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女工免费换心肺死亡 家属怀疑死者被做人体试验

中健网 >> 医疗圈 >> 医讯 2006年10月25日 东方今报 佚名

  广州消息 病人是否真的有先天性心脏病?是否真的必须进行心肺移植手术才能生存?为何巨额医疗费用被免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与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近年进行的几起器官移植手术疑云重重:

  下岗女工陈凤英因听医生说不换心肺活不了3个月,而且又是免费,接受了手术,最后死于手术台上。

  江苏农妇徐小平,免费移植心肺后存活至今,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医院供养。13岁男孩周易清付了巨额费用装上中德心脏中心的人工心脏,此后15个月再没走出过东方医院,最后医生关掉心脏起搏器宣布其死亡……

   协议书上无医院签名

  陈凤英死亡的当天,其夫王翔生签下了一份协议书,但是这份协议书上只有王翔生一个人的签名,而无当事医院的签名,更无出现当事医院的名字。“经抢救无明显效果,向病人家属交代病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院方同意其自动出院,考虑病人家属家庭经济困难,退还其入院时的预交治疗款一万元整,特立此据。”

  这一份不甚明了的“死亡协议”,使得一个女人的死亡显得那么草率。

  黄凌等人一直质疑东方医院是否具有器官移植的资质。“东方医院国家卫生部只评定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根据卫生部的规定,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属于攀登医学顶峰之事,全国也只有极少数几个有资质的三级甲等完全的综合性医院才能逐渐开展。”黄凌父子在几位人士的帮助下,经过长期调查得知陈凤英的手术医生刘中民在此前没有经历过这种纯属攀登当今世界医学顶峰的手术,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技术、条件和经验。“他甚至连相关的动物试验都没有做过。”

   医院愿出8万元私了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至今在全世界仍是一项高风险、低存活率、费用昂贵的手术,人工心脏据专家称也是不成熟的技术,国内的干细胞移植更是只停留在小白鼠试验阶段。作为卫生部评定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东方医院连连攀登医学高峰让人惊叹。徐小平生了三个孩子,陈凤英生病期间还能爬六层楼。家属们不相信她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到了非得移心换肺的地步。如果病人不具备手术指征,为何移植器官?“他们都被做了人体试验?!”陈凤英的儿子黄凌及专家都有这样的怀疑,并将上海市东方医院(被告一)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被告二)推向了被告席。

  在陆家嘴法庭第一次开庭审理陈凤英手术死亡案件后,东方医院曾让法官捎话给黄凌父子,愿意出8万元了结,被黄凌父子一口回绝。“我要的是母亲死亡的真相,不是钱”。

本文关键信息:
相关内容
38100464011381004PE_U_Article中山大学发现灭癌病毒最快3年后行人体试验康之易50312202014-10-16T12:46:00+08:00 99 0 0 0 0 0 2016-04-04T17:57:02+08:00 2024-08-07T21:54:41.527+08:00 康之易 2024-09-04T14:38:39.813+08:00 字形 false 2698778920819883474 381004 中山|山大|大学|学发|发现|现灭|灭癌|癌病|病毒|毒最|最快|快3|3年|年后|后行|行人|人体|体试|试验 陈万如 王道斌 南方都市报 如果把研发抗癌新药的过程比作10公里长跑,中山大学药理学教授颜光美认为,他带领的团队顺利跑完了第一公里。颜光美的实验团队在全球内首次发现,在自然界存在的病毒M1具有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特性。这是否意味一种新的抗癌疗法有望在未来诞生?现在的癌症患者有无希望受益于此?昨日,颜光美在中山大学北校区的办公室内,详解了这一研究结果的热点问题。 <div>&nbsp; &nbsp; 南都讯 如果把研发抗癌新药的过程比作10公里长跑,中山大学药理学教授颜光美认为,他带领的团队顺利跑完了第一公里。颜光美的实验团队在全球内首次发现,在自然界存在的病毒M1具有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特性。这是否意味一种新的抗癌疗法有望在未来诞生?现在的癌症患者有无希望受益于此?昨日,颜光美在中山大学北校区的办公室内,详解了这一研究结果的热点问题。</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对三种癌细胞杀伤作用最明显</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团队在小鼠和人体肿瘤组织上进行的实验显示,M1对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对黑色素瘤、脑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也起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更为关键的是,实验团队找到了M1病毒靶向杀伤癌细胞的特征物———锌指抗病毒蛋白(ZAP)。研究显示,69%肝癌组织、52%结肠癌组织、61%的膀胱癌组织表现出ZAP的低水平。这意味着,若新药成功研发,病人可以先通过检测,确定体内癌细胞缺乏ZAP,便可以进行病毒溶瘤治疗,提高有效的可能性。</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10月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下简称PNAS杂志)上,国内媒体报道后引起轰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不是颠覆现有治疗方法,是补充发展</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我们现在已经完成实验室阶段,有充足的研究资源和好的研究条件,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临床前阶段的研究工作,取得一期临床试验的许可证,M1病毒便能用于自愿参与试验的患者身上,这是理想情况下最快能用于人体上的时间了。”颜光美说。</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按照法律规定,新药研发需通过科学研究、临床前、用于人体的一、二、三期临床试验等阶段,才可以上市销售,用于临床治疗患者。一期临床试验考查药物的安全性,二期考查药物的有效性,三期试验用数量更多的实验样本进一步研究,上市后还要在临床中进行大规模的研究,验证药效。</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我对这项研究的可信度很有信心,实验本身的科学证据充足,但面对外界要冷静。”颜光美不同意这是对现有治疗癌症方法的颠覆一说,他更愿意称为“对现有癌症治疗方法的补充和发展”。目前,治疗癌症的临床疗法包括手术切除、物理放射、化学药物治疗等,靶向药物也属于化学治疗,只是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没那么强,但仍然有耐药性等问题。</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研发药品的每一步都要如履薄冰。”颜光美曾在美国药厂实验室工作,在那里一个新药的平均研发期是10年,花20年去研究也是常事。新药研究面临的不确定性很多,而且与其它领域的研发不同,药品研发还有安全性、有效性等门槛,一步跨不过去便悉数归零,因此是高投入高风险的研究领域。</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现在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不能用于病人身上”</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现在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不能用于病人身上,这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前日晚上十一点,颜光美还在电脑前逐一回复了286封来自患者亲友的咨询邮件。作为论文的两位通讯作者之一,身兼学术和行政领导职务的颜光美公布了自己的邮箱,以收取国内外科研同行的咨询,没想到收到大量病患咨询邮件。</div><div><br></div><div>&nbsp; &nbsp; 他很理解患者亲友见到一线曙光的急切心情。有些来电者不能理解,“我给你签字画押,完全自愿行不行”,他花了半小时给对方解释,现阶段用于病人身上,不管结果如何,均触犯法律。电话也是响个不停。在接受采访的一个小时中,他的手机响了四五次,电话中他连说“有最新进展一定会及时公布”。</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实验发现了啥</div><div><br></div><div>&nbsp; &nbsp; M1病毒能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不会损伤正常细胞</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对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对黑色素瘤、脑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也起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找到M1病毒靶向杀伤癌细胞的特征物--锌指抗病毒蛋白(ZAP),若新药成功研发,病人可以先通过检测,确定体内癌细胞缺乏ZAP,便可以进行治疗。</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研究进行了两种病毒感染正常细胞的实验,一是同一器官的癌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的对比实验,二是包括心脏、肝、肠管、血管等7种人体主要器官组织的正常细胞感染M1的实验,均未发现M1病毒对正常细胞有损伤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已发现的作用仅局限于实体瘤。</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哪些有待验证</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在动物身上实验的效果有待实验研究。</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对人体毒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是临床试验需要考察的内容,现阶段实验室试验尚未涉及。</div><div><br></div><div>&nbsp; &nbsp; 肿瘤扩散和转移后,M1病毒是否有效,对血液肿瘤是否有效,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研究历程</div><div><br></div><div>&nbsp; &nbsp; 23人参与研究 来自多个学科</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单一学科或者几个人的小实验室都不可能完成这个实验。”在颜光美30人的实验室团队中,有23人参与M1病毒研究,他们来自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病毒学、临床肿瘤科等多学科,包括博士研究生、临床医生和技术员,例如从患者身上取肿瘤活体组织需要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医生完成,病理学分析鉴定由中山一院负责。“多学科合作的胸怀、组织协调的能力,对科研创新必不可少。”</div><div><br></div><div>&nbsp; &nbsp; 论文发表前一个月,实验室团队已申请了国家和国际的专利,这是完全由中山大学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div><div><br></div><div>&nbsp; &nbsp; 2004年开始,颜光美便着手筹备主持生物制药的抗癌研究。他的研究思路套用俗话,便是中国传统的“以毒攻毒”。2007年,实验团队利用一种霍乱毒素细菌,产生有毒蛋白质,诱导脑癌肿瘤细胞降低恶性程度,分化成类似于正常细胞的细胞,论文也是发表在PN A S杂志上。这次M 1病毒特性的发现,则是另一套称为“溶瘤病毒”的抗癌功夫。</div><div><br></div><div>&nbsp; &nbsp; 为什么没发在Nature或Science</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认为,PNAS作为综合性期刊,在学术界中已经有很大影响力,在生物学领域中属于权威杂志,引用指数足够高,他在美国的导师也很喜欢在PNAS上发文章。</div><div><br></div><div>&nbsp; &nbsp; PNAS的审稿非常严格,论文投稿后只有一次修改机会,修改后要么发表要么淘汰,负责提出修改意见的是该领域世界级的学术权威。</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介绍,一般情况下,PNAS给一篇论文的正文篇幅是6页,颜光美团队发表的这篇有9页正文(含6张图表)和10页的补充数据,是作为这期杂志的重点论文来推出。</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更为人熟知的Nature和Science杂志,一般只给论文4页正文的篇幅,最多只给4张图表,讲求短小精悍,颜光美希望论文发表能呈现一个完整的学术项目故事。</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对话</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暂未发现损伤正常细胞 新药或是注射剂</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南都:实验进展如何?</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研究进行了一系列体外测试、小鼠体内的肿瘤模型测试以及取自患者的肿瘤活组织测试,下一步,实验人员会将M1病毒用于灵长类动物身上进行实验。我设想,新药会是动脉或静脉注射剂。从已有资料来看,这项研究的前途很好。我们还有其它技术证据支撑,等相关实验到达完成阶段,还会有论文发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南都: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病毒进行攻击,产生抗体,如何让病毒绕开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人体产生的抗体会在两星期后将体内病毒“赶出体外”,M1病毒的疗法设想是两个星期内分3至4次注射,病毒有足够时间钻入癌细胞体内,通过扩增裂解方式杀伤肿瘤细胞,产生的子代病毒又能感染周围的细胞。抗体清除体内未感染癌细胞的病毒,不影响已经“打入敌后”的“病毒卧底”工作。</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南都:M1病毒是否会感染正常细胞,引起其它疾病或产生毒副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自然界存在的病毒中,只是一小部分会对人体致病。M1病毒只在马和猪之间传播。 研究进行了两种病毒感染正常细胞的实验,一是同一器官的癌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的对比实验,二是包括心脏、肝、肠管、血管等7种人体主要器官组织的正常细胞感染M1的实验,均未发现M1病毒对正常细胞有损伤作用。因此推断,M1病毒治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副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而且,对人体毒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是临床试验需要考查的内容,现阶段实验室试验尚未涉及。即使日后实验发现对人体产生某些副作用,权衡轻重,只要利大于弊,依然还有临床应用价值。</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南都:M1病毒能否治疗非实体瘤?对肿瘤转移和扩散的治疗有何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我们研究中,M1病毒已发现的作用仅局限于实体瘤,因为中国90%的癌症病例都是实体瘤,所以这是我们团队首选的实验对象。肿瘤扩散和转移后,M1病毒是否有效,对血液肿瘤是否有效,这些都是未来进一步实验研究的方向。</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我们现在是用天然病毒进行实验,未来在研究清楚病毒的结构和功能后,根据它的抗癌机制,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改建工程病毒,将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的病毒RNA结构部分去除。另一种可能的思路是将病毒改建成只杀伤特定种类癌症细胞的病毒,专门治疗某一癌症,更加精确打击。</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癌症研究现状</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癌症治疗效果 关键看早中晚期</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现在唯一能有效预防的癌症疫苗是子宫颈癌疫苗,对几种HPV病毒感染引起的子宫颈癌预防作用能达到90%以上。但由于我国药监部门的审批等原因,疫苗在大陆地区尚未上市。</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所有癌症的发病机理,现在都还是不清晰。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子宫颈癌是疫苗无法预防。</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癌症治疗的效果,关键看恶性肿瘤的早中晚期,与癌症类型的关系相对较小。早期的即便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肺癌,也有80%以上五年存活率。晚期只有20%存活率。五年生存期比例较高的是鼻咽癌、甲状腺癌,原因是这类肿瘤不易扩散。</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目前临床治疗效果最差的是晚期的胰腺癌、肺癌、肝癌。有25%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在被确诊后活不过一年。</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得益于同M1病毒类似药理,人类开发出针对一些基因突变所引发的癌症的靶向药物。比如说,现在医学发现,中国人所患的肺癌当中,有相当部分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它们的EGFR基因出现突变。所以药商们开发出针对此类突变的靶向药物,如特罗凯、易瑞沙,还在继续针对这些突变致癌基因,开发后代的靶向药物,但它们的作用和M1不同,不同点在于长期使用该类靶向药物后,容易出现耐药现象。</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溶瘤病毒治疗</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通过对自然界存在的一些致病力较弱的病毒进行基因改造,制成特殊的溶瘤病毒,利用靶细胞中抑癌基因的失活或缺陷,从而选择性地感染肿瘤细胞,在其内大量复制并最终摧毁肿瘤细胞。</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出品:南方都市报科学新闻工作室</div><div><br></div><div>&nbsp; &nbsp; 主持:冯巧</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采写:南都记者 陈万如 王道斌</div> 不分页 中山,山大,大学,学发,发现,现灭,灭癌,癌病,病毒,毒最,最快,快3,3年,年后,后行,行人,人体,体试,试验 <div>&nbsp; &nbsp; 南都讯 如果把研发抗癌新药的过程比作10公里长跑,中山大学药理学教授颜光美认为,他带领的团队顺利跑完了第一公里。颜光美的实验团队在全球内首次发现,在自然界存在的病毒M1具有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特性。这是否意味一种新的抗癌疗法有望在未来诞生?现在的癌症患者有无希望受益于此?昨日,颜光美在中山大学北校区的办公室内,详解了这一研究结果的热点问题。</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对三种癌细胞杀伤作用最明显</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团队在小鼠和人体肿瘤组织上进行的实验显示,M1对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对黑色素瘤、脑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也起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更为关键的是,实验团队找到了M1病毒靶向杀伤癌细胞的特征物———锌指抗病毒蛋白(ZAP)。研究显示,69%肝癌组织、52%结肠癌组织、61%的膀胱癌组织表现出ZAP的低水平。这意味着,若新药成功研发,病人可以先通过检测,确定体内癌细胞缺乏ZAP,便可以进行病毒溶瘤治疗,提高有效的可能性。</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10月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下简称PNAS杂志)上,国内媒体报道后引起轰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不是颠覆现有治疗方法,是补充发展</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我们现在已经完成实验室阶段,有充足的研究资源和好的研究条件,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临床前阶段的研究工作,取得一期临床试验的许可证,M1病毒便能用于自愿参与试验的患者身上,这是理想情况下最快能用于人体上的时间了。”颜光美说。</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按照法律规定,新药研发需通过科学研究、临床前、用于人体的一、二、三期临床试验等阶段,才可以上市销售,用于临床治疗患者。一期临床试验考查药物的安全性,二期考查药物的有效性,三期试验用数量更多的实验样本进一步研究,上市后还要在临床中进行大规模的研究,验证药效。</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我对这项研究的可信度很有信心,实验本身的科学证据充足,但面对外界要冷静。”颜光美不同意这是对现有治疗癌症方法的颠覆一说,他更愿意称为“对现有癌症治疗方法的补充和发展”。目前,治疗癌症的临床疗法包括手术切除、物理放射、化学药物治疗等,靶向药物也属于化学治疗,只是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没那么强,但仍然有耐药性等问题。</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研发药品的每一步都要如履薄冰。”颜光美曾在美国药厂实验室工作,在那里一个新药的平均研发期是10年,花20年去研究也是常事。新药研究面临的不确定性很多,而且与其它领域的研发不同,药品研发还有安全性、有效性等门槛,一步跨不过去便悉数归零,因此是高投入高风险的研究领域。</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现在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不能用于病人身上”</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现在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不能用于病人身上,这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前日晚上十一点,颜光美还在电脑前逐一回复了286封来自患者亲友的咨询邮件。作为论文的两位通讯作者之一,身兼学术和行政领导职务的颜光美公布了自己的邮箱,以收取国内外科研同行的咨询,没想到收到大量病患咨询邮件。</div><div><br></div><div>&nbsp; &nbsp; 他很理解患者亲友见到一线曙光的急切心情。有些来电者不能理解,“我给你签字画押,完全自愿行不行”,他花了半小时给对方解释,现阶段用于病人身上,不管结果如何,均触犯法律。电话也是响个不停。在接受采访的一个小时中,他的手机响了四五次,电话中他连说“有最新进展一定会及时公布”。</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实验发现了啥</div><div><br></div><div>&nbsp; &nbsp; M1病毒能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不会损伤正常细胞</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对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对黑色素瘤、脑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也起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找到M1病毒靶向杀伤癌细胞的特征物--锌指抗病毒蛋白(ZAP),若新药成功研发,病人可以先通过检测,确定体内癌细胞缺乏ZAP,便可以进行治疗。</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研究进行了两种病毒感染正常细胞的实验,一是同一器官的癌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的对比实验,二是包括心脏、肝、肠管、血管等7种人体主要器官组织的正常细胞感染M1的实验,均未发现M1病毒对正常细胞有损伤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已发现的作用仅局限于实体瘤。</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哪些有待验证</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在动物身上实验的效果有待实验研究。</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对人体毒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是临床试验需要考察的内容,现阶段实验室试验尚未涉及。</div><div><br></div><div>&nbsp; &nbsp; 肿瘤扩散和转移后,M1病毒是否有效,对血液肿瘤是否有效,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研究历程</div><div><br></div><div>&nbsp; &nbsp; 23人参与研究 来自多个学科</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单一学科或者几个人的小实验室都不可能完成这个实验。”在颜光美30人的实验室团队中,有23人参与M1病毒研究,他们来自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病毒学、临床肿瘤科等多学科,包括博士研究生、临床医生和技术员,例如从患者身上取肿瘤活体组织需要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医生完成,病理学分析鉴定由中山一院负责。“多学科合作的胸怀、组织协调的能力,对科研创新必不可少。”</div><div><br></div><div>&nbsp; &nbsp; 论文发表前一个月,实验室团队已申请了国家和国际的专利,这是完全由中山大学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div><div><br></div><div>&nbsp; &nbsp; 2004年开始,颜光美便着手筹备主持生物制药的抗癌研究。他的研究思路套用俗话,便是中国传统的“以毒攻毒”。2007年,实验团队利用一种霍乱毒素细菌,产生有毒蛋白质,诱导脑癌肿瘤细胞降低恶性程度,分化成类似于正常细胞的细胞,论文也是发表在PN A S杂志上。这次M 1病毒特性的发现,则是另一套称为“溶瘤病毒”的抗癌功夫。</div><div><br></div><div>&nbsp; &nbsp; 为什么没发在Nature或Science</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认为,PNAS作为综合性期刊,在学术界中已经有很大影响力,在生物学领域中属于权威杂志,引用指数足够高,他在美国的导师也很喜欢在PNAS上发文章。</div><div><br></div><div>&nbsp; &nbsp; PNAS的审稿非常严格,论文投稿后只有一次修改机会,修改后要么发表要么淘汰,负责提出修改意见的是该领域世界级的学术权威。</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介绍,一般情况下,PNAS给一篇论文的正文篇幅是6页,颜光美团队发表的这篇有9页正文(含6张图表)和10页的补充数据,是作为这期杂志的重点论文来推出。</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更为人熟知的Nature和Science杂志,一般只给论文4页正文的篇幅,最多只给4张图表,讲求短小精悍,颜光美希望论文发表能呈现一个完整的学术项目故事。</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对话</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暂未发现损伤正常细胞 新药或是注射剂</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南都:实验进展如何?</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研究进行了一系列体外测试、小鼠体内的肿瘤模型测试以及取自患者的肿瘤活组织测试,下一步,实验人员会将M1病毒用于灵长类动物身上进行实验。我设想,新药会是动脉或静脉注射剂。从已有资料来看,这项研究的前途很好。我们还有其它技术证据支撑,等相关实验到达完成阶段,还会有论文发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南都: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病毒进行攻击,产生抗体,如何让病毒绕开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人体产生的抗体会在两星期后将体内病毒“赶出体外”,M1病毒的疗法设想是两个星期内分3至4次注射,病毒有足够时间钻入癌细胞体内,通过扩增裂解方式杀伤肿瘤细胞,产生的子代病毒又能感染周围的细胞。抗体清除体内未感染癌细胞的病毒,不影响已经“打入敌后”的“病毒卧底”工作。</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南都:M1病毒是否会感染正常细胞,引起其它疾病或产生毒副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自然界存在的病毒中,只是一小部分会对人体致病。M1病毒只在马和猪之间传播。 研究进行了两种病毒感染正常细胞的实验,一是同一器官的癌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的对比实验,二是包括心脏、肝、肠管、血管等7种人体主要器官组织的正常细胞感染M1的实验,均未发现M1病毒对正常细胞有损伤作用。因此推断,M1病毒治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副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而且,对人体毒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是临床试验需要考查的内容,现阶段实验室试验尚未涉及。即使日后实验发现对人体产生某些副作用,权衡轻重,只要利大于弊,依然还有临床应用价值。</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南都:M1病毒能否治疗非实体瘤?对肿瘤转移和扩散的治疗有何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我们研究中,M1病毒已发现的作用仅局限于实体瘤,因为中国90%的癌症病例都是实体瘤,所以这是我们团队首选的实验对象。肿瘤扩散和转移后,M1病毒是否有效,对血液肿瘤是否有效,这些都是未来进一步实验研究的方向。</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我们现在是用天然病毒进行实验,未来在研究清楚病毒的结构和功能后,根据它的抗癌机制,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改建工程病毒,将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的病毒RNA结构部分去除。另一种可能的思路是将病毒改建成只杀伤特定种类癌症细胞的病毒,专门治疗某一癌症,更加精确打击。</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癌症研究现状</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癌症治疗效果 关键看早中晚期</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现在唯一能有效预防的癌症疫苗是子宫颈癌疫苗,对几种HPV病毒感染引起的子宫颈癌预防作用能达到90%以上。但由于我国药监部门的审批等原因,疫苗在大陆地区尚未上市。</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所有癌症的发病机理,现在都还是不清晰。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子宫颈癌是疫苗无法预防。</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癌症治疗的效果,关键看恶性肿瘤的早中晚期,与癌症类型的关系相对较小。早期的即便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肺癌,也有80%以上五年存活率。晚期只有20%存活率。五年生存期比例较高的是鼻咽癌、甲状腺癌,原因是这类肿瘤不易扩散。</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目前临床治疗效果最差的是晚期的胰腺癌、肺癌、肝癌。有25%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在被确诊后活不过一年。</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得益于同M1病毒类似药理,人类开发出针对一些基因突变所引发的癌症的靶向药物。比如说,现在医学发现,中国人所患的肺癌当中,有相当部分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它们的EGFR基因出现突变。所以药商们开发出针对此类突变的靶向药物,如特罗凯、易瑞沙,还在继续针对这些突变致癌基因,开发后代的靶向药物,但它们的作用和M1不同,不同点在于长期使用该类靶向药物后,容易出现耐药现象。</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溶瘤病毒治疗</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通过对自然界存在的一些致病力较弱的病毒进行基因改造,制成特殊的溶瘤病毒,利用靶细胞中抑癌基因的失活或缺陷,从而选择性地感染肿瘤细胞,在其内大量复制并最终摧毁肿瘤细胞。</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出品:南方都市报科学新闻工作室</div><div><br></div><div>&nbsp; &nbsp; 主持:冯巧</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采写:南都记者 陈万如 王道斌</div> <div>&nbsp; &nbsp; 南都讯 如果把研发抗癌新药的过程比作10公里长跑,中山大学药理学教授颜光美认为,他带领的团队顺利跑完了第一公里。颜光美的实验团队在全球内首次发现,在自然界存在的病毒M1具有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特性。这是否意味一种新的抗癌疗法有望在未来诞生?现在的癌症患者有无希望受益于此?昨日,颜光美在中山大学北校区的办公室内,详解了这一研究结果的热点问题。</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对三种癌细胞杀伤作用最明显</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团队在小鼠和人体肿瘤组织上进行的实验显示,M1对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对黑色素瘤、脑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也起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更为关键的是,实验团队找到了M1病毒靶向杀伤癌细胞的特征物———锌指抗病毒蛋白(ZAP)。研究显示,69%肝癌组织、52%结肠癌组织、61%的膀胱癌组织表现出ZAP的低水平。这意味着,若新药成功研发,病人可以先通过检测,确定体内癌细胞缺乏ZAP,便可以进行病毒溶瘤治疗,提高有效的可能性。</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10月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下简称PNAS杂志)上,国内媒体报道后引起轰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不是颠覆现有治疗方法,是补充发展</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我们现在已经完成实验室阶段,有充足的研究资源和好的研究条件,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临床前阶段的研究工作,取得一期临床试验的许可证,M1病毒便能用于自愿参与试验的患者身上,这是理想情况下最快能用于人体上的时间了。”颜光美说。</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按照法律规定,新药研发需通过科学研究、临床前、用于人体的一、二、三期临床试验等阶段,才可以上市销售,用于临床治疗患者。一期临床试验考查药物的安全性,二期考查药物的有效性,三期试验用数量更多的实验样本进一步研究,上市后还要在临床中进行大规模的研究,验证药效。</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我对这项研究的可信度很有信心,实验本身的科学证据充足,但面对外界要冷静。”颜光美不同意这是对现有治疗癌症方法的颠覆一说,他更愿意称为“对现有癌症治疗方法的补充和发展”。目前,治疗癌症的临床疗法包括手术切除、物理放射、化学药物治疗等,靶向药物也属于化学治疗,只是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没那么强,但仍然有耐药性等问题。</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研发药品的每一步都要如履薄冰。”颜光美曾在美国药厂实验室工作,在那里一个新药的平均研发期是10年,花20年去研究也是常事。新药研究面临的不确定性很多,而且与其它领域的研发不同,药品研发还有安全性、有效性等门槛,一步跨不过去便悉数归零,因此是高投入高风险的研究领域。</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现在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不能用于病人身上”</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现在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不能用于病人身上,这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前日晚上十一点,颜光美还在电脑前逐一回复了286封来自患者亲友的咨询邮件。作为论文的两位通讯作者之一,身兼学术和行政领导职务的颜光美公布了自己的邮箱,以收取国内外科研同行的咨询,没想到收到大量病患咨询邮件。</div><div><br></div><div>&nbsp; &nbsp; 他很理解患者亲友见到一线曙光的急切心情。有些来电者不能理解,“我给你签字画押,完全自愿行不行”,他花了半小时给对方解释,现阶段用于病人身上,不管结果如何,均触犯法律。电话也是响个不停。在接受采访的一个小时中,他的手机响了四五次,电话中他连说“有最新进展一定会及时公布”。</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实验发现了啥</div><div><br></div><div>&nbsp; &nbsp; M1病毒能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不会损伤正常细胞</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对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对黑色素瘤、脑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也起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找到M1病毒靶向杀伤癌细胞的特征物--锌指抗病毒蛋白(ZAP),若新药成功研发,病人可以先通过检测,确定体内癌细胞缺乏ZAP,便可以进行治疗。</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研究进行了两种病毒感染正常细胞的实验,一是同一器官的癌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的对比实验,二是包括心脏、肝、肠管、血管等7种人体主要器官组织的正常细胞感染M1的实验,均未发现M1病毒对正常细胞有损伤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已发现的作用仅局限于实体瘤。</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哪些有待验证</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在动物身上实验的效果有待实验研究。</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对人体毒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是临床试验需要考察的内容,现阶段实验室试验尚未涉及。</div><div><br></div><div>&nbsp; &nbsp; 肿瘤扩散和转移后,M1病毒是否有效,对血液肿瘤是否有效,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研究历程</div><div><br></div><div>&nbsp; &nbsp; 23人参与研究 来自多个学科</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单一学科或者几个人的小实验室都不可能完成这个实验。”在颜光美30人的实验室团队中,有23人参与M1病毒研究,他们来自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病毒学、临床肿瘤科等多学科,包括博士研究生、临床医生和技术员,例如从患者身上取肿瘤活体组织需要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医生完成,病理学分析鉴定由中山一院负责。“多学科合作的胸怀、组织协调的能力,对科研创新必不可少。”</div><div><br></div><div>&nbsp; &nbsp; 论文发表前一个月,实验室团队已申请了国家和国际的专利,这是完全由中山大学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div><div><br></div><div>&nbsp; &nbsp; 2004年开始,颜光美便着手筹备主持生物制药的抗癌研究。他的研究思路套用俗话,便是中国传统的“以毒攻毒”。2007年,实验团队利用一种霍乱毒素细菌,产生有毒蛋白质,诱导脑癌肿瘤细胞降低恶性程度,分化成类似于正常细胞的细胞,论文也是发表在PN A S杂志上。这次M 1病毒特性的发现,则是另一套称为“溶瘤病毒”的抗癌功夫。</div><div><br></div><div>&nbsp; &nbsp; 为什么没发在Nature或Science</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认为,PNAS作为综合性期刊,在学术界中已经有很大影响力,在生物学领域中属于权威杂志,引用指数足够高,他在美国的导师也很喜欢在PNAS上发文章。</div><div><br></div><div>&nbsp; &nbsp; PNAS的审稿非常严格,论文投稿后只有一次修改机会,修改后要么发表要么淘汰,负责提出修改意见的是该领域世界级的学术权威。</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介绍,一般情况下,PNAS给一篇论文的正文篇幅是6页,颜光美团队发表的这篇有9页正文(含6张图表)和10页的补充数据,是作为这期杂志的重点论文来推出。</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更为人熟知的Nature和Science杂志,一般只给论文4页正文的篇幅,最多只给4张图表,讲求短小精悍,颜光美希望论文发表能呈现一个完整的学术项目故事。</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对话</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暂未发现损伤正常细胞 新药或是注射剂</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南都:实验进展如何?</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研究进行了一系列体外测试、小鼠体内的肿瘤模型测试以及取自患者的肿瘤活组织测试,下一步,实验人员会将M1病毒用于灵长类动物身上进行实验。我设想,新药会是动脉或静脉注射剂。从已有资料来看,这项研究的前途很好。我们还有其它技术证据支撑,等相关实验到达完成阶段,还会有论文发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南都: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病毒进行攻击,产生抗体,如何让病毒绕开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人体产生的抗体会在两星期后将体内病毒“赶出体外”,M1病毒的疗法设想是两个星期内分3至4次注射,病毒有足够时间钻入癌细胞体内,通过扩增裂解方式杀伤肿瘤细胞,产生的子代病毒又能感染周围的细胞。抗体清除体内未感染癌细胞的病毒,不影响已经“打入敌后”的“病毒卧底”工作。</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南都:M1病毒是否会感染正常细胞,引起其它疾病或产生毒副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自然界存在的病毒中,只是一小部分会对人体致病。M1病毒只在马和猪之间传播。 研究进行了两种病毒感染正常细胞的实验,一是同一器官的癌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的对比实验,二是包括心脏、肝、肠管、血管等7种人体主要器官组织的正常细胞感染M1的实验,均未发现M1病毒对正常细胞有损伤作用。因此推断,M1病毒治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副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而且,对人体毒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是临床试验需要考查的内容,现阶段实验室试验尚未涉及。即使日后实验发现对人体产生某些副作用,权衡轻重,只要利大于弊,依然还有临床应用价值。</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南都:M1病毒能否治疗非实体瘤?对肿瘤转移和扩散的治疗有何作用?</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颜光美:我们研究中,M1病毒已发现的作用仅局限于实体瘤,因为中国90%的癌症病例都是实体瘤,所以这是我们团队首选的实验对象。肿瘤扩散和转移后,M1病毒是否有效,对血液肿瘤是否有效,这些都是未来进一步实验研究的方向。</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我们现在是用天然病毒进行实验,未来在研究清楚病毒的结构和功能后,根据它的抗癌机制,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改建工程病毒,将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的病毒RNA结构部分去除。另一种可能的思路是将病毒改建成只杀伤特定种类癌症细胞的病毒,专门治疗某一癌症,更加精确打击。</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癌症研究现状</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癌症治疗效果 关键看早中晚期</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现在唯一能有效预防的癌症疫苗是子宫颈癌疫苗,对几种HPV病毒感染引起的子宫颈癌预防作用能达到90%以上。但由于我国药监部门的审批等原因,疫苗在大陆地区尚未上市。</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所有癌症的发病机理,现在都还是不清晰。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子宫颈癌是疫苗无法预防。</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癌症治疗的效果,关键看恶性肿瘤的早中晚期,与癌症类型的关系相对较小。早期的即便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肺癌,也有80%以上五年存活率。晚期只有20%存活率。五年生存期比例较高的是鼻咽癌、甲状腺癌,原因是这类肿瘤不易扩散。</div><div><br></div><div>&nbsp; &nbsp; 目前临床治疗效果最差的是晚期的胰腺癌、肺癌、肝癌。有25%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在被确诊后活不过一年。</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得益于同M1病毒类似药理,人类开发出针对一些基因突变所引发的癌症的靶向药物。比如说,现在医学发现,中国人所患的肺癌当中,有相当部分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它们的EGFR基因出现突变。所以药商们开发出针对此类突变的靶向药物,如特罗凯、易瑞沙,还在继续针对这些突变致癌基因,开发后代的靶向药物,但它们的作用和M1不同,不同点在于长期使用该类靶向药物后,容易出现耐药现象。</div><div><br></div><div>&nbsp; &nbsp; 溶瘤病毒治疗</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通过对自然界存在的一些致病力较弱的病毒进行基因改造,制成特殊的溶瘤病毒,利用靶细胞中抑癌基因的失活或缺陷,从而选择性地感染肿瘤细胞,在其内大量复制并最终摧毁肿瘤细胞。</div><div><br></div><div>&nbsp; &nbsp; 出品:南方都市报科学新闻工作室</div><div><br></div><div>&nbsp; &nbsp; 主持:冯巧</div><div><br></div><div>&nbsp; &nbsp; 采写:南都记者 陈万如 王道斌</div> 笨笨 陈万如 王道斌
18536664011185366PE_U_Article让人体试验更人文让媒体报道更理性舒云3711102006-03-01T02:55:19+08:002016-05-10T08:22:22.243+08:00 99 0 0 0 0 0 2006-03-01T02:55:19+08:00 2006-03-01T02:55:19+08:00 舒云 2024-09-13T06:46:36.55+08:00 rang-ren-ti-shi-yan-geng-ren-wen-rang-mei-ti-bao-dao-geng-li-xing 字形 false 0 185366 |让人体试验更人文让媒体报道更理性| 佚名 医药经济报 “外国制药公司”、“试药”、“不知情”、“吃死人”,几个关键词碰在一起就撞击出一条十分惹眼的社会新闻。次也不例外。 <BR><BR> 4月6日,《南方都市报》一则题为《跨国药物试验和一个农妇的死亡》的深度报道,以相当大的篇幅报道了浙江农妇沈新连,参与由汙江海宁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主持的人参防治大肠癌药物试验后死亡的整个事件。 <BR><BR> 此文一现报端,立即就有不少媒体跟进。大家的观点基本一致,纷纷指责医疗机构与研究单位的无良。《中国青年报》4月8日的一篇评论性文章《农民竟成廉价小白鼠震撼人心》,其大标题就很直接地表明了上述观点。 <BR><BR> 近年来,“试药”(药物临床试验)导致参与者的生命权受到侵害的报道不在少数。公众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是媒体的普遍观点——“就的情况来看,这场‘迟来的’诉讼大概只能以败诉而终,农妇之死与试药的关系或许也只有天知地知和制药者自知了。死者已去,证据没有留存,再加上一介农夫法律知识的欠缺,想轻易告倒‘跨国试药者’,难度可想而知”(《南方都市报》);“中国农村不仅盛产‘廉价劳动力’,而且盛产‘廉价小白鼠’!——这就是我从以上数据中看到的残酷现实。如果说‘廉价劳动力’缺少的只是知识和技能,那么‘廉价小白鼠’缺少的则是政府和法律的保护;如果说‘廉价劳动力’损伤的只是体力和金钱,那么‘廉价小白鼠’损失的将是健康和生命!(《中国青年报》)。而另一面,则是众多医学、药学专家针锋相对的观点。他们愤怒地认为,媒体正在不负责任地将药物临床试验妖魔化,使得人们对这个原本可以与“神圣”二字联系起来的工作的偏见越来越重,并且还在不断地、不由分说地给他们下“冷血”的定义。如果大家都对“试药”敬而远之,新药又从何而来? <BR><BR> 解释明白了,真正做到知情同意了,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很多焦点问题似乎就不难解决了。 <BR><BR> 然而还有一些事情是没有办法跟当事人解释的,也就根本不可能征得其同意,那又该如何处理呢? <BR><BR> 4月6日《信息时报》一则题为《无主尸可否用于医学实验》的报道,同样看得人心惊肉跳。 <BR><BR> 据报道,广州殡仪馆每月都要收到80~100具无人认领的遗体,在公示的近450具遗体中,认领率不及一成。处理一具无主尸,殡仪馆要花费好几千元。而与之相对的是,广州的医学院普遍存在教学用尸严重不足的窘境,于是一些医学院不得不每月都到贫困山区找一些无主尸用于维持教学。对此,该报记者“很自然地”提出了一个认为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边是无主尸挤爆殡仪馆,一边是医学院愁无解剖尸源,双方能否达成供需关系? <BR><BR> 供需关系?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词用在这里使人一下子就令我联想到了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乞乞科夫还只不过是在处心积虑地搜罗死人的名字而已,这里却已经在讨论如何将“无主”尸体废物利用,以免造成“浪费”了! <BR><BR> 这原本是一个不能讨论的问题,原因并不是它无足轻重到不值得讨论,而是这样的话题一提出来,就是对人的尊严和作为人所被天然授予的权利的蔑视。有个词现在已经被用滥了——人文关怀。充满科学理性的人体试验怎样才能够符合人文关怀的要求?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R><BR>传媒关注版 <BR><BR> 医药经济报2005年 第42期 手动分页 10000 让人体试验更人文让媒体报道更理性 “外国制药公司”、“试药”、“不知情”、“吃死人”,几个关键词碰在一起就撞击出一条十分惹眼的社会新闻。次也不例外。 <BR><BR> 4月6日,《南方都市报》一则题为《跨国药物试验和一个农妇的死亡》的深度报道,以相当大的篇幅报道了浙江农妇沈新连,参与由汙江海宁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主持的人参防治大肠癌药物试验后死亡的整个事件。 <BR><BR> 此文一现报端,立即就有不少媒体跟进。大家的观点基本一致,纷纷指责医疗机构与研究单位的无良。《中国青年报》4月8日的一篇评论性文章《农民竟成廉价小白鼠震撼人心》,其大标题就很直接地表明了上述观点。 <BR><BR> 近年来,“试药”(药物临床试验)导致参与者的生命权受到侵害的报道不在少数。公众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是媒体的普遍观点——“就的情况来看,这场‘迟来的’诉讼大概只能以败诉而终,农妇之死与试药的关系或许也只有天知地知和制药者自知了。死者已去,证据没有留存,再加上一介农夫法律知识的欠缺,想轻易告倒‘跨国试药者’,难度可想而知”(《南方都市报》);“中国农村不仅盛产‘廉价劳动力’,而且盛产‘廉价小白鼠’!——这就是我从以上数据中看到的残酷现实。如果说‘廉价劳动力’缺少的只是知识和技能,那么‘廉价小白鼠’缺少的则是政府和法律的保护;如果说‘廉价劳动力’损伤的只是体力和金钱,那么‘廉价小白鼠’损失的将是健康和生命!(《中国青年报》)。而另一面,则是众多医学、药学专家针锋相对的观点。他们愤怒地认为,媒体正在不负责任地将药物临床试验妖魔化,使得人们对这个原本可以与“神圣”二字联系起来的工作的偏见越来越重,并且还在不断地、不由分说地给他们下“冷血”的定义。如果大家都对“试药”敬而远之,新药又从何而来? <BR><BR> 解释明白了,真正做到知情同意了,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很多焦点问题似乎就不难解决了。 <BR><BR> 然而还有一些事情是没有办法跟当事人解释的,也就根本不可能征得其同意,那又该如何处理呢? <BR><BR> 4月6日《信息时报》一则题为《无主尸可否用于医学实验》的报道,同样看得人心惊肉跳。 <BR><BR> 据报道,广州殡仪馆每月都要收到80~100具无人认领的遗体,在公示的近450具遗体中,认领率不及一成。处理一具无主尸,殡仪馆要花费好几千元。而与之相对的是,广州的医学院普遍存在教学用尸严重不足的窘境,于是一些医学院不得不每月都到贫困山区找一些无主尸用于维持教学。对此,该报记者“很自然地”提出了一个认为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边是无主尸挤爆殡仪馆,一边是医学院愁无解剖尸源,双方能否达成供需关系? <BR><BR> 供需关系?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词用在这里使人一下子就令我联想到了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乞乞科夫还只不过是在处心积虑地搜罗死人的名字而已,这里却已经在讨论如何将“无主”尸体废物利用,以免造成“浪费”了! <BR><BR> 这原本是一个不能讨论的问题,原因并不是它无足轻重到不值得讨论,而是这样的话题一提出来,就是对人的尊严和作为人所被天然授予的权利的蔑视。有个词现在已经被用滥了——人文关怀。充满科学理性的人体试验怎样才能够符合人文关怀的要求?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R><BR>传媒关注版 <BR><BR> 医药经济报2005年 第42期 “外国制药公司”、“试药”、“不知情”、“吃死人”,几个关键词碰在一起就撞击出一条十分惹眼的社会新闻。次也不例外。 <BR><BR> 4月6日,《南方都市报》一则题为《跨国药物试验和一个农妇的死亡》的深度报道,以相当大的篇幅报道了浙江农妇沈新连,参与由汙江海宁市肿瘤防治研究所主持的人参防治大肠癌药物试验后死亡的整个事件。 <BR><BR> 此文一现报端,立即就有不少媒体跟进。大家的观点基本一致,纷纷指责医疗机构与研究单位的无良。《中国青年报》4月8日的一篇评论性文章《农民竟成廉价小白鼠震撼人心》,其大标题就很直接地表明了上述观点。 <BR><BR> 近年来,“试药”(药物临床试验)导致参与者的生命权受到侵害的报道不在少数。公众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是媒体的普遍观点——“就的情况来看,这场‘迟来的’诉讼大概只能以败诉而终,农妇之死与试药的关系或许也只有天知地知和制药者自知了。死者已去,证据没有留存,再加上一介农夫法律知识的欠缺,想轻易告倒‘跨国试药者’,难度可想而知”(《南方都市报》);“中国农村不仅盛产‘廉价劳动力’,而且盛产‘廉价小白鼠’!——这就是我从以上数据中看到的残酷现实。如果说‘廉价劳动力’缺少的只是知识和技能,那么‘廉价小白鼠’缺少的则是政府和法律的保护;如果说‘廉价劳动力’损伤的只是体力和金钱,那么‘廉价小白鼠’损失的将是健康和生命!(《中国青年报》)。而另一面,则是众多医学、药学专家针锋相对的观点。他们愤怒地认为,媒体正在不负责任地将药物临床试验妖魔化,使得人们对这个原本可以与“神圣”二字联系起来的工作的偏见越来越重,并且还在不断地、不由分说地给他们下“冷血”的定义。如果大家都对“试药”敬而远之,新药又从何而来? <BR><BR> 解释明白了,真正做到知情同意了,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很多焦点问题似乎就不难解决了。 <BR><BR> 然而还有一些事情是没有办法跟当事人解释的,也就根本不可能征得其同意,那又该如何处理呢? <BR><BR> 4月6日《信息时报》一则题为《无主尸可否用于医学实验》的报道,同样看得人心惊肉跳。 <BR><BR> 据报道,广州殡仪馆每月都要收到80~100具无人认领的遗体,在公示的近450具遗体中,认领率不及一成。处理一具无主尸,殡仪馆要花费好几千元。而与之相对的是,广州的医学院普遍存在教学用尸严重不足的窘境,于是一些医学院不得不每月都到贫困山区找一些无主尸用于维持教学。对此,该报记者“很自然地”提出了一个认为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边是无主尸挤爆殡仪馆,一边是医学院愁无解剖尸源,双方能否达成供需关系? <BR><BR> 供需关系?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词用在这里使人一下子就令我联想到了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乞乞科夫还只不过是在处心积虑地搜罗死人的名字而已,这里却已经在讨论如何将“无主”尸体废物利用,以免造成“浪费”了! <BR><BR> 这原本是一个不能讨论的问题,原因并不是它无足轻重到不值得讨论,而是这样的话题一提出来,就是对人的尊严和作为人所被天然授予的权利的蔑视。有个词现在已经被用滥了——人文关怀。充满科学理性的人体试验怎样才能够符合人文关怀的要求?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R><BR>传媒关注版 <BR><BR> 医药经济报2005年 第42期 青海無上師
13892664011138926PE_U_Article权利岂容抹刹——从“人体试验”说起丁宁11111102006-11-04T13:18:27+08:002016-05-10T09:30:56.937+08:00 99 0 0 0 0 0 2006-11-04T13:18:27+08:00 2006-11-04T13:18:27+08:00 丁宁 2024-09-12T21:22:53.18+08:00 quan-li-qi-rong-mo-cha-cong-ren-ti-shi-yan-shuo-qi 字形 false 0 138926 |人体试验| 丁宁 中健网·新闻 <P> 惊闻上海与镇江两家医院进行的几起器官移植手术“疑云重重”,换心也好,换肾也罢,这种打着“科学研究”旗号的“人体试验”,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甘愿让病人去承担生命风险。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已经严重侵犯了他人权利,“人体试验”应该紧急叫停了!</P> <P> 在手术治疗领域如此,在新药试药过程中同样有着“权利不对称”现象。今年上半年,我国发生了首例试药官司:南京一位患有糖尿病的退休工人,懵懵懂懂接受人体试药,结果身体的毛病却加重了,他将药厂和医院告上了法庭,最终获赔万元。此案告诉公众,人体试药者知情权不可被“忽悠”,因为知情权原本就是人身权利之一。试药是新药诞生必经之途,但是试药必须有“程序正义”,在此基础上求得“实体正义”;目前我国参与试药者有50万之众,他们的权利是需要程序正义来保障的,否则就是权利抹杀。</P> <P> 权利的抹杀与剥夺,就是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抹杀与剥夺。人权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进步的象征;“天赋人权”的理念告诉我们:人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公民有着种种不可让渡的权利。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并颁布《世界人权宣言》,《宣言》开宗明义:“鉴于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鉴于对人权的无视和侮蔑已发展为野蛮暴行,这些暴行玷污了人类的良心,而一个人人享有言论和信仰自由并免予恐惧和匮乏的世界的来临,已被宣布为普通人民的最高愿望……”在我国,人权已经入宪,在每一个领域,都需要保障我们公民的人身权利。</P> <P> 新药试药也好,高难手术试验也罢,正因为都事关人身生命和人身权利,所以绝不可等闲视之。国家首先要保障公民的权利,然后作为当事一方的医院药厂要意识到公民权利的神圣性,不可为了己方利益而视公民权利为草芥;而作为普通公民,一旦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那么,请坚决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BR></P> 不分页 10000 ★★★ 人体试验 <P> 惊闻上海与镇江两家医院进行的几起器官移植手术“疑云重重”,换心也好,换肾也罢,这种打着“科学研究”旗号的“人体试验”,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甘愿让病人去承担生命风险。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已经严重侵犯了他人权利,“人体试验”应该紧急叫停了!</P> <P> 在手术治疗领域如此,在新药试药过程中同样有着“权利不对称”现象。今年上半年,我国发生了首例试药官司:南京一位患有糖尿病的退休工人,懵懵懂懂接受人体试药,结果身体的毛病却加重了,他将药厂和医院告上了法庭,最终获赔万元。此案告诉公众,人体试药者知情权不可被“忽悠”,因为知情权原本就是人身权利之一。试药是新药诞生必经之途,但是试药必须有“程序正义”,在此基础上求得“实体正义”;目前我国参与试药者有50万之众,他们的权利是需要程序正义来保障的,否则就是权利抹杀。</P> <P> 权利的抹杀与剥夺,就是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抹杀与剥夺。人权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进步的象征;“天赋人权”的理念告诉我们:人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公民有着种种不可让渡的权利。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并颁布《世界人权宣言》,《宣言》开宗明义:“鉴于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鉴于对人权的无视和侮蔑已发展为野蛮暴行,这些暴行玷污了人类的良心,而一个人人享有言论和信仰自由并免予恐惧和匮乏的世界的来临,已被宣布为普通人民的最高愿望……”在我国,人权已经入宪,在每一个领域,都需要保障我们公民的人身权利。</P> <P> 新药试药也好,高难手术试验也罢,正因为都事关人身生命和人身权利,所以绝不可等闲视之。国家首先要保障公民的权利,然后作为当事一方的医院药厂要意识到公民权利的神圣性,不可为了己方利益而视公民权利为草芥;而作为普通公民,一旦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那么,请坚决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BR></P> <P> 惊闻上海与镇江两家医院进行的几起器官移植手术“疑云重重”,换心也好,换肾也罢,这种打着“科学研究”旗号的“人体试验”,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甘愿让病人去承担生命风险。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已经严重侵犯了他人权利,“人体试验”应该紧急叫停了!</P> <P> 在手术治疗领域如此,在新药试药过程中同样有着“权利不对称”现象。今年上半年,我国发生了首例试药官司:南京一位患有糖尿病的退休工人,懵懵懂懂接受人体试药,结果身体的毛病却加重了,他将药厂和医院告上了法庭,最终获赔万元。此案告诉公众,人体试药者知情权不可被“忽悠”,因为知情权原本就是人身权利之一。试药是新药诞生必经之途,但是试药必须有“程序正义”,在此基础上求得“实体正义”;目前我国参与试药者有50万之众,他们的权利是需要程序正义来保障的,否则就是权利抹杀。</P> <P> 权利的抹杀与剥夺,就是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抹杀与剥夺。人权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进步的象征;“天赋人权”的理念告诉我们:人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公民有着种种不可让渡的权利。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并颁布《世界人权宣言》,《宣言》开宗明义:“鉴于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鉴于对人权的无视和侮蔑已发展为野蛮暴行,这些暴行玷污了人类的良心,而一个人人享有言论和信仰自由并免予恐惧和匮乏的世界的来临,已被宣布为普通人民的最高愿望……”在我国,人权已经入宪,在每一个领域,都需要保障我们公民的人身权利。</P> <P> 新药试药也好,高难手术试验也罢,正因为都事关人身生命和人身权利,所以绝不可等闲视之。国家首先要保障公民的权利,然后作为当事一方的医院药厂要意识到公民权利的神圣性,不可为了己方利益而视公民权利为草芥;而作为普通公民,一旦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那么,请坚决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BR></P> 星星兔 丁宁
13675564011136755PE_U_Article男孩移植人工心脏后死亡医院否认人体试验舒云20711102006-10-26T09:03:44+08:002016-05-10T09:37:30.853+08:00 99 0 0 0 0 0 2006-10-26T09:03:44+08:00 2006-10-26T09:03:44+08:00 舒云 2024-09-13T06:42:33.173+08:00 nan-hai-yi-zhi-ren-gong-xin-zang-hou-si-wang-yi-yuan-fou-ren-ren-ti-shi-yan 字形 false 0 136755 |移植心脏|人体试验| 佚名 南方网  <STRONG>[提要]</STRONG> 下岗女工陈凤英接受免费换心肺手术后死亡;江苏农妇徐小平免费移植心肺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13岁男孩周易清装上人工心脏,并做了“干细胞移植”,最终被宣布死亡……周易清的父亲要起诉东方医院,因为支付了巨额费用却让儿子装了一个未经进口许可的人工心脏。东方医院则坚称“不是试验”。<!--编者按结束--> <P><STRONG>  人工心脏男孩的最后15个月</STRONG></P> <P><STRONG>  干细胞手术、肌细胞手术、心脏移植,一系列世界顶尖医疗技术实施在他身上</STRONG></P> <P>  陈凤英和徐小平的心肺移植手术留下了一个个问号(详见本报10月20日《上海下岗女工免费换心肺死亡悬疑》、10月23日《农妇移植心肺成为“活广告”》),周易清的手术同样存在疑问,这位13岁男孩之死关乎东方医院的另一项顶尖技术——来自德国的人工心脏。2004年4月22日,周易清进入东方医院的当晚就装上了人工心脏,医生说否则他活不到第二天,此后直到死去,周易清没有再离开东方医院,干细胞手术、肌细胞手术、摘除人工心脏做心脏移植,一系列的尖端技术被运用到他身上。 </P> <P>  儿子死去一年多了,父母还在为他四处奔波。周易清的父亲周振华说,他在等律师的安排,“随时准备起诉!”他要起诉东方医院,因为觉得自己受骗了,支付了巨额的医疗费让儿子装上了一个未经进口许可的人工心脏,接受了一些被医学专家认为不成熟的手术。这是个漫长的求证过程,这是个极其专业的领域,周振华觉得这一路甚至比当年带着儿子四处求医还要艰难。“不是试验。”针对周易清的手术,东方医院中德心脏中心主任助理范慧敏前日对记者说,“任何医疗行为都是要规范的”。</P> <P>  周易清离开父母一年多了,他死去时才13岁。“医生关掉了呼吸机,他的心跳马上就停止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一座高层住宅楼的一户小二居室里,周振华常常忆起儿子骤然魂消魄散的那个瞬间,他抱出一个纸箱,打开,里面是一沓厚厚的病史资料,这是那位上海南洋初级中学名叫周易清的优秀学生化作的1600余张资料,记录了他生命中最后一年多时光的生理变化。</P> <P>  周振华不知翻了多少遍那1600张纸,就像轻轻抚摸着睡梦中的儿子,收拾着他凌乱的衣物。“有些,我能看懂,有些,我看不懂。”他想为儿子的死找出答案,在这些纸上,他签下了数不清的名字,作为家长,儿子的每一项手术,都得他签字同意。2004年4月22日至2005年7月15日,那是痛苦的、难捱的400余昼夜。</P> <P>  “小朋友做的每项手术都像挖着我的肉。”周振华习惯在外人面前将儿子称为“小朋友”,不停地输血,一次又一次,换上人工心脏,做细胞配对,做干细胞手术,做肌细胞手术,摘除人工心脏,做心脏移植,排异,一次次排异……儿子死去。每次手术都让常人震颤,他最后甚至麻木了,机械地签字,“同意手术。”医生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他别无选择。</P> <P>  儿子离去后,他反而冷静了。儿子为什么要植人工心脏?为什么要做干细胞、肌细胞手术?为什么接受心脏移植?人工心脏从哪里来?周振华想弄清楚这些问题。他努力从医院拿到了1600多页资料,虽然这可能不是小朋友全部的病史资料,但疑团正被解开。</P> <P>  人工心脏又称为机械辅助循环系统,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主要用于心内直视手术之后难以脱离体外循环病人的心室辅助或者急性心肌炎、缺血性心脏病、顽固性心衰的长期支持,以及心脏病患者等待心脏移植期间的安全辅助。</P> <P>  医学专家称,世界范围内,人工心脏仍然是一项价格高昂、高风险、高死亡、低存活的手术,不亚于心肺联合移植。2006年9月,一条来自美国的消息表明,人工心脏已经出现永久植入体内的,但代价高达几百万美金,获得的生命仅为几百天。本报道中的上海少年周易清,据称是儿童中迄今存活时间最长的一例。</P> <P>  周易清外挂的是来自德国的柏林心脏公司生产的人工心脏,记者查询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医疗器械进口的部门,未能找到此型号人工心脏的进口批文和进口许可。</P> <P>[NextPage]</P> <P><STRONG>  抓住救命稻草</STRONG></P> <P><STRONG>  周易清转入东方医院当天 晚上就做了外挂人工心脏手术</STRONG></P> <P>  周易清出生于1992年7月8日,课余时间喜欢玩机器人,他制作的机器人曾在上海市徐汇区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因此,2003年周易清作为“特长生”被上海南洋初级中学破格录取。</P> <P>  2004年4月16日,周易清突然出现乏力、呕吐、拉肚子。“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周振华把孩子送到上海市儿科医院,“但没有看出所以然来,治疗了几天,我们就把他转到龙华医院看专家门诊,在医生建议下拍了个X光”。从拍出的片子,医生看出周易清的心影有点大,建议再看专家门诊,于是又回到儿科医院。4月19日,儿科医院医生确诊周易清为扩张性心肌病,“在那里住了4天,医生说没有好的治疗方案,病好像没法治疗了,他们说多陪陪小朋友吧”。</P> <P>  周振华像陷入了泥潭,绝望中他不放过任何可以救治儿子的信息。 </P> <P>  通过朋友的介绍,他听说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是心脏病专家,于是由儿科医院邀请刘中民会诊。4月22日下午4点多,刘中民到了儿科医院病房,“他摸了摸小朋友的手臂、皮肤,用手轻轻拍了拍胸部,然后把我们叫到病房外说:‘今天晚上过不去了,皮肤都没有粘性了。’”周振华说,刘的诊断是先天性心脏病,他提出了治疗方案:“你们别着急,我们医院有人工心脏,安上去以后让病人的心脏休息。现在孩子的心脏不行了,我们医院可以做干细胞移植,像撒种子一样把干细胞撒在他的心脏上,修复心脏,手术花费25万左右,有90%以上的把握,应该没问题的。实在不行了,马上进行心脏移植。”</P> <P>  周振华说,当时就像真的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紧紧地抓住不放手。经过儿科医院同意,4月22日晚上6点,周易清在儿科医院医生的护送下转入东方医院。当天晚上就做了外挂人工心脏手术。</P> <P>  周易清的手术是由刘中民医生和提供人工心脏的德籍华裔医生、德国柏林心脏中心副院长翁渝国共同实施的,德方的其他工作人员也走进了手术室。“儿科医院派了两位医生观摩了手术全过程,6点多转入东方医院,10点多就进入手术室,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周振华说:“那时的场景非常紧张。”</P> <P>  上海媒体这样描述当天的紧张气氛:“刘中民教授连忙通知东方医院中德心脏中心主任助理范慧敏博士,赶快安排抢救人员,做好安装名为‘柏林心’人工心脏准备工作!又通知刚好在上海参加国际会议的德国柏林心脏中心总裁和主任翁渝国教授,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赶快送‘柏林心’到东方医院。德国总裁和翁主任放弃了宴请,带着人工心脏器械奔向东方医院,抢救生命垂危的中国少年周易清!零点手术正式开始,打开周易清胸腔后,只见他的心脏比健康儿童的心脏大四倍,心肌很薄,失去了收缩力,显然刘中民教授和儿科专家的判断是正确的,不及时安装‘柏林心’人工心脏,周易清今晚就难逃一死了!足足等了三个小时后,刘中民教授终于走出手术室告诉他们手术非常成功,请他们放心好了。”</P> <P>  报道中,刘中民说:“现在周易清小朋友体内的自身心脏已经可以承担50%的功能了!……他很幸运,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拆下人工心脏,出院回家休养了!”</P> <P>  可是,从2004年4月22日到2005年7月30日,医生关掉心脏起搏器宣布周易清死亡,15个月的时间周易清再也没有走出过东方医院。</P> <P>[NextPage]</P> <P><STRONG> 众多首开先例 </STRONG></P> <P><STRONG>  一系列移植手术开始了</STRONG></P> <P><STRONG>  外国人到病房后,医生就拉开被子向外国人展示人工心脏</STRONG></P> <P>  做完人工心脏手术,周易清成为了“亚洲年龄最小的人工心脏手术”的人。</P> <P>  手术的第二天,2004年4月23日,周振华向单位借了10万元支票,交给东方医院住院处,作为预付住院治疗费,后在接到催款通知后,又陆续交了19万元。直到2004年12月以后,医院没有再要求他们交纳住院治疗费。</P> <P>  周振华是在儿子人工心脏手术后几天,才见到了儿子。周易清手术后住进了ICU病房。“虽然很虚弱,但情况还可以。”周振华说,之后,人工心脏稳定之后,一系列的移植手术在小朋友身上开始了。</P> <P>  周振华从2004年4月底开始曾经有一段时间不能经常见到儿子。“一个月去一次,ICU是不能随便进去看的。”过了一阵儿,周易清被推到一个过渡地带,才能时常和儿子相见,“那段时间,经常有外国人来看小朋友,美国人,日本人”。“小朋友好像一个模特,被一批批的陌生人一遍遍参观。常常1天来几拨人。”外国人到病房后,医生就拉开被子向外国人展示人工心脏,“小朋友开始还挺高兴,经常用英语和外国人交谈,但是后来,外国人来得越来越多,他却越来越沉默。”周振华说,有一天孩子对他和妻子说:“他们不是来关心我的,他们都拿我当猴子,看新鲜。”</P> <P>  “一个干细胞移植,一个肌细胞移植,只有这两个事情我们知道,有无其他的我们就不知情了。”周振华从医院开出的账单上发现,在2004年6月15日,东方医院抽出了周易清的骨髓,“刘中民说进行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把握非常高”。当天,周振华签下了一份一页的“介入检查与治疗手术志愿书及费用负担知情同意书。”“刘中民一开始就提出了要做这项。”手术的目的是恢复心肌功能。</P> <P>  周振华那时并不太懂干细胞移植手术,他只是在东方医院中德心脏中心的宣传资料上看到过“人工心脏+干细胞移植”是该中心正常的治疗手段。“效果不大,基本上没什么效果。”周振华说,医生就说再看看,“开始说一个月,后来三个月,再后来就六个月了。”周易清最后的死亡小结上对这项手术有简单的记录:“于2004年6月15日行冠脉内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仍不满意。”</P> <P>  “做干细胞移植?”在听说发生在上海少年身上的干细胞移植手术后,中国著名的医学伦理专家邱仁宗先生的第一反应是惊诧,“别相信医院说的,那都是吹牛的东西”。邱先生立即征求身边其他人的意见,随后对记者说:“干细胞移植根本就没有到应用阶段,就连研究还是开展得很少很少,那个医院提出干细胞移植是什么动机呢?即便要做,也必须有伦理委员会进行讨论。”昨日,东方医院中德心脏中心主任助理范慧敏向记者解释,做干细胞和肌细胞移植手术,“是希望这些措施使他的心脏功能得到恢复”。</P> <P>  周振华的律师张胜富称,通过向中国医疗界权威人士咨询后得知,国内只有空军医院和北京阜外医院在做干细胞移植试验,“而且是拿小白鼠做临床试验,绝不是针对人”。</P> <P>  2004年8月中旬,翁渝国告诉周振华和他的妻子:“干细胞移植效果不理想,应尽快把人工心脏卸下来,不行的话进行器官移植。”但是刘中民医生不同意,要改做肌细胞移植。</P> <P>  2004年10月下旬,医院对周易清进行了肌细胞移植,“取大腿上的肌肉,对肌细胞进行了培养,2至3星期后,培养失败”。周振华说,刘中民又说要取小腿的肌肉,再次进行肌细胞培养。“我们想起前几次手术后孩子痛苦的样子,实在不忍心再让孩子受罪,就没有进行这个手术。”</P> <P>  周振华说,就在移植手术进行过程中,东方医院多次要求他和妻子还有“小朋友”配合媒体采访,上海的多家媒体都报道过周易清的手术。</P> <P>  2005年4月1日,因为周易清人工心脏的辅助机经常发生故障,东方医院请来德国的工程师到病房进行调试。在德国工程师与医生对话时,“小朋友用英语插话,告诉他们自己使用人工心脏的感受,德国工程师非常惊讶和高兴,当场把一个和他身上使用的一模一样的人工心脏送给他,并和他一同合影留念”。周振华说,这个心脏现在还放在家中。</P> <P>  就在那个月,周易清的病情恶化了。</P> <P><STRONG>  众多首开先例</STRONG></P> <P><STRONG>  在东方医院的宣传中,能看到很多高端手术</STRONG></P> <P>  周易清的手术被称为“亚洲年龄最小的人工心脏植入术”。在东方医院的宣传中,能看到很多这样开先例的手术,包括“亚洲首例体外人工心脏植入术”和“亚洲首例永久性完全植入式人工心脏植入手术”。</P> <P>  来自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丁小兰是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的病人,2000年4月5日,她被检查出患有终末期扩张性心脏病,在于都县人民医院和赣州市医院多次治疗都没有效果,她的丈夫陈辉荣记得那时候医生说:“没钱就不要来看了,看也看不好了,除非去广州、上海做心脏移植手术。”</P> <P>  2001年1月6日,时任东方医院副院长的刘中民带队到于都县人民医院义诊,见到了丁小兰,刘表示愿意为丁小兰免费做人工心脏手术。1月18日,丁小兰被推进了东方医院的手术室。手术后,丁小兰在东方医院住了半年多后死亡。在她死亡之前,上海多家媒体进行过报道,其中提到东方医院免除了100多万的手术费。</P> <P>  丁小兰在做完人工心脏手术后,是很难离开医院的,因为她的人工心脏是挂在体外的。媒体的报道称“亚洲首个人工心脏在上海跳动”。如果看当年的媒体报道,丁小兰应该是可以活着走出医院的。“东方医院为一名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施行人工心脏已整整200天了……医生刘中民介绍,要不是3个月前的一次脑中风,她早该出院了,因为原先像小孩脑袋那么大的心脏,现在已完全正常。”一家报纸这样说。</P> <P>  但丁小兰还是死在了东方医院,时隔5年后,陈辉荣只记得妻子死于2001年中秋节前后。“她死了,东方医院给了我两万多块钱,我就带着她的骨灰回家了。”</P> <P>[NextPage]</P> <P><STRONG>  心脏移植失败</STRONG></P> <P><STRONG>  供体30岁左右,周易清进了手术室后再没醒来</STRONG></P> <P>  2005年4月26日,周易清从贵宾病房搬到了普通病房,两三天后流血不止,“病房医生对‘华法令’用量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凝血功能(PT)失调。”周振华说,为此医师停用“华法令”,却又导致患者血栓形成。</P> <P>  2005年5月11日,周易清突然左侧失去知觉,出现偏瘫,后来被诊断为脑部小血栓形成。“这给小朋友带来更大痛苦,他哭着说:‘为什么这么倒霉’。”移植未能阻挡小朋友病情的恶化,这让周振华深感沮丧。</P> <P>  这样的情况下,医院决定进行心脏移植手术。“7月10日,医院通知我供体找到了,是个本地的,30岁左右。11日开始做配对,一开始配对不成功。”周振华说,医院对周易清做了一次血透,再进行配对,“这次配对后,医生说满足手术条件了”。</P> <P>  在周振华从东方医院复印封存的1600多页的病历中,记者看到一份签于2005年7月14日的手术前谈话记录,这么解释这次配型,“患者术前PRA(免疫毒性细胞配对,移植前必须做的细胞配对)阳性,但依据目前研究结果,VAD(人工心脏)本身可引起PRA增高,这种增高可能和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无关,此外,PRA也可能与多次输血有关。为尽可能减少体内预存抗体的影响,拟行透析吸附治疗,并加强免疫抑制疗法。尽管如此,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并有可能影响生命安全”。</P> <P>  手术在2005年7月15日进行,“为了保险起见,当天上午又做了一次血透”。中午,周易清被推进了手术室。</P> <P>  中央电视台对手术的过程进行了全程拍摄,周振华说:“一开始记者还跑出来跟我说很好,后来我从他们的神态觉察出不对了。”</P> <P>  手术进行到16日凌晨四五点,刘中民医生走出了手术室时,“我们找他握手,他说话已经很谨慎了,只是说‘我们还会不断努力’,我估计他已经知道结果了”。周振华说,周易清再也没有醒来,直到7月30日,“医生把心脏起搏器和呼吸机一关,就没有动静了”。</P> <P>  小朋友周易清在东方医院从12岁长到13岁,直到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他再也没有回到上海南洋初级中学,没有回到家。周振华在儿子去世后查了下医院的账单,90多万元,他无力偿付全部。2006年7月,东方医院发函给他,让他尽快给付欠下的42万余元费用。</P> <P><STRONG>  人工心脏手术是否成熟</STRONG></P> <P><STRONG>  “柏林心”没有国家药监局 的进口批文和许可</STRONG></P> <P>  “人工心脏是不成熟的技术,更要有伦理委员会的意见。”邱仁宗先生。</P> <P>  周易清外挂的是来自德国的柏林心脏公司生产的人工心脏,记者查询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未能找到此型号人工心脏的进口批文和进口许可,而管理医疗器械进口的医疗器械司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以网上查询结果为准。</P> <P>  律师张胜富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取证后,对发生在上海少年身上的事情做了全面的分析。“从一开始,东方医院对病人和病人家属就隐瞒、夸大了病情,存在欺诈。”他说,“三甲医院上海儿科医院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病因不清,也考虑心功能可能有问题,对体征的描述心功能衰竭不厉害,但他们没有有效疗法。”</P> <P>  “刘中民仅仅是捏了捏孩子,没有做检查,就说孩子活不过今晚了。”张律师根据周振华提供的资料说,“这个孩子是不是符合手术指征?当晚真的会死吗?就连东方医院自己的记录也显示,他的心功能达不到四级。”但是,就在当晚,孩子在医院的安排下,做了人工心脏手术。</P> <P>[NextPage]</P> <P>  “这个孩子为什么要用人工心脏14个月呢?我认为是医院为了打破一个记录,要打破之前的亚洲人工心脏使用时间记录,成为亚洲时间最长的。”张胜富说,“在此之前,已经多次出现栓塞,触发血凝,早应该为孩子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了。在14个月满了之后,如果再不做心脏移植将导致孩子死于人工心脏,会让家属质问人工心脏的合法性。”</P> <P>  翁渝国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曾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管得死,就把临床试验机会让给我们了。”“德国心脏中心提供给周易清的柏林心脏公司人工心脏100%没有进口许可证。”张胜富说,他通过查找资料,发现该类型人工心脏也只是在德国刚刚通过认证,还没有通过FDA的认证。</P> <P>  7月20日,周振华致函德国心脏中心和德国柏林心脏公司,希望得到周易清使用的人工心脏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相关数据、认证资料。柏林心脏公司的回复是:1996年就通过了欧洲MDD的认证,其他的问题不能讨论,可以向东方医院询问。</P> <P>  8月2日,德国心脏中心的翁渝国给东方医院范慧敏发去邮件并抄送周振华:“一般来信我可以回复,但信(周振华致德国函)后带有威胁字句,我决定不回了,你告诉周先生,我等着他诉讼,如果法院来传票,我一定来。”</P> <P>  “我见过那个小孩,终末期心衰,如果不装人工心脏,估计活不了多长时间。”翁渝国在回复记者的电子邮件采访时说,那个姓周的小孩是世界上使用人工心脏活得时间最长的小孩。但是,翁并没有在电子邮件中进一步回复记者提出的问题,而是提醒记者可以到网站上去查,或搜索他的中文名字、英文姓weng。 就在做心脏移植时,周易清要接受的是一个30岁人的心脏。“未成年人的心脏供体是很难找到的,这也是为什么小儿心脏移植一直在各个医院开展不了的原因”,手术前,细胞配对PRA的结果为阳性,“医院解释为其他原因造成的,但PRA阳性情况下是不可以进行心脏移植的,而医院在明知手术难以成功的情况下进行了手术”。</P> <P>  “如果是试验,医院和医生应该告知家属,并得到有关部门的许可和通过伦理委员会的讨论,还要签署大量的文件。”张律师说,“但周振华在那么多协议上签了那么多名,却没有一个是与此有关的。”</P> <P>  总部设在纽约的“人体研究保护联盟”主席维拉·莎拉夫曾在批评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起人工心脏人体试验时说:“许多知情同意的过程其实都是装样子,临床试验往往建立在病人被错误地告知和误导的基础上。一些可以预见的治疗风险没有向病人及其家属讲清楚,他们也了解不到这些治疗将会带来怎样的痛苦。”</P> <P>  “不是试验。”东方医院的范慧敏昨日称,“任何医疗行为都是要规范的”,人工心脏手术应该说是成熟的,国外已经做了很多,而“我们医院的这类手术效果是非常成功的,周易清能支持这么久,也是很少见的”。</P> 手动分页 10000 ★★★ 移植心脏,人体试验  <STRONG>[提要]</STRONG> 下岗女工陈凤英接受免费换心肺手术后死亡;江苏农妇徐小平免费移植心肺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13岁男孩周易清装上人工心脏,并做了“干细胞移植”,最终被宣布死亡……周易清的父亲要起诉东方医院,因为支付了巨额费用却让儿子装了一个未经进口许可的人工心脏。东方医院则坚称“不是试验”。<!--编者按结束--> <P><STRONG>  人工心脏男孩的最后15个月</STRONG></P> <P><STRONG>  干细胞手术、肌细胞手术、心脏移植,一系列世界顶尖医疗技术实施在他身上</STRONG></P> <P>  陈凤英和徐小平的心肺移植手术留下了一个个问号(详见本报10月20日《上海下岗女工免费换心肺死亡悬疑》、10月23日《农妇移植心肺成为“活广告”》),周易清的手术同样存在疑问,这位13岁男孩之死关乎东方医院的另一项顶尖技术——来自德国的人工心脏。2004年4月22日,周易清进入东方医院的当晚就装上了人工心脏,医生说否则他活不到第二天,此后直到死去,周易清没有再离开东方医院,干细胞手术、肌细胞手术、摘除人工心脏做心脏移植,一系列的尖端技术被运用到他身上。 </P> <P>  儿子死去一年多了,父母还在为他四处奔波。周易清的父亲周振华说,他在等律师的安排,“随时准备起诉!”他要起诉东方医院,因为觉得自己受骗了,支付了巨额的医疗费让儿子装上了一个未经进口许可的人工心脏,接受了一些被医学专家认为不成熟的手术。这是个漫长的求证过程,这是个极其专业的领域,周振华觉得这一路甚至比当年带着儿子四处求医还要艰难。“不是试验。”针对周易清的手术,东方医院中德心脏中心主任助理范慧敏前日对记者说,“任何医疗行为都是要规范的”。</P> <P>  周易清离开父母一年多了,他死去时才13岁。“医生关掉了呼吸机,他的心跳马上就停止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一座高层住宅楼的一户小二居室里,周振华常常忆起儿子骤然魂消魄散的那个瞬间,他抱出一个纸箱,打开,里面是一沓厚厚的病史资料,这是那位上海南洋初级中学名叫周易清的优秀学生化作的1600余张资料,记录了他生命中最后一年多时光的生理变化。</P> <P>  周振华不知翻了多少遍那1600张纸,就像轻轻抚摸着睡梦中的儿子,收拾着他凌乱的衣物。“有些,我能看懂,有些,我看不懂。”他想为儿子的死找出答案,在这些纸上,他签下了数不清的名字,作为家长,儿子的每一项手术,都得他签字同意。2004年4月22日至2005年7月15日,那是痛苦的、难捱的400余昼夜。</P> <P>  “小朋友做的每项手术都像挖着我的肉。”周振华习惯在外人面前将儿子称为“小朋友”,不停地输血,一次又一次,换上人工心脏,做细胞配对,做干细胞手术,做肌细胞手术,摘除人工心脏,做心脏移植,排异,一次次排异……儿子死去。每次手术都让常人震颤,他最后甚至麻木了,机械地签字,“同意手术。”医生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他别无选择。</P> <P>  儿子离去后,他反而冷静了。儿子为什么要植人工心脏?为什么要做干细胞、肌细胞手术?为什么接受心脏移植?人工心脏从哪里来?周振华想弄清楚这些问题。他努力从医院拿到了1600多页资料,虽然这可能不是小朋友全部的病史资料,但疑团正被解开。</P> <P>  人工心脏又称为机械辅助循环系统,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主要用于心内直视手术之后难以脱离体外循环病人的心室辅助或者急性心肌炎、缺血性心脏病、顽固性心衰的长期支持,以及心脏病患者等待心脏移植期间的安全辅助。</P> <P>  医学专家称,世界范围内,人工心脏仍然是一项价格高昂、高风险、高死亡、低存活的手术,不亚于心肺联合移植。2006年9月,一条来自美国的消息表明,人工心脏已经出现永久植入体内的,但代价高达几百万美金,获得的生命仅为几百天。本报道中的上海少年周易清,据称是儿童中迄今存活时间最长的一例。</P> <P>  周易清外挂的是来自德国的柏林心脏公司生产的人工心脏,记者查询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医疗器械进口的部门,未能找到此型号人工心脏的进口批文和进口许可。</P> <P>[NextPage]</P> <P><STRONG>  抓住救命稻草</STRONG></P> <P><STRONG>  周易清转入东方医院当天 晚上就做了外挂人工心脏手术</STRONG></P> <P>  周易清出生于1992年7月8日,课余时间喜欢玩机器人,他制作的机器人曾在上海市徐汇区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因此,2003年周易清作为“特长生”被上海南洋初级中学破格录取。</P> <P>  2004年4月16日,周易清突然出现乏力、呕吐、拉肚子。“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周振华把孩子送到上海市儿科医院,“但没有看出所以然来,治疗了几天,我们就把他转到龙华医院看专家门诊,在医生建议下拍了个X光”。从拍出的片子,医生看出周易清的心影有点大,建议再看专家门诊,于是又回到儿科医院。4月19日,儿科医院医生确诊周易清为扩张性心肌病,“在那里住了4天,医生说没有好的治疗方案,病好像没法治疗了,他们说多陪陪小朋友吧”。</P> <P>  周振华像陷入了泥潭,绝望中他不放过任何可以救治儿子的信息。 </P> <P>  通过朋友的介绍,他听说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是心脏病专家,于是由儿科医院邀请刘中民会诊。4月22日下午4点多,刘中民到了儿科医院病房,“他摸了摸小朋友的手臂、皮肤,用手轻轻拍了拍胸部,然后把我们叫到病房外说:‘今天晚上过不去了,皮肤都没有粘性了。’”周振华说,刘的诊断是先天性心脏病,他提出了治疗方案:“你们别着急,我们医院有人工心脏,安上去以后让病人的心脏休息。现在孩子的心脏不行了,我们医院可以做干细胞移植,像撒种子一样把干细胞撒在他的心脏上,修复心脏,手术花费25万左右,有90%以上的把握,应该没问题的。实在不行了,马上进行心脏移植。”</P> <P>  周振华说,当时就像真的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紧紧地抓住不放手。经过儿科医院同意,4月22日晚上6点,周易清在儿科医院医生的护送下转入东方医院。当天晚上就做了外挂人工心脏手术。</P> <P>  周易清的手术是由刘中民医生和提供人工心脏的德籍华裔医生、德国柏林心脏中心副院长翁渝国共同实施的,德方的其他工作人员也走进了手术室。“儿科医院派了两位医生观摩了手术全过程,6点多转入东方医院,10点多就进入手术室,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周振华说:“那时的场景非常紧张。”</P> <P>  上海媒体这样描述当天的紧张气氛:“刘中民教授连忙通知东方医院中德心脏中心主任助理范慧敏博士,赶快安排抢救人员,做好安装名为‘柏林心’人工心脏准备工作!又通知刚好在上海参加国际会议的德国柏林心脏中心总裁和主任翁渝国教授,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赶快送‘柏林心’到东方医院。德国总裁和翁主任放弃了宴请,带着人工心脏器械奔向东方医院,抢救生命垂危的中国少年周易清!零点手术正式开始,打开周易清胸腔后,只见他的心脏比健康儿童的心脏大四倍,心肌很薄,失去了收缩力,显然刘中民教授和儿科专家的判断是正确的,不及时安装‘柏林心’人工心脏,周易清今晚就难逃一死了!足足等了三个小时后,刘中民教授终于走出手术室告诉他们手术非常成功,请他们放心好了。”</P> <P>  报道中,刘中民说:“现在周易清小朋友体内的自身心脏已经可以承担50%的功能了!……他很幸运,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拆下人工心脏,出院回家休养了!”</P> <P>  可是,从2004年4月22日到2005年7月30日,医生关掉心脏起搏器宣布周易清死亡,15个月的时间周易清再也没有走出过东方医院。</P> <P>[NextPage]</P> <P><STRONG> 众多首开先例 </STRONG></P> <P><STRONG>  一系列移植手术开始了</STRONG></P> <P><STRONG>  外国人到病房后,医生就拉开被子向外国人展示人工心脏</STRONG></P> <P>  做完人工心脏手术,周易清成为了“亚洲年龄最小的人工心脏手术”的人。</P> <P>  手术的第二天,2004年4月23日,周振华向单位借了10万元支票,交给东方医院住院处,作为预付住院治疗费,后在接到催款通知后,又陆续交了19万元。直到2004年12月以后,医院没有再要求他们交纳住院治疗费。</P> <P>  周振华是在儿子人工心脏手术后几天,才见到了儿子。周易清手术后住进了ICU病房。“虽然很虚弱,但情况还可以。”周振华说,之后,人工心脏稳定之后,一系列的移植手术在小朋友身上开始了。</P> <P>  周振华从2004年4月底开始曾经有一段时间不能经常见到儿子。“一个月去一次,ICU是不能随便进去看的。”过了一阵儿,周易清被推到一个过渡地带,才能时常和儿子相见,“那段时间,经常有外国人来看小朋友,美国人,日本人”。“小朋友好像一个模特,被一批批的陌生人一遍遍参观。常常1天来几拨人。”外国人到病房后,医生就拉开被子向外国人展示人工心脏,“小朋友开始还挺高兴,经常用英语和外国人交谈,但是后来,外国人来得越来越多,他却越来越沉默。”周振华说,有一天孩子对他和妻子说:“他们不是来关心我的,他们都拿我当猴子,看新鲜。”</P> <P>  “一个干细胞移植,一个肌细胞移植,只有这两个事情我们知道,有无其他的我们就不知情了。”周振华从医院开出的账单上发现,在2004年6月15日,东方医院抽出了周易清的骨髓,“刘中民说进行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把握非常高”。当天,周振华签下了一份一页的“介入检查与治疗手术志愿书及费用负担知情同意书。”“刘中民一开始就提出了要做这项。”手术的目的是恢复心肌功能。</P> <P>  周振华那时并不太懂干细胞移植手术,他只是在东方医院中德心脏中心的宣传资料上看到过“人工心脏+干细胞移植”是该中心正常的治疗手段。“效果不大,基本上没什么效果。”周振华说,医生就说再看看,“开始说一个月,后来三个月,再后来就六个月了。”周易清最后的死亡小结上对这项手术有简单的记录:“于2004年6月15日行冠脉内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仍不满意。”</P> <P>  “做干细胞移植?”在听说发生在上海少年身上的干细胞移植手术后,中国著名的医学伦理专家邱仁宗先生的第一反应是惊诧,“别相信医院说的,那都是吹牛的东西”。邱先生立即征求身边其他人的意见,随后对记者说:“干细胞移植根本就没有到应用阶段,就连研究还是开展得很少很少,那个医院提出干细胞移植是什么动机呢?即便要做,也必须有伦理委员会进行讨论。”昨日,东方医院中德心脏中心主任助理范慧敏向记者解释,做干细胞和肌细胞移植手术,“是希望这些措施使他的心脏功能得到恢复”。</P> <P>  周振华的律师张胜富称,通过向中国医疗界权威人士咨询后得知,国内只有空军医院和北京阜外医院在做干细胞移植试验,“而且是拿小白鼠做临床试验,绝不是针对人”。</P> <P>  2004年8月中旬,翁渝国告诉周振华和他的妻子:“干细胞移植效果不理想,应尽快把人工心脏卸下来,不行的话进行器官移植。”但是刘中民医生不同意,要改做肌细胞移植。</P> <P>  2004年10月下旬,医院对周易清进行了肌细胞移植,“取大腿上的肌肉,对肌细胞进行了培养,2至3星期后,培养失败”。周振华说,刘中民又说要取小腿的肌肉,再次进行肌细胞培养。“我们想起前几次手术后孩子痛苦的样子,实在不忍心再让孩子受罪,就没有进行这个手术。”</P> <P>  周振华说,就在移植手术进行过程中,东方医院多次要求他和妻子还有“小朋友”配合媒体采访,上海的多家媒体都报道过周易清的手术。</P> <P>  2005年4月1日,因为周易清人工心脏的辅助机经常发生故障,东方医院请来德国的工程师到病房进行调试。在德国工程师与医生对话时,“小朋友用英语插话,告诉他们自己使用人工心脏的感受,德国工程师非常惊讶和高兴,当场把一个和他身上使用的一模一样的人工心脏送给他,并和他一同合影留念”。周振华说,这个心脏现在还放在家中。</P> <P>  就在那个月,周易清的病情恶化了。</P> <P><STRONG>  众多首开先例</STRONG></P> <P><STRONG>  在东方医院的宣传中,能看到很多高端手术</STRONG></P> <P>  周易清的手术被称为“亚洲年龄最小的人工心脏植入术”。在东方医院的宣传中,能看到很多这样开先例的手术,包括“亚洲首例体外人工心脏植入术”和“亚洲首例永久性完全植入式人工心脏植入手术”。</P> <P>  来自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丁小兰是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的病人,2000年4月5日,她被检查出患有终末期扩张性心脏病,在于都县人民医院和赣州市医院多次治疗都没有效果,她的丈夫陈辉荣记得那时候医生说:“没钱就不要来看了,看也看不好了,除非去广州、上海做心脏移植手术。”</P> <P>  2001年1月6日,时任东方医院副院长的刘中民带队到于都县人民医院义诊,见到了丁小兰,刘表示愿意为丁小兰免费做人工心脏手术。1月18日,丁小兰被推进了东方医院的手术室。手术后,丁小兰在东方医院住了半年多后死亡。在她死亡之前,上海多家媒体进行过报道,其中提到东方医院免除了100多万的手术费。</P> <P>  丁小兰在做完人工心脏手术后,是很难离开医院的,因为她的人工心脏是挂在体外的。媒体的报道称“亚洲首个人工心脏在上海跳动”。如果看当年的媒体报道,丁小兰应该是可以活着走出医院的。“东方医院为一名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施行人工心脏已整整200天了……医生刘中民介绍,要不是3个月前的一次脑中风,她早该出院了,因为原先像小孩脑袋那么大的心脏,现在已完全正常。”一家报纸这样说。</P> <P>  但丁小兰还是死在了东方医院,时隔5年后,陈辉荣只记得妻子死于2001年中秋节前后。“她死了,东方医院给了我两万多块钱,我就带着她的骨灰回家了。”</P> <P>[NextPage]</P> <P><STRONG>  心脏移植失败</STRONG></P> <P><STRONG>  供体30岁左右,周易清进了手术室后再没醒来</STRONG></P> <P>  2005年4月26日,周易清从贵宾病房搬到了普通病房,两三天后流血不止,“病房医生对‘华法令’用量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凝血功能(PT)失调。”周振华说,为此医师停用“华法令”,却又导致患者血栓形成。</P> <P>  2005年5月11日,周易清突然左侧失去知觉,出现偏瘫,后来被诊断为脑部小血栓形成。“这给小朋友带来更大痛苦,他哭着说:‘为什么这么倒霉’。”移植未能阻挡小朋友病情的恶化,这让周振华深感沮丧。</P> <P>  这样的情况下,医院决定进行心脏移植手术。“7月10日,医院通知我供体找到了,是个本地的,30岁左右。11日开始做配对,一开始配对不成功。”周振华说,医院对周易清做了一次血透,再进行配对,“这次配对后,医生说满足手术条件了”。</P> <P>  在周振华从东方医院复印封存的1600多页的病历中,记者看到一份签于2005年7月14日的手术前谈话记录,这么解释这次配型,“患者术前PRA(免疫毒性细胞配对,移植前必须做的细胞配对)阳性,但依据目前研究结果,VAD(人工心脏)本身可引起PRA增高,这种增高可能和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无关,此外,PRA也可能与多次输血有关。为尽可能减少体内预存抗体的影响,拟行透析吸附治疗,并加强免疫抑制疗法。尽管如此,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并有可能影响生命安全”。</P> <P>  手术在2005年7月15日进行,“为了保险起见,当天上午又做了一次血透”。中午,周易清被推进了手术室。</P> <P>  中央电视台对手术的过程进行了全程拍摄,周振华说:“一开始记者还跑出来跟我说很好,后来我从他们的神态觉察出不对了。”</P> <P>  手术进行到16日凌晨四五点,刘中民医生走出了手术室时,“我们找他握手,他说话已经很谨慎了,只是说‘我们还会不断努力’,我估计他已经知道结果了”。周振华说,周易清再也没有醒来,直到7月30日,“医生把心脏起搏器和呼吸机一关,就没有动静了”。</P> <P>  小朋友周易清在东方医院从12岁长到13岁,直到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他再也没有回到上海南洋初级中学,没有回到家。周振华在儿子去世后查了下医院的账单,90多万元,他无力偿付全部。2006年7月,东方医院发函给他,让他尽快给付欠下的42万余元费用。</P> <P><STRONG>  人工心脏手术是否成熟</STRONG></P> <P><STRONG>  “柏林心”没有国家药监局 的进口批文和许可</STRONG></P> <P>  “人工心脏是不成熟的技术,更要有伦理委员会的意见。”邱仁宗先生。</P> <P>  周易清外挂的是来自德国的柏林心脏公司生产的人工心脏,记者查询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未能找到此型号人工心脏的进口批文和进口许可,而管理医疗器械进口的医疗器械司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以网上查询结果为准。</P> <P>  律师张胜富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取证后,对发生在上海少年身上的事情做了全面的分析。“从一开始,东方医院对病人和病人家属就隐瞒、夸大了病情,存在欺诈。”他说,“三甲医院上海儿科医院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病因不清,也考虑心功能可能有问题,对体征的描述心功能衰竭不厉害,但他们没有有效疗法。”</P> <P>  “刘中民仅仅是捏了捏孩子,没有做检查,就说孩子活不过今晚了。”张律师根据周振华提供的资料说,“这个孩子是不是符合手术指征?当晚真的会死吗?就连东方医院自己的记录也显示,他的心功能达不到四级。”但是,就在当晚,孩子在医院的安排下,做了人工心脏手术。</P> <P>[NextPage]</P> <P>  “这个孩子为什么要用人工心脏14个月呢?我认为是医院为了打破一个记录,要打破之前的亚洲人工心脏使用时间记录,成为亚洲时间最长的。”张胜富说,“在此之前,已经多次出现栓塞,触发血凝,早应该为孩子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了。在14个月满了之后,如果再不做心脏移植将导致孩子死于人工心脏,会让家属质问人工心脏的合法性。”</P> <P>  翁渝国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曾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管得死,就把临床试验机会让给我们了。”“德国心脏中心提供给周易清的柏林心脏公司人工心脏100%没有进口许可证。”张胜富说,他通过查找资料,发现该类型人工心脏也只是在德国刚刚通过认证,还没有通过FDA的认证。</P> <P>  7月20日,周振华致函德国心脏中心和德国柏林心脏公司,希望得到周易清使用的人工心脏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相关数据、认证资料。柏林心脏公司的回复是:1996年就通过了欧洲MDD的认证,其他的问题不能讨论,可以向东方医院询问。</P> <P>  8月2日,德国心脏中心的翁渝国给东方医院范慧敏发去邮件并抄送周振华:“一般来信我可以回复,但信(周振华致德国函)后带有威胁字句,我决定不回了,你告诉周先生,我等着他诉讼,如果法院来传票,我一定来。”</P> <P>  “我见过那个小孩,终末期心衰,如果不装人工心脏,估计活不了多长时间。”翁渝国在回复记者的电子邮件采访时说,那个姓周的小孩是世界上使用人工心脏活得时间最长的小孩。但是,翁并没有在电子邮件中进一步回复记者提出的问题,而是提醒记者可以到网站上去查,或搜索他的中文名字、英文姓weng。 就在做心脏移植时,周易清要接受的是一个30岁人的心脏。“未成年人的心脏供体是很难找到的,这也是为什么小儿心脏移植一直在各个医院开展不了的原因”,手术前,细胞配对PRA的结果为阳性,“医院解释为其他原因造成的,但PRA阳性情况下是不可以进行心脏移植的,而医院在明知手术难以成功的情况下进行了手术”。</P> <P>  “如果是试验,医院和医生应该告知家属,并得到有关部门的许可和通过伦理委员会的讨论,还要签署大量的文件。”张律师说,“但周振华在那么多协议上签了那么多名,却没有一个是与此有关的。”</P> <P>  总部设在纽约的“人体研究保护联盟”主席维拉·莎拉夫曾在批评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起人工心脏人体试验时说:“许多知情同意的过程其实都是装样子,临床试验往往建立在病人被错误地告知和误导的基础上。一些可以预见的治疗风险没有向病人及其家属讲清楚,他们也了解不到这些治疗将会带来怎样的痛苦。”</P> <P>  “不是试验。”东方医院的范慧敏昨日称,“任何医疗行为都是要规范的”,人工心脏手术应该说是成熟的,国外已经做了很多,而“我们医院的这类手术效果是非常成功的,周易清能支持这么久,也是很少见的”。</P>  <STRONG>[提要]</STRONG> 下岗女工陈凤英接受免费换心肺手术后死亡;江苏农妇徐小平免费移植心肺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13岁男孩周易清装上人工心脏,并做了“干细胞移植”,最终被宣布死亡……周易清的父亲要起诉东方医院,因为支付了巨额费用却让儿子装了一个未经进口许可的人工心脏。东方医院则坚称“不是试验”。<!--编者按结束--> <P><STRONG>  人工心脏男孩的最后15个月</STRONG></P> <P><STRONG>  干细胞手术、肌细胞手术、心脏移植,一系列世界顶尖医疗技术实施在他身上</STRONG></P> <P>  陈凤英和徐小平的心肺移植手术留下了一个个问号(详见本报10月20日《上海下岗女工免费换心肺死亡悬疑》、10月23日《农妇移植心肺成为“活广告”》),周易清的手术同样存在疑问,这位13岁男孩之死关乎东方医院的另一项顶尖技术——来自德国的人工心脏。2004年4月22日,周易清进入东方医院的当晚就装上了人工心脏,医生说否则他活不到第二天,此后直到死去,周易清没有再离开东方医院,干细胞手术、肌细胞手术、摘除人工心脏做心脏移植,一系列的尖端技术被运用到他身上。 </P> <P>  儿子死去一年多了,父母还在为他四处奔波。周易清的父亲周振华说,他在等律师的安排,“随时准备起诉!”他要起诉东方医院,因为觉得自己受骗了,支付了巨额的医疗费让儿子装上了一个未经进口许可的人工心脏,接受了一些被医学专家认为不成熟的手术。这是个漫长的求证过程,这是个极其专业的领域,周振华觉得这一路甚至比当年带着儿子四处求医还要艰难。“不是试验。”针对周易清的手术,东方医院中德心脏中心主任助理范慧敏前日对记者说,“任何医疗行为都是要规范的”。</P> <P>  周易清离开父母一年多了,他死去时才13岁。“医生关掉了呼吸机,他的心跳马上就停止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一座高层住宅楼的一户小二居室里,周振华常常忆起儿子骤然魂消魄散的那个瞬间,他抱出一个纸箱,打开,里面是一沓厚厚的病史资料,这是那位上海南洋初级中学名叫周易清的优秀学生化作的1600余张资料,记录了他生命中最后一年多时光的生理变化。</P> <P>  周振华不知翻了多少遍那1600张纸,就像轻轻抚摸着睡梦中的儿子,收拾着他凌乱的衣物。“有些,我能看懂,有些,我看不懂。”他想为儿子的死找出答案,在这些纸上,他签下了数不清的名字,作为家长,儿子的每一项手术,都得他签字同意。2004年4月22日至2005年7月15日,那是痛苦的、难捱的400余昼夜。</P> <P>  “小朋友做的每项手术都像挖着我的肉。”周振华习惯在外人面前将儿子称为“小朋友”,不停地输血,一次又一次,换上人工心脏,做细胞配对,做干细胞手术,做肌细胞手术,摘除人工心脏,做心脏移植,排异,一次次排异……儿子死去。每次手术都让常人震颤,他最后甚至麻木了,机械地签字,“同意手术。”医生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他别无选择。</P> <P>  儿子离去后,他反而冷静了。儿子为什么要植人工心脏?为什么要做干细胞、肌细胞手术?为什么接受心脏移植?人工心脏从哪里来?周振华想弄清楚这些问题。他努力从医院拿到了1600多页资料,虽然这可能不是小朋友全部的病史资料,但疑团正被解开。</P> <P>  人工心脏又称为机械辅助循环系统,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主要用于心内直视手术之后难以脱离体外循环病人的心室辅助或者急性心肌炎、缺血性心脏病、顽固性心衰的长期支持,以及心脏病患者等待心脏移植期间的安全辅助。</P> <P>  医学专家称,世界范围内,人工心脏仍然是一项价格高昂、高风险、高死亡、低存活的手术,不亚于心肺联合移植。2006年9月,一条来自美国的消息表明,人工心脏已经出现永久植入体内的,但代价高达几百万美金,获得的生命仅为几百天。本报道中的上海少年周易清,据称是儿童中迄今存活时间最长的一例。</P> <P>  周易清外挂的是来自德国的柏林心脏公司生产的人工心脏,记者查询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医疗器械进口的部门,未能找到此型号人工心脏的进口批文和进口许可。</P> <P>[NextPage]</P> <P><STRONG>  抓住救命稻草</STRONG></P> <P><STRONG>  周易清转入东方医院当天 晚上就做了外挂人工心脏手术</STRONG></P> <P>  周易清出生于1992年7月8日,课余时间喜欢玩机器人,他制作的机器人曾在上海市徐汇区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因此,2003年周易清作为“特长生”被上海南洋初级中学破格录取。</P> <P>  2004年4月16日,周易清突然出现乏力、呕吐、拉肚子。“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周振华把孩子送到上海市儿科医院,“但没有看出所以然来,治疗了几天,我们就把他转到龙华医院看专家门诊,在医生建议下拍了个X光”。从拍出的片子,医生看出周易清的心影有点大,建议再看专家门诊,于是又回到儿科医院。4月19日,儿科医院医生确诊周易清为扩张性心肌病,“在那里住了4天,医生说没有好的治疗方案,病好像没法治疗了,他们说多陪陪小朋友吧”。</P> <P>  周振华像陷入了泥潭,绝望中他不放过任何可以救治儿子的信息。 </P> <P>  通过朋友的介绍,他听说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是心脏病专家,于是由儿科医院邀请刘中民会诊。4月22日下午4点多,刘中民到了儿科医院病房,“他摸了摸小朋友的手臂、皮肤,用手轻轻拍了拍胸部,然后把我们叫到病房外说:‘今天晚上过不去了,皮肤都没有粘性了。’”周振华说,刘的诊断是先天性心脏病,他提出了治疗方案:“你们别着急,我们医院有人工心脏,安上去以后让病人的心脏休息。现在孩子的心脏不行了,我们医院可以做干细胞移植,像撒种子一样把干细胞撒在他的心脏上,修复心脏,手术花费25万左右,有90%以上的把握,应该没问题的。实在不行了,马上进行心脏移植。”</P> <P>  周振华说,当时就像真的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紧紧地抓住不放手。经过儿科医院同意,4月22日晚上6点,周易清在儿科医院医生的护送下转入东方医院。当天晚上就做了外挂人工心脏手术。</P> <P>  周易清的手术是由刘中民医生和提供人工心脏的德籍华裔医生、德国柏林心脏中心副院长翁渝国共同实施的,德方的其他工作人员也走进了手术室。“儿科医院派了两位医生观摩了手术全过程,6点多转入东方医院,10点多就进入手术室,一直做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周振华说:“那时的场景非常紧张。”</P> <P>  上海媒体这样描述当天的紧张气氛:“刘中民教授连忙通知东方医院中德心脏中心主任助理范慧敏博士,赶快安排抢救人员,做好安装名为‘柏林心’人工心脏准备工作!又通知刚好在上海参加国际会议的德国柏林心脏中心总裁和主任翁渝国教授,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赶快送‘柏林心’到东方医院。德国总裁和翁主任放弃了宴请,带着人工心脏器械奔向东方医院,抢救生命垂危的中国少年周易清!零点手术正式开始,打开周易清胸腔后,只见他的心脏比健康儿童的心脏大四倍,心肌很薄,失去了收缩力,显然刘中民教授和儿科专家的判断是正确的,不及时安装‘柏林心’人工心脏,周易清今晚就难逃一死了!足足等了三个小时后,刘中民教授终于走出手术室告诉他们手术非常成功,请他们放心好了。”</P> <P>  报道中,刘中民说:“现在周易清小朋友体内的自身心脏已经可以承担50%的功能了!……他很幸运,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拆下人工心脏,出院回家休养了!”</P> <P>  可是,从2004年4月22日到2005年7月30日,医生关掉心脏起搏器宣布周易清死亡,15个月的时间周易清再也没有走出过东方医院。</P> <P>[NextPage]</P> <P><STRONG> 众多首开先例 </STRONG></P> <P><STRONG>  一系列移植手术开始了</STRONG></P> <P><STRONG>  外国人到病房后,医生就拉开被子向外国人展示人工心脏</STRONG></P> <P>  做完人工心脏手术,周易清成为了“亚洲年龄最小的人工心脏手术”的人。</P> <P>  手术的第二天,2004年4月23日,周振华向单位借了10万元支票,交给东方医院住院处,作为预付住院治疗费,后在接到催款通知后,又陆续交了19万元。直到2004年12月以后,医院没有再要求他们交纳住院治疗费。</P> <P>  周振华是在儿子人工心脏手术后几天,才见到了儿子。周易清手术后住进了ICU病房。“虽然很虚弱,但情况还可以。”周振华说,之后,人工心脏稳定之后,一系列的移植手术在小朋友身上开始了。</P> <P>  周振华从2004年4月底开始曾经有一段时间不能经常见到儿子。“一个月去一次,ICU是不能随便进去看的。”过了一阵儿,周易清被推到一个过渡地带,才能时常和儿子相见,“那段时间,经常有外国人来看小朋友,美国人,日本人”。“小朋友好像一个模特,被一批批的陌生人一遍遍参观。常常1天来几拨人。”外国人到病房后,医生就拉开被子向外国人展示人工心脏,“小朋友开始还挺高兴,经常用英语和外国人交谈,但是后来,外国人来得越来越多,他却越来越沉默。”周振华说,有一天孩子对他和妻子说:“他们不是来关心我的,他们都拿我当猴子,看新鲜。”</P> <P>  “一个干细胞移植,一个肌细胞移植,只有这两个事情我们知道,有无其他的我们就不知情了。”周振华从医院开出的账单上发现,在2004年6月15日,东方医院抽出了周易清的骨髓,“刘中民说进行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把握非常高”。当天,周振华签下了一份一页的“介入检查与治疗手术志愿书及费用负担知情同意书。”“刘中民一开始就提出了要做这项。”手术的目的是恢复心肌功能。</P> <P>  周振华那时并不太懂干细胞移植手术,他只是在东方医院中德心脏中心的宣传资料上看到过“人工心脏+干细胞移植”是该中心正常的治疗手段。“效果不大,基本上没什么效果。”周振华说,医生就说再看看,“开始说一个月,后来三个月,再后来就六个月了。”周易清最后的死亡小结上对这项手术有简单的记录:“于2004年6月15日行冠脉内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仍不满意。”</P> <P>  “做干细胞移植?”在听说发生在上海少年身上的干细胞移植手术后,中国著名的医学伦理专家邱仁宗先生的第一反应是惊诧,“别相信医院说的,那都是吹牛的东西”。邱先生立即征求身边其他人的意见,随后对记者说:“干细胞移植根本就没有到应用阶段,就连研究还是开展得很少很少,那个医院提出干细胞移植是什么动机呢?即便要做,也必须有伦理委员会进行讨论。”昨日,东方医院中德心脏中心主任助理范慧敏向记者解释,做干细胞和肌细胞移植手术,“是希望这些措施使他的心脏功能得到恢复”。</P> <P>  周振华的律师张胜富称,通过向中国医疗界权威人士咨询后得知,国内只有空军医院和北京阜外医院在做干细胞移植试验,“而且是拿小白鼠做临床试验,绝不是针对人”。</P> <P>  2004年8月中旬,翁渝国告诉周振华和他的妻子:“干细胞移植效果不理想,应尽快把人工心脏卸下来,不行的话进行器官移植。”但是刘中民医生不同意,要改做肌细胞移植。</P> <P>  2004年10月下旬,医院对周易清进行了肌细胞移植,“取大腿上的肌肉,对肌细胞进行了培养,2至3星期后,培养失败”。周振华说,刘中民又说要取小腿的肌肉,再次进行肌细胞培养。“我们想起前几次手术后孩子痛苦的样子,实在不忍心再让孩子受罪,就没有进行这个手术。”</P> <P>  周振华说,就在移植手术进行过程中,东方医院多次要求他和妻子还有“小朋友”配合媒体采访,上海的多家媒体都报道过周易清的手术。</P> <P>  2005年4月1日,因为周易清人工心脏的辅助机经常发生故障,东方医院请来德国的工程师到病房进行调试。在德国工程师与医生对话时,“小朋友用英语插话,告诉他们自己使用人工心脏的感受,德国工程师非常惊讶和高兴,当场把一个和他身上使用的一模一样的人工心脏送给他,并和他一同合影留念”。周振华说,这个心脏现在还放在家中。</P> <P>  就在那个月,周易清的病情恶化了。</P> <P><STRONG>  众多首开先例</STRONG></P> <P><STRONG>  在东方医院的宣传中,能看到很多高端手术</STRONG></P> <P>  周易清的手术被称为“亚洲年龄最小的人工心脏植入术”。在东方医院的宣传中,能看到很多这样开先例的手术,包括“亚洲首例体外人工心脏植入术”和“亚洲首例永久性完全植入式人工心脏植入手术”。</P> <P>  来自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丁小兰是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的病人,2000年4月5日,她被检查出患有终末期扩张性心脏病,在于都县人民医院和赣州市医院多次治疗都没有效果,她的丈夫陈辉荣记得那时候医生说:“没钱就不要来看了,看也看不好了,除非去广州、上海做心脏移植手术。”</P> <P>  2001年1月6日,时任东方医院副院长的刘中民带队到于都县人民医院义诊,见到了丁小兰,刘表示愿意为丁小兰免费做人工心脏手术。1月18日,丁小兰被推进了东方医院的手术室。手术后,丁小兰在东方医院住了半年多后死亡。在她死亡之前,上海多家媒体进行过报道,其中提到东方医院免除了100多万的手术费。</P> <P>  丁小兰在做完人工心脏手术后,是很难离开医院的,因为她的人工心脏是挂在体外的。媒体的报道称“亚洲首个人工心脏在上海跳动”。如果看当年的媒体报道,丁小兰应该是可以活着走出医院的。“东方医院为一名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施行人工心脏已整整200天了……医生刘中民介绍,要不是3个月前的一次脑中风,她早该出院了,因为原先像小孩脑袋那么大的心脏,现在已完全正常。”一家报纸这样说。</P> <P>  但丁小兰还是死在了东方医院,时隔5年后,陈辉荣只记得妻子死于2001年中秋节前后。“她死了,东方医院给了我两万多块钱,我就带着她的骨灰回家了。”</P> <P>[NextPage]</P> <P><STRONG>  心脏移植失败</STRONG></P> <P><STRONG>  供体30岁左右,周易清进了手术室后再没醒来</STRONG></P> <P>  2005年4月26日,周易清从贵宾病房搬到了普通病房,两三天后流血不止,“病房医生对‘华法令’用量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凝血功能(PT)失调。”周振华说,为此医师停用“华法令”,却又导致患者血栓形成。</P> <P>  2005年5月11日,周易清突然左侧失去知觉,出现偏瘫,后来被诊断为脑部小血栓形成。“这给小朋友带来更大痛苦,他哭着说:‘为什么这么倒霉’。”移植未能阻挡小朋友病情的恶化,这让周振华深感沮丧。</P> <P>  这样的情况下,医院决定进行心脏移植手术。“7月10日,医院通知我供体找到了,是个本地的,30岁左右。11日开始做配对,一开始配对不成功。”周振华说,医院对周易清做了一次血透,再进行配对,“这次配对后,医生说满足手术条件了”。</P> <P>  在周振华从东方医院复印封存的1600多页的病历中,记者看到一份签于2005年7月14日的手术前谈话记录,这么解释这次配型,“患者术前PRA(免疫毒性细胞配对,移植前必须做的细胞配对)阳性,但依据目前研究结果,VAD(人工心脏)本身可引起PRA增高,这种增高可能和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无关,此外,PRA也可能与多次输血有关。为尽可能减少体内预存抗体的影响,拟行透析吸附治疗,并加强免疫抑制疗法。尽管如此,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并有可能影响生命安全”。</P> <P>  手术在2005年7月15日进行,“为了保险起见,当天上午又做了一次血透”。中午,周易清被推进了手术室。</P> <P>  中央电视台对手术的过程进行了全程拍摄,周振华说:“一开始记者还跑出来跟我说很好,后来我从他们的神态觉察出不对了。”</P> <P>  手术进行到16日凌晨四五点,刘中民医生走出了手术室时,“我们找他握手,他说话已经很谨慎了,只是说‘我们还会不断努力’,我估计他已经知道结果了”。周振华说,周易清再也没有醒来,直到7月30日,“医生把心脏起搏器和呼吸机一关,就没有动静了”。</P> <P>  小朋友周易清在东方医院从12岁长到13岁,直到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他再也没有回到上海南洋初级中学,没有回到家。周振华在儿子去世后查了下医院的账单,90多万元,他无力偿付全部。2006年7月,东方医院发函给他,让他尽快给付欠下的42万余元费用。</P> <P><STRONG>  人工心脏手术是否成熟</STRONG></P> <P><STRONG>  “柏林心”没有国家药监局 的进口批文和许可</STRONG></P> <P>  “人工心脏是不成熟的技术,更要有伦理委员会的意见。”邱仁宗先生。</P> <P>  周易清外挂的是来自德国的柏林心脏公司生产的人工心脏,记者查询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未能找到此型号人工心脏的进口批文和进口许可,而管理医疗器械进口的医疗器械司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以网上查询结果为准。</P> <P>  律师张胜富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取证后,对发生在上海少年身上的事情做了全面的分析。“从一开始,东方医院对病人和病人家属就隐瞒、夸大了病情,存在欺诈。”他说,“三甲医院上海儿科医院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病因不清,也考虑心功能可能有问题,对体征的描述心功能衰竭不厉害,但他们没有有效疗法。”</P> <P>  “刘中民仅仅是捏了捏孩子,没有做检查,就说孩子活不过今晚了。”张律师根据周振华提供的资料说,“这个孩子是不是符合手术指征?当晚真的会死吗?就连东方医院自己的记录也显示,他的心功能达不到四级。”但是,就在当晚,孩子在医院的安排下,做了人工心脏手术。</P> <P>[NextPage]</P> <P>  “这个孩子为什么要用人工心脏14个月呢?我认为是医院为了打破一个记录,要打破之前的亚洲人工心脏使用时间记录,成为亚洲时间最长的。”张胜富说,“在此之前,已经多次出现栓塞,触发血凝,早应该为孩子进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了。在14个月满了之后,如果再不做心脏移植将导致孩子死于人工心脏,会让家属质问人工心脏的合法性。”</P> <P>  翁渝国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曾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管得死,就把临床试验机会让给我们了。”“德国心脏中心提供给周易清的柏林心脏公司人工心脏100%没有进口许可证。”张胜富说,他通过查找资料,发现该类型人工心脏也只是在德国刚刚通过认证,还没有通过FDA的认证。</P> <P>  7月20日,周振华致函德国心脏中心和德国柏林心脏公司,希望得到周易清使用的人工心脏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相关数据、认证资料。柏林心脏公司的回复是:1996年就通过了欧洲MDD的认证,其他的问题不能讨论,可以向东方医院询问。</P> <P>  8月2日,德国心脏中心的翁渝国给东方医院范慧敏发去邮件并抄送周振华:“一般来信我可以回复,但信(周振华致德国函)后带有威胁字句,我决定不回了,你告诉周先生,我等着他诉讼,如果法院来传票,我一定来。”</P> <P>  “我见过那个小孩,终末期心衰,如果不装人工心脏,估计活不了多长时间。”翁渝国在回复记者的电子邮件采访时说,那个姓周的小孩是世界上使用人工心脏活得时间最长的小孩。但是,翁并没有在电子邮件中进一步回复记者提出的问题,而是提醒记者可以到网站上去查,或搜索他的中文名字、英文姓weng。 就在做心脏移植时,周易清要接受的是一个30岁人的心脏。“未成年人的心脏供体是很难找到的,这也是为什么小儿心脏移植一直在各个医院开展不了的原因”,手术前,细胞配对PRA的结果为阳性,“医院解释为其他原因造成的,但PRA阳性情况下是不可以进行心脏移植的,而医院在明知手术难以成功的情况下进行了手术”。</P> <P>  “如果是试验,医院和医生应该告知家属,并得到有关部门的许可和通过伦理委员会的讨论,还要签署大量的文件。”张律师说,“但周振华在那么多协议上签了那么多名,却没有一个是与此有关的。”</P> <P>  总部设在纽约的“人体研究保护联盟”主席维拉·莎拉夫曾在批评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起人工心脏人体试验时说:“许多知情同意的过程其实都是装样子,临床试验往往建立在病人被错误地告知和误导的基础上。一些可以预见的治疗风险没有向病人及其家属讲清楚,他们也了解不到这些治疗将会带来怎样的痛苦。”</P> <P>  “不是试验。”东方医院的范慧敏昨日称,“任何医疗行为都是要规范的”,人工心脏手术应该说是成熟的,国外已经做了很多,而“我们医院的这类手术效果是非常成功的,周易清能支持这么久,也是很少见的”。</P> 逍遥居士
13656164011136561PE_U_Article下岗女工免费换心肺死亡 家属怀疑死者被做人体试验舒云26111102006-10-25T10:14:02+08:002016-05-10T09:37:56.907+08:00 99 0 0 0 0 0 2006-10-25T10:14:02+08:00 2006-10-25T10:14:02+08:00 舒云 2024-09-09T23:04:32.04+08:00 xia-gang-nv-gong-mian-fei-huan-xin-fei-si-wang -jia-shu-huai-yi-si-zhe-bei-zuo-ren-ti-shi-yan 字形 false 0 136561 |人体试验|心肺死亡| 佚名 东方今报 <P>  广州消息 病人是否真的有先天性心脏病?是否真的必须进行心肺移植手术才能生存?为何巨额医疗费用被免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与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近年进行的几起器官移植手术疑云重重:</P> <P>  下岗女工陈凤英因听医生说不换心肺活不了3个月,而且又是免费,接受了手术,最后死于手术台上。<BR> <BR>  江苏农妇徐小平,免费移植心肺后存活至今,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医院供养。13岁男孩周易清付了巨额费用装上中德心脏中心的人工心脏,此后15个月再没走出过东方医院,最后医生关掉心脏起搏器宣布其死亡……</P> <P>   协议书上无医院签名</P> <P>  陈凤英死亡的当天,其夫王翔生签下了一份协议书,但是这份协议书上只有王翔生一个人的签名,而无当事医院的签名,更无出现当事医院的名字。“经抢救无明显效果,向病人家属交代病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院方同意其自动出院,考虑病人家属家庭经济困难,退还其入院时的预交治疗款一万元整,特立此据。”</P> <P>  这一份不甚明了的“死亡协议”,使得一个女人的死亡显得那么草率。</P> <P>  黄凌等人一直质疑东方医院是否具有器官移植的资质。“东方医院国家卫生部只评定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根据卫生部的规定,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属于攀登医学顶峰之事,全国也只有极少数几个有资质的三级甲等完全的综合性医院才能逐渐开展。”黄凌父子在几位人士的帮助下,经过长期调查得知陈凤英的手术医生刘中民在此前没有经历过这种纯属攀登当今世界医学顶峰的手术,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技术、条件和经验。“他甚至连相关的动物试验都没有做过。”</P> <P>   医院愿出8万元私了</P> <P>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至今在全世界仍是一项高风险、低存活率、费用昂贵的手术,人工心脏据专家称也是不成熟的技术,国内的干细胞移植更是只停留在小白鼠试验阶段。作为卫生部评定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东方医院连连攀登医学高峰让人惊叹。徐小平生了三个孩子,陈凤英生病期间还能爬六层楼。家属们不相信她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到了非得移心换肺的地步。如果病人不具备手术指征,为何移植器官?“他们都被做了人体试验?!”陈凤英的儿子黄凌及专家都有这样的怀疑,并将上海市东方医院(被告一)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被告二)推向了被告席。</P> <P>  在陆家嘴法庭第一次开庭审理陈凤英手术死亡案件后,东方医院曾让法官捎话给黄凌父子,愿意出8万元了结,被黄凌父子一口回绝。“我要的是母亲死亡的真相,不是钱”。</P> 不分页 10000 ★★★ 人体试验,心肺死亡 <P>  广州消息 病人是否真的有先天性心脏病?是否真的必须进行心肺移植手术才能生存?为何巨额医疗费用被免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与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近年进行的几起器官移植手术疑云重重:</P> <P>  下岗女工陈凤英因听医生说不换心肺活不了3个月,而且又是免费,接受了手术,最后死于手术台上。<BR> <BR>  江苏农妇徐小平,免费移植心肺后存活至今,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医院供养。13岁男孩周易清付了巨额费用装上中德心脏中心的人工心脏,此后15个月再没走出过东方医院,最后医生关掉心脏起搏器宣布其死亡……</P> <P>   协议书上无医院签名</P> <P>  陈凤英死亡的当天,其夫王翔生签下了一份协议书,但是这份协议书上只有王翔生一个人的签名,而无当事医院的签名,更无出现当事医院的名字。“经抢救无明显效果,向病人家属交代病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院方同意其自动出院,考虑病人家属家庭经济困难,退还其入院时的预交治疗款一万元整,特立此据。”</P> <P>  这一份不甚明了的“死亡协议”,使得一个女人的死亡显得那么草率。</P> <P>  黄凌等人一直质疑东方医院是否具有器官移植的资质。“东方医院国家卫生部只评定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根据卫生部的规定,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属于攀登医学顶峰之事,全国也只有极少数几个有资质的三级甲等完全的综合性医院才能逐渐开展。”黄凌父子在几位人士的帮助下,经过长期调查得知陈凤英的手术医生刘中民在此前没有经历过这种纯属攀登当今世界医学顶峰的手术,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技术、条件和经验。“他甚至连相关的动物试验都没有做过。”</P> <P>   医院愿出8万元私了</P> <P>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至今在全世界仍是一项高风险、低存活率、费用昂贵的手术,人工心脏据专家称也是不成熟的技术,国内的干细胞移植更是只停留在小白鼠试验阶段。作为卫生部评定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东方医院连连攀登医学高峰让人惊叹。徐小平生了三个孩子,陈凤英生病期间还能爬六层楼。家属们不相信她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到了非得移心换肺的地步。如果病人不具备手术指征,为何移植器官?“他们都被做了人体试验?!”陈凤英的儿子黄凌及专家都有这样的怀疑,并将上海市东方医院(被告一)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被告二)推向了被告席。</P> <P>  在陆家嘴法庭第一次开庭审理陈凤英手术死亡案件后,东方医院曾让法官捎话给黄凌父子,愿意出8万元了结,被黄凌父子一口回绝。“我要的是母亲死亡的真相,不是钱”。</P> <P>  广州消息 病人是否真的有先天性心脏病?是否真的必须进行心肺移植手术才能生存?为何巨额医疗费用被免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与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近年进行的几起器官移植手术疑云重重:</P> <P>  下岗女工陈凤英因听医生说不换心肺活不了3个月,而且又是免费,接受了手术,最后死于手术台上。<BR> <BR>  江苏农妇徐小平,免费移植心肺后存活至今,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医院供养。13岁男孩周易清付了巨额费用装上中德心脏中心的人工心脏,此后15个月再没走出过东方医院,最后医生关掉心脏起搏器宣布其死亡……</P> <P>   协议书上无医院签名</P> <P>  陈凤英死亡的当天,其夫王翔生签下了一份协议书,但是这份协议书上只有王翔生一个人的签名,而无当事医院的签名,更无出现当事医院的名字。“经抢救无明显效果,向病人家属交代病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院方同意其自动出院,考虑病人家属家庭经济困难,退还其入院时的预交治疗款一万元整,特立此据。”</P> <P>  这一份不甚明了的“死亡协议”,使得一个女人的死亡显得那么草率。</P> <P>  黄凌等人一直质疑东方医院是否具有器官移植的资质。“东方医院国家卫生部只评定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根据卫生部的规定,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属于攀登医学顶峰之事,全国也只有极少数几个有资质的三级甲等完全的综合性医院才能逐渐开展。”黄凌父子在几位人士的帮助下,经过长期调查得知陈凤英的手术医生刘中民在此前没有经历过这种纯属攀登当今世界医学顶峰的手术,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技术、条件和经验。“他甚至连相关的动物试验都没有做过。”</P> <P>   医院愿出8万元私了</P> <P>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至今在全世界仍是一项高风险、低存活率、费用昂贵的手术,人工心脏据专家称也是不成熟的技术,国内的干细胞移植更是只停留在小白鼠试验阶段。作为卫生部评定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东方医院连连攀登医学高峰让人惊叹。徐小平生了三个孩子,陈凤英生病期间还能爬六层楼。家属们不相信她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到了非得移心换肺的地步。如果病人不具备手术指征,为何移植器官?“他们都被做了人体试验?!”陈凤英的儿子黄凌及专家都有这样的怀疑,并将上海市东方医院(被告一)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被告二)推向了被告席。</P> <P>  在陆家嘴法庭第一次开庭审理陈凤英手术死亡案件后,东方医院曾让法官捎话给黄凌父子,愿意出8万元了结,被黄凌父子一口回绝。“我要的是母亲死亡的真相,不是钱”。</P> 铁骑兵
13568664011135686PE_U_Article下岗女工免费换心肺死亡 疑被做人体试验舒云35511102006-10-21T08:05:54+08:002016-05-10T09:40:12.22+08:00 99 0 0 0 0 0 2006-10-21T08:05:54+08:00 2006-10-21T08:05:54+08:00 舒云 2024-09-08T12:51:33.133+08:00 xia-gang-nv-gong-mian-fei-huan-xin-fei-si-wang -yi-bei-zuo-ren-ti-shi-yan 字形 false 0 135686 |心肺死亡|人体试验| 佚名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都市报 <P> <STRONG> 上海下岗女工</STRONG></P> <P><STRONG>  免费换心肺死亡悬疑</STRONG></P> <P><STRONG>  家属怀疑死者被做人体试验状告东方医院</STRONG></P> <P>  病人是否真的有先天性心脏病?是否真的必须进行心肺移植手术才能生存?为何巨额医疗费用被免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与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近年进行的几起器官移植手术疑云重重:</P> <P>  下岗女工陈凤英因听医生说不换心肺活不了3个月,而且又是免费,接受了手术,最后死于手术台上;江苏农妇徐小平,免费移植心肺后存活至今,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医院供养,随时配合院方进行一些宣传活动;13岁男孩周易清付了巨额费用装上中德心脏中心的人工心脏,并做了“干细胞移植”,此后15个月再没走出过东方医院,最后医生关掉心脏起搏器宣布其死亡……</P> <P>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至今在全世界仍是一项高风险、低存活率、昂贵的手术,人工心脏据专家称也是不成熟的技术,国内的干细胞移植更是只停留在小白鼠试验阶段。 作为卫生部评定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东方医院连连攀登医学高峰让人惊叹。徐小平生了三个孩子,陈凤英生病期间还能爬六层楼。家属们不相信她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到了非得移心换肺的地步。如果病人不具备手术指征,为何移植器官?“他们都被做了人体试验?!”患者家属及专家都有这样的怀疑。本报记者历时近一年,对两家医院的几起手术进行调查,今日起陆续推出报道,试图逐步接近事情真相。 </P> <P>  2003年9月25日中午,黄凌接到一个从江苏省镇江市打来的电话,让他马上从上海赶到镇江去,母亲死了,死时49岁。</P> <P>  “这是一个突然来的噩耗。”那年,黄凌22岁,4天前,他还把母亲送上了去镇江的车,“和正常人一样,她是到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做手术的”。母亲走时有说有笑,黄凌盼着妈妈平安回来。</P> <P>  负责转送陈凤英的上海东方医院的医生告诉黄凌,手术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把握。“他们说了很多遍,98%的成功率。”他目送妈妈乘坐的手术车远去,心怀希望,“根本没想到会出事,没想到妈妈会死”。东方医院的几位医生护士上了车,一同前往镇江,9月24日,院长刘中民自驾车从上海赶往镇江后,直奔手术室。</P> <P> <STRONG> 手术费伙食费交通费全包</STRONG></P> <P><STRONG>  如果按正常费用计算可能要几十至上百万,陈凤英因此答应做手术</STRONG></P> <P>  “妈妈患了心脏病,医院说是先天性的,要换心换肺才能活。”黄凌一直不敢相信,但这是把陈凤英拉到镇江做手术的上海东方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身体一向强壮的妈妈怎么会是先天性心脏病?“她的身体是从2003年初就开始不好的,到上海长航医院和东方医院门诊看过几次医生,都诊断为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陈还曾经在东方医院住院治疗数日,诊断确诊为冠心病。</P> <P>  陈凤英原是长航的职工,在船上跑的,后来下岗了。2003年3月26日,经人介绍,陈凤英再次到东方医院求诊。”是院长刘中民的门诊,仅仅几分钟时间,没有看胸片,没有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手段。”黄凌一直质疑妈妈这次的诊断结果。刘中民这次在陈凤英编号为1008086673-01的“门急诊就医记录册”上写道:“神清,无颈静脉怒张,两肺无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病理杂音,双下肢不肿,血压110/70mmHg。住院检查治疗。”结论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心功能4级。”</P> <P>  “刘中民对我妈妈说,你的心肺已经全部都坏了,心肺功能衰竭已经到了终末期。目前只有换心换肺是挽救你的唯一办法。”这些话,是后来陈凤英的第二任丈夫王翔生向黄凌转述的。在陈凤英手术失败死后,王翔生和东方医院签署了一份协议,从此再不过问此事。</P> <P>  这之后,陈凤英就住进了东方医院,等待着换心换肺的手术(即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我经常到医院看望她,好像病不重,还能到处活动,她家那时住在六楼,有时从医院回家办事,还能一口气爬到六楼不歇一口气,根本看不出是先天性心脏病后期的病人。”黄凌相信妈妈的病会好起来,因为妈妈的身体看上去并不坏。</P> <P>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要花上一笔巨额的费用。“我们没有这笔钱,王翔生也没有,他做点小生意根本没有钱。”黄凌说,妈妈之所以愿意住院并同意做手术,是因为医院表示可以免费做手术。“刘中民说不用花钱。只要我母亲交给他做换心换肺的手术,一切的手术费、住院费、交通费、伙食费及其他费用都由院方承担。”刘同时给陈和王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正常的手术费用计算,至少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母亲死后近两年,黄凌和父亲黄荣康一直怀疑另有原因,直到2005年7月,他们在了解更多内情之后,开始怀疑陈凤英的死可能是被做了人体试验。</P> <P>[NextPage]</P> <P> <STRONG> 悄然转运尸体</STRONG></P> <P><STRONG>  从上海送患者到镇江医院做手术,失败后违法运回尸体,其中原委难以得知</STRONG></P> <P>  黄凌在2003年9月25日中午接完江苏镇江的电话后,马上开车赶到了医院。“我在东方医院停尸房见到了母亲,她的身上还插着氧气,肚子被划开了,没有缝合,全身上下都是血。”那是他无法忘记的母亲死亡时的惨景,3年过去,这一幕仍然如同梦魇,他仍然会经常梦见母亲血淋淋的身体。</P> <P>  跨省市转运尸体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许的,并且是在外省的一家医院手术失败后转运到另一个城市的医院,这其中有何原因,黄凌难以得知。他曾问过东方医院的门卫,看门人告诉他,那天晚上,运尸体的车子进门时,车上的人说是一个要急救的病人。</P> <P>  “当晚,我就要到院长办公室找医院的头儿交涉,可是王翔生很懦弱,我已经不是陈凤英的男人,几个人拉着我不让闹。”黄凌亲生父亲、陈凤英的前夫黄荣康在那天晚上同时赶到了医院,当看到曾经的女人阴阳两隔,异常激动。</P> <P>  黄荣康一直不相信陈凤英会是先天性心脏病:“她在长江上的客船工作,长年跑航运,身体好得很。”陈凤英28岁那年嫁给了黄荣康,“儿子是足月产下的,8斤多重”。陈后来从船上调到岸上工作,在一家饭店管前台。“我们离婚前还去过一次庐山,她能一口气爬到山顶。她生病时还能爬6层楼。”更早以前,陈凤英登过长城。二人的婚姻维持到1999年7月,黄荣康证实,陈曾多次在长航医院献过血。“她的身体很好的,哪里像是先天性心脏病人?”</P> <P>  陈凤英与王翔生再婚后,领养了身有残疾的女婴,并花了几万块钱为她做了脚矫正手术。</P> <P>  2003年3月底,陈凤英在上海东方医院住院治疗,“前后住了两次,我每次去看她,发现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好”。黄凌不解,为何母亲的病在住院期间越来越重?陈入住的病房正是刘中民主持的心外科。也就是从这时开始,陈以往被诊断为“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的结果变成了“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P> <P>  2003年6月12日,陈凤英的病历上又添上了一段“就医记录”:“心悸气急2年,在东方医院住院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肺高压,肺泵性心脏病,现症状加重,需心肺移植治疗”。</P> <P>  第二日,即2003年6月13日,陈凤英入住东方医院胸外科,7月17日出院,东方医院胸外科给陈凤英开出了一份出院小结,出院时的情况为:“患者无胸闷、心慌等不适主诉。查体:体温37摄氏度,神清,气平,颈软,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6次/分,律齐。全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治疗结果为“拟行肺移植手术,因未能找到合适供体,暂于出院”。</P> <P>  陈凤英当时的一些住院资料表明,她曾经在2003年9月前离开过一段东方医院,并于8月7日、21日、25日在上海地段医院等医院门诊接受过治疗。</P> <P>  2003年9月9日,陈凤英再次在东方医院胸外科住院,9月21日出院,出院时的情况和7月17日出院小结上写的一字不差,结果同样是“因未能找到合适供体,暂于出院”。</P> <P>  但就在9月21日这天,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胸外科,入住了一个新的病人,正是陈凤英。同一天,从上海出院,到镇江重新入院,原因是在那里找到了心肺供体。</P> <P>  “东方医院的医生说我母亲的病好转了,可以出院了,可是刘中民安排了医生和护士准备好了车子,把我妈妈拉到了镇江,他说那里有供体。”黄凌疑问,“好转了为何还要安排心肺移植手术?”</P> <P>  在东方医院的说服下,做了一辈子工的上海女人陈凤英和她做小本买卖的后夫王翔生,对刘中民和东方医院如此慷慨感激涕零,他们简单商量之后,点头同意了。</P> <P>[NextPage]</P> <P><STRONG>  “死亡协议”</STRONG></P> <P>  陈死亡当天,其夫王翔生签下一份协议书,但是上面只有王一个人的签名</P> <P>  陈凤英死亡的当天,王翔生签下了一份协议书,但是这份协议书上只有王翔生一个人的签名,而无当事医院的签名,更无出现当事医院的名字。 <BR> <BR> “经抢救无明显效果,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院方同意其自动出院,考虑病人家属家庭经济困难,退还其入院时的预交治疗款一万元整,特立此据。”</P> <P>  这一份不甚明了的“死亡协议”,使得一个女人的死亡显得那么草率。</P> <P>  事后,王翔生向黄凌父子提及此事时说,陈凤英当时已经死亡,又怎能说是“出院”?而且,就在当天,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出了一份“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死者正是陈凤英,死亡地点为医院,死亡日期为2003年9月25日。黄凌说,母亲从镇江拉到东方医院时已经是当天夜间,这份填报时间为“9月25日”的证明书又是如何开出的呢?</P> <P>  “其实,妈妈的手术没有做完就死了。镇江医院担心处理我母亲的后事有麻烦,就和东方医院刘中民一起再次诱骗了王翔生,说是病情有变化,家属要求自动出院,并许诺如同意可退回一万元医疗费。”黄凌说,那一万元是给警车运送供体器官心肺的开道费。当时,王翔生也认为在镇江处理我母亲后事不方便,而院方主动提出帮助把尸体想办法运回上海,王翔生只能选择同意。</P> <P>  黄荣康在当天也赶到了东方医院,还差点与院方发生争执。“医院的人在我母亲尸体上接上了氧气、挂上点滴,伪装成活的病人骗过了门卫。”法律规定,尸体不允许跨省市转运,黄凌说,在值班员收取了50元小费后,接收了母亲的尸体。</P> <P>  黄凌父子后与当事医院多次交涉,希望得到陈凤英的病历和病史资料,并给出一个陈死亡的说法,但交涉多次均无果。</P> <P><STRONG>  “模糊的判决”</STRONG></P> <P>  法院一审判黄凌赢,却不支持其诉讼请求,而被告只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P> <P>  2005年9月5日,黄凌向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递交一纸诉状,将上海市东方医院(被告一)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被告二)推向被告席。“心肺移植手术是技术要求非常高的顶尖手术,被告一在陈凤英手术前称其心肺移植手术都很成功,有丰富的心肺移植手术经验,但至今原告未见到被告一有成功进行心肺移植手术的病例。因此可以肯定,陈凤英根本就没有心肺移植的手术指征,而且被告一和被告二也根本没有掌握心肺移植手术的技术,而被告完全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声誉用陈凤英进行试验,这种毫无医德的行为无情地剥夺了陈凤英的生存权。”黄凌在诉状中写道,他第一次怀疑了母亲是被医院用作了人体试验。</P> <P>  任何器官移植手术目前最大的并发症就是急性器官排异所导致的死亡,术前受体与供体必须做严格的细胞配对试验,并对受体运用抗排异药,细胞配对试验成功与否必须要告知家属。黄凌曾多次向东方医院要求被告知细胞配对试验结果及抗排异药的运用情况,但屡遭拒绝。</P> <P>  浦东新区法院陆家嘴法庭先后两次开庭审理了此案。东方医院称:“对陈凤英采用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治疗,此系目前科学技术水平下的最佳方案,在手术之前将风险告知了患者及家属,后因供体在镇江,故手术在镇江医院进行。后患者因手术并发症排异反应而死亡。”其认为“医疗行为符合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与患者陈凤英的损害后果没有因果关系,没有过错,不存在拿患者做试验之说。”</P> <P>  黄凌曾提出对母亲是否患有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是否达到四级、手术前是否只有3个月存活期,是否需要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事项申请司法鉴定,而二被告则认为已经过了时效,不同意做鉴定。</P> <P>  2006年2月24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鉴于医疗行为和医疗过程的专业性强,故被告是否存在医疗过失和过错,应通过结合原、被告提供的证据,并参考医疗鉴定部门对医疗技术问题进行鉴定的分析意见和结论加以判定,原告已提出了鉴定申请,故可认定其已经履行了适当的举证义务,被告坚持认为原告诉讼时效已过,不同意鉴定,导致鉴定无法进行,被告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判决同时认为,黄凌提出的诉讼并没有超过时效。</P> <P>  “这是一份模糊的判决,既判了黄凌赢了官司,但却不支持其诉讼请求,被告只是承担一个举证不能的责任。”一位律师看过判决书之后说。</P> <P>  在一审法院下达判决之前,黄凌向法院递交了申请,认为母亲的死亡已经不是一起医疗事故,被告的行为已构成刑事犯罪。</P> <P>  2006年3月17日,黄凌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上诉状。后经法庭二审,7月4日下达二审判决“原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撤销一审判决,发回浦东新区法院重审”。</P> <P>  8月24日,是法院原定重审此案的日子。“我们当庭递交了申请,改为医疗合同诉讼。”黄凌的另一位代理律师张胜富说,“只能起诉一个,我们就撤销了对镇江医院的起诉,开庭审理也就改成庭前交换证据”。</P> <P>  法院接受了黄凌和律师的申请,开庭的时间将重新向东方医院和他们发出传票另行通知。</P> <P>[NextPage]</P> <P><STRONG>  真相埋得有多深?</STRONG></P> <P>  陈凤英生了一个孩子,怎么能证明她有先天性心脏病,医院需要拿出证据</P> <P>  “我根本就不相信身体一直健康的母亲会一下子病得如此严重,不相信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相信她的心肺功能已经衰竭到了终末期。”失母之痛让黄凌悲伤难抑,“我不相信妈妈不做手术只有三个月的生存期”。2003年3月26日,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说,如果不做手术,陈凤英只剩下3个月的生命。可是,直到做手术的9月24日,差不多半年,陈凤英生命并未出现危机。“我绝对不相信妈妈病重到非得换心换肺的程度,她手术前几天的肺活量比正常人还要好。”黄凌说,他有证据表明这一点。</P> <P>  2006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凌父子结识了从事中国卫生法学研究的中国政法大学的卓小勤。“我愿意做这个案子的重审代理律师。”接触到陈凤英案件的一些材料后,卓小勤当即表示要和受害人家属一起揭开真相。卓小勤还找到了徐小平,江苏乡下妇女,一名由东方医院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免费移植心肺陷入困境的患者,要求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和东方医院提供徐小平的病史资料,可遭到了拒绝。“我们已经申请了证据保全。徐小平也将对两家医院提出诉讼,我也将是徐的代理人。”</P> <P>  “这两个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案件都是一个问题,病人的手术适应症是否出现?怎么来证明病人需要做这个高危险的手术?徐小平生了三个孩子,陈凤英生了一个孩子,怎么能证明二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卓小勤说,医院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是不可能生育健康的孩子的。”</P> <P>  “再说心功能四级,病人是不是具备这个指标?这意味着病人只能端坐,而不能平卧的,也就是只能坐着而不能进行任何活动的,可是,从死者陈凤英生前和徐小平手术前的日常活动来看,不可能具有这个指标的。”卓小勤认为,这是医院必须提供证明的,如果不能,那就要承担责任。</P> <P>  两例手术的操刀人刘中民的一位大学同学,现在做着与刘中民同样工作。这位医生认为,如果找一个濒死的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四级的病人,难以接受得了这么危险的手术,心肺功能好的人做,成功的可能大得多。</P> <P>  卓小勤也谈到了这点:”最有可能的是找身体好的人来进行手术,成功性就高一些。这个案件我定性为医院和医生是为了声誉,而不是为了金钱利益,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P> <P><STRONG>  医院有无移植资质?</STRONG></P> <P>  上海市卫生局答复称,手术是在镇江做的,不在其管辖范围之内</P> <P>  “医院提供的资料都很模糊,不能看清病人的真实情况。”陈凤英案的代理人说:“那么,在法庭上,院方就要举证来证明陈凤英真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四级等手术适应症。如果不能证明这些,医院就将有拿健康人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试验的巨大嫌疑。”</P> <P>  记者曾多次联络东方医院,就陈、徐两例手术求证。“范主任(中德心脏中心副主任)出国了,刘院长也不在,其他人不了解情况。”东方医院办公室这样答复道。</P> <P>  “此案还在审理阶段,不方便说什么。”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陈锁成对记者说,“等判决,现在都不好说。”</P> <P>  上海市卫生局宣传处王处长对前去采访记者的答复是:“手术是在镇江做的,不在我们管辖范围之内。”</P> <P>  黄凌等人一直质疑东方医院是否具有器官移植的资质。“东方医院是上海市浦东中心医院,国家卫生部只评定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根据卫生部的规定,刘中民为我妈妈做的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属于攀登医学顶峰之事,全国也只有极少数几个有资质的三级甲等完全的综合性医院才能逐渐开展。”黄凌父子在几位人士的帮助下,经过长期调查得知刘中民在此前没有经历过这种纯属攀登当今世界医学顶峰的手术,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技术、条件和经验。“他甚至连相关的动物试验都没有做过。”</P> <P>  根据卫生部规定,此类超大型手术必须先经过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审批并同意才能实施,并且在手术前一定要请有关的专家来对该病人进行会诊,如确实有手术指征、手术条件及手术资质的,在手术中还必须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权威进行指导。</P> <P>  “我所掌握母亲的病史手术记录仅仅只有两个医生几个护士参加写的一页几百个字。我们了解到此手术要有受体和供体的心胸外科组、肺胸外科组等四组人员及受体的麻醉组、体外循环组、供体的器官护送组等众多的医生,再加上许多手术护士才能组成科学管理、分工严谨的手术团队,此手术成功才有保证,可是两个医院就凭几个人做的手术能成功吗?”</P> <P>  同济大学是东方医院的上级单位,对于东方医院是否具备器官移植的资质,该校医院管理处丁国伟副处长说:“东方医院的建制是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来建的,如果再评,应该是可以评上的。目前器官移植我们国家还没有准入制度。而且就他们的技术和装备来讲,他们在上海是比较先进的。从我对这个医院的了解,应该讲从资质上没问题的。中德心脏中心的成立是有红头文件的。而且东方医院还获得过上海市的科技成果奖。根据技术条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备案就可以了。东方医院(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应该是有备案的,不然他怎么来做这些手术呢?最起码器官的来源怎么保证?但是我们对他们具体的操作是不过问的。”</P> <P>  “新技术的申报应该是有的。比如说做第一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他要打一个报告,开展重大新技术的报告,向浦东社会发展局申报,社发局再报上海市卫生局,卫生局会有一个专家委员会论证,看能不能批准他来做这个手术。如果第一个批准了,就是认定你有这个资格了,以后就不用再申报了。”记者辗转得到上海市卫生局给东方医院发的《医疗新技术准予临床试用通知书》,通知书显示“同意东方医院对‘心肺联合移植技术’进行临床试用”,通知的时间为2004年7月21日,这是徐小平手术后近一年,陈凤英死亡后10个月。“即便是有这个通知,也还只是临床试用。”卓小勤说。</P> <P>  在陆家嘴法庭第一次开庭审理陈凤英手术死亡案件后,东方医院曾让法官捎话给黄凌父子,愿意出8万元了结,被黄凌父子一口回绝。“我要的是母亲死亡的真相,不是钱。”</P> <P>  黄凌似乎已经看到,距离真相越来越近了。</P> <P><STRONG>  ■ 链接</STRONG></P> <P><STRONG>  中国正规范器官移植</STRONG></P> <P>  目前我国器官移植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005年仅肝移植一项就完成了3000多例。虽然我国器官移植领域发展空间巨大,但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器官移植领域良莠不齐。</P> <P>  为整顿规范日益发展的器官移植领域,卫生部制定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今年7月1日正式实行。</P> <P>  该规定主要解决了几个问题:明确人体器官不得买卖;实行准入制度,想开展移植的医疗机构必须通过申报获得资格,原则上为三甲医院,存活率不高的要被淘汰;对实行移植手术的医生进行资格审核;医院必须设立移植伦理委员会,论证其可行性;移植前须有捐赠者书面同意等。</P> <P>  另外,我国首部《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正在起草中。目前我国已成立了器官移植委员会,制定器官移植的相应法规与技术准入标准。我国器官移植法律法规建设涉及卫生部、国务院、人大三个层面。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高度关注器官移植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目前制定器官移植条例的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P> 手动分页 10000 ★★★ 心肺死亡,人体试验 <P> <STRONG> 上海下岗女工</STRONG></P> <P><STRONG>  免费换心肺死亡悬疑</STRONG></P> <P><STRONG>  家属怀疑死者被做人体试验状告东方医院</STRONG></P> <P>  病人是否真的有先天性心脏病?是否真的必须进行心肺移植手术才能生存?为何巨额医疗费用被免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与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近年进行的几起器官移植手术疑云重重:</P> <P>  下岗女工陈凤英因听医生说不换心肺活不了3个月,而且又是免费,接受了手术,最后死于手术台上;江苏农妇徐小平,免费移植心肺后存活至今,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医院供养,随时配合院方进行一些宣传活动;13岁男孩周易清付了巨额费用装上中德心脏中心的人工心脏,并做了“干细胞移植”,此后15个月再没走出过东方医院,最后医生关掉心脏起搏器宣布其死亡……</P> <P>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至今在全世界仍是一项高风险、低存活率、昂贵的手术,人工心脏据专家称也是不成熟的技术,国内的干细胞移植更是只停留在小白鼠试验阶段。 作为卫生部评定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东方医院连连攀登医学高峰让人惊叹。徐小平生了三个孩子,陈凤英生病期间还能爬六层楼。家属们不相信她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到了非得移心换肺的地步。如果病人不具备手术指征,为何移植器官?“他们都被做了人体试验?!”患者家属及专家都有这样的怀疑。本报记者历时近一年,对两家医院的几起手术进行调查,今日起陆续推出报道,试图逐步接近事情真相。 </P> <P>  2003年9月25日中午,黄凌接到一个从江苏省镇江市打来的电话,让他马上从上海赶到镇江去,母亲死了,死时49岁。</P> <P>  “这是一个突然来的噩耗。”那年,黄凌22岁,4天前,他还把母亲送上了去镇江的车,“和正常人一样,她是到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做手术的”。母亲走时有说有笑,黄凌盼着妈妈平安回来。</P> <P>  负责转送陈凤英的上海东方医院的医生告诉黄凌,手术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把握。“他们说了很多遍,98%的成功率。”他目送妈妈乘坐的手术车远去,心怀希望,“根本没想到会出事,没想到妈妈会死”。东方医院的几位医生护士上了车,一同前往镇江,9月24日,院长刘中民自驾车从上海赶往镇江后,直奔手术室。</P> <P> <STRONG> 手术费伙食费交通费全包</STRONG></P> <P><STRONG>  如果按正常费用计算可能要几十至上百万,陈凤英因此答应做手术</STRONG></P> <P>  “妈妈患了心脏病,医院说是先天性的,要换心换肺才能活。”黄凌一直不敢相信,但这是把陈凤英拉到镇江做手术的上海东方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身体一向强壮的妈妈怎么会是先天性心脏病?“她的身体是从2003年初就开始不好的,到上海长航医院和东方医院门诊看过几次医生,都诊断为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陈还曾经在东方医院住院治疗数日,诊断确诊为冠心病。</P> <P>  陈凤英原是长航的职工,在船上跑的,后来下岗了。2003年3月26日,经人介绍,陈凤英再次到东方医院求诊。”是院长刘中民的门诊,仅仅几分钟时间,没有看胸片,没有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手段。”黄凌一直质疑妈妈这次的诊断结果。刘中民这次在陈凤英编号为1008086673-01的“门急诊就医记录册”上写道:“神清,无颈静脉怒张,两肺无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病理杂音,双下肢不肿,血压110/70mmHg。住院检查治疗。”结论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心功能4级。”</P> <P>  “刘中民对我妈妈说,你的心肺已经全部都坏了,心肺功能衰竭已经到了终末期。目前只有换心换肺是挽救你的唯一办法。”这些话,是后来陈凤英的第二任丈夫王翔生向黄凌转述的。在陈凤英手术失败死后,王翔生和东方医院签署了一份协议,从此再不过问此事。</P> <P>  这之后,陈凤英就住进了东方医院,等待着换心换肺的手术(即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我经常到医院看望她,好像病不重,还能到处活动,她家那时住在六楼,有时从医院回家办事,还能一口气爬到六楼不歇一口气,根本看不出是先天性心脏病后期的病人。”黄凌相信妈妈的病会好起来,因为妈妈的身体看上去并不坏。</P> <P>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要花上一笔巨额的费用。“我们没有这笔钱,王翔生也没有,他做点小生意根本没有钱。”黄凌说,妈妈之所以愿意住院并同意做手术,是因为医院表示可以免费做手术。“刘中民说不用花钱。只要我母亲交给他做换心换肺的手术,一切的手术费、住院费、交通费、伙食费及其他费用都由院方承担。”刘同时给陈和王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正常的手术费用计算,至少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母亲死后近两年,黄凌和父亲黄荣康一直怀疑另有原因,直到2005年7月,他们在了解更多内情之后,开始怀疑陈凤英的死可能是被做了人体试验。</P> <P>[NextPage]</P> <P> <STRONG> 悄然转运尸体</STRONG></P> <P><STRONG>  从上海送患者到镇江医院做手术,失败后违法运回尸体,其中原委难以得知</STRONG></P> <P>  黄凌在2003年9月25日中午接完江苏镇江的电话后,马上开车赶到了医院。“我在东方医院停尸房见到了母亲,她的身上还插着氧气,肚子被划开了,没有缝合,全身上下都是血。”那是他无法忘记的母亲死亡时的惨景,3年过去,这一幕仍然如同梦魇,他仍然会经常梦见母亲血淋淋的身体。</P> <P>  跨省市转运尸体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许的,并且是在外省的一家医院手术失败后转运到另一个城市的医院,这其中有何原因,黄凌难以得知。他曾问过东方医院的门卫,看门人告诉他,那天晚上,运尸体的车子进门时,车上的人说是一个要急救的病人。</P> <P>  “当晚,我就要到院长办公室找医院的头儿交涉,可是王翔生很懦弱,我已经不是陈凤英的男人,几个人拉着我不让闹。”黄凌亲生父亲、陈凤英的前夫黄荣康在那天晚上同时赶到了医院,当看到曾经的女人阴阳两隔,异常激动。</P> <P>  黄荣康一直不相信陈凤英会是先天性心脏病:“她在长江上的客船工作,长年跑航运,身体好得很。”陈凤英28岁那年嫁给了黄荣康,“儿子是足月产下的,8斤多重”。陈后来从船上调到岸上工作,在一家饭店管前台。“我们离婚前还去过一次庐山,她能一口气爬到山顶。她生病时还能爬6层楼。”更早以前,陈凤英登过长城。二人的婚姻维持到1999年7月,黄荣康证实,陈曾多次在长航医院献过血。“她的身体很好的,哪里像是先天性心脏病人?”</P> <P>  陈凤英与王翔生再婚后,领养了身有残疾的女婴,并花了几万块钱为她做了脚矫正手术。</P> <P>  2003年3月底,陈凤英在上海东方医院住院治疗,“前后住了两次,我每次去看她,发现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好”。黄凌不解,为何母亲的病在住院期间越来越重?陈入住的病房正是刘中民主持的心外科。也就是从这时开始,陈以往被诊断为“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的结果变成了“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P> <P>  2003年6月12日,陈凤英的病历上又添上了一段“就医记录”:“心悸气急2年,在东方医院住院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肺高压,肺泵性心脏病,现症状加重,需心肺移植治疗”。</P> <P>  第二日,即2003年6月13日,陈凤英入住东方医院胸外科,7月17日出院,东方医院胸外科给陈凤英开出了一份出院小结,出院时的情况为:“患者无胸闷、心慌等不适主诉。查体:体温37摄氏度,神清,气平,颈软,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6次/分,律齐。全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治疗结果为“拟行肺移植手术,因未能找到合适供体,暂于出院”。</P> <P>  陈凤英当时的一些住院资料表明,她曾经在2003年9月前离开过一段东方医院,并于8月7日、21日、25日在上海地段医院等医院门诊接受过治疗。</P> <P>  2003年9月9日,陈凤英再次在东方医院胸外科住院,9月21日出院,出院时的情况和7月17日出院小结上写的一字不差,结果同样是“因未能找到合适供体,暂于出院”。</P> <P>  但就在9月21日这天,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胸外科,入住了一个新的病人,正是陈凤英。同一天,从上海出院,到镇江重新入院,原因是在那里找到了心肺供体。</P> <P>  “东方医院的医生说我母亲的病好转了,可以出院了,可是刘中民安排了医生和护士准备好了车子,把我妈妈拉到了镇江,他说那里有供体。”黄凌疑问,“好转了为何还要安排心肺移植手术?”</P> <P>  在东方医院的说服下,做了一辈子工的上海女人陈凤英和她做小本买卖的后夫王翔生,对刘中民和东方医院如此慷慨感激涕零,他们简单商量之后,点头同意了。</P> <P>[NextPage]</P> <P><STRONG>  “死亡协议”</STRONG></P> <P>  陈死亡当天,其夫王翔生签下一份协议书,但是上面只有王一个人的签名</P> <P>  陈凤英死亡的当天,王翔生签下了一份协议书,但是这份协议书上只有王翔生一个人的签名,而无当事医院的签名,更无出现当事医院的名字。 <BR> <BR> “经抢救无明显效果,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院方同意其自动出院,考虑病人家属家庭经济困难,退还其入院时的预交治疗款一万元整,特立此据。”</P> <P>  这一份不甚明了的“死亡协议”,使得一个女人的死亡显得那么草率。</P> <P>  事后,王翔生向黄凌父子提及此事时说,陈凤英当时已经死亡,又怎能说是“出院”?而且,就在当天,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出了一份“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死者正是陈凤英,死亡地点为医院,死亡日期为2003年9月25日。黄凌说,母亲从镇江拉到东方医院时已经是当天夜间,这份填报时间为“9月25日”的证明书又是如何开出的呢?</P> <P>  “其实,妈妈的手术没有做完就死了。镇江医院担心处理我母亲的后事有麻烦,就和东方医院刘中民一起再次诱骗了王翔生,说是病情有变化,家属要求自动出院,并许诺如同意可退回一万元医疗费。”黄凌说,那一万元是给警车运送供体器官心肺的开道费。当时,王翔生也认为在镇江处理我母亲后事不方便,而院方主动提出帮助把尸体想办法运回上海,王翔生只能选择同意。</P> <P>  黄荣康在当天也赶到了东方医院,还差点与院方发生争执。“医院的人在我母亲尸体上接上了氧气、挂上点滴,伪装成活的病人骗过了门卫。”法律规定,尸体不允许跨省市转运,黄凌说,在值班员收取了50元小费后,接收了母亲的尸体。</P> <P>  黄凌父子后与当事医院多次交涉,希望得到陈凤英的病历和病史资料,并给出一个陈死亡的说法,但交涉多次均无果。</P> <P><STRONG>  “模糊的判决”</STRONG></P> <P>  法院一审判黄凌赢,却不支持其诉讼请求,而被告只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P> <P>  2005年9月5日,黄凌向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递交一纸诉状,将上海市东方医院(被告一)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被告二)推向被告席。“心肺移植手术是技术要求非常高的顶尖手术,被告一在陈凤英手术前称其心肺移植手术都很成功,有丰富的心肺移植手术经验,但至今原告未见到被告一有成功进行心肺移植手术的病例。因此可以肯定,陈凤英根本就没有心肺移植的手术指征,而且被告一和被告二也根本没有掌握心肺移植手术的技术,而被告完全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声誉用陈凤英进行试验,这种毫无医德的行为无情地剥夺了陈凤英的生存权。”黄凌在诉状中写道,他第一次怀疑了母亲是被医院用作了人体试验。</P> <P>  任何器官移植手术目前最大的并发症就是急性器官排异所导致的死亡,术前受体与供体必须做严格的细胞配对试验,并对受体运用抗排异药,细胞配对试验成功与否必须要告知家属。黄凌曾多次向东方医院要求被告知细胞配对试验结果及抗排异药的运用情况,但屡遭拒绝。</P> <P>  浦东新区法院陆家嘴法庭先后两次开庭审理了此案。东方医院称:“对陈凤英采用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治疗,此系目前科学技术水平下的最佳方案,在手术之前将风险告知了患者及家属,后因供体在镇江,故手术在镇江医院进行。后患者因手术并发症排异反应而死亡。”其认为“医疗行为符合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与患者陈凤英的损害后果没有因果关系,没有过错,不存在拿患者做试验之说。”</P> <P>  黄凌曾提出对母亲是否患有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是否达到四级、手术前是否只有3个月存活期,是否需要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事项申请司法鉴定,而二被告则认为已经过了时效,不同意做鉴定。</P> <P>  2006年2月24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鉴于医疗行为和医疗过程的专业性强,故被告是否存在医疗过失和过错,应通过结合原、被告提供的证据,并参考医疗鉴定部门对医疗技术问题进行鉴定的分析意见和结论加以判定,原告已提出了鉴定申请,故可认定其已经履行了适当的举证义务,被告坚持认为原告诉讼时效已过,不同意鉴定,导致鉴定无法进行,被告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判决同时认为,黄凌提出的诉讼并没有超过时效。</P> <P>  “这是一份模糊的判决,既判了黄凌赢了官司,但却不支持其诉讼请求,被告只是承担一个举证不能的责任。”一位律师看过判决书之后说。</P> <P>  在一审法院下达判决之前,黄凌向法院递交了申请,认为母亲的死亡已经不是一起医疗事故,被告的行为已构成刑事犯罪。</P> <P>  2006年3月17日,黄凌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上诉状。后经法庭二审,7月4日下达二审判决“原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撤销一审判决,发回浦东新区法院重审”。</P> <P>  8月24日,是法院原定重审此案的日子。“我们当庭递交了申请,改为医疗合同诉讼。”黄凌的另一位代理律师张胜富说,“只能起诉一个,我们就撤销了对镇江医院的起诉,开庭审理也就改成庭前交换证据”。</P> <P>  法院接受了黄凌和律师的申请,开庭的时间将重新向东方医院和他们发出传票另行通知。</P> <P>[NextPage]</P> <P><STRONG>  真相埋得有多深?</STRONG></P> <P>  陈凤英生了一个孩子,怎么能证明她有先天性心脏病,医院需要拿出证据</P> <P>  “我根本就不相信身体一直健康的母亲会一下子病得如此严重,不相信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相信她的心肺功能已经衰竭到了终末期。”失母之痛让黄凌悲伤难抑,“我不相信妈妈不做手术只有三个月的生存期”。2003年3月26日,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说,如果不做手术,陈凤英只剩下3个月的生命。可是,直到做手术的9月24日,差不多半年,陈凤英生命并未出现危机。“我绝对不相信妈妈病重到非得换心换肺的程度,她手术前几天的肺活量比正常人还要好。”黄凌说,他有证据表明这一点。</P> <P>  2006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凌父子结识了从事中国卫生法学研究的中国政法大学的卓小勤。“我愿意做这个案子的重审代理律师。”接触到陈凤英案件的一些材料后,卓小勤当即表示要和受害人家属一起揭开真相。卓小勤还找到了徐小平,江苏乡下妇女,一名由东方医院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免费移植心肺陷入困境的患者,要求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和东方医院提供徐小平的病史资料,可遭到了拒绝。“我们已经申请了证据保全。徐小平也将对两家医院提出诉讼,我也将是徐的代理人。”</P> <P>  “这两个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案件都是一个问题,病人的手术适应症是否出现?怎么来证明病人需要做这个高危险的手术?徐小平生了三个孩子,陈凤英生了一个孩子,怎么能证明二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卓小勤说,医院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是不可能生育健康的孩子的。”</P> <P>  “再说心功能四级,病人是不是具备这个指标?这意味着病人只能端坐,而不能平卧的,也就是只能坐着而不能进行任何活动的,可是,从死者陈凤英生前和徐小平手术前的日常活动来看,不可能具有这个指标的。”卓小勤认为,这是医院必须提供证明的,如果不能,那就要承担责任。</P> <P>  两例手术的操刀人刘中民的一位大学同学,现在做着与刘中民同样工作。这位医生认为,如果找一个濒死的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四级的病人,难以接受得了这么危险的手术,心肺功能好的人做,成功的可能大得多。</P> <P>  卓小勤也谈到了这点:”最有可能的是找身体好的人来进行手术,成功性就高一些。这个案件我定性为医院和医生是为了声誉,而不是为了金钱利益,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P> <P><STRONG>  医院有无移植资质?</STRONG></P> <P>  上海市卫生局答复称,手术是在镇江做的,不在其管辖范围之内</P> <P>  “医院提供的资料都很模糊,不能看清病人的真实情况。”陈凤英案的代理人说:“那么,在法庭上,院方就要举证来证明陈凤英真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四级等手术适应症。如果不能证明这些,医院就将有拿健康人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试验的巨大嫌疑。”</P> <P>  记者曾多次联络东方医院,就陈、徐两例手术求证。“范主任(中德心脏中心副主任)出国了,刘院长也不在,其他人不了解情况。”东方医院办公室这样答复道。</P> <P>  “此案还在审理阶段,不方便说什么。”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陈锁成对记者说,“等判决,现在都不好说。”</P> <P>  上海市卫生局宣传处王处长对前去采访记者的答复是:“手术是在镇江做的,不在我们管辖范围之内。”</P> <P>  黄凌等人一直质疑东方医院是否具有器官移植的资质。“东方医院是上海市浦东中心医院,国家卫生部只评定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根据卫生部的规定,刘中民为我妈妈做的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属于攀登医学顶峰之事,全国也只有极少数几个有资质的三级甲等完全的综合性医院才能逐渐开展。”黄凌父子在几位人士的帮助下,经过长期调查得知刘中民在此前没有经历过这种纯属攀登当今世界医学顶峰的手术,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技术、条件和经验。“他甚至连相关的动物试验都没有做过。”</P> <P>  根据卫生部规定,此类超大型手术必须先经过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审批并同意才能实施,并且在手术前一定要请有关的专家来对该病人进行会诊,如确实有手术指征、手术条件及手术资质的,在手术中还必须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权威进行指导。</P> <P>  “我所掌握母亲的病史手术记录仅仅只有两个医生几个护士参加写的一页几百个字。我们了解到此手术要有受体和供体的心胸外科组、肺胸外科组等四组人员及受体的麻醉组、体外循环组、供体的器官护送组等众多的医生,再加上许多手术护士才能组成科学管理、分工严谨的手术团队,此手术成功才有保证,可是两个医院就凭几个人做的手术能成功吗?”</P> <P>  同济大学是东方医院的上级单位,对于东方医院是否具备器官移植的资质,该校医院管理处丁国伟副处长说:“东方医院的建制是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来建的,如果再评,应该是可以评上的。目前器官移植我们国家还没有准入制度。而且就他们的技术和装备来讲,他们在上海是比较先进的。从我对这个医院的了解,应该讲从资质上没问题的。中德心脏中心的成立是有红头文件的。而且东方医院还获得过上海市的科技成果奖。根据技术条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备案就可以了。东方医院(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应该是有备案的,不然他怎么来做这些手术呢?最起码器官的来源怎么保证?但是我们对他们具体的操作是不过问的。”</P> <P>  “新技术的申报应该是有的。比如说做第一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他要打一个报告,开展重大新技术的报告,向浦东社会发展局申报,社发局再报上海市卫生局,卫生局会有一个专家委员会论证,看能不能批准他来做这个手术。如果第一个批准了,就是认定你有这个资格了,以后就不用再申报了。”记者辗转得到上海市卫生局给东方医院发的《医疗新技术准予临床试用通知书》,通知书显示“同意东方医院对‘心肺联合移植技术’进行临床试用”,通知的时间为2004年7月21日,这是徐小平手术后近一年,陈凤英死亡后10个月。“即便是有这个通知,也还只是临床试用。”卓小勤说。</P> <P>  在陆家嘴法庭第一次开庭审理陈凤英手术死亡案件后,东方医院曾让法官捎话给黄凌父子,愿意出8万元了结,被黄凌父子一口回绝。“我要的是母亲死亡的真相,不是钱。”</P> <P>  黄凌似乎已经看到,距离真相越来越近了。</P> <P><STRONG>  ■ 链接</STRONG></P> <P><STRONG>  中国正规范器官移植</STRONG></P> <P>  目前我国器官移植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005年仅肝移植一项就完成了3000多例。虽然我国器官移植领域发展空间巨大,但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器官移植领域良莠不齐。</P> <P>  为整顿规范日益发展的器官移植领域,卫生部制定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今年7月1日正式实行。</P> <P>  该规定主要解决了几个问题:明确人体器官不得买卖;实行准入制度,想开展移植的医疗机构必须通过申报获得资格,原则上为三甲医院,存活率不高的要被淘汰;对实行移植手术的医生进行资格审核;医院必须设立移植伦理委员会,论证其可行性;移植前须有捐赠者书面同意等。</P> <P>  另外,我国首部《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正在起草中。目前我国已成立了器官移植委员会,制定器官移植的相应法规与技术准入标准。我国器官移植法律法规建设涉及卫生部、国务院、人大三个层面。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高度关注器官移植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目前制定器官移植条例的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P> <P> <STRONG> 上海下岗女工</STRONG></P> <P><STRONG>  免费换心肺死亡悬疑</STRONG></P> <P><STRONG>  家属怀疑死者被做人体试验状告东方医院</STRONG></P> <P>  病人是否真的有先天性心脏病?是否真的必须进行心肺移植手术才能生存?为何巨额医疗费用被免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与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近年进行的几起器官移植手术疑云重重:</P> <P>  下岗女工陈凤英因听医生说不换心肺活不了3个月,而且又是免费,接受了手术,最后死于手术台上;江苏农妇徐小平,免费移植心肺后存活至今,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医院供养,随时配合院方进行一些宣传活动;13岁男孩周易清付了巨额费用装上中德心脏中心的人工心脏,并做了“干细胞移植”,此后15个月再没走出过东方医院,最后医生关掉心脏起搏器宣布其死亡……</P> <P>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至今在全世界仍是一项高风险、低存活率、昂贵的手术,人工心脏据专家称也是不成熟的技术,国内的干细胞移植更是只停留在小白鼠试验阶段。 作为卫生部评定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东方医院连连攀登医学高峰让人惊叹。徐小平生了三个孩子,陈凤英生病期间还能爬六层楼。家属们不相信她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到了非得移心换肺的地步。如果病人不具备手术指征,为何移植器官?“他们都被做了人体试验?!”患者家属及专家都有这样的怀疑。本报记者历时近一年,对两家医院的几起手术进行调查,今日起陆续推出报道,试图逐步接近事情真相。 </P> <P>  2003年9月25日中午,黄凌接到一个从江苏省镇江市打来的电话,让他马上从上海赶到镇江去,母亲死了,死时49岁。</P> <P>  “这是一个突然来的噩耗。”那年,黄凌22岁,4天前,他还把母亲送上了去镇江的车,“和正常人一样,她是到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做手术的”。母亲走时有说有笑,黄凌盼着妈妈平安回来。</P> <P>  负责转送陈凤英的上海东方医院的医生告诉黄凌,手术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把握。“他们说了很多遍,98%的成功率。”他目送妈妈乘坐的手术车远去,心怀希望,“根本没想到会出事,没想到妈妈会死”。东方医院的几位医生护士上了车,一同前往镇江,9月24日,院长刘中民自驾车从上海赶往镇江后,直奔手术室。</P> <P> <STRONG> 手术费伙食费交通费全包</STRONG></P> <P><STRONG>  如果按正常费用计算可能要几十至上百万,陈凤英因此答应做手术</STRONG></P> <P>  “妈妈患了心脏病,医院说是先天性的,要换心换肺才能活。”黄凌一直不敢相信,但这是把陈凤英拉到镇江做手术的上海东方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身体一向强壮的妈妈怎么会是先天性心脏病?“她的身体是从2003年初就开始不好的,到上海长航医院和东方医院门诊看过几次医生,都诊断为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陈还曾经在东方医院住院治疗数日,诊断确诊为冠心病。</P> <P>  陈凤英原是长航的职工,在船上跑的,后来下岗了。2003年3月26日,经人介绍,陈凤英再次到东方医院求诊。”是院长刘中民的门诊,仅仅几分钟时间,没有看胸片,没有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手段。”黄凌一直质疑妈妈这次的诊断结果。刘中民这次在陈凤英编号为1008086673-01的“门急诊就医记录册”上写道:“神清,无颈静脉怒张,两肺无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病理杂音,双下肢不肿,血压110/70mmHg。住院检查治疗。”结论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心功能4级。”</P> <P>  “刘中民对我妈妈说,你的心肺已经全部都坏了,心肺功能衰竭已经到了终末期。目前只有换心换肺是挽救你的唯一办法。”这些话,是后来陈凤英的第二任丈夫王翔生向黄凌转述的。在陈凤英手术失败死后,王翔生和东方医院签署了一份协议,从此再不过问此事。</P> <P>  这之后,陈凤英就住进了东方医院,等待着换心换肺的手术(即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我经常到医院看望她,好像病不重,还能到处活动,她家那时住在六楼,有时从医院回家办事,还能一口气爬到六楼不歇一口气,根本看不出是先天性心脏病后期的病人。”黄凌相信妈妈的病会好起来,因为妈妈的身体看上去并不坏。</P> <P>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要花上一笔巨额的费用。“我们没有这笔钱,王翔生也没有,他做点小生意根本没有钱。”黄凌说,妈妈之所以愿意住院并同意做手术,是因为医院表示可以免费做手术。“刘中民说不用花钱。只要我母亲交给他做换心换肺的手术,一切的手术费、住院费、交通费、伙食费及其他费用都由院方承担。”刘同时给陈和王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正常的手术费用计算,至少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母亲死后近两年,黄凌和父亲黄荣康一直怀疑另有原因,直到2005年7月,他们在了解更多内情之后,开始怀疑陈凤英的死可能是被做了人体试验。</P> <P>[NextPage]</P> <P> <STRONG> 悄然转运尸体</STRONG></P> <P><STRONG>  从上海送患者到镇江医院做手术,失败后违法运回尸体,其中原委难以得知</STRONG></P> <P>  黄凌在2003年9月25日中午接完江苏镇江的电话后,马上开车赶到了医院。“我在东方医院停尸房见到了母亲,她的身上还插着氧气,肚子被划开了,没有缝合,全身上下都是血。”那是他无法忘记的母亲死亡时的惨景,3年过去,这一幕仍然如同梦魇,他仍然会经常梦见母亲血淋淋的身体。</P> <P>  跨省市转运尸体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许的,并且是在外省的一家医院手术失败后转运到另一个城市的医院,这其中有何原因,黄凌难以得知。他曾问过东方医院的门卫,看门人告诉他,那天晚上,运尸体的车子进门时,车上的人说是一个要急救的病人。</P> <P>  “当晚,我就要到院长办公室找医院的头儿交涉,可是王翔生很懦弱,我已经不是陈凤英的男人,几个人拉着我不让闹。”黄凌亲生父亲、陈凤英的前夫黄荣康在那天晚上同时赶到了医院,当看到曾经的女人阴阳两隔,异常激动。</P> <P>  黄荣康一直不相信陈凤英会是先天性心脏病:“她在长江上的客船工作,长年跑航运,身体好得很。”陈凤英28岁那年嫁给了黄荣康,“儿子是足月产下的,8斤多重”。陈后来从船上调到岸上工作,在一家饭店管前台。“我们离婚前还去过一次庐山,她能一口气爬到山顶。她生病时还能爬6层楼。”更早以前,陈凤英登过长城。二人的婚姻维持到1999年7月,黄荣康证实,陈曾多次在长航医院献过血。“她的身体很好的,哪里像是先天性心脏病人?”</P> <P>  陈凤英与王翔生再婚后,领养了身有残疾的女婴,并花了几万块钱为她做了脚矫正手术。</P> <P>  2003年3月底,陈凤英在上海东方医院住院治疗,“前后住了两次,我每次去看她,发现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好”。黄凌不解,为何母亲的病在住院期间越来越重?陈入住的病房正是刘中民主持的心外科。也就是从这时开始,陈以往被诊断为“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的结果变成了“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P> <P>  2003年6月12日,陈凤英的病历上又添上了一段“就医记录”:“心悸气急2年,在东方医院住院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肺高压,肺泵性心脏病,现症状加重,需心肺移植治疗”。</P> <P>  第二日,即2003年6月13日,陈凤英入住东方医院胸外科,7月17日出院,东方医院胸外科给陈凤英开出了一份出院小结,出院时的情况为:“患者无胸闷、心慌等不适主诉。查体:体温37摄氏度,神清,气平,颈软,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6次/分,律齐。全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治疗结果为“拟行肺移植手术,因未能找到合适供体,暂于出院”。</P> <P>  陈凤英当时的一些住院资料表明,她曾经在2003年9月前离开过一段东方医院,并于8月7日、21日、25日在上海地段医院等医院门诊接受过治疗。</P> <P>  2003年9月9日,陈凤英再次在东方医院胸外科住院,9月21日出院,出院时的情况和7月17日出院小结上写的一字不差,结果同样是“因未能找到合适供体,暂于出院”。</P> <P>  但就在9月21日这天,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胸外科,入住了一个新的病人,正是陈凤英。同一天,从上海出院,到镇江重新入院,原因是在那里找到了心肺供体。</P> <P>  “东方医院的医生说我母亲的病好转了,可以出院了,可是刘中民安排了医生和护士准备好了车子,把我妈妈拉到了镇江,他说那里有供体。”黄凌疑问,“好转了为何还要安排心肺移植手术?”</P> <P>  在东方医院的说服下,做了一辈子工的上海女人陈凤英和她做小本买卖的后夫王翔生,对刘中民和东方医院如此慷慨感激涕零,他们简单商量之后,点头同意了。</P> <P>[NextPage]</P> <P><STRONG>  “死亡协议”</STRONG></P> <P>  陈死亡当天,其夫王翔生签下一份协议书,但是上面只有王一个人的签名</P> <P>  陈凤英死亡的当天,王翔生签下了一份协议书,但是这份协议书上只有王翔生一个人的签名,而无当事医院的签名,更无出现当事医院的名字。 <BR> <BR> “经抢救无明显效果,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院方同意其自动出院,考虑病人家属家庭经济困难,退还其入院时的预交治疗款一万元整,特立此据。”</P> <P>  这一份不甚明了的“死亡协议”,使得一个女人的死亡显得那么草率。</P> <P>  事后,王翔生向黄凌父子提及此事时说,陈凤英当时已经死亡,又怎能说是“出院”?而且,就在当天,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出了一份“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死者正是陈凤英,死亡地点为医院,死亡日期为2003年9月25日。黄凌说,母亲从镇江拉到东方医院时已经是当天夜间,这份填报时间为“9月25日”的证明书又是如何开出的呢?</P> <P>  “其实,妈妈的手术没有做完就死了。镇江医院担心处理我母亲的后事有麻烦,就和东方医院刘中民一起再次诱骗了王翔生,说是病情有变化,家属要求自动出院,并许诺如同意可退回一万元医疗费。”黄凌说,那一万元是给警车运送供体器官心肺的开道费。当时,王翔生也认为在镇江处理我母亲后事不方便,而院方主动提出帮助把尸体想办法运回上海,王翔生只能选择同意。</P> <P>  黄荣康在当天也赶到了东方医院,还差点与院方发生争执。“医院的人在我母亲尸体上接上了氧气、挂上点滴,伪装成活的病人骗过了门卫。”法律规定,尸体不允许跨省市转运,黄凌说,在值班员收取了50元小费后,接收了母亲的尸体。</P> <P>  黄凌父子后与当事医院多次交涉,希望得到陈凤英的病历和病史资料,并给出一个陈死亡的说法,但交涉多次均无果。</P> <P><STRONG>  “模糊的判决”</STRONG></P> <P>  法院一审判黄凌赢,却不支持其诉讼请求,而被告只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P> <P>  2005年9月5日,黄凌向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递交一纸诉状,将上海市东方医院(被告一)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被告二)推向被告席。“心肺移植手术是技术要求非常高的顶尖手术,被告一在陈凤英手术前称其心肺移植手术都很成功,有丰富的心肺移植手术经验,但至今原告未见到被告一有成功进行心肺移植手术的病例。因此可以肯定,陈凤英根本就没有心肺移植的手术指征,而且被告一和被告二也根本没有掌握心肺移植手术的技术,而被告完全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声誉用陈凤英进行试验,这种毫无医德的行为无情地剥夺了陈凤英的生存权。”黄凌在诉状中写道,他第一次怀疑了母亲是被医院用作了人体试验。</P> <P>  任何器官移植手术目前最大的并发症就是急性器官排异所导致的死亡,术前受体与供体必须做严格的细胞配对试验,并对受体运用抗排异药,细胞配对试验成功与否必须要告知家属。黄凌曾多次向东方医院要求被告知细胞配对试验结果及抗排异药的运用情况,但屡遭拒绝。</P> <P>  浦东新区法院陆家嘴法庭先后两次开庭审理了此案。东方医院称:“对陈凤英采用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治疗,此系目前科学技术水平下的最佳方案,在手术之前将风险告知了患者及家属,后因供体在镇江,故手术在镇江医院进行。后患者因手术并发症排异反应而死亡。”其认为“医疗行为符合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与患者陈凤英的损害后果没有因果关系,没有过错,不存在拿患者做试验之说。”</P> <P>  黄凌曾提出对母亲是否患有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是否达到四级、手术前是否只有3个月存活期,是否需要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事项申请司法鉴定,而二被告则认为已经过了时效,不同意做鉴定。</P> <P>  2006年2月24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鉴于医疗行为和医疗过程的专业性强,故被告是否存在医疗过失和过错,应通过结合原、被告提供的证据,并参考医疗鉴定部门对医疗技术问题进行鉴定的分析意见和结论加以判定,原告已提出了鉴定申请,故可认定其已经履行了适当的举证义务,被告坚持认为原告诉讼时效已过,不同意鉴定,导致鉴定无法进行,被告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判决同时认为,黄凌提出的诉讼并没有超过时效。</P> <P>  “这是一份模糊的判决,既判了黄凌赢了官司,但却不支持其诉讼请求,被告只是承担一个举证不能的责任。”一位律师看过判决书之后说。</P> <P>  在一审法院下达判决之前,黄凌向法院递交了申请,认为母亲的死亡已经不是一起医疗事故,被告的行为已构成刑事犯罪。</P> <P>  2006年3月17日,黄凌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上诉状。后经法庭二审,7月4日下达二审判决“原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撤销一审判决,发回浦东新区法院重审”。</P> <P>  8月24日,是法院原定重审此案的日子。“我们当庭递交了申请,改为医疗合同诉讼。”黄凌的另一位代理律师张胜富说,“只能起诉一个,我们就撤销了对镇江医院的起诉,开庭审理也就改成庭前交换证据”。</P> <P>  法院接受了黄凌和律师的申请,开庭的时间将重新向东方医院和他们发出传票另行通知。</P> <P>[NextPage]</P> <P><STRONG>  真相埋得有多深?</STRONG></P> <P>  陈凤英生了一个孩子,怎么能证明她有先天性心脏病,医院需要拿出证据</P> <P>  “我根本就不相信身体一直健康的母亲会一下子病得如此严重,不相信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相信她的心肺功能已经衰竭到了终末期。”失母之痛让黄凌悲伤难抑,“我不相信妈妈不做手术只有三个月的生存期”。2003年3月26日,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说,如果不做手术,陈凤英只剩下3个月的生命。可是,直到做手术的9月24日,差不多半年,陈凤英生命并未出现危机。“我绝对不相信妈妈病重到非得换心换肺的程度,她手术前几天的肺活量比正常人还要好。”黄凌说,他有证据表明这一点。</P> <P>  2006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凌父子结识了从事中国卫生法学研究的中国政法大学的卓小勤。“我愿意做这个案子的重审代理律师。”接触到陈凤英案件的一些材料后,卓小勤当即表示要和受害人家属一起揭开真相。卓小勤还找到了徐小平,江苏乡下妇女,一名由东方医院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免费移植心肺陷入困境的患者,要求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和东方医院提供徐小平的病史资料,可遭到了拒绝。“我们已经申请了证据保全。徐小平也将对两家医院提出诉讼,我也将是徐的代理人。”</P> <P>  “这两个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案件都是一个问题,病人的手术适应症是否出现?怎么来证明病人需要做这个高危险的手术?徐小平生了三个孩子,陈凤英生了一个孩子,怎么能证明二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卓小勤说,医院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是不可能生育健康的孩子的。”</P> <P>  “再说心功能四级,病人是不是具备这个指标?这意味着病人只能端坐,而不能平卧的,也就是只能坐着而不能进行任何活动的,可是,从死者陈凤英生前和徐小平手术前的日常活动来看,不可能具有这个指标的。”卓小勤认为,这是医院必须提供证明的,如果不能,那就要承担责任。</P> <P>  两例手术的操刀人刘中民的一位大学同学,现在做着与刘中民同样工作。这位医生认为,如果找一个濒死的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四级的病人,难以接受得了这么危险的手术,心肺功能好的人做,成功的可能大得多。</P> <P>  卓小勤也谈到了这点:”最有可能的是找身体好的人来进行手术,成功性就高一些。这个案件我定性为医院和医生是为了声誉,而不是为了金钱利益,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P> <P><STRONG>  医院有无移植资质?</STRONG></P> <P>  上海市卫生局答复称,手术是在镇江做的,不在其管辖范围之内</P> <P>  “医院提供的资料都很模糊,不能看清病人的真实情况。”陈凤英案的代理人说:“那么,在法庭上,院方就要举证来证明陈凤英真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四级等手术适应症。如果不能证明这些,医院就将有拿健康人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试验的巨大嫌疑。”</P> <P>  记者曾多次联络东方医院,就陈、徐两例手术求证。“范主任(中德心脏中心副主任)出国了,刘院长也不在,其他人不了解情况。”东方医院办公室这样答复道。</P> <P>  “此案还在审理阶段,不方便说什么。”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陈锁成对记者说,“等判决,现在都不好说。”</P> <P>  上海市卫生局宣传处王处长对前去采访记者的答复是:“手术是在镇江做的,不在我们管辖范围之内。”</P> <P>  黄凌等人一直质疑东方医院是否具有器官移植的资质。“东方医院是上海市浦东中心医院,国家卫生部只评定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根据卫生部的规定,刘中民为我妈妈做的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属于攀登医学顶峰之事,全国也只有极少数几个有资质的三级甲等完全的综合性医院才能逐渐开展。”黄凌父子在几位人士的帮助下,经过长期调查得知刘中民在此前没有经历过这种纯属攀登当今世界医学顶峰的手术,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技术、条件和经验。“他甚至连相关的动物试验都没有做过。”</P> <P>  根据卫生部规定,此类超大型手术必须先经过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审批并同意才能实施,并且在手术前一定要请有关的专家来对该病人进行会诊,如确实有手术指征、手术条件及手术资质的,在手术中还必须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权威进行指导。</P> <P>  “我所掌握母亲的病史手术记录仅仅只有两个医生几个护士参加写的一页几百个字。我们了解到此手术要有受体和供体的心胸外科组、肺胸外科组等四组人员及受体的麻醉组、体外循环组、供体的器官护送组等众多的医生,再加上许多手术护士才能组成科学管理、分工严谨的手术团队,此手术成功才有保证,可是两个医院就凭几个人做的手术能成功吗?”</P> <P>  同济大学是东方医院的上级单位,对于东方医院是否具备器官移植的资质,该校医院管理处丁国伟副处长说:“东方医院的建制是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来建的,如果再评,应该是可以评上的。目前器官移植我们国家还没有准入制度。而且就他们的技术和装备来讲,他们在上海是比较先进的。从我对这个医院的了解,应该讲从资质上没问题的。中德心脏中心的成立是有红头文件的。而且东方医院还获得过上海市的科技成果奖。根据技术条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备案就可以了。东方医院(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应该是有备案的,不然他怎么来做这些手术呢?最起码器官的来源怎么保证?但是我们对他们具体的操作是不过问的。”</P> <P>  “新技术的申报应该是有的。比如说做第一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他要打一个报告,开展重大新技术的报告,向浦东社会发展局申报,社发局再报上海市卫生局,卫生局会有一个专家委员会论证,看能不能批准他来做这个手术。如果第一个批准了,就是认定你有这个资格了,以后就不用再申报了。”记者辗转得到上海市卫生局给东方医院发的《医疗新技术准予临床试用通知书》,通知书显示“同意东方医院对‘心肺联合移植技术’进行临床试用”,通知的时间为2004年7月21日,这是徐小平手术后近一年,陈凤英死亡后10个月。“即便是有这个通知,也还只是临床试用。”卓小勤说。</P> <P>  在陆家嘴法庭第一次开庭审理陈凤英手术死亡案件后,东方医院曾让法官捎话给黄凌父子,愿意出8万元了结,被黄凌父子一口回绝。“我要的是母亲死亡的真相,不是钱。”</P> <P>  黄凌似乎已经看到,距离真相越来越近了。</P> <P><STRONG>  ■ 链接</STRONG></P> <P><STRONG>  中国正规范器官移植</STRONG></P> <P>  目前我国器官移植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005年仅肝移植一项就完成了3000多例。虽然我国器官移植领域发展空间巨大,但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器官移植领域良莠不齐。</P> <P>  为整顿规范日益发展的器官移植领域,卫生部制定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今年7月1日正式实行。</P> <P>  该规定主要解决了几个问题:明确人体器官不得买卖;实行准入制度,想开展移植的医疗机构必须通过申报获得资格,原则上为三甲医院,存活率不高的要被淘汰;对实行移植手术的医生进行资格审核;医院必须设立移植伦理委员会,论证其可行性;移植前须有捐赠者书面同意等。</P> <P>  另外,我国首部《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正在起草中。目前我国已成立了器官移植委员会,制定器官移植的相应法规与技术准入标准。我国器官移植法律法规建设涉及卫生部、国务院、人大三个层面。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高度关注器官移植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目前制定器官移植条例的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P> 海岛
13551821151135518PE_U_Article下岗女工免费换心肺死亡 家属疑其被做人体试验舒云29100002006-10-20T08:15:55+08:002006-10-20T08:15:55+08:00 99 0 0 0 0 0 2006-10-20T08:15:55+08:00 2006-10-20T08:15:55+08:00 舒云 2006-10-20T08:15:55+08:00 xia-gang-nv-gong-mian-fei-huan-xin-fei-si-wang -jia-shu-yi-qi-bei-zuo-ren-ti-shi-yan 字形 false 0 135518 |死亡|人体试验| 佚名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都市报 <P> <STRONG> 上海下岗女工</STRONG></P> <P><STRONG>  免费换心肺死亡悬疑</STRONG></P> <P><STRONG>  家属怀疑死者被做人体试验状告东方医院</STRONG></P> <P>  病人是否真的有先天性心脏病?是否真的必须进行心肺移植手术才能生存?为何巨额医疗费用被免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与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近年进行的几起器官移植手术疑云重重:</P> <P>  下岗女工陈凤英因听医生说不换心肺活不了3个月,而且又是免费,接受了手术,最后死于手术台上;江苏农妇徐小平,免费移植心肺后存活至今,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医院供养,随时配合院方进行一些宣传活动;13岁男孩周易清付了巨额费用装上中德心脏中心的人工心脏,并做了“干细胞移植”,此后15个月再没走出过东方医院,最后医生关掉心脏起搏器宣布其死亡……</P> <P>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至今在全世界仍是一项高风险、低存活率、昂贵的手术,人工心脏据专家称也是不成熟的技术,国内的干细胞移植更是只停留在小白鼠试验阶段。 作为卫生部评定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东方医院连连攀登医学高峰让人惊叹。徐小平生了三个孩子,陈凤英生病期间还能爬六层楼。家属们不相信她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到了非得移心换肺的地步。如果病人不具备手术指征,为何移植器官?“他们都被做了人体试验?!”患者家属及专家都有这样的怀疑。本报记者历时近一年,对两家医院的几起手术进行调查,今日起陆续推出报道,试图逐步接近事情真相。 </P> <P>  2003年9月25日中午,黄凌接到一个从江苏省镇江市打来的电话,让他马上从上海赶到镇江去,母亲死了,死时49岁。</P> <P>  “这是一个突然来的噩耗。”那年,黄凌22岁,4天前,他还把母亲送上了去镇江的车,“和正常人一样,她是到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做手术的”。母亲走时有说有笑,黄凌盼着妈妈平安回来。</P> <P>  负责转送陈凤英的上海东方医院的医生告诉黄凌,手术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把握。“他们说了很多遍,98%的成功率。”他目送妈妈乘坐的手术车远去,心怀希望,“根本没想到会出事,没想到妈妈会死”。东方医院的几位医生护士上了车,一同前往镇江,9月24日,院长刘中民自驾车从上海赶往镇江后,直奔手术室。</P> <P> <STRONG> 手术费伙食费交通费全包</STRONG></P> <P><STRONG>  如果按正常费用计算可能要几十至上百万,陈凤英因此答应做手术</STRONG></P> <P>  “妈妈患了心脏病,医院说是先天性的,要换心换肺才能活。”黄凌一直不敢相信,但这是把陈凤英拉到镇江做手术的上海东方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身体一向强壮的妈妈怎么会是先天性心脏病?“她的身体是从2003年初就开始不好的,到上海长航医院和东方医院门诊看过几次医生,都诊断为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陈还曾经在东方医院住院治疗数日,诊断确诊为冠心病。</P> <P>  陈凤英原是长航的职工,在船上跑的,后来下岗了。2003年3月26日,经人介绍,陈凤英再次到东方医院求诊。”是院长刘中民的门诊,仅仅几分钟时间,没有看胸片,没有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手段。”黄凌一直质疑妈妈这次的诊断结果。刘中民这次在陈凤英编号为1008086673-01的“门急诊就医记录册”上写道:“神清,无颈静脉怒张,两肺无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病理杂音,双下肢不肿,血压110/70mmHg。住院检查治疗。”结论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心功能4级。”</P> <P>  “刘中民对我妈妈说,你的心肺已经全部都坏了,心肺功能衰竭已经到了终末期。目前只有换心换肺是挽救你的唯一办法。”这些话,是后来陈凤英的第二任丈夫王翔生向黄凌转述的。在陈凤英手术失败死后,王翔生和东方医院签署了一份协议,从此再不过问此事。</P> <P>  这之后,陈凤英就住进了东方医院,等待着换心换肺的手术(即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我经常到医院看望她,好像病不重,还能到处活动,她家那时住在六楼,有时从医院回家办事,还能一口气爬到六楼不歇一口气,根本看不出是先天性心脏病后期的病人。”黄凌相信妈妈的病会好起来,因为妈妈的身体看上去并不坏。</P> <P>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要花上一笔巨额的费用。“我们没有这笔钱,王翔生也没有,他做点小生意根本没有钱。”黄凌说,妈妈之所以愿意住院并同意做手术,是因为医院表示可以免费做手术。“刘中民说不用花钱。只要我母亲交给他做换心换肺的手术,一切的手术费、住院费、交通费、伙食费及其他费用都由院方承担。”刘同时给陈和王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正常的手术费用计算,至少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母亲死后近两年,黄凌和父亲黄荣康一直怀疑另有原因,直到2005年7月,他们在了解更多内情之后,开始怀疑陈凤英的死可能是被做了人体试验。</P> <P>[NextPage]</P> <P> <STRONG> 悄然转运尸体</STRONG></P> <P><STRONG>  从上海送患者到镇江医院做手术,失败后违法运回尸体,其中原委难以得知</STRONG></P> <P>  黄凌在2003年9月25日中午接完江苏镇江的电话后,马上开车赶到了医院。“我在东方医院停尸房见到了母亲,她的身上还插着氧气,肚子被划开了,没有缝合,全身上下都是血。”那是他无法忘记的母亲死亡时的惨景,3年过去,这一幕仍然如同梦魇,他仍然会经常梦见母亲血淋淋的身体。</P> <P>  跨省市转运尸体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许的,并且是在外省的一家医院手术失败后转运到另一个城市的医院,这其中有何原因,黄凌难以得知。他曾问过东方医院的门卫,看门人告诉他,那天晚上,运尸体的车子进门时,车上的人说是一个要急救的病人。</P> <P>  “当晚,我就要到院长办公室找医院的头儿交涉,可是王翔生很懦弱,我已经不是陈凤英的男人,几个人拉着我不让闹。”黄凌亲生父亲、陈凤英的前夫黄荣康在那天晚上同时赶到了医院,当看到曾经的女人阴阳两隔,异常激动。</P> <P>  黄荣康一直不相信陈凤英会是先天性心脏病:“她在长江上的客船工作,长年跑航运,身体好得很。”陈凤英28岁那年嫁给了黄荣康,“儿子是足月产下的,8斤多重”。陈后来从船上调到岸上工作,在一家饭店管前台。“我们离婚前还去过一次庐山,她能一口气爬到山顶。她生病时还能爬6层楼。”更早以前,陈凤英登过长城。二人的婚姻维持到1999年7月,黄荣康证实,陈曾多次在长航医院献过血。“她的身体很好的,哪里像是先天性心脏病人?”</P> <P>  陈凤英与王翔生再婚后,领养了身有残疾的女婴,并花了几万块钱为她做了脚矫正手术。</P> <P>  2003年3月底,陈凤英在上海东方医院住院治疗,“前后住了两次,我每次去看她,发现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好”。黄凌不解,为何母亲的病在住院期间越来越重?陈入住的病房正是刘中民主持的心外科。也就是从这时开始,陈以往被诊断为“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的结果变成了“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P> <P>  2003年6月12日,陈凤英的病历上又添上了一段“就医记录”:“心悸气急2年,在东方医院住院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肺高压,肺泵性心脏病,现症状加重,需心肺移植治疗”。</P> <P>  第二日,即2003年6月13日,陈凤英入住东方医院胸外科,7月17日出院,东方医院胸外科给陈凤英开出了一份出院小结,出院时的情况为:“患者无胸闷、心慌等不适主诉。查体:体温37摄氏度,神清,气平,颈软,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6次/分,律齐。全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治疗结果为“拟行肺移植手术,因未能找到合适供体,暂于出院”。</P> <P>  陈凤英当时的一些住院资料表明,她曾经在2003年9月前离开过一段东方医院,并于8月7日、21日、25日在上海地段医院等医院门诊接受过治疗。</P> <P>  2003年9月9日,陈凤英再次在东方医院胸外科住院,9月21日出院,出院时的情况和7月17日出院小结上写的一字不差,结果同样是“因未能找到合适供体,暂于出院”。</P> <P>  但就在9月21日这天,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胸外科,入住了一个新的病人,正是陈凤英。同一天,从上海出院,到镇江重新入院,原因是在那里找到了心肺供体。</P> <P>  “东方医院的医生说我母亲的病好转了,可以出院了,可是刘中民安排了医生和护士准备好了车子,把我妈妈拉到了镇江,他说那里有供体。”黄凌疑问,“好转了为何还要安排心肺移植手术?”</P> <P>  在东方医院的说服下,做了一辈子工的上海女人陈凤英和她做小本买卖的后夫王翔生,对刘中民和东方医院如此慷慨感激涕零,他们简单商量之后,点头同意了。</P> <P>[NextPage]</P> <P>  <STRONG>“死亡协议”</STRONG></P> <P><STRONG>  陈死亡当天,其夫王翔生签下一份协议书,但是上面只有王一个人的签名</STRONG></P> <P>  陈凤英死亡的当天,王翔生签下了一份协议书,但是这份协议书上只有王翔生一个人的签名,而无当事医院的签名,更无出现当事医院的名字。“经抢救无明显效果,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院方同意其自动出院,考虑病人家属家庭经济困难,退还其入院时的预交治疗款一万元整,特立此据。”</P> <P>  这一份不甚明了的“死亡协议”,使得一个女人的死亡显得那么草率。</P> <P>  事后,王翔生向黄凌父子提及此事时说,陈凤英当时已经死亡,又怎能说是“出院”?而且,就在当天,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出了一份“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死者正是陈凤英,死亡地点为医院,死亡日期为2003年9月25日。黄凌说,母亲从镇江拉到东方医院时已经是当天夜间,这份填报时间为“9月25日”的证明书又是如何开出的呢?</P> <P>  “其实,妈妈的手术没有做完就死了。镇江医院担心处理我母亲的后事有麻烦,就和东方医院刘中民一起再次诱骗了王翔生,说是病情有变化,家属要求自动出院,并许诺如同意可退回一万元医疗费。”黄凌说,那一万元是给警车运送供体器官心肺的开道费。当时,王翔生也认为在镇江处理我母亲后事不方便,而院方主动提出帮助把尸体想办法运回上海,王翔生只能选择同意。</P> <P>  黄荣康在当天也赶到了东方医院,还差点与院方发生争执。“医院的人在我母亲尸体上接上了氧气、挂上点滴,伪装成活的病人骗过了门卫。”法律规定,尸体不允许跨省市转运,黄凌说,在值班员收取了50元小费后,接收了母亲的尸体。</P> <P>  黄凌父子后与当事医院多次交涉,希望得到陈凤英的病历和病史资料,并给出一个陈死亡的说法,但交涉多次均无果。</P> <P> <STRONG> “模糊的判决”</STRONG></P> <P><STRONG>  法院一审判黄凌赢,却不支持其诉讼请求,而被告只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STRONG></P> <P>  2005年9月5日,黄凌向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递交一纸诉状,将上海市东方医院(被告一)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被告二)推向被告席。“心肺移植手术是技术要求非常高的顶尖手术,被告一在陈凤英手术前称其心肺移植手术都很成功,有丰富的心肺移植手术经验,但至今原告未见到被告一有成功进行心肺移植手术的病例。因此可以肯定,陈凤英根本就没有心肺移植的手术指征,而且被告一和被告二也根本没有掌握心肺移植手术的技术,而被告完全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声誉用陈凤英进行试验,这种毫无医德的行为无情地剥夺了陈凤英的生存权。”黄凌在诉状中写道,他第一次怀疑了母亲是被医院用作了人体试验。</P> <P>  任何器官移植手术目前最大的并发症就是急性器官排异所导致的死亡,术前受体与供体必须做严格的细胞配对试验,并对受体运用抗排异药,细胞配对试验成功与否必须要告知家属。黄凌曾多次向东方医院要求被告知细胞配对试验结果及抗排异药的运用情况,但屡遭拒绝。</P> <P>  浦东新区法院陆家嘴法庭先后两次开庭审理了此案。东方医院称:“对陈凤英采用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治疗,此系目前科学技术水平下的最佳方案,在手术之前将风险告知了患者及家属,后因供体在镇江,故手术在镇江医院进行。后患者因手术并发症排异反应而死亡。”其认为“医疗行为符合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与患者陈凤英的损害后果没有因果关系,没有过错,不存在拿患者做试验之说。”</P> <P>  黄凌曾提出对母亲是否患有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是否达到四级、手术前是否只有3个月存活期,是否需要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事项申请司法鉴定,而二被告则认为已经过了时效,不同意做鉴定。</P> <P>[NextPage]</P> <P>  2006年2月24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鉴于医疗行为和医疗过程的专业性强,故被告是否存在医疗过失和过错,应通过结合原、被告提供的证据,并参考医疗鉴定部门对医疗技术问题进行鉴定的分析意见和结论加以判定,原告已提出了鉴定申请,故可认定其已经履行了适当的举证义务,被告坚持认为原告诉讼时效已过,不同意鉴定,导致鉴定无法进行,被告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判决同时认为,黄凌提出的诉讼并没有超过时效。</P> <P>  “这是一份模糊的判决,既判了黄凌赢了官司,但却不支持其诉讼请求,被告只是承担一个举证不能的责任。”一位律师看过判决书之后说。</P> <P>  在一审法院下达判决之前,黄凌向法院递交了申请,认为母亲的死亡已经不是一起医疗事故,被告的行为已构成刑事犯罪。</P> <P>  2006年3月17日,黄凌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上诉状。后经法庭二审,7月4日下达二审判决“原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撤销一审判决,发回浦东新区法院重审”。</P> <P>  8月24日,是法院原定重审此案的日子。“我们当庭递交了申请,改为医疗合同诉讼。”黄凌的另一位代理律师张胜富说,“只能起诉一个,我们就撤销了对镇江医院的起诉,开庭审理也就改成庭前交换证据”。</P> <P>  法院接受了黄凌和律师的申请,开庭的时间将重新向东方医院和他们发出传票另行通知。</P> <P>  <STRONG>真相埋得有多深?</STRONG></P> <P><STRONG>  陈凤英生了一个孩子,怎么能证明她有先天性心脏病,医院需要拿出证据</STRONG></P> <P>  “我根本就不相信身体一直健康的母亲会一下子病得如此严重,不相信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相信她的心肺功能已经衰竭到了终末期。”失母之痛让黄凌悲伤难抑,“我不相信妈妈不做手术只有三个月的生存期”。2003年3月26日,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说,如果不做手术,陈凤英只剩下3个月的生命。可是,直到做手术的9月24日,差不多半年,陈凤英生命并未出现危机。“我绝对不相信妈妈病重到非得换心换肺的程度,她手术前几天的肺活量比正常人还要好。”黄凌说,他有证据表明这一点。</P> <P>  2006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凌父子结识了从事中国卫生法学研究的中国政法大学的卓小勤。“我愿意做这个案子的重审代理律师。”接触到陈凤英案件的一些材料后,卓小勤当即表示要和受害人家属一起揭开真相。卓小勤还找到了徐小平,江苏乡下妇女,一名由东方医院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免费移植心肺陷入困境的患者,要求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和东方医院提供徐小平的病史资料,可遭到了拒绝。“我们已经申请了证据保全。徐小平也将对两家医院提出诉讼,我也将是徐的代理人。”</P> <P>  “这两个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案件都是一个问题,病人的手术适应症是否出现?怎么来证明病人需要做这个高危险的手术?徐小平生了三个孩子,陈凤英生了一个孩子,怎么能证明二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卓小勤说,医院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是不可能生育健康的孩子的。”</P> <P>  “再说心功能四级,病人是不是具备这个指标?这意味着病人只能端坐,而不能平卧的,也就是只能坐着而不能进行任何活动的,可是,从死者陈凤英生前和徐小平手术前的日常活动来看,不可能具有这个指标的。”卓小勤认为,这是医院必须提供证明的,如果不能,那就要承担责任。</P> <P>  两例手术的操刀人刘中民的一位大学同学,现在做着与刘中民同样工作。这位医生认为,如果找一个濒死的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四级的病人,难以接受得了这么危险的手术,心肺功能好的人做,成功的可能大得多。</P> <P>  卓小勤也谈到了这点:”最有可能的是找身体好的人来进行手术,成功性就高一些。这个案件我定性为医院和医生是为了声誉,而不是为了金钱利益,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P> <P>[NextPage]</P> <P> <STRONG> 医院有无移植资质?</STRONG></P> <P><STRONG>  上海市卫生局答复称,手术是在镇江做的,不在其管辖范围之内</STRONG></P> <P>  “医院提供的资料都很模糊,不能看清病人的真实情况。”陈凤英案的代理人说:“那么,在法庭上,院方就要举证来证明陈凤英真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四级等手术适应症。如果不能证明这些,医院就将有拿健康人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试验的巨大嫌疑。”</P> <P>  记者曾多次联络东方医院,就陈、徐两例手术求证。“范主任(中德心脏中心副主任)出国了,刘院长也不在,其他人不了解情况。”东方医院办公室这样答复道。</P> <P>  “此案还在审理阶段,不方便说什么。”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陈锁成对记者说,“等判决,现在都不好说。”</P> <P>  上海市卫生局宣传处王处长对前去采访记者的答复是:“手术是在镇江做的,不在我们管辖范围之内。”</P> <P>  黄凌等人一直质疑东方医院是否具有器官移植的资质。“东方医院是上海市浦东中心医院,国家卫生部只评定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根据卫生部的规定,刘中民为我妈妈做的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属于攀登医学顶峰之事,全国也只有极少数几个有资质的三级甲等完全的综合性医院才能逐渐开展。”黄凌父子在几位人士的帮助下,经过长期调查得知刘中民在此前没有经历过这种纯属攀登当今世界医学顶峰的手术,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技术、条件和经验。“他甚至连相关的动物试验都没有做过。”</P> <P>  根据卫生部规定,此类超大型手术必须先经过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审批并同意才能实施,并且在手术前一定要请有关的专家来对该病人进行会诊,如确实有手术指征、手术条件及手术资质的,在手术中还必须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权威进行指导。</P> <P>  “我所掌握母亲的病史手术记录仅仅只有两个医生几个护士参加写的一页几百个字。我们了解到此手术要有受体和供体的心胸外科组、肺胸外科组等四组人员及受体的麻醉组、体外循环组、供体的器官护送组等众多的医生,再加上许多手术护士才能组成科学管理、分工严谨的手术团队,此手术成功才有保证,可是两个医院就凭几个人做的手术能成功吗?”</P> <P>  同济大学是东方医院的上级单位,对于东方医院是否具备器官移植的资质,该校医院管理处丁国伟副处长说:“东方医院的建制是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来建的,如果再评,应该是可以评上的。目前器官移植我们国家还没有准入制度。而且就他们的技术和装备来讲,他们在上海是比较先进的。从我对这个医院的了解,应该讲从资质上没问题的。中德心脏中心的成立是有红头文件的。而且东方医院还获得过上海市的科技成果奖。根据技术条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备案就可以了。东方医院(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应该是有备案的,不然他怎么来做这些手术呢?最起码器官的来源怎么保证?但是我们对他们具体的操作是不过问的。”</P> <P>  “新技术的申报应该是有的。比如说做第一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他要打一个报告,开展重大新技术的报告,向浦东社会发展局申报,社发局再报上海市卫生局,卫生局会有一个专家委员会论证,看能不能批准他来做这个手术。如果第一个批准了,就是认定你有这个资格了,以后就不用再申报了。”记者辗转得到上海市卫生局给东方医院发的《医疗新技术准予临床试用通知书》,通知书显示“同意东方医院对‘心肺联合移植技术’进行临床试用”,通知的时间为2004年7月21日,这是徐小平手术后近一年,陈凤英死亡后10个月。“即便是有这个通知,也还只是临床试用。”卓小勤说。</P> <P>  在陆家嘴法庭第一次开庭审理陈凤英手术死亡案件后,东方医院曾让法官捎话给黄凌父子,愿意出8万元了结,被黄凌父子一口回绝。“我要的是母亲死亡的真相,不是钱。”</P> <P>  黄凌似乎已经看到,距离真相越来越近了。</P> <P> <STRONG> ■ 链接</STRONG></P> <P><STRONG>  中国正规范器官移植</STRONG></P> <P>  目前我国器官移植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005年仅肝移植一项就完成了3000多例。虽然我国器官移植领域发展空间巨大,但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器官移植领域良莠不齐。</P> <P>  为整顿规范日益发展的器官移植领域,卫生部制定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今年7月1日正式实行。</P> <P>  该规定主要解决了几个问题:明确人体器官不得买卖;实行准入制度,想开展移植的医疗机构必须通过申报获得资格,原则上为三甲医院,存活率不高的要被淘汰;对实行移植手术的医生进行资格审核;医院必须设立移植伦理委员会,论证其可行性;移植前须有捐赠者书面同意等。</P> <P>  另外,我国首部《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正在起草中。目前我国已成立了器官移植委员会,制定器官移植的相应法规与技术准入标准。我国器官移植法律法规建设涉及卫生部、国务院、人大三个层面。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高度关注器官移植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目前制定器官移植条例的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P> 手动分页 10000 ★★★ 死亡,人体试验 <P> <STRONG> 上海下岗女工</STRONG></P> <P><STRONG>  免费换心肺死亡悬疑</STRONG></P> <P><STRONG>  家属怀疑死者被做人体试验状告东方医院</STRONG></P> <P>  病人是否真的有先天性心脏病?是否真的必须进行心肺移植手术才能生存?为何巨额医疗费用被免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与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近年进行的几起器官移植手术疑云重重:</P> <P>  下岗女工陈凤英因听医生说不换心肺活不了3个月,而且又是免费,接受了手术,最后死于手术台上;江苏农妇徐小平,免费移植心肺后存活至今,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医院供养,随时配合院方进行一些宣传活动;13岁男孩周易清付了巨额费用装上中德心脏中心的人工心脏,并做了“干细胞移植”,此后15个月再没走出过东方医院,最后医生关掉心脏起搏器宣布其死亡……</P> <P>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至今在全世界仍是一项高风险、低存活率、昂贵的手术,人工心脏据专家称也是不成熟的技术,国内的干细胞移植更是只停留在小白鼠试验阶段。 作为卫生部评定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东方医院连连攀登医学高峰让人惊叹。徐小平生了三个孩子,陈凤英生病期间还能爬六层楼。家属们不相信她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到了非得移心换肺的地步。如果病人不具备手术指征,为何移植器官?“他们都被做了人体试验?!”患者家属及专家都有这样的怀疑。本报记者历时近一年,对两家医院的几起手术进行调查,今日起陆续推出报道,试图逐步接近事情真相。 </P> <P>  2003年9月25日中午,黄凌接到一个从江苏省镇江市打来的电话,让他马上从上海赶到镇江去,母亲死了,死时49岁。</P> <P>  “这是一个突然来的噩耗。”那年,黄凌22岁,4天前,他还把母亲送上了去镇江的车,“和正常人一样,她是到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做手术的”。母亲走时有说有笑,黄凌盼着妈妈平安回来。</P> <P>  负责转送陈凤英的上海东方医院的医生告诉黄凌,手术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把握。“他们说了很多遍,98%的成功率。”他目送妈妈乘坐的手术车远去,心怀希望,“根本没想到会出事,没想到妈妈会死”。东方医院的几位医生护士上了车,一同前往镇江,9月24日,院长刘中民自驾车从上海赶往镇江后,直奔手术室。</P> <P> <STRONG> 手术费伙食费交通费全包</STRONG></P> <P><STRONG>  如果按正常费用计算可能要几十至上百万,陈凤英因此答应做手术</STRONG></P> <P>  “妈妈患了心脏病,医院说是先天性的,要换心换肺才能活。”黄凌一直不敢相信,但这是把陈凤英拉到镇江做手术的上海东方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身体一向强壮的妈妈怎么会是先天性心脏病?“她的身体是从2003年初就开始不好的,到上海长航医院和东方医院门诊看过几次医生,都诊断为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陈还曾经在东方医院住院治疗数日,诊断确诊为冠心病。</P> <P>  陈凤英原是长航的职工,在船上跑的,后来下岗了。2003年3月26日,经人介绍,陈凤英再次到东方医院求诊。”是院长刘中民的门诊,仅仅几分钟时间,没有看胸片,没有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手段。”黄凌一直质疑妈妈这次的诊断结果。刘中民这次在陈凤英编号为1008086673-01的“门急诊就医记录册”上写道:“神清,无颈静脉怒张,两肺无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病理杂音,双下肢不肿,血压110/70mmHg。住院检查治疗。”结论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心功能4级。”</P> <P>  “刘中民对我妈妈说,你的心肺已经全部都坏了,心肺功能衰竭已经到了终末期。目前只有换心换肺是挽救你的唯一办法。”这些话,是后来陈凤英的第二任丈夫王翔生向黄凌转述的。在陈凤英手术失败死后,王翔生和东方医院签署了一份协议,从此再不过问此事。</P> <P>  这之后,陈凤英就住进了东方医院,等待着换心换肺的手术(即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我经常到医院看望她,好像病不重,还能到处活动,她家那时住在六楼,有时从医院回家办事,还能一口气爬到六楼不歇一口气,根本看不出是先天性心脏病后期的病人。”黄凌相信妈妈的病会好起来,因为妈妈的身体看上去并不坏。</P> <P>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要花上一笔巨额的费用。“我们没有这笔钱,王翔生也没有,他做点小生意根本没有钱。”黄凌说,妈妈之所以愿意住院并同意做手术,是因为医院表示可以免费做手术。“刘中民说不用花钱。只要我母亲交给他做换心换肺的手术,一切的手术费、住院费、交通费、伙食费及其他费用都由院方承担。”刘同时给陈和王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正常的手术费用计算,至少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母亲死后近两年,黄凌和父亲黄荣康一直怀疑另有原因,直到2005年7月,他们在了解更多内情之后,开始怀疑陈凤英的死可能是被做了人体试验。</P> <P>[NextPage]</P> <P> <STRONG> 悄然转运尸体</STRONG></P> <P><STRONG>  从上海送患者到镇江医院做手术,失败后违法运回尸体,其中原委难以得知</STRONG></P> <P>  黄凌在2003年9月25日中午接完江苏镇江的电话后,马上开车赶到了医院。“我在东方医院停尸房见到了母亲,她的身上还插着氧气,肚子被划开了,没有缝合,全身上下都是血。”那是他无法忘记的母亲死亡时的惨景,3年过去,这一幕仍然如同梦魇,他仍然会经常梦见母亲血淋淋的身体。</P> <P>  跨省市转运尸体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许的,并且是在外省的一家医院手术失败后转运到另一个城市的医院,这其中有何原因,黄凌难以得知。他曾问过东方医院的门卫,看门人告诉他,那天晚上,运尸体的车子进门时,车上的人说是一个要急救的病人。</P> <P>  “当晚,我就要到院长办公室找医院的头儿交涉,可是王翔生很懦弱,我已经不是陈凤英的男人,几个人拉着我不让闹。”黄凌亲生父亲、陈凤英的前夫黄荣康在那天晚上同时赶到了医院,当看到曾经的女人阴阳两隔,异常激动。</P> <P>  黄荣康一直不相信陈凤英会是先天性心脏病:“她在长江上的客船工作,长年跑航运,身体好得很。”陈凤英28岁那年嫁给了黄荣康,“儿子是足月产下的,8斤多重”。陈后来从船上调到岸上工作,在一家饭店管前台。“我们离婚前还去过一次庐山,她能一口气爬到山顶。她生病时还能爬6层楼。”更早以前,陈凤英登过长城。二人的婚姻维持到1999年7月,黄荣康证实,陈曾多次在长航医院献过血。“她的身体很好的,哪里像是先天性心脏病人?”</P> <P>  陈凤英与王翔生再婚后,领养了身有残疾的女婴,并花了几万块钱为她做了脚矫正手术。</P> <P>  2003年3月底,陈凤英在上海东方医院住院治疗,“前后住了两次,我每次去看她,发现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好”。黄凌不解,为何母亲的病在住院期间越来越重?陈入住的病房正是刘中民主持的心外科。也就是从这时开始,陈以往被诊断为“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的结果变成了“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P> <P>  2003年6月12日,陈凤英的病历上又添上了一段“就医记录”:“心悸气急2年,在东方医院住院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肺高压,肺泵性心脏病,现症状加重,需心肺移植治疗”。</P> <P>  第二日,即2003年6月13日,陈凤英入住东方医院胸外科,7月17日出院,东方医院胸外科给陈凤英开出了一份出院小结,出院时的情况为:“患者无胸闷、心慌等不适主诉。查体:体温37摄氏度,神清,气平,颈软,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6次/分,律齐。全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治疗结果为“拟行肺移植手术,因未能找到合适供体,暂于出院”。</P> <P>  陈凤英当时的一些住院资料表明,她曾经在2003年9月前离开过一段东方医院,并于8月7日、21日、25日在上海地段医院等医院门诊接受过治疗。</P> <P>  2003年9月9日,陈凤英再次在东方医院胸外科住院,9月21日出院,出院时的情况和7月17日出院小结上写的一字不差,结果同样是“因未能找到合适供体,暂于出院”。</P> <P>  但就在9月21日这天,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胸外科,入住了一个新的病人,正是陈凤英。同一天,从上海出院,到镇江重新入院,原因是在那里找到了心肺供体。</P> <P>  “东方医院的医生说我母亲的病好转了,可以出院了,可是刘中民安排了医生和护士准备好了车子,把我妈妈拉到了镇江,他说那里有供体。”黄凌疑问,“好转了为何还要安排心肺移植手术?”</P> <P>  在东方医院的说服下,做了一辈子工的上海女人陈凤英和她做小本买卖的后夫王翔生,对刘中民和东方医院如此慷慨感激涕零,他们简单商量之后,点头同意了。</P> <P>[NextPage]</P> <P>  <STRONG>“死亡协议”</STRONG></P> <P><STRONG>  陈死亡当天,其夫王翔生签下一份协议书,但是上面只有王一个人的签名</STRONG></P> <P>  陈凤英死亡的当天,王翔生签下了一份协议书,但是这份协议书上只有王翔生一个人的签名,而无当事医院的签名,更无出现当事医院的名字。“经抢救无明显效果,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院方同意其自动出院,考虑病人家属家庭经济困难,退还其入院时的预交治疗款一万元整,特立此据。”</P> <P>  这一份不甚明了的“死亡协议”,使得一个女人的死亡显得那么草率。</P> <P>  事后,王翔生向黄凌父子提及此事时说,陈凤英当时已经死亡,又怎能说是“出院”?而且,就在当天,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出了一份“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死者正是陈凤英,死亡地点为医院,死亡日期为2003年9月25日。黄凌说,母亲从镇江拉到东方医院时已经是当天夜间,这份填报时间为“9月25日”的证明书又是如何开出的呢?</P> <P>  “其实,妈妈的手术没有做完就死了。镇江医院担心处理我母亲的后事有麻烦,就和东方医院刘中民一起再次诱骗了王翔生,说是病情有变化,家属要求自动出院,并许诺如同意可退回一万元医疗费。”黄凌说,那一万元是给警车运送供体器官心肺的开道费。当时,王翔生也认为在镇江处理我母亲后事不方便,而院方主动提出帮助把尸体想办法运回上海,王翔生只能选择同意。</P> <P>  黄荣康在当天也赶到了东方医院,还差点与院方发生争执。“医院的人在我母亲尸体上接上了氧气、挂上点滴,伪装成活的病人骗过了门卫。”法律规定,尸体不允许跨省市转运,黄凌说,在值班员收取了50元小费后,接收了母亲的尸体。</P> <P>  黄凌父子后与当事医院多次交涉,希望得到陈凤英的病历和病史资料,并给出一个陈死亡的说法,但交涉多次均无果。</P> <P> <STRONG> “模糊的判决”</STRONG></P> <P><STRONG>  法院一审判黄凌赢,却不支持其诉讼请求,而被告只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STRONG></P> <P>  2005年9月5日,黄凌向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递交一纸诉状,将上海市东方医院(被告一)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被告二)推向被告席。“心肺移植手术是技术要求非常高的顶尖手术,被告一在陈凤英手术前称其心肺移植手术都很成功,有丰富的心肺移植手术经验,但至今原告未见到被告一有成功进行心肺移植手术的病例。因此可以肯定,陈凤英根本就没有心肺移植的手术指征,而且被告一和被告二也根本没有掌握心肺移植手术的技术,而被告完全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声誉用陈凤英进行试验,这种毫无医德的行为无情地剥夺了陈凤英的生存权。”黄凌在诉状中写道,他第一次怀疑了母亲是被医院用作了人体试验。</P> <P>  任何器官移植手术目前最大的并发症就是急性器官排异所导致的死亡,术前受体与供体必须做严格的细胞配对试验,并对受体运用抗排异药,细胞配对试验成功与否必须要告知家属。黄凌曾多次向东方医院要求被告知细胞配对试验结果及抗排异药的运用情况,但屡遭拒绝。</P> <P>  浦东新区法院陆家嘴法庭先后两次开庭审理了此案。东方医院称:“对陈凤英采用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治疗,此系目前科学技术水平下的最佳方案,在手术之前将风险告知了患者及家属,后因供体在镇江,故手术在镇江医院进行。后患者因手术并发症排异反应而死亡。”其认为“医疗行为符合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与患者陈凤英的损害后果没有因果关系,没有过错,不存在拿患者做试验之说。”</P> <P>  黄凌曾提出对母亲是否患有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是否达到四级、手术前是否只有3个月存活期,是否需要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事项申请司法鉴定,而二被告则认为已经过了时效,不同意做鉴定。</P> <P>[NextPage]</P> <P>  2006年2月24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鉴于医疗行为和医疗过程的专业性强,故被告是否存在医疗过失和过错,应通过结合原、被告提供的证据,并参考医疗鉴定部门对医疗技术问题进行鉴定的分析意见和结论加以判定,原告已提出了鉴定申请,故可认定其已经履行了适当的举证义务,被告坚持认为原告诉讼时效已过,不同意鉴定,导致鉴定无法进行,被告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判决同时认为,黄凌提出的诉讼并没有超过时效。</P> <P>  “这是一份模糊的判决,既判了黄凌赢了官司,但却不支持其诉讼请求,被告只是承担一个举证不能的责任。”一位律师看过判决书之后说。</P> <P>  在一审法院下达判决之前,黄凌向法院递交了申请,认为母亲的死亡已经不是一起医疗事故,被告的行为已构成刑事犯罪。</P> <P>  2006年3月17日,黄凌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上诉状。后经法庭二审,7月4日下达二审判决“原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撤销一审判决,发回浦东新区法院重审”。</P> <P>  8月24日,是法院原定重审此案的日子。“我们当庭递交了申请,改为医疗合同诉讼。”黄凌的另一位代理律师张胜富说,“只能起诉一个,我们就撤销了对镇江医院的起诉,开庭审理也就改成庭前交换证据”。</P> <P>  法院接受了黄凌和律师的申请,开庭的时间将重新向东方医院和他们发出传票另行通知。</P> <P>  <STRONG>真相埋得有多深?</STRONG></P> <P><STRONG>  陈凤英生了一个孩子,怎么能证明她有先天性心脏病,医院需要拿出证据</STRONG></P> <P>  “我根本就不相信身体一直健康的母亲会一下子病得如此严重,不相信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相信她的心肺功能已经衰竭到了终末期。”失母之痛让黄凌悲伤难抑,“我不相信妈妈不做手术只有三个月的生存期”。2003年3月26日,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说,如果不做手术,陈凤英只剩下3个月的生命。可是,直到做手术的9月24日,差不多半年,陈凤英生命并未出现危机。“我绝对不相信妈妈病重到非得换心换肺的程度,她手术前几天的肺活量比正常人还要好。”黄凌说,他有证据表明这一点。</P> <P>  2006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凌父子结识了从事中国卫生法学研究的中国政法大学的卓小勤。“我愿意做这个案子的重审代理律师。”接触到陈凤英案件的一些材料后,卓小勤当即表示要和受害人家属一起揭开真相。卓小勤还找到了徐小平,江苏乡下妇女,一名由东方医院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免费移植心肺陷入困境的患者,要求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和东方医院提供徐小平的病史资料,可遭到了拒绝。“我们已经申请了证据保全。徐小平也将对两家医院提出诉讼,我也将是徐的代理人。”</P> <P>  “这两个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案件都是一个问题,病人的手术适应症是否出现?怎么来证明病人需要做这个高危险的手术?徐小平生了三个孩子,陈凤英生了一个孩子,怎么能证明二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卓小勤说,医院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是不可能生育健康的孩子的。”</P> <P>  “再说心功能四级,病人是不是具备这个指标?这意味着病人只能端坐,而不能平卧的,也就是只能坐着而不能进行任何活动的,可是,从死者陈凤英生前和徐小平手术前的日常活动来看,不可能具有这个指标的。”卓小勤认为,这是医院必须提供证明的,如果不能,那就要承担责任。</P> <P>  两例手术的操刀人刘中民的一位大学同学,现在做着与刘中民同样工作。这位医生认为,如果找一个濒死的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四级的病人,难以接受得了这么危险的手术,心肺功能好的人做,成功的可能大得多。</P> <P>  卓小勤也谈到了这点:”最有可能的是找身体好的人来进行手术,成功性就高一些。这个案件我定性为医院和医生是为了声誉,而不是为了金钱利益,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P> <P>[NextPage]</P> <P> <STRONG> 医院有无移植资质?</STRONG></P> <P><STRONG>  上海市卫生局答复称,手术是在镇江做的,不在其管辖范围之内</STRONG></P> <P>  “医院提供的资料都很模糊,不能看清病人的真实情况。”陈凤英案的代理人说:“那么,在法庭上,院方就要举证来证明陈凤英真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四级等手术适应症。如果不能证明这些,医院就将有拿健康人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试验的巨大嫌疑。”</P> <P>  记者曾多次联络东方医院,就陈、徐两例手术求证。“范主任(中德心脏中心副主任)出国了,刘院长也不在,其他人不了解情况。”东方医院办公室这样答复道。</P> <P>  “此案还在审理阶段,不方便说什么。”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陈锁成对记者说,“等判决,现在都不好说。”</P> <P>  上海市卫生局宣传处王处长对前去采访记者的答复是:“手术是在镇江做的,不在我们管辖范围之内。”</P> <P>  黄凌等人一直质疑东方医院是否具有器官移植的资质。“东方医院是上海市浦东中心医院,国家卫生部只评定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根据卫生部的规定,刘中民为我妈妈做的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属于攀登医学顶峰之事,全国也只有极少数几个有资质的三级甲等完全的综合性医院才能逐渐开展。”黄凌父子在几位人士的帮助下,经过长期调查得知刘中民在此前没有经历过这种纯属攀登当今世界医学顶峰的手术,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技术、条件和经验。“他甚至连相关的动物试验都没有做过。”</P> <P>  根据卫生部规定,此类超大型手术必须先经过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审批并同意才能实施,并且在手术前一定要请有关的专家来对该病人进行会诊,如确实有手术指征、手术条件及手术资质的,在手术中还必须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权威进行指导。</P> <P>  “我所掌握母亲的病史手术记录仅仅只有两个医生几个护士参加写的一页几百个字。我们了解到此手术要有受体和供体的心胸外科组、肺胸外科组等四组人员及受体的麻醉组、体外循环组、供体的器官护送组等众多的医生,再加上许多手术护士才能组成科学管理、分工严谨的手术团队,此手术成功才有保证,可是两个医院就凭几个人做的手术能成功吗?”</P> <P>  同济大学是东方医院的上级单位,对于东方医院是否具备器官移植的资质,该校医院管理处丁国伟副处长说:“东方医院的建制是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来建的,如果再评,应该是可以评上的。目前器官移植我们国家还没有准入制度。而且就他们的技术和装备来讲,他们在上海是比较先进的。从我对这个医院的了解,应该讲从资质上没问题的。中德心脏中心的成立是有红头文件的。而且东方医院还获得过上海市的科技成果奖。根据技术条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备案就可以了。东方医院(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应该是有备案的,不然他怎么来做这些手术呢?最起码器官的来源怎么保证?但是我们对他们具体的操作是不过问的。”</P> <P>  “新技术的申报应该是有的。比如说做第一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他要打一个报告,开展重大新技术的报告,向浦东社会发展局申报,社发局再报上海市卫生局,卫生局会有一个专家委员会论证,看能不能批准他来做这个手术。如果第一个批准了,就是认定你有这个资格了,以后就不用再申报了。”记者辗转得到上海市卫生局给东方医院发的《医疗新技术准予临床试用通知书》,通知书显示“同意东方医院对‘心肺联合移植技术’进行临床试用”,通知的时间为2004年7月21日,这是徐小平手术后近一年,陈凤英死亡后10个月。“即便是有这个通知,也还只是临床试用。”卓小勤说。</P> <P>  在陆家嘴法庭第一次开庭审理陈凤英手术死亡案件后,东方医院曾让法官捎话给黄凌父子,愿意出8万元了结,被黄凌父子一口回绝。“我要的是母亲死亡的真相,不是钱。”</P> <P>  黄凌似乎已经看到,距离真相越来越近了。</P> <P> <STRONG> ■ 链接</STRONG></P> <P><STRONG>  中国正规范器官移植</STRONG></P> <P>  目前我国器官移植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005年仅肝移植一项就完成了3000多例。虽然我国器官移植领域发展空间巨大,但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器官移植领域良莠不齐。</P> <P>  为整顿规范日益发展的器官移植领域,卫生部制定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今年7月1日正式实行。</P> <P>  该规定主要解决了几个问题:明确人体器官不得买卖;实行准入制度,想开展移植的医疗机构必须通过申报获得资格,原则上为三甲医院,存活率不高的要被淘汰;对实行移植手术的医生进行资格审核;医院必须设立移植伦理委员会,论证其可行性;移植前须有捐赠者书面同意等。</P> <P>  另外,我国首部《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正在起草中。目前我国已成立了器官移植委员会,制定器官移植的相应法规与技术准入标准。我国器官移植法律法规建设涉及卫生部、国务院、人大三个层面。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高度关注器官移植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目前制定器官移植条例的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P> <P> <STRONG> 上海下岗女工</STRONG></P> <P><STRONG>  免费换心肺死亡悬疑</STRONG></P> <P><STRONG>  家属怀疑死者被做人体试验状告东方医院</STRONG></P> <P>  病人是否真的有先天性心脏病?是否真的必须进行心肺移植手术才能生存?为何巨额医疗费用被免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与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近年进行的几起器官移植手术疑云重重:</P> <P>  下岗女工陈凤英因听医生说不换心肺活不了3个月,而且又是免费,接受了手术,最后死于手术台上;江苏农妇徐小平,免费移植心肺后存活至今,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医院供养,随时配合院方进行一些宣传活动;13岁男孩周易清付了巨额费用装上中德心脏中心的人工心脏,并做了“干细胞移植”,此后15个月再没走出过东方医院,最后医生关掉心脏起搏器宣布其死亡……</P> <P>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至今在全世界仍是一项高风险、低存活率、昂贵的手术,人工心脏据专家称也是不成熟的技术,国内的干细胞移植更是只停留在小白鼠试验阶段。 作为卫生部评定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东方医院连连攀登医学高峰让人惊叹。徐小平生了三个孩子,陈凤英生病期间还能爬六层楼。家属们不相信她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到了非得移心换肺的地步。如果病人不具备手术指征,为何移植器官?“他们都被做了人体试验?!”患者家属及专家都有这样的怀疑。本报记者历时近一年,对两家医院的几起手术进行调查,今日起陆续推出报道,试图逐步接近事情真相。 </P> <P>  2003年9月25日中午,黄凌接到一个从江苏省镇江市打来的电话,让他马上从上海赶到镇江去,母亲死了,死时49岁。</P> <P>  “这是一个突然来的噩耗。”那年,黄凌22岁,4天前,他还把母亲送上了去镇江的车,“和正常人一样,她是到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做手术的”。母亲走时有说有笑,黄凌盼着妈妈平安回来。</P> <P>  负责转送陈凤英的上海东方医院的医生告诉黄凌,手术几乎是百分之百的把握。“他们说了很多遍,98%的成功率。”他目送妈妈乘坐的手术车远去,心怀希望,“根本没想到会出事,没想到妈妈会死”。东方医院的几位医生护士上了车,一同前往镇江,9月24日,院长刘中民自驾车从上海赶往镇江后,直奔手术室。</P> <P> <STRONG> 手术费伙食费交通费全包</STRONG></P> <P><STRONG>  如果按正常费用计算可能要几十至上百万,陈凤英因此答应做手术</STRONG></P> <P>  “妈妈患了心脏病,医院说是先天性的,要换心换肺才能活。”黄凌一直不敢相信,但这是把陈凤英拉到镇江做手术的上海东方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身体一向强壮的妈妈怎么会是先天性心脏病?“她的身体是从2003年初就开始不好的,到上海长航医院和东方医院门诊看过几次医生,都诊断为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陈还曾经在东方医院住院治疗数日,诊断确诊为冠心病。</P> <P>  陈凤英原是长航的职工,在船上跑的,后来下岗了。2003年3月26日,经人介绍,陈凤英再次到东方医院求诊。”是院长刘中民的门诊,仅仅几分钟时间,没有看胸片,没有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手段。”黄凌一直质疑妈妈这次的诊断结果。刘中民这次在陈凤英编号为1008086673-01的“门急诊就医记录册”上写道:“神清,无颈静脉怒张,两肺无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病理杂音,双下肢不肿,血压110/70mmHg。住院检查治疗。”结论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心功能4级。”</P> <P>  “刘中民对我妈妈说,你的心肺已经全部都坏了,心肺功能衰竭已经到了终末期。目前只有换心换肺是挽救你的唯一办法。”这些话,是后来陈凤英的第二任丈夫王翔生向黄凌转述的。在陈凤英手术失败死后,王翔生和东方医院签署了一份协议,从此再不过问此事。</P> <P>  这之后,陈凤英就住进了东方医院,等待着换心换肺的手术(即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我经常到医院看望她,好像病不重,还能到处活动,她家那时住在六楼,有时从医院回家办事,还能一口气爬到六楼不歇一口气,根本看不出是先天性心脏病后期的病人。”黄凌相信妈妈的病会好起来,因为妈妈的身体看上去并不坏。</P> <P>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要花上一笔巨额的费用。“我们没有这笔钱,王翔生也没有,他做点小生意根本没有钱。”黄凌说,妈妈之所以愿意住院并同意做手术,是因为医院表示可以免费做手术。“刘中民说不用花钱。只要我母亲交给他做换心换肺的手术,一切的手术费、住院费、交通费、伙食费及其他费用都由院方承担。”刘同时给陈和王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正常的手术费用计算,至少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母亲死后近两年,黄凌和父亲黄荣康一直怀疑另有原因,直到2005年7月,他们在了解更多内情之后,开始怀疑陈凤英的死可能是被做了人体试验。</P> <P>[NextPage]</P> <P> <STRONG> 悄然转运尸体</STRONG></P> <P><STRONG>  从上海送患者到镇江医院做手术,失败后违法运回尸体,其中原委难以得知</STRONG></P> <P>  黄凌在2003年9月25日中午接完江苏镇江的电话后,马上开车赶到了医院。“我在东方医院停尸房见到了母亲,她的身上还插着氧气,肚子被划开了,没有缝合,全身上下都是血。”那是他无法忘记的母亲死亡时的惨景,3年过去,这一幕仍然如同梦魇,他仍然会经常梦见母亲血淋淋的身体。</P> <P>  跨省市转运尸体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许的,并且是在外省的一家医院手术失败后转运到另一个城市的医院,这其中有何原因,黄凌难以得知。他曾问过东方医院的门卫,看门人告诉他,那天晚上,运尸体的车子进门时,车上的人说是一个要急救的病人。</P> <P>  “当晚,我就要到院长办公室找医院的头儿交涉,可是王翔生很懦弱,我已经不是陈凤英的男人,几个人拉着我不让闹。”黄凌亲生父亲、陈凤英的前夫黄荣康在那天晚上同时赶到了医院,当看到曾经的女人阴阳两隔,异常激动。</P> <P>  黄荣康一直不相信陈凤英会是先天性心脏病:“她在长江上的客船工作,长年跑航运,身体好得很。”陈凤英28岁那年嫁给了黄荣康,“儿子是足月产下的,8斤多重”。陈后来从船上调到岸上工作,在一家饭店管前台。“我们离婚前还去过一次庐山,她能一口气爬到山顶。她生病时还能爬6层楼。”更早以前,陈凤英登过长城。二人的婚姻维持到1999年7月,黄荣康证实,陈曾多次在长航医院献过血。“她的身体很好的,哪里像是先天性心脏病人?”</P> <P>  陈凤英与王翔生再婚后,领养了身有残疾的女婴,并花了几万块钱为她做了脚矫正手术。</P> <P>  2003年3月底,陈凤英在上海东方医院住院治疗,“前后住了两次,我每次去看她,发现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好”。黄凌不解,为何母亲的病在住院期间越来越重?陈入住的病房正是刘中民主持的心外科。也就是从这时开始,陈以往被诊断为“冠心病、更年期综合征”的结果变成了“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P> <P>  2003年6月12日,陈凤英的病历上又添上了一段“就医记录”:“心悸气急2年,在东方医院住院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肺高压,肺泵性心脏病,现症状加重,需心肺移植治疗”。</P> <P>  第二日,即2003年6月13日,陈凤英入住东方医院胸外科,7月17日出院,东方医院胸外科给陈凤英开出了一份出院小结,出院时的情况为:“患者无胸闷、心慌等不适主诉。查体:体温37摄氏度,神清,气平,颈软,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6次/分,律齐。全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治疗结果为“拟行肺移植手术,因未能找到合适供体,暂于出院”。</P> <P>  陈凤英当时的一些住院资料表明,她曾经在2003年9月前离开过一段东方医院,并于8月7日、21日、25日在上海地段医院等医院门诊接受过治疗。</P> <P>  2003年9月9日,陈凤英再次在东方医院胸外科住院,9月21日出院,出院时的情况和7月17日出院小结上写的一字不差,结果同样是“因未能找到合适供体,暂于出院”。</P> <P>  但就在9月21日这天,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胸外科,入住了一个新的病人,正是陈凤英。同一天,从上海出院,到镇江重新入院,原因是在那里找到了心肺供体。</P> <P>  “东方医院的医生说我母亲的病好转了,可以出院了,可是刘中民安排了医生和护士准备好了车子,把我妈妈拉到了镇江,他说那里有供体。”黄凌疑问,“好转了为何还要安排心肺移植手术?”</P> <P>  在东方医院的说服下,做了一辈子工的上海女人陈凤英和她做小本买卖的后夫王翔生,对刘中民和东方医院如此慷慨感激涕零,他们简单商量之后,点头同意了。</P> <P>[NextPage]</P> <P>  <STRONG>“死亡协议”</STRONG></P> <P><STRONG>  陈死亡当天,其夫王翔生签下一份协议书,但是上面只有王一个人的签名</STRONG></P> <P>  陈凤英死亡的当天,王翔生签下了一份协议书,但是这份协议书上只有王翔生一个人的签名,而无当事医院的签名,更无出现当事医院的名字。“经抢救无明显效果,向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院方同意其自动出院,考虑病人家属家庭经济困难,退还其入院时的预交治疗款一万元整,特立此据。”</P> <P>  这一份不甚明了的“死亡协议”,使得一个女人的死亡显得那么草率。</P> <P>  事后,王翔生向黄凌父子提及此事时说,陈凤英当时已经死亡,又怎能说是“出院”?而且,就在当天,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出了一份“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死者正是陈凤英,死亡地点为医院,死亡日期为2003年9月25日。黄凌说,母亲从镇江拉到东方医院时已经是当天夜间,这份填报时间为“9月25日”的证明书又是如何开出的呢?</P> <P>  “其实,妈妈的手术没有做完就死了。镇江医院担心处理我母亲的后事有麻烦,就和东方医院刘中民一起再次诱骗了王翔生,说是病情有变化,家属要求自动出院,并许诺如同意可退回一万元医疗费。”黄凌说,那一万元是给警车运送供体器官心肺的开道费。当时,王翔生也认为在镇江处理我母亲后事不方便,而院方主动提出帮助把尸体想办法运回上海,王翔生只能选择同意。</P> <P>  黄荣康在当天也赶到了东方医院,还差点与院方发生争执。“医院的人在我母亲尸体上接上了氧气、挂上点滴,伪装成活的病人骗过了门卫。”法律规定,尸体不允许跨省市转运,黄凌说,在值班员收取了50元小费后,接收了母亲的尸体。</P> <P>  黄凌父子后与当事医院多次交涉,希望得到陈凤英的病历和病史资料,并给出一个陈死亡的说法,但交涉多次均无果。</P> <P> <STRONG> “模糊的判决”</STRONG></P> <P><STRONG>  法院一审判黄凌赢,却不支持其诉讼请求,而被告只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STRONG></P> <P>  2005年9月5日,黄凌向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递交一纸诉状,将上海市东方医院(被告一)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被告二)推向被告席。“心肺移植手术是技术要求非常高的顶尖手术,被告一在陈凤英手术前称其心肺移植手术都很成功,有丰富的心肺移植手术经验,但至今原告未见到被告一有成功进行心肺移植手术的病例。因此可以肯定,陈凤英根本就没有心肺移植的手术指征,而且被告一和被告二也根本没有掌握心肺移植手术的技术,而被告完全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声誉用陈凤英进行试验,这种毫无医德的行为无情地剥夺了陈凤英的生存权。”黄凌在诉状中写道,他第一次怀疑了母亲是被医院用作了人体试验。</P> <P>  任何器官移植手术目前最大的并发症就是急性器官排异所导致的死亡,术前受体与供体必须做严格的细胞配对试验,并对受体运用抗排异药,细胞配对试验成功与否必须要告知家属。黄凌曾多次向东方医院要求被告知细胞配对试验结果及抗排异药的运用情况,但屡遭拒绝。</P> <P>  浦东新区法院陆家嘴法庭先后两次开庭审理了此案。东方医院称:“对陈凤英采用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治疗,此系目前科学技术水平下的最佳方案,在手术之前将风险告知了患者及家属,后因供体在镇江,故手术在镇江医院进行。后患者因手术并发症排异反应而死亡。”其认为“医疗行为符合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与患者陈凤英的损害后果没有因果关系,没有过错,不存在拿患者做试验之说。”</P> <P>  黄凌曾提出对母亲是否患有肺动脉高压、心功能是否达到四级、手术前是否只有3个月存活期,是否需要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事项申请司法鉴定,而二被告则认为已经过了时效,不同意做鉴定。</P> <P>[NextPage]</P> <P>  2006年2月24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鉴于医疗行为和医疗过程的专业性强,故被告是否存在医疗过失和过错,应通过结合原、被告提供的证据,并参考医疗鉴定部门对医疗技术问题进行鉴定的分析意见和结论加以判定,原告已提出了鉴定申请,故可认定其已经履行了适当的举证义务,被告坚持认为原告诉讼时效已过,不同意鉴定,导致鉴定无法进行,被告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判决同时认为,黄凌提出的诉讼并没有超过时效。</P> <P>  “这是一份模糊的判决,既判了黄凌赢了官司,但却不支持其诉讼请求,被告只是承担一个举证不能的责任。”一位律师看过判决书之后说。</P> <P>  在一审法院下达判决之前,黄凌向法院递交了申请,认为母亲的死亡已经不是一起医疗事故,被告的行为已构成刑事犯罪。</P> <P>  2006年3月17日,黄凌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上诉状。后经法庭二审,7月4日下达二审判决“原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撤销一审判决,发回浦东新区法院重审”。</P> <P>  8月24日,是法院原定重审此案的日子。“我们当庭递交了申请,改为医疗合同诉讼。”黄凌的另一位代理律师张胜富说,“只能起诉一个,我们就撤销了对镇江医院的起诉,开庭审理也就改成庭前交换证据”。</P> <P>  法院接受了黄凌和律师的申请,开庭的时间将重新向东方医院和他们发出传票另行通知。</P> <P>  <STRONG>真相埋得有多深?</STRONG></P> <P><STRONG>  陈凤英生了一个孩子,怎么能证明她有先天性心脏病,医院需要拿出证据</STRONG></P> <P>  “我根本就不相信身体一直健康的母亲会一下子病得如此严重,不相信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相信她的心肺功能已经衰竭到了终末期。”失母之痛让黄凌悲伤难抑,“我不相信妈妈不做手术只有三个月的生存期”。2003年3月26日,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说,如果不做手术,陈凤英只剩下3个月的生命。可是,直到做手术的9月24日,差不多半年,陈凤英生命并未出现危机。“我绝对不相信妈妈病重到非得换心换肺的程度,她手术前几天的肺活量比正常人还要好。”黄凌说,他有证据表明这一点。</P> <P>  2006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凌父子结识了从事中国卫生法学研究的中国政法大学的卓小勤。“我愿意做这个案子的重审代理律师。”接触到陈凤英案件的一些材料后,卓小勤当即表示要和受害人家属一起揭开真相。卓小勤还找到了徐小平,江苏乡下妇女,一名由东方医院和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免费移植心肺陷入困境的患者,要求镇江第一人民医院和东方医院提供徐小平的病史资料,可遭到了拒绝。“我们已经申请了证据保全。徐小平也将对两家医院提出诉讼,我也将是徐的代理人。”</P> <P>  “这两个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案件都是一个问题,病人的手术适应症是否出现?怎么来证明病人需要做这个高危险的手术?徐小平生了三个孩子,陈凤英生了一个孩子,怎么能证明二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卓小勤说,医院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是不可能生育健康的孩子的。”</P> <P>  “再说心功能四级,病人是不是具备这个指标?这意味着病人只能端坐,而不能平卧的,也就是只能坐着而不能进行任何活动的,可是,从死者陈凤英生前和徐小平手术前的日常活动来看,不可能具有这个指标的。”卓小勤认为,这是医院必须提供证明的,如果不能,那就要承担责任。</P> <P>  两例手术的操刀人刘中民的一位大学同学,现在做着与刘中民同样工作。这位医生认为,如果找一个濒死的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四级的病人,难以接受得了这么危险的手术,心肺功能好的人做,成功的可能大得多。</P> <P>  卓小勤也谈到了这点:”最有可能的是找身体好的人来进行手术,成功性就高一些。这个案件我定性为医院和医生是为了声誉,而不是为了金钱利益,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P> <P>[NextPage]</P> <P> <STRONG> 医院有无移植资质?</STRONG></P> <P><STRONG>  上海市卫生局答复称,手术是在镇江做的,不在其管辖范围之内</STRONG></P> <P>  “医院提供的资料都很模糊,不能看清病人的真实情况。”陈凤英案的代理人说:“那么,在法庭上,院方就要举证来证明陈凤英真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四级等手术适应症。如果不能证明这些,医院就将有拿健康人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试验的巨大嫌疑。”</P> <P>  记者曾多次联络东方医院,就陈、徐两例手术求证。“范主任(中德心脏中心副主任)出国了,刘院长也不在,其他人不了解情况。”东方医院办公室这样答复道。</P> <P>  “此案还在审理阶段,不方便说什么。”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陈锁成对记者说,“等判决,现在都不好说。”</P> <P>  上海市卫生局宣传处王处长对前去采访记者的答复是:“手术是在镇江做的,不在我们管辖范围之内。”</P> <P>  黄凌等人一直质疑东方医院是否具有器官移植的资质。“东方医院是上海市浦东中心医院,国家卫生部只评定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根据卫生部的规定,刘中民为我妈妈做的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属于攀登医学顶峰之事,全国也只有极少数几个有资质的三级甲等完全的综合性医院才能逐渐开展。”黄凌父子在几位人士的帮助下,经过长期调查得知刘中民在此前没有经历过这种纯属攀登当今世界医学顶峰的手术,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这种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技术、条件和经验。“他甚至连相关的动物试验都没有做过。”</P> <P>  根据卫生部规定,此类超大型手术必须先经过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审批并同意才能实施,并且在手术前一定要请有关的专家来对该病人进行会诊,如确实有手术指征、手术条件及手术资质的,在手术中还必须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权威进行指导。</P> <P>  “我所掌握母亲的病史手术记录仅仅只有两个医生几个护士参加写的一页几百个字。我们了解到此手术要有受体和供体的心胸外科组、肺胸外科组等四组人员及受体的麻醉组、体外循环组、供体的器官护送组等众多的医生,再加上许多手术护士才能组成科学管理、分工严谨的手术团队,此手术成功才有保证,可是两个医院就凭几个人做的手术能成功吗?”</P> <P>  同济大学是东方医院的上级单位,对于东方医院是否具备器官移植的资质,该校医院管理处丁国伟副处长说:“东方医院的建制是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来建的,如果再评,应该是可以评上的。目前器官移植我们国家还没有准入制度。而且就他们的技术和装备来讲,他们在上海是比较先进的。从我对这个医院的了解,应该讲从资质上没问题的。中德心脏中心的成立是有红头文件的。而且东方医院还获得过上海市的科技成果奖。根据技术条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备案就可以了。东方医院(做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应该是有备案的,不然他怎么来做这些手术呢?最起码器官的来源怎么保证?但是我们对他们具体的操作是不过问的。”</P> <P>  “新技术的申报应该是有的。比如说做第一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他要打一个报告,开展重大新技术的报告,向浦东社会发展局申报,社发局再报上海市卫生局,卫生局会有一个专家委员会论证,看能不能批准他来做这个手术。如果第一个批准了,就是认定你有这个资格了,以后就不用再申报了。”记者辗转得到上海市卫生局给东方医院发的《医疗新技术准予临床试用通知书》,通知书显示“同意东方医院对‘心肺联合移植技术’进行临床试用”,通知的时间为2004年7月21日,这是徐小平手术后近一年,陈凤英死亡后10个月。“即便是有这个通知,也还只是临床试用。”卓小勤说。</P> <P>  在陆家嘴法庭第一次开庭审理陈凤英手术死亡案件后,东方医院曾让法官捎话给黄凌父子,愿意出8万元了结,被黄凌父子一口回绝。“我要的是母亲死亡的真相,不是钱。”</P> <P>  黄凌似乎已经看到,距离真相越来越近了。</P> <P> <STRONG> ■ 链接</STRONG></P> <P><STRONG>  中国正规范器官移植</STRONG></P> <P>  目前我国器官移植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005年仅肝移植一项就完成了3000多例。虽然我国器官移植领域发展空间巨大,但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器官移植领域良莠不齐。</P> <P>  为整顿规范日益发展的器官移植领域,卫生部制定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今年7月1日正式实行。</P> <P>  该规定主要解决了几个问题:明确人体器官不得买卖;实行准入制度,想开展移植的医疗机构必须通过申报获得资格,原则上为三甲医院,存活率不高的要被淘汰;对实行移植手术的医生进行资格审核;医院必须设立移植伦理委员会,论证其可行性;移植前须有捐赠者书面同意等。</P> <P>  另外,我国首部《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正在起草中。目前我国已成立了器官移植委员会,制定器官移植的相应法规与技术准入标准。我国器官移植法律法规建设涉及卫生部、国务院、人大三个层面。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高度关注器官移植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目前制定器官移植条例的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P> 第三天
11775662741117756PE_U_Article首次艾滋病人体试验开始 南非有望研制出疫苗大富YAYE11811102006-07-03T21:48:22+08:002016-05-04T01:44:08.473+08:00 99 0 0 0 0 0 2006-07-03T21:48:22+08:00 2006-07-03T21:48:22+08:00 大富YAYE 2024-01-28T17:37:06.537+08:00 shou-ci-ai-zi-bing-ren-ti-shi-yan-kai-shi -nan-fei-you-wang-yan-zhi-chu-yi-miao 字形 false 0 117756 |艾滋病|艾滋病药物| 佚名 中健网·疾病 <P> 首次艾滋病人体试验开始 南非有望研制出疫苗 <BR> 南非艾滋病疫苗研发机构宣布,他们将开始两种不同的艾滋病疫苗的临床实验。这是首次对人体进行的临床试验。目前南非已经有470万人感染艾滋病。该机构专家迪姆-塔克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下周在约翰内斯堡和德班市,疫苗Alpha Vax将开始用于临床试验。Alpha Vax是两种疫苗中的一种。第二支疫苗也将在后几周内开始临床试验。<BR>  艾滋病病毒研究专家埃西亚-瓦达斯说,55名志愿者将参加南非的疫苗试验。在英国和肯尼亚,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实验。南非的试验将有助于确定剂量以寻求更好的对付病毒的途径。<BR> <BR><BR> <BR></P> <p> <B></B> 不分页 10000 艾滋病,艾滋病药物 <P> 首次艾滋病人体试验开始 南非有望研制出疫苗 <BR> 南非艾滋病疫苗研发机构宣布,他们将开始两种不同的艾滋病疫苗的临床实验。这是首次对人体进行的临床试验。目前南非已经有470万人感染艾滋病。该机构专家迪姆-塔克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下周在约翰内斯堡和德班市,疫苗Alpha Vax将开始用于临床试验。Alpha Vax是两种疫苗中的一种。第二支疫苗也将在后几周内开始临床试验。<BR>  艾滋病病毒研究专家埃西亚-瓦达斯说,55名志愿者将参加南非的疫苗试验。在英国和肯尼亚,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实验。南非的试验将有助于确定剂量以寻求更好的对付病毒的途径。<BR> <BR><BR> <BR></P> <p> <B></B> <P> 首次艾滋病人体试验开始 南非有望研制出疫苗 <BR> 南非艾滋病疫苗研发机构宣布,他们将开始两种不同的艾滋病疫苗的临床实验。这是首次对人体进行的临床试验。目前南非已经有470万人感染艾滋病。该机构专家迪姆-塔克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下周在约翰内斯堡和德班市,疫苗Alpha Vax将开始用于临床试验。Alpha Vax是两种疫苗中的一种。第二支疫苗也将在后几周内开始临床试验。<BR>  艾滋病病毒研究专家埃西亚-瓦达斯说,55名志愿者将参加南非的疫苗试验。在英国和肯尼亚,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实验。南非的试验将有助于确定剂量以寻求更好的对付病毒的途径。<BR> <BR><BR> <BR></P> <p> <B></B> 我爱学习
11771862741117718PE_U_Article法开始艾滋病疫苗人体试验大富YAYE11411102006-07-03T21:47:45+08:002016-05-04T01:44:17.567+08:00 99 0 0 0 0 0 2006-07-03T21:47:45+08:00 2006-07-03T21:47:45+08:00 大富YAYE 2024-01-28T22:14:02.067+08:00 fa-kai-shi-ai-zi-bing-yi-miao-ren-ti-shi-yan 字形 false 0 117718 |艾滋病|艾滋病预防| 佚名 中健网·疾病    法国国家艾滋病研究机构今天宣布,该机构已经开始进行一项名为VAC16的艾滋病疫苗人体研究试验,以检验接种疫苗方式对发挥疫苗功效的影响。 <BR>   研究人员按接种疫苗方式不同,将70名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志愿者分为两组,分别通过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两种方式,为他们接种同一种艾滋病病毒VIH-1的特殊脂酞LPVIH1制剂。该项试验的目的是观察研究哪一种接种疫苗的方式能更好地发挥疫苗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对抗艾滋病病毒的功效。<BR>   研究人员称,一直以来,各研发预防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机构都是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为志愿者接种各种实验疫苗的。科研人员认为,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植入疫苗可以更好地激发和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制造T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消灭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细胞。同时,与肌肉注射方式相比,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所需要的疫苗制剂量可以相对减少。 <BR>   由于相关研究试验在猕猴身上已经取得成功,并在瑞士洛桑举行的2004年艾滋病疫苗研究大会上得到认可,故研究人员开始就皮下注射艾滋病疫苗的方式进行人体试验。 <p> <B></B> 不分页 10000 艾滋病,艾滋病预防    法国国家艾滋病研究机构今天宣布,该机构已经开始进行一项名为VAC16的艾滋病疫苗人体研究试验,以检验接种疫苗方式对发挥疫苗功效的影响。 <BR>   研究人员按接种疫苗方式不同,将70名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志愿者分为两组,分别通过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两种方式,为他们接种同一种艾滋病病毒VIH-1的特殊脂酞LPVIH1制剂。该项试验的目的是观察研究哪一种接种疫苗的方式能更好地发挥疫苗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对抗艾滋病病毒的功效。<BR>   研究人员称,一直以来,各研发预防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机构都是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为志愿者接种各种实验疫苗的。科研人员认为,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植入疫苗可以更好地激发和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制造T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消灭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细胞。同时,与肌肉注射方式相比,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所需要的疫苗制剂量可以相对减少。 <BR>   由于相关研究试验在猕猴身上已经取得成功,并在瑞士洛桑举行的2004年艾滋病疫苗研究大会上得到认可,故研究人员开始就皮下注射艾滋病疫苗的方式进行人体试验。 <p> <B></B>    法国国家艾滋病研究机构今天宣布,该机构已经开始进行一项名为VAC16的艾滋病疫苗人体研究试验,以检验接种疫苗方式对发挥疫苗功效的影响。 <BR>   研究人员按接种疫苗方式不同,将70名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志愿者分为两组,分别通过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两种方式,为他们接种同一种艾滋病病毒VIH-1的特殊脂酞LPVIH1制剂。该项试验的目的是观察研究哪一种接种疫苗的方式能更好地发挥疫苗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对抗艾滋病病毒的功效。<BR>   研究人员称,一直以来,各研发预防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机构都是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为志愿者接种各种实验疫苗的。科研人员认为,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植入疫苗可以更好地激发和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制造T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消灭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细胞。同时,与肌肉注射方式相比,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所需要的疫苗制剂量可以相对减少。 <BR>   由于相关研究试验在猕猴身上已经取得成功,并在瑞士洛桑举行的2004年艾滋病疫苗研究大会上得到认可,故研究人员开始就皮下注射艾滋病疫苗的方式进行人体试验。 <p> <B></B> 忘忧小草
11767862741117678PE_U_Article艾滋病疫苗正在进入人体试验阶段大富YAYE20613102006-07-03T21:47:11+08:002016-05-04T01:44:37.52+08:00 99 0 0 0 0 0 2006-07-03T21:47:11+08:00 2006-07-03T21:47:11+08:00 大富YAYE 2024-02-01T15:37:54.62+08:00 ai-zi-bing-yi-miao-zheng-zai-jin-ru-ren-ti-shi-yan-jie-duan 字形 false 0 117678 |艾滋病|艾滋病预防| 佚名 中健网·疾病 <br/> <br/> <br/> 大规模的人体临床试验表明,美国瓦克斯根公司的艾滋病疫苗“AIDSVAX”在欧美白种人身上宣告失败。但希望犹存,因为试验数据显示,对黑人和亚洲人能产生一定作用。<br/> <br/> 瓦克斯根公司在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对约540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进行了试验,发现“AIDSVAX”仅能使感染病毒的几率下降3.8%。但也发现,接受该疫苗注射的黑人和亚洲人,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比那些注射安慰剂的人要低67%。<br/> <br/> 试验针对不同人种<br/> <br/>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艾滋病病毒十分特殊,不能用注射疫苗那样的常规方法来对付。瓦克斯根公司1998年就开始了“AIDSVAX”疫苗的人体试验。<br/> <br/> 他们对5108名同性恋或双性恋的男性和309名受病毒感染机会较大的女性进行了试验。在3年多的时间里,给其中一部分人注射疫苗,给另一部分人注射安慰剂。<br/> <br/> “AIDSVAX”是针对欧洲和北美常见的B亚型艾滋病病毒研制的。但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疫苗对白种人和西班牙裔人几乎不起什么作用,但那些注射了疫苗的亚洲人、黑人以及自称是“其他人种”的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却降低了67%。现在该公司还在泰国对另一种疫苗进行人体试验,这种疫苗同时针对亚洲常见的B亚型和E亚型艾滋病病毒。<br/> <br/> 尽管失败但不气馁<br/> <br/> 许多疫苗都采用被削弱了作用的活体病毒,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但用相同的方法来对付艾滋病病毒是要冒极大的风险的,因为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们一旦侵入人体,就会将自己的遗传物质和人体免疫细胞紧密结合在一起。<br/> <br/> “AIDSVAX”疫苗主要成分是“gp-120”分子,这是位于艾滋病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分子,病毒需要借助这种分子才能与宿主细胞结合,继而感染宿主细胞。从理论上讲,如果将“gp-120”以疫苗形式注入人体,这种分子就会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这种分子的抗体。若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对“gp-120”相当敏感的免疫细胞和抗体分子就会做出反应,消灭病毒。但严酷的事实证明,试验失败了。科学家不会气馁,仍然相信研制出一种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是可能的。目前使用其他方法研制的艾滋病疫苗正在进展之中,有些已经进入人体试验阶段。<br/> <p> 欢迎访问中健网www.59120.com [NextPage] <p> </p> <br/> 线索很少继续研究<br/> <br/> 498名黑人、亚洲人和“其他人种”只是5400多名试验对象中的“少数民族”,在他们身上获得较好的效果。<br/> <br/> 据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尼尔·弗林介绍,研究人员注意到,比起别的人种来,黑人和亚洲人似乎能对艾滋病病毒产生更多的抗体,瓦克斯根公司打算进一步对他们进行研究,以期找到改进疫苗的一些线索。<br/> <br/> 有科学家认为,目前要研究个人基因组成的不同,造成人体对疾病和疫苗的反应有何不同。如果我们能找到原因,那么就能找到一种方法,使同样的机制在其他人体内也能起作用。也有专家认为,用这样的方法来刺激抗体反应可能不足以征服艾滋病病毒,因为这种病毒会发生变异,躲避人体的免疫反应。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9种不同的疫苗进入了人体试验阶段。<br/> <br/> 良好性教育是上策<br/> <br/> 艾滋病已夺走了2800万人的生命,但是目前人类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对付它。昂贵的药物或许可以延缓病毒的扩散,使病人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健康,但这样的治疗不是绝大部分患者享受得起的。专家们也承认,一种有效的疫苗仅仅是希望,研究进展还是很缓慢。所以现阶段对付这种不断蔓延的病毒最好的武器还是良好的性教育和一些防止病毒的项目。即使有疫苗问世,它也不能代替传统的防病方式。 <br/> <p> <B><b>欢迎访问中健网www.59120.com [NextPage]</b> </B> 手动分页 10000 艾滋病,艾滋病预防 <br/> <br/> <br/> 大规模的人体临床试验表明,美国瓦克斯根公司的艾滋病疫苗“AIDSVAX”在欧美白种人身上宣告失败。但希望犹存,因为试验数据显示,对黑人和亚洲人能产生一定作用。<br/> <br/> 瓦克斯根公司在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对约540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进行了试验,发现“AIDSVAX”仅能使感染病毒的几率下降3.8%。但也发现,接受该疫苗注射的黑人和亚洲人,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比那些注射安慰剂的人要低67%。<br/> <br/> 试验针对不同人种<br/> <br/>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艾滋病病毒十分特殊,不能用注射疫苗那样的常规方法来对付。瓦克斯根公司1998年就开始了“AIDSVAX”疫苗的人体试验。<br/> <br/> 他们对5108名同性恋或双性恋的男性和309名受病毒感染机会较大的女性进行了试验。在3年多的时间里,给其中一部分人注射疫苗,给另一部分人注射安慰剂。<br/> <br/> “AIDSVAX”是针对欧洲和北美常见的B亚型艾滋病病毒研制的。但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疫苗对白种人和西班牙裔人几乎不起什么作用,但那些注射了疫苗的亚洲人、黑人以及自称是“其他人种”的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却降低了67%。现在该公司还在泰国对另一种疫苗进行人体试验,这种疫苗同时针对亚洲常见的B亚型和E亚型艾滋病病毒。<br/> <br/> 尽管失败但不气馁<br/> <br/> 许多疫苗都采用被削弱了作用的活体病毒,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但用相同的方法来对付艾滋病病毒是要冒极大的风险的,因为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们一旦侵入人体,就会将自己的遗传物质和人体免疫细胞紧密结合在一起。<br/> <br/> “AIDSVAX”疫苗主要成分是“gp-120”分子,这是位于艾滋病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分子,病毒需要借助这种分子才能与宿主细胞结合,继而感染宿主细胞。从理论上讲,如果将“gp-120”以疫苗形式注入人体,这种分子就会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这种分子的抗体。若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对“gp-120”相当敏感的免疫细胞和抗体分子就会做出反应,消灭病毒。但严酷的事实证明,试验失败了。科学家不会气馁,仍然相信研制出一种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是可能的。目前使用其他方法研制的艾滋病疫苗正在进展之中,有些已经进入人体试验阶段。<br/> <p> 欢迎访问中健网www.59120.com [NextPage] <p> </p> <br/> 线索很少继续研究<br/> <br/> 498名黑人、亚洲人和“其他人种”只是5400多名试验对象中的“少数民族”,在他们身上获得较好的效果。<br/> <br/> 据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尼尔·弗林介绍,研究人员注意到,比起别的人种来,黑人和亚洲人似乎能对艾滋病病毒产生更多的抗体,瓦克斯根公司打算进一步对他们进行研究,以期找到改进疫苗的一些线索。<br/> <br/> 有科学家认为,目前要研究个人基因组成的不同,造成人体对疾病和疫苗的反应有何不同。如果我们能找到原因,那么就能找到一种方法,使同样的机制在其他人体内也能起作用。也有专家认为,用这样的方法来刺激抗体反应可能不足以征服艾滋病病毒,因为这种病毒会发生变异,躲避人体的免疫反应。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9种不同的疫苗进入了人体试验阶段。<br/> <br/> 良好性教育是上策<br/> <br/> 艾滋病已夺走了2800万人的生命,但是目前人类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对付它。昂贵的药物或许可以延缓病毒的扩散,使病人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健康,但这样的治疗不是绝大部分患者享受得起的。专家们也承认,一种有效的疫苗仅仅是希望,研究进展还是很缓慢。所以现阶段对付这种不断蔓延的病毒最好的武器还是良好的性教育和一些防止病毒的项目。即使有疫苗问世,它也不能代替传统的防病方式。 <br/> <p> <B><b>欢迎访问中健网www.59120.com [NextPage]</b> </B> <br/> <br/> <br/> 大规模的人体临床试验表明,美国瓦克斯根公司的艾滋病疫苗“AIDSVAX”在欧美白种人身上宣告失败。但希望犹存,因为试验数据显示,对黑人和亚洲人能产生一定作用。<br/> <br/> 瓦克斯根公司在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对约540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进行了试验,发现“AIDSVAX”仅能使感染病毒的几率下降3.8%。但也发现,接受该疫苗注射的黑人和亚洲人,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比那些注射安慰剂的人要低67%。<br/> <br/> 试验针对不同人种<br/> <br/>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艾滋病病毒十分特殊,不能用注射疫苗那样的常规方法来对付。瓦克斯根公司1998年就开始了“AIDSVAX”疫苗的人体试验。<br/> <br/> 他们对5108名同性恋或双性恋的男性和309名受病毒感染机会较大的女性进行了试验。在3年多的时间里,给其中一部分人注射疫苗,给另一部分人注射安慰剂。<br/> <br/> “AIDSVAX”是针对欧洲和北美常见的B亚型艾滋病病毒研制的。但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疫苗对白种人和西班牙裔人几乎不起什么作用,但那些注射了疫苗的亚洲人、黑人以及自称是“其他人种”的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却降低了67%。现在该公司还在泰国对另一种疫苗进行人体试验,这种疫苗同时针对亚洲常见的B亚型和E亚型艾滋病病毒。<br/> <br/> 尽管失败但不气馁<br/> <br/> 许多疫苗都采用被削弱了作用的活体病毒,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但用相同的方法来对付艾滋病病毒是要冒极大的风险的,因为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们一旦侵入人体,就会将自己的遗传物质和人体免疫细胞紧密结合在一起。<br/> <br/> “AIDSVAX”疫苗主要成分是“gp-120”分子,这是位于艾滋病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分子,病毒需要借助这种分子才能与宿主细胞结合,继而感染宿主细胞。从理论上讲,如果将“gp-120”以疫苗形式注入人体,这种分子就会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这种分子的抗体。若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对“gp-120”相当敏感的免疫细胞和抗体分子就会做出反应,消灭病毒。但严酷的事实证明,试验失败了。科学家不会气馁,仍然相信研制出一种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是可能的。目前使用其他方法研制的艾滋病疫苗正在进展之中,有些已经进入人体试验阶段。<br/> <p> 欢迎访问中健网www.59120.com [NextPage] <p> </p> <br/> 线索很少继续研究<br/> <br/> 498名黑人、亚洲人和“其他人种”只是5400多名试验对象中的“少数民族”,在他们身上获得较好的效果。<br/> <br/> 据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尼尔·弗林介绍,研究人员注意到,比起别的人种来,黑人和亚洲人似乎能对艾滋病病毒产生更多的抗体,瓦克斯根公司打算进一步对他们进行研究,以期找到改进疫苗的一些线索。<br/> <br/> 有科学家认为,目前要研究个人基因组成的不同,造成人体对疾病和疫苗的反应有何不同。如果我们能找到原因,那么就能找到一种方法,使同样的机制在其他人体内也能起作用。也有专家认为,用这样的方法来刺激抗体反应可能不足以征服艾滋病病毒,因为这种病毒会发生变异,躲避人体的免疫反应。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9种不同的疫苗进入了人体试验阶段。<br/> <br/> 良好性教育是上策<br/> <br/> 艾滋病已夺走了2800万人的生命,但是目前人类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对付它。昂贵的药物或许可以延缓病毒的扩散,使病人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健康,但这样的治疗不是绝大部分患者享受得起的。专家们也承认,一种有效的疫苗仅仅是希望,研究进展还是很缓慢。所以现阶段对付这种不断蔓延的病毒最好的武器还是良好的性教育和一些防止病毒的项目。即使有疫苗问世,它也不能代替传统的防病方式。 <br/> <p> <B><b>欢迎访问中健网www.59120.com [NextPage]</b> </B> 突破防线
  • 还没有任何项目!
猜你喜欢