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期]猫抓也致命,警惕猫抓病!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5年07月13日 中健网·健康焦点 刘颖
狂犬病大家都熟悉,知道被狗咬了要马上去打疫苗,但被猫抓伤后,很多人常忽略其危险性。近日,梅州一小伙持续发烧了三个月,最后才诊出了猫抓病。被猫抓伤后,极易患上“猫抓病”,虽不及狂犬病一旦病发即不治,但其危害同样不可小觑。

  猫抓病“变化多端”,易被误诊

  猫抓病是一种名叫“巴尔通体”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感染猫抓病的患者80%与猫抓、咬伤有关,狗、兔、猴咬伤也可引起猫抓病。随着养宠物人的增多和流浪猫的增多,猫抓病患者也呈上升趋势,全球每年猫抓病发病人数近万例。猫抓病也称为猫抓热。它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常造成医生误诊。

  “猫抓病”潜伏期一般自抓伤至出现皮疹为3-10天,大约2周后,患部以及周围的淋巴腺会变肿,时常伴随着发热症状。有时也会有伤口不红不肿、但淋巴结一下子肿胀的情况出现,在手部或腋窝最大肿块有鸡蛋那么大。少数病人会出现长期高热、化脓性淋巴结炎、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症状加重的话,还会引发肝功能障碍、视觉障碍等症状。由于潜伏期较长,很多病人不会把发病原因和猫咬联系起来。一般来说,经过两三个月没有病变的话,可自行缓解。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很可能病情恶化,甚至会侵犯其它器官引发脊髓损伤、麻痹等,严重并发症者会丧命。

  肝脾型猫抓病主要表现为脾肿大和腹痛。脑病型猫抓病主要表现为癫痫样抽搐,进行性昏迷,以眼部表现为主的猫抓病有视神经视网膜炎、结膜炎或视网膜血管炎症等。

  猫抓病比狂犬病温和,但被抓后尽量打狂犬疫苗

  “猫抓病”是由于感染了一种名为巴尔通体的病菌而引发。这种病菌不仅在猫身上,在狗等其他动物的爪子、口腔内也存在着,寄生在猫身上的猫跳蚤也有存在。家中饲养猫狗的,孩子玩耍时难免受伤。

  有报道称,生活中的猫有10%都带有这种病菌,特别是幼猫。但该病菌对于猫是没有致病性的,所以抓人、咬人的猫身上,不会看到什么特别症状。另外,“猫抓病”和狂犬病是两种不同的病,是由不同的细菌引起,所以狂犬疫苗对此并不适用。“狂犬疫苗并不能预防“猫抓病”。但被猫等抓伤或咬伤,应及时接种狂犬疫苗,是为了预防更为凶险的狂犬病。不过,“猫抓病”一般不在人际传播,市民不需要过分担心。如被猫等动物抓伤后应立即用外用消毒药处理,并定期观察局部淋巴结,必要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抗狂犬疫苗注射。

  专家提醒,“猫抓病”的初期表现为出现水疱或小的肿块,这些出现的症状容易被误判为虫咬的结果。此外,其他一些可能的症状还包括骨炎、肺炎、查不出原因的长时间持续高烧等。因此,“在出现以上症状并及时就诊时,若有宠物密切接触史及抓伤史,也应及时告诉医生,便于排除其他病因”。日常预防措施主要是不要与陌生或不熟悉的猫、狗接触,尤其是儿童不要随意与猫狗耍逗。家中饲养宠物的,要做到预防消毒,不让其寄生跳蚤和扁虱等,因为这些正是感染巴尔通体病菌的媒介。

  鸟雀也要当心!被啄后可能至肺炎

  此外,鹦鹉、家禽、鸽子和金丝雀,可传染人类鹦鹉热,这通常是由于吸入染病鸟类的羽毛或粪便的尘埃或被染病鸟类咬伤所致。患者在1~3周潜伏期之后,出现发热,寒战,周身不适和厌食。体温逐渐升高并出现咳嗽。最初是干咳,但有时有粘液脓性痰。第二周,可出现肺炎及明显的突变伴继发化脓性肺感染。体温持续升高2~3周,然后缓慢下降等症状。病死率可达30%。

  被狗咬后切忌包扎!

  如果不慎被狗咬了,伤口处理要先用20%肥皂水或清水充分的冲洗至少半小时,若伤口较深,则须将注射器伸入伤口内进行灌注清洗,应尽可能去除所有的狗涎。冲洗后用酒精消毒,然后用碘酒擦洗伤口。伤口处理应该尽快完成。切记伤口不宜包扎、缝口,应尽可能暴露伤口。如果必须包扎缝合(如出血过多),则应保证伤口已彻底清洗消毒并已注射抗狂犬病血清。若咬伤头颈部、手指或严重咬伤时,伤口周围及底部还需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