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的养生观——重在养神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14年12月31日 中健网 张再康
本文从乐于读书、乐于行医、乐于著书、乐于简朴、乐于午休、乐于下棋、乐于和睦、淡于名利等八个方面,介绍了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重在养神的养生观,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对我们的健康长寿或许会有所帮助和启迪。
    中健网讯 国医大师李士懋老师为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第四、五批中医高徒导师,国家中药新药评审委员。他今年近80岁了,但仍然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身体硬朗,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声音洪亮,底气十足。李老师说自己养生的秘诀就在于养神,他说:“人身有三宝,即精、气、神,三者之中神是最重要的”。李老师认为,养生包括顺应自然、起居有常、调畅情志、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多个方面,但养生的核心和关键是养神,即保持内心的平淡宁静。下面介绍一下李老师是如何通过养神而达到养生的。

    李老师乐于读书。李老师认为,读本好书是修身养神的重要方法。读书,能让人抛开烦扰,沉浸书海悠然自得;读书能让人远离忧伤,沉浸书海幸福温暖;读书能让人不再孤独寂寞,沉浸书海陪伴聆听诉说;读书能让人不再沮丧,沉浸书海点燃热情希望;读书能让人去除浮躁,沉浸书海理智思考;读书能让人抛弃低俗,沉浸书海品味高雅;读书能让人看轻名利,沉浸书海陶冶情操。作为一个中医,李老师最喜欢买的书当然是医学书籍。他常常忙里偷闲地到书店转转逛逛,看看最近又出了什么中医好书。李老师喜欢藏书,他家里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最显眼的就是墙边几个硕大的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中医书。李老师喜欢读书,桌面上总是堆满了小山似的中医书籍,床边总是躺着信手可阅的中医杂志报纸。他坚持读书几十年,认为在读书和看病之中能够找到无限快乐与幸福。他说:“我一走进书中,展现在面前的是知识的海洋,思绪连绵不断,可产生许多联想,使横亘于心中的问题得到解答,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有无穷的乐趣”。他还说道:“要以书为邻,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一本好书就是一杯最好的芬芳的养心安神剂。中医书籍,经过悠悠岁月的淘洗,存下来的大多是先贤的智慧与精华,需要我们心存敬仰地去挖掘去开发。一个人静静读医书的时候,那些大医家辨证论治的高超技术充满我的心令我感悟与思考,那些大医家高尚的医德洗涤我的心令我神往。我在中医书香中找到了自我,又忘掉了自我,追求到了一种恬静、安怡、愉悦的生活,从而使我的身心得到了最好的休养”。李老师不但自己喜欢读书,遇到一本好书,他还喜欢推荐给学生,与大家共同分享,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过去我做他的硕士博士时,其实并不知道如何去选好书读好书,李老师就向我推荐介绍过王旭高的《西溪书屋夜话录》、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秦伯未的《谦斋医学讲稿》、蒲辅周的《蒲辅周医案》、赵绍琴的《温病纵横》、朱步先和何绍奇等人的《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等书籍。读了这些大家的书籍,不但让我开卷有益汲取了丰富的医学知识,也让感受到读书的那份快乐与惬意,也让我远离了世俗的喧嚣与烦恼,也让我物化硬化的心灵变得干净柔软,也让我一直前行不曾有所停顿,也让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李老师乐于行医。他认为,帮助病人解除痛苦,病人高兴了他也就愉快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蜜的幸福感。他行医五十载,坚持以病人为本,遣方用药完全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而定,从不开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大方贵药而增加病人负担。尤其是给穷人和学生看病,为了达到简便廉效的目的,对处方用药反复斟酌,力求药简价廉效好。有的病人实在是穷的看不起病时,他就给他们免挂号费,让门诊药房药费尽量便宜,有时甚至还自掏腰包帮助病人出药费。他常说:“要用一生去做人,做个好人,做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好人才会有好报,好人才会长寿”。病人多了,疑难病症也就多了。有些患者的疗效总也不理想,看到病人着急的样子,李老师心里也不是滋味。他就回去多读书,对照经典著作和近现代名家的著作去体会感悟,从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治病的经验不断丰富,治病的水平不断提高。如他用温煦肝阳法治疗迁延型慢性乙型肝炎,就是经过了长期应用清利肝胆湿热后疗效不佳后,回去查阅资料受到启发而应用的。如他应用益气温阳法治疗小儿阳虚型麻疹,也是经过长期应用清热解毒法后疗效不佳后,回去查阅资料受到启发而应用的。他说:“当我以书中的理论方法用诸临床实践取得突兀之疗效时,更是心中窃喜,真想歌之舞之。回家眉飞色舞地向老伴儿讲述一遍,还相互切磋一番”。

    李老师乐于著书。著书写作本是一件耗神劳神的辛苦艰难之事,但李老师却沉浸其中和乐在其中。这几年,他不顾年事已高,穷经皓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撰写出了一系列自己的专著,如《脉学心悟》、、《温病求索》、《相濡医集》、《冠心病中医辨证求真》、《中医临证一得集》、《平脉辩证》、《汗法临证发微》、《李士懋医学全集》等,深受读者的欢迎。他认为,中医传承一靠老师带教,二靠著作传承。在古代靠老师亲炙成才的不少,但靠私淑成才也不少。金元张从正私淑刘完素,明代汪机、王纶、虞抟私淑朱丹溪,都是自身成才。如果没有刘完素撰写《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等书,如果没有朱丹溪撰写《格致余论》、《局方发挥》、《脉因证治》等书,就可能不会产生象张从正、汪机、王纶、虞抟等这样的医学大家,中医的传承就会受到巨大的损失,甚至还会绝根断流。因此,把自己的临床经验甚至是教训写出来传给后人,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种风格。他说:“当读书看病的心得体会和经验积累多了,就构思个提纲,集腋成裘,写成一本书。当我的著作出版了,仿佛迎接自己孩子的降生,虽然愚丑亦倍觉珍爱。读书、看病、写作成了我生活的重要内容。现在虽然已经老了,但还能为社会为人民做点事,感到生活很充实,整日沉浸在快乐幸福之中,颇有脱离尘世之感。我在2005年春节,戏写了一副不讲平仄对仗的对联。上联是:虽未隐居山林尘念却已渐淡宁静方致高远;下联是:本已退休赋闲还忙看病著书总因未了情缘;横批是:怡然陶然。这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自娱自乐而已。我这种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心态,就不会产生庸人自扰的烦恼。我虽已年逾古稀,头脑不觉迟钝,不知老之已至,大概这也算是一种养生吧”。

    李老师乐于简朴。他在大庆扎根工作的十余年, 把最美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由于生活在朴实勤劳的石油工人中间,从而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因为如此,他对生活一直没有过高的要求和奢望,安于过平常和平淡的日子。在我做学生跟他相处的日子里,他一直穿着朴素,也像很多普通百姓一样,一件衣服穿好几年,只要不破就舍不得扔掉,敝帚自珍。即使衣服坏了,也是让老伴田淑霄老师缝缝补补,穿了又穿。他和老伴田老师都喜欢粗茶淡饭和五谷杂粮,从不挑食。我去他家学习请教,有时碰上他们吃饭,大多时候桌子上摆着的就是玉米饼子、大馒头、炒白菜、炖豆腐、肉炒蘑菇、鸡蛋炒西红柿、萝卜咸菜、玉米面糊糊、杂面汤等。他说:“食物要新鲜洁净,蔬菜要注意多清洗。吃饭不能太挑食偏嗜,也不能过饥过饱。饮食要清淡,要少吃辛辣厚味油腻之品,烹调时尽量选择植物油。不要随意食用滋补品”。李老师为了读书写书提神,养成了爱喝浓茶的习惯。他喝茶并不讲究什么茶,什么茶都行。在喝水的瓶子里,放上一大撮茶,倒上一大杯热水,就大口大口地喝起来,一直续水喝到茶水没了味才换茶。李老师也从不嗜酒,遇到聚会时偶尔会饮一点以示对别人的尊重。李老师因为长期的读书写书,养成了抽烟的习惯,他多次下决心想戒掉抽烟都不了了之。他不认为抽烟是个好事,也不主张别人抽烟。在我跟他相处的日子里,他多次劝我不要跟学他抽烟,对自己对家人对环境都是个危害。

    李老师乐于午休。由于白天忙于教学、科研、临床、带教等繁忙的工作,所以抽不出更多的时间读书学习。由于小儿子脑外伤后继发癫痫,所以晚上十点前又必须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所以晚上李老师也抽不出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所以,李老师只得在凌晨四、五点起床,将本该白天和晚上读书学习写作的时间再弥补回来,从此养成了他凌晨起床读书工作的习惯,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他说:“直到现在,我都在每天早上四点起来读书,因为我在早晨头脑最灵光”。正是他这种常人难以承受的付出和坚持,他写出了《温病求索》、《脉学心悟》、《相濡医集》等一本本饱含心血和泪水的中医著作。由于有凌晨研读的习惯,他为了下午工作和晚上照顾孩子更有精力,每天坚持午休睡上一会儿养一养神。他认为“午时属心,此时小憩,心气强,则精气充”。

    李老师乐于下棋。李老师业余爱好不多,但有一个业余爱好就是下象棋。他从年轻时开始下象棋,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爱好。下棋是一种有益的娱乐项目,能锻炼思维、保持智力、防止脑细胞的衰老。李老师在闲暇时,也会摆一摆车马阵。他和同事下象棋,和朋友下象棋,也和学生下象棋。你来我往,谈笑间分出高下,陶冶了性情,舒畅了身心。既结交了朋友,增进了友谊,又舒缓了生活工作的压力,其乐融融。李老师说:“棋盘之上,虽然只有寥寥数子,却是韵味无穷。两军对垒,是智力的角逐。行兵布阵,是思维的较量。但是下棋不能在乎输赢,不能把胜负看得过重。对弈时间不宜过长,应适可而止。否则,不但不能养身颐性,反而还会给自己带来烦恼、耗神伤神”。

    李老师乐于和睦。在李老师的人生观里,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健康长寿的保障。他说:“家庭无对错,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了,工作才能顺利,事业才能更上一层楼”。他和夫人田淑霄教授相识相知相爱了五十多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宽容,风雨同舟携手度过了那艰辛的岁月、清贫的岁月和动荡的年代。他们俩为了中医药事业的那份情愫,共同坚守着、实践着、追求着。他把他们的一本著作命名为《相濡医集》,就是他夫妇俩相濡以沫的最好见证。这对金婚夫妇,伉俪情深,成为了教授夫妻、导师夫妻、名医夫妻,传为中医药事业领域的佳话。

    李老师淡于名利。李士懋教授说:“真能看淡名利,做到恬淡虚无,并非易事”。在这浮躁和物欲横流的当今世界,世俗认为经济宽裕、有钱富有、有名气就是幸福。所以,很多人不顾一切甚至用不正当手段地去追求名利。在过分追求名利的过程中,难免不造成心理的扭曲。有的人欢喜,有的人生气,有的人忧愁,有的人思虑,有的人悲伤,有的人惊恐等等。中医将其称之为情志刺激、七情乖戾,进而会造成气机逆乱,损伤内脏,导致各种各样的疾患。李老师认为,金钱和名气并不一定代表幸福。人们不应该对名利看得太重,对生活不要有太多的奢望,而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高的志向。要有所作为,事业上要有所成就,才能不白过一生。精神世界富足了,内心就容易安宁平淡,心情才会舒畅,正气才会旺盛。记得有一次,李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合作搞一个科研项目。科研完成后,准备进行鉴定申报科研成果。这时,一位老师提出来要将自己名次靠前些。李老师听了以后,主动将自己的名次让给这位老师。他说: “我都是教授了,年岁也大了,名次靠不靠前没那么重要,还是让给年轻点的老师为好”。正是李老师的谦让,理顺了大家的情绪,使这个科研团队保持了团结。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李士懋教授乐于读书、乐于行医、乐于著书、乐于简朴、乐于午休、乐于下棋、乐于和睦、淡于名利等重在养神的养生观,值得我们参考借鉴,对我们的健康长寿或许会有所帮助和启迪。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