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期]春季养生还要“春捂秋冻”

中健网 >> 医疗圈 >> 焦点 2013年03月11日 中健网·专题部 程仓瑞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捂或冻一冻,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为什么要“春捂秋冻”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受春夏秋冬循环变化的影响,体内形成了一种生理性散热和保暖的功能。冬天,为抵御寒冷,人的表皮汗腺和毛孔都呈现出闭锁状态。东去春来,毛孔逐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皮肤开始活跃了,汗毛孔闭锁程度相应降低。因而春风较大的时候,尽管不是很冷,却能长驱直入肌体内部,使人有春寒冻人透心凉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人就可能因遭受冷风侵袭而罹患感冒。再加上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过早地脱掉棉衣或穿得太少,很难适应天气的骤然变化,一旦冷风来袭,患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所以,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有意地捂着点,慢慢的减衣服。

    夏去秋来,是从热到冷的过度阶段。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赶紧穿上许多衣服,甚至过早地穿上棉衣,这种做法也不妥当。因为过早地穿上棉衣,就会使身体得不到御寒锻炼,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到了“三九”真正的严寒季节,身体会因抵御不住严寒的袭击而受寒致病。

    当然“春捂”和“秋冻”都要因人、因时而宜,而且要“捂”、“冻”适度。

春捂到底“捂”多久

 

    春捂,到底“捂”多久较好呢? 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因为虽然立春代表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暖,需要至少10天—15天的过渡时间。惊蛰后天气升温较快,但早、中、晚温差较大,气温变化无常,所以惊蛰后的10天里,老人孩子一早一晚也要维持冬天穿的衣着,中午可根据天气情况稍减。3月15日停暖气后一到两周,室内温度仍然很低而室外温度已经升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增减衣服,尤其在室内时还要适当捂一捂,不要急着把所有厚衣服都洗净收藏,以免因懒得再拿出来穿而受冻受凉。

    “捂”要依各人体质而有所不同,老人、小孩或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而体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日照温度在15℃-20℃时,适当减少穿衣就不会有受病的危险了。

 

怎样判断是否该“捂”

 

    “捂”的具体标准可以综合考虑气温和个人感觉两个方面。

    首先看温度。通常来说,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减点衣服了。

    其次凭感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如果“捂”着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着脱衣;如果感觉“捂”了身体会出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否则,“捂”出了汗,万一再被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最后还要注意昼夜温差。这也是判断捂不捂的标准之一。早春时节,应该多多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一两天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身体免受冷空气突至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时,就该小心防寒了。

身体哪些部位最该“捂”

 

    1.手腕: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而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能够强化脏腑的功能。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神门穴位置: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内侧。

    2.腰眼: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常出现腰酸软、怕冷、尿频或容易困倦疲乏。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可以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

    肾俞穴位置: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3.肚脐: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以经常在肚脐热敷。另外,还可在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和胸骨下剑突连线的中点处热敷,有助于胃肠保暖。

    4.小腿:有些人在天气寒冷时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中医认为这种表现属于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足临泣穴位置: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

    阳辅穴位置:在小腿的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

春捂最佳穿衣原则

 

    “上薄下厚”是春捂最佳的穿衣原则。这是因为人的阳气根于肾,春季随着阳气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升发,而肾居腰府,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布。一旦有风寒入侵,阳气就会被困于下,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状。因此初春时节,人们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谨记“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即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

爱美女人不要过早换装

 

    肩周炎、膝骨关节病是女性高发的疾病,分析原因与穿着有很大关系。很多爱美的女性在气温回暖之后,早早地脱下棉衣。这些行为为日后的肩周炎、膝骨关节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年轻时不注意保暖,空调房间穿超短裙、无袖的衣服,肩关节、膝关节不能有效保暖,年龄大了之后就会出现骨关节病。

    女属阴,男属阳,一般在50岁以前,男性相对怕热,女性相对怕冷。更年期之后女性也可能出现阴虚火旺的现象。所以爱美女性要注意保暖,避免上了年纪以后,肩周炎、膝骨关节病发生。

儿童应如何适应天气变换

 

    1. 添衣保暖要适度

    由于小朋友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娇嫩的身体耐寒、抗病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春季忽冷忽热期间比成人更易患病,而且不易好转。不过,这种抗寒抗病能力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对环境的逐渐适应加以提高。可以进行科学的“秋冻”,不要过早过度添衣保暖,使其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这样在逐渐变冷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而增加产热量,从而有效提高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2. 要用冷水洗手洗脸

    小朋友要从秋天开始进行其他的耐寒锻炼,以进一步提高机体的冷适应能力。最简单的方法是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及喝凉开水(以25℃左右为最宜)的习惯,即使到了冬天也不放弃。由于这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小朋友一般都能适应,并且效果显着。如能再坚持每天用冷水擦拭身体则更好。

    3. 要多到室外活动

    为了提高耐寒抗病能力,只要天气许可,小朋友就要多到室外活动,特别是课间休息时。虽然时间不长,也要走出教室,活动活动手脚。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加强呼吸系统与新陈代谢的功能,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肌肉的耐寒及抗寒能力。据测定,机体代谢越旺盛就越不怕冷,人躺着时代谢率最低,坐起来就可提高12%,站着能提高20%,步行可提高50%以上,剧烈活动时则可提高10倍。

春季正确的养生之道

 

    初春季节,气温的急升骤降,天气的忽冷忽热,会刺激人体植物神经系统,使一些体质较差的人体内调节失控,机体功能发生紊乱,导致阴阳不平衡,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被某些病菌、病毒侵入而疾病缠身。因此,在这个“非常”时期到来之际,需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备加注意,学习运用正确的养生之道。

    第一,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第二,建议利用节假日选择利于出行的天气,合家去郊外旅游踏青。置身于大自然的环抱之中,有利于身心健康;

    第三,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避免元气外泄、耗气伤阴;

    第四,天气冷时及时增衣,天气暖和时也应适当“春捂”,以避免外感风寒;

    第五,饮食上要减肥腻、少吃荤,多食新鲜蔬菜。

    第六,把握好时机,在冷空气到来前24小时未雨绸缪。许多疾病发病高峰与冷空气的到来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如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应在气象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小时增加衣服。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