和管理模式,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对&ldquo;第一目击者&rdquo;有重点地开展培训已成为急救领域的共识,公安、消防、航空、旅店、餐饮等行业人员必须学习急救技能,并可探索在招聘环节要求持有相关证书。此外,应加强学生的急救能力培养,在大学、中学可试点开设心肺复苏必修课。</p> <p>  在加速公共场所急救体系建设方面,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酒店、学校、写字楼及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应当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建议对设备的购买、维护等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具体做法也可以参照防火安全的设施安装要求执行。此外,地方应细化&ldquo;好人法&rdquo;法律条款及配套措施,让好人真正打消顾虑,敢于施救。</p> <p>  内蒙古发生人间鼠疫病例 卫生应急快速响应处置及时</p> <p>  ■事件回放</p> <p>  11月12日晚,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两名患者由内蒙古当地救护车转至北京市朝阳区医疗机构治疗。北京市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对两名确诊患者进行妥善救治。</p> <p>  11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巴音塔拉苏木采石场1人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医院就诊期间,反复发烧。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腺鼠疫确诊病例。患者曾于2019年11月5日在采石场剥食过野兔,与前2例病例之间没有流行病学关联。患者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医院隔离救治,28名密切接触者就地隔离医学观察,无发热等异常表现。</p> <p>  11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江岸苏木江岸嘎查1名牧民在四子王旗人民医院就诊期间,经国家和自治区专家会诊,确诊为腺鼠疫病例。患者发病前曾在鼠疫疫源地活动。患者在当地医院隔离救治,4名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无发热等异常。</p> <p>  为帮助当地做好疫情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迅速向锡林郭勒盟下辖的12个旗、县、市派驻&ldquo;分片包干、进村入户&rdquo;工作组。截至目前,全国未报告新增鼠疫病例。</p> <p>  ■点评</p> <p>  我国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自2003年至今,尚不足20载。此次鼠疫疫情的发生,对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而言无疑是一次大考。从整体情况看,卫生应急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尤其是在两名肺鼠疫患者确诊后,地方加强联防联控、疫情排查,证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以卫生应急体系和核心能力建设为主体,以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为&ldquo;两翼&rdquo;的&ldquo;一体两翼&rdquo;发展思路的正确性。</p> <p>  同时,也应看到,基层防控能力亟待提升。比如,目前鼠疫的抗原检测、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都由疾控中心来做,一般医院不开展。但&ldquo;早诊断早确诊&rdquo;非常依赖首诊医生的经验,首诊医生要有鼠疫的诊断意识,及时报告并将标本送到当地疾控中心检测。中国鼠疫病例十几年仅报告20多例,属于散发,大部分医生没见过鼠疫,遇到发热、肺炎病人,较难和鼠疫做鉴别诊断。</p> <p>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77岁,传染病防控居功至伟。霍乱、鼠疫等百姓健康的&ldquo;拦路虎&rdquo;被一一降服后,慢性病、老龄化等问题的应对得到了更多关注。同时,传染病防控绝不可有一丝懈怠。</p> <p>  &ldquo;飞机吸尿&rdquo;事件展示医生大爱 最美医生最美护士层出不穷</p> <p>  ■事件回放</p> <p>  11月19日凌晨,从广州飞往纽约的南航CZ399班机上,一位老人无法自主排尿。其膀胱储存过量尿液,如不尽快排出则有破裂危险。紧急情况下,同机出行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张红、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医生肖占祥自制装置,为老人进行穿刺排尿。</p> <p>  然而,因客舱空间有限,装置设置不便,针头也过于尖细,且老人膀胱过度胀大,自主收缩功能减弱,无法自动引流尿液。一筹莫展之时,张红想到用嘴吸出尿液。整整37分钟,张红不间断地为老人吸出尿液近800毫升,使老人转危为安。该事件一经爆出,即收获网友一片点赞。网友赞扬两位当事医生&ldquo;医者父母心&rdquo;,为常人所难为,&ldquo;希望这个社会对医护人员多一些理解,更多一分尊敬&rdquo;。</p> <p>  从医近30年的张红事后坦言,用嘴吸尿实属无奈之举,&ldquo;其实吸第二口的时候,已经有点想吐了&rdquo;。且该事件还给自己留下&ldquo;后遗症&rdquo;,&ldquo;一是太太不亲我了,二是啤酒不敢喝了&rdquo;。如此幽默又朴实的感言,反而为张红医生再次圈粉。网友纷纷表示,&ldquo;不被道德绑架&rdquo;的医生更有亲切感。</p> <p>  ■点评</p> <p>  相比飞机上那惊人、非凡的37分钟,张红事后心绪沉淀后的表达,更能体现医者的心声。这份心声语短情长地勾勒出了大多数医者的立体化形象:</p> <p>  &ldquo;在我医科毕业时,例行要在毕业典礼上宣誓,那时我非常激动,宣誓要把一生都献给医疗事业。&rdquo;那是他们都曾树立的职业理想。</p> <p>  &ldquo;后遗症&rdquo;&ldquo;太太不亲我&rdquo;&ldquo;不敢喝啤酒&rdquo;&ldquo;吸第二口已经有点想吐&rdquo;&hellip;&hellip;那是他们普通人的一面。</p> <p>  &ldquo;医护人员每年做的事情比这个复杂得多、艰难得多,只是我做的这件事处在一个特殊的空间下。&rdquo;那是医者的一以贯之、理所当然。这次事件在特殊环境下被很多人目睹,成为一场并非出于本意的面向公众的网络传播,但医生在治病救人时从来不惧万难,无论别人看见或者看不见,穿或不穿白袍,在或不在医院。近年来,公众看到危急中挺身而出、从医多年兢兢业业、艰苦条件下勇于坚守、殚精竭虑钻研医学的感人医者、事件越来越多,最美医生、护士层出不穷。网络时代,医者的正能量越来越多地被看见,收获更多的善意回应,形成更积极温暖的医患互动。</p> <p>  &ldquo;我还是个平平凡凡的医生,还是平平凡凡地工作。&rdquo;那是属于每位医生的英雄主义&mdash;&mdash;不自命不凡、怀朴素之心。愿广大公众看到这份英雄主义,信任、珍爱、尊重这些怀抱不凡信念的平凡医者。</p> 愚人不俗
广平妇幼保健院:关注脊椎健康呵护儿童成长
[第1262期]关注牙周健康,你的终生“口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